第二卷 成名 十二鄧王趙愷 下

就在楊炎與趙倩如親親我我之際,遠在千里之外的大金中都的皇宮之中,皇帝完顏雍正在和文武大臣商議如何對付大宋即將開始的北伐.

完顏長之道:"這算南宋興兵可謂准備充分,計劃周密,而且去年年底攻克了宿州,士氣正旺,實在不可輕敵.微臣以為,我大金當暫避其鋒芒,先放棄一些土地城池,以驕宋軍之心,且使宋軍的戰線拉長.待宋軍鋒頭漸挫,在集中兵力,分頭擊破,可敗宋軍."

完顏雍微微點頭,滿意的看著這個年輕的臣子.

完顏長之今年正年方三十,他是以故四太子完顏宗弼的幼子,與完顏雍同輩.同時也是國師普風的親傳關門弟子,當然在輩份上,他是普風的徒孫.

雖然普風早以不在是大金的國師,但在女真人的心目中,提到普風永遠要在前面加上"國師"二字,盡管這令現任的國師安鐸大為不滿,但也無可奈何.

完顏長之近幾年來攻西夏,平高麗,定蒙古,震懾吐蕃.戰功赫赫,雖然年輕,卻以官拜正四品下的昭勇大將軍.是大金國青年將領中的佼佼者.因此完顏雍首先問他的意見.

聽了完顏長之的竟見,完顏雍環顧群臣道:"長之之議諸位以為如何?"

紇石列志甯立即出班,道:"皇上,臣以為長之之策太過怯敵了,我大金帶甲百萬,戰將千員,戰馬數十萬匹,又何必怕南宋之兵.微臣不材,願請令出征,給南宋迎頭痛擊,叫那趙小兒不敢在正視我大金,乖乖的納幣稱臣."他自去年領軍複奪宿州失利,一直不服氣.正憋著火想和宋軍大戰一場.哪會接受完顏長之的誘敵深入之計.

完顏雍一皺眉道:"諸卿可不要小視南宋,這五六年來趙小兒一直勵兵抹馬,聚草屯糧,就是想要進攻我大金.去年甫一出兵就連下靈壁,虹縣,宿州.可見是來者不善.我大金雖不怕他,但也不可輕敵呀."

這時白彥敬出班道:"皇上不必但心,去年不過是南宋乘我大金不備出兵,饒幸獲勝罷了.現在我大金也准備充足,又何必怕宋軍呢?"

散樸忠義也出班道:"皇上,南宋人文弱,當年也只有岳飛一人難敵,現在岳飛己被南宋皇帝所殺,自毀長城.而且當年其他南宋將領也老的老,死的死.現在領軍的李顯忠,邵宏淵都是無能之輩.張浚更是我大金的手下敗將.我們又何必示弱于敵呢?依老臣看來,應如紇石列大人所言,起大軍直接和宋軍決戰便是."

這時其他大臣也紛紛表示,都願和宋軍決戰,而不願采用完顏長之的計策.而一些漢人官員如太師張浩,蔡松年,許霖,張之周等都十分尷尬的站在朝堂上,一言不發.

完顏長之歎了一口氣,也沒有在出班和那些大臣們爭辯.他心里十分清楚,盡管他是四太子完顏宗弼的幼子,國師普風的關門弟子,但年紀輕輕就官居顯位,必然會引起其他大臣的不滿.畢竟老一輩的大臣們都很難接受一個新進的後輩如此輕易的就和他們站在一起.因此甯可相信完顏長之是因為完顏宗弼和普風的關系也位居顯職的,也不願承認他是真有實材的.

至于完顏長之立下的戰功,往往也只是淡談的一句:輕年人,遠氣不錯.就帶了過去.

但完顏長之歎氣不僅僅是這批老臣對待自己,還因為他們對待南宋的態度.在他們的腦海中,南宋永遠還停留在當牟金兵攻占汴梁,俘虜二帝和搜山趕海的時代.

在女真人的心目中,南宋諸將中只有岳飛是一個強勁的對手.其他的將軍都不值一提.黃天蕩一戰是因為金人不善水戰;和尚原之敗是因為在山地無法發揮金軍騎兵的優勢,順昌之戰是因為宋軍死守城池,這些戰斗的失利都不是因為宋軍的強大.如果雙方正大光明的對陣,宋軍絕不是金軍的對手,當然只有岳飛除外.因為只有岳飛是南宋唯一能在野戰中擊敗金兵的人.

完顏長之的嘴角泛起一絲木屑的微笑.正大光明的作戰,現在誰還會正大光明的作戰.不善水戰,不善山地作戰,不善攻城,根本不能成為戰敗的借口.如果擊敗宋軍,滅掉南宋,那麼金軍獲必須學會水戰,山地戰,攻城戰.

杏則就只能重複正隆六年(1161年)采石磯之戰時一條長江擋住六十萬金軍的故事.


這時朝堂上的爭吵愈來愈激烈,大多數女真大臣都主張和宋軍決戰.

完顏長之稍稍後退了半步,不屑的看著這批力主決戰的大臣.不錯,南宋確實是沒有像岳飛,韓世忠,劉琦,吳介那樣的大將,但現在的大金又有誰能和當年的宗翰,宗望,宗強,宗弼相比的大將呢?

皇統二年(1142年)的議和給金和宋帶來了長達近三十年的和平,但也使金和宋一樣,進入了一個沒有英雄的時代.

完顏長之緩步走出金殿,刻意的落後其他人一段距離.在金殿外的石獅邊,一個身材高大,大眼虯髯的女真青年一見他出來立即迎了上去:"長之,你終于出來了,商議的怎麼樣?"

完顏長之道:"陳和尚,勞你久等了."

