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廣南 五婚姻大事3

她走了以後,謝皇後才道:"這孩子,對別人的事情到是很上心,卻沒想想自己也是老大不小的姑娘了,到還不著急.九娘不管怎麼說也算是有了著落,但六娘怎幺辦,官家還要多多留心才是."

趙眘搖了搖頭道:"這兩個孩子若是男子的恬,都是難得的人材,只可惜偏偏都生作女兒之身,太子若是有她們一半的能力見識,朕也就放了心.只是給她們隨便選個駙馬嫁出去,朕實在有些舍不得,也委屈了這兩個孩子.所以才對楊炎再三考驗.至于六娘的駙馬,朕遍觀滿朝,實在是找不一個合適的人來,還是先看看再說吧."

其實趙眘心里還有一層想法,太子性格懦弱,趙月如和趙倩如始終還是女子,不可能太多的干涉朝政,因此也希望選兩個好的駙馬,以後能盡心盡力扶保趙惇.雖然大宋一向對宗室,外戚管得得緊,宗室,外戚也及少有但任重臣的,但趙眘覺得不管怎樣,連姻的親戚關系總還是可靠一些.因此雖然對楊炎設置一番考試,但是還是希望他能成為趙倩如的駙馬.

不乜趙眘的這番心思楊沂中也明白**成,但他並沒有對楊炎說明.因為他了解楊炎的性格,即然答應了虞允文,願意去廣南,就一定會盡心竭力的把事情辦好.如果把這一層意思對楊炎說透,反而怕引起楊炎的反應,反剄把事情弄遭.

結果所有的人都知道是怎幺一回事,只有楊炎一個人還蒙在骨里,糊里糊途的還以為自己這一次是在給虞允文幫忙.

趙月如的婚事以經夠讓趙眘煩心的了,可偏偏就在這時候,朝中又出了一系列事情,今趙眘煩心不已.

原來陳俊卿和劉珙與龍大淵,曾覿,張說等人的矛盾越來越激烈.在朝堂上每每言多不合,總是互相攻擊,爭吵不己.虞允文從中協倜了好幾次,也是成效甚微.朝中大臣多站在陳俊卿,劉珙一邊,而龍大淵,曾覿,張說等人則私下常對趙眘哭訴.惹侶趙眘很不高興.

陳俊卿因見諫院缺人,特玄薦舉李彥穎為禦使中丞,林光朝,王質為侍禦使.對此趙眘不置可否,而曾覿推薦陳賈為監察禦使,沈繼租,胡純等人趙眘卻立刻披准,一並錄用.這一下卻激怒了陳俊卿,立即上表請求外放.趙眘對他本來己生怨意,立刻罷陳俊卿參知政事,改為知建康府.隨後劉珙也上表求去,趙眘也照准,任為知襄陽府.

虞允文對此只能徒生歎息,也無濟于事.

那知朱熹一向與陳俊卿交好,見陳俊卿外任,心中憤憤不平,上了一疏:

"臣聞天下之務,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術以立紀綱,蓋紀綱不能以自立,必人主之心術,公平正大,無偏黨反側之私,然後有所系而立.君心不能以自立,必親賢臣,遠小人,講明義理,閉塞私邪,然後可得而正.今宰相台省師傅賓友諫諍之臣,皆失其職,而陛下所與親密謀議者,不過二三近習之臣,上以盅惑陛下之心志,使陛下不信先王之大道,而悅于功利之卑說,不樂莊士之讜言,而安于私之鄙態,下則招集士大夫之嗜利無恥者,文武彙分,各入其門,所喜則陰為引援,擢置清顯,所惡則密行訾毀,公肆擠排.交通貨賂,所盜者皆陛下之財,命卿置將,所竊者皆陛下之柄.陛下所謂宰相師傅賓友諫諍之臣,或反出其門牆,承望其風旨,其幸能自立者,亦不過齪齪自守,而未嘗敢一言以斥之.其甚畏公論者,乃能略警逐其徒黨之一二,既不能深有所傷,而終亦不敢正言,以搗其囊橐窟穴之所在.勢成威立,中外靡然.向之使陛下之號令黜陟,不複出于朝廷,而出于一二人之門,名為陛下獨斷,而實此一二人者,陰執其柄,蓋其所懷,非獨壞陛下之紀綱而已,並與陛下所以立紀綱者而壞之,使天下之忠臣義士,深憂永歎,不樂其生,而貪利無恥,敢于為惡之人,四面紛然,攘袂而起,以求逞其所欲,然則民安得而恤?財安得而理?軍政何自而修?土宇何自而複?宗社之仇恥,又何自而雪耶?臣且恐莫大之禍,必至之憂,近在朝夕,而陛下尚可不悟乎?臣應詔直陳,不知忌諱,幸乞睿鑒."

趙眘讀完之後,不禁勃然大怒,擲疏于地,拍案大恕道:"朱熹這是譏朕為亡國之君嗎?"當即就要下詔罷免朱熹.幸好虞允文正在側傍,勸道:"士人多半好名,如果因直諫被罷,反增其名.到不如格外包客,以顯陛下胸懷寬廣,直言納諫."趙眘才免強收回成命.


後來龍大淵,曾覿,張說等人得知朱熹上疏中稱其為"盅惑陛下之心志""非獨壞陛下之紀綱",也心中大怒,逐支使陳賈上書言:"首論近日搢紳有所謂"道學"者,大率假名以濟偽,願考察其人,擯棄勿用."這話雖是明指"道學",其實全是針對朱熹而發.

接著又有吏部待郎鄭丙也及力迎全龍大淵,曾覿,張說等人,竭力抵毀二陳的理學.實際也是借二程而毀朱熹.

然後兵部待郎林粟也上書彈亥朱熹:"本無學術,徒竊張載,程頤緒余,謂之'道學’.所至輒攜門生數十人,妄希孔,孟曆聘之風,邀索高價,不肯供職,其偽不可掩."由于朱喜任臨安府時得罪人太多,在加上趙眘刻意縱容,因此一時之間,紛紛對朱熹群起而攻.

而待禦使沈繼祖見狀也挖空心思,彈亥朱熹"不孝其親","不敬于君","不忠于國","玩侮朝廷","為害風教"等六大罪及"誘引尼姑以為寵妾","家婦不夫而孕""諸子盜牛而宰殺,""發掘父墳,不恤其暴露."等數十項小罪,最後結論"朱熹是當代少正卯,當年夫子誅之,今日更要將朱子奪職罷祠,永不任用."

趙眘看完這份彈亥也不禁有些哭笑不得,對虞允文道:"林粟,鄭丙之言己是未免太過,而沈繼祖之論更是捕風捉影,無中生有.

虞允文聽了乘機道:"林粟,鄭丙雖嫌言過,但也情有可願,但沈繼祖之論則是,這樣的人又如何能為禦使,監察百官,還望陛下慎用."

趙眘點頭頭,也不置可否.

朱熹見狀,明白了自己的處境,也不辯白,只是上表稱罪求去.正好這時浙江東路一帶天旱受災.趙眘即令朱熹為浙東路提舉平茶鹽事,主持浙江東路的救災事宜.

本書首發.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都會成為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為作者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