這個青年人也姓完顏,名彝,字良佐.不過和他熟悉的人都叫他完顏陳和尚.他父親原是完顏宗弼的族人,深得宗弼信賴,也被完顏亮所殺.他和完顏長之一齊逃到會甯寺,被普風收養,也一起隨普風學藝,是完顏長之最信任的人.

完顏長之道:"陛下以下令,由紇石列志甯去守徐州,白彥敬守南陽."

完顏陳和尚一怔道:"還是要和宋軍硬碰嗎?"

完顏長之歎了一口氣道:"在那邦大臣的心目中,宋軍還是不堪一擊的啊!"

完顏陳和尚"哼"了一聲道:"如果宋軍真是不堪一擊的,卻麼去年靈壁,虹縣,宿州就不該丟."

完顏長之苦笑事一聲道:"只可惜沒有人像我們這樣想啊.其實無論是秦,漢,唐這樣的統一時代,就是三國這樣的分裂時期,漢人的武功從來都不弱.當年我太祖,太宗所以能那麼輕易的滅掉北宋,只不過是正好趕上個好時候,那時正是大宋最**最無能的時候罷了."

完顏陳和尚點頭道:"漢人的文仕,技術都遠遠高于我們女真人,他們的士兵只要加以好好的訓練,輔以優良的武器和裝配,要勝他們並不容易."

完顏長之道:"算了,皇上以經決定了,我也無能為力.何況硬碰下來我大金也未必會輸.只不過勝負都在五五之間罷了."

完顏陳和尚搖搖頭道:"不過如果還是抱著宋軍還是不堪一擊的觀念與宋軍作戰,那可就很難說了."

完顏長之點點頭,剛要說話,忽見一個宦官匆匆從殿內走出來,一見完顏長之還站在殿外,面露喜色,來到完顏長之近前道:"完顏將軍,皇上詔見,請將軍立即隨我進宮."

楊沂中拿出一個玉符,遞給萬顯聲道:"拿這個云符,就可以直接找李顯忠,邵宏淵和李寶,他們都是各方面的統帥,可以直接告訴他們前線的軍情."

萬顯聲接過云符,道:"這次北伐,前線的總指揮是誰."

楊沂中道:"是張浚."


萬顯聲道:"那麼虞允文呢?"

楊沂中閉上雙眼,歎了一口氣道:"前天四川急報,吳唐卿病逝,為了穩定軍心,皇上命令暫時密不發喪,任虞允文為四川宣撫使,主管川陝軍務."

萬顯聲失聲道:"什麼?吳死了?"

楊沂中苦笑了一聲,道:"吳唐卿去得確實不是時候."心中卻十分感概,紹興年間的大將中現在只剩下他楊沂中一人了.看著昔日的戰友一個一個的離去,楊沂中也不禁撼到淒涼萬分.

萬顯聲也不禁苦笑,虞允文熟知軍事,又通曉政務,確實是接替吳主管川陝的最好人選,不過四川畢竟不是這次北伐的主戰場,少了虞允文的統領大局,對于這次北伐確實是一大損失.又問道:"你呢?你主管那一路軍馬."

楊沂中搖搖頭道:"這次北伐我不上前敵,留守臨安."

萬顯聲驚道:"這麼說前方只有張浚一人主持,張浚怎麼能行呢?"

萬顯聲的但心不是沒有道理的.張浚雖然在主戰派中威信及高,但本身是一個文官,而且視野過于狹窄,缺乏虞允文統觀全局的大局觀.雖然但任樞密使多年,但在軍事方面並無多大建樹.建炎四年(1140年)的富平之敗,紹興七年(1147年)的淮西軍變,隆興元年(1163年)的符離軍敗均與他指揮不擋有一定的關系.在沒有虞允文統領大局的情況下,也應以楊沂中這樣居有實際軍事經驗,指揮過大軍作戰的老將來輔佐才對.

楊沂中又歎了一口氣,道:"我和張浚的關系十分微妙,這個時侯確實不適合在一起共事."

其實楊沂中和張浚並無私怨,只不過楊沂中身經百戰,在宋軍中的人望遠遠大于張浚.而且爵位也在張浚之上,張浚本身也不是虛懷若谷,寬宏大度的人.這樣兩人人如果在一起同事,難免不產生芥蒂.何況重臣統領大軍在外,都城也需要留一員大將以防萬一.

萬顯聲歎道:"大敵當前,你們怎麼就不能齊心協力,一至對外呢?"

楊沂中心中苦笑,這樣的局面又何嘗不是皇帝趙刻意營造出來的呢?將大權分散,讓大臣互相牽制,不使一人獨大,是每一個大宋皇帝用人的慣例.就是趙決意與金國開戰,也仍要將主和派的湯思退留在朝中為宰相,也就是為了在朝堂上制造平衡,不讓主戰派獨大.

正是在這種用人原則的指導下,大宋立國二百多年來,確實少有大臣傳權,但同時也造成了大臣之間互相爭執,辦事拖拉,行政效率低下.這些習慣也幾手慣穿了大宋一朝.

不過這些話楊沂中是沒辦法對萬顯聲說的.只好道:"現在北伐在即,我個人職位高低算不得什麼.但是聯絡河北,山東義士,配合北伐這件大事全靠顯聲兄你了."

萬顯聲道:"你放心吧.這件事就交給我了."

注:完顏長之這個名字是梁羽生先生的作品中的一個角色,在[狂俠天驕魔女][風云雷電][飛鳳潛龍]等小說里都出現過.

完顏陳和尚是金末的名將,在乾道四年(1168年)左右宋金都沒有什麼名將,只好把金末估名將拉出來湊數,反正這也不是曆史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