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傳 七 金軍撤軍(下)

李顯忠深知:金軍退軍只是中了楊炎的疑兵之計,但是雖退未敗..如果被紇石列志甯探清了宋軍的虛實,一定會卷土重來的.金軍如是再來,想重思故計是不可能的.

次日,李顯忠下令,招集全城強壯百姓,和軍隊一道搶修城牆.由虞公亮負責調度.

楊炎因為還箅是邵宏淵的部下,因此沒有參加修城,只是擔任了巡邏都任務.

這天下午,楊炎巡邏回來,在城門邊正好遇見虞公亮在督促軍民搶修城牆.只見在一隊手執長鞭,大棍的士兵的督促下,一隊一隊民夫抬著大大小小的石塊,泥土,石灰等物搬到城牆邊,由工程兵右城牆的缺口處抓緊修理.

督促的士兵不停的喊著:"快點,再快點,別磨磨蹭蹭的."並且時不時揮動手中的皮鞭"啪,啪"作響.楊炎不由得眉頭微皺,不過他倒是看得清楚,皮鞭只是在空中揮舞,雖然有些嚇人,但真正打人的到是極少.

這時城牆上的虞公亮也看見了楊炎,忙從城牆上下來向楊炎打招呼:"楊兄,巡鑼回來了,可有什麼動靜嗎?"

楊炎搖了搖頭道:"還好方圓五六十里都沒有見到金兵,看來金兵是真的都撒走了."

虞公亮點了點頭,正要說話.這時又有一隊士兵押著數百名百姓來到城牆邊,為首的一個小頭目來了虞公亮身前,躬身施禮道:"虞大人,我們又抓來了一批不願來干活的百姓."

虞公亮點點頭道:"好,把他們都編入各隊中干活去吧."

那個頭目立即吩咐士兵,將那些抓來的百妊編入隊伍中去搬運石塊等修城之物.其中有幾個百姓還不服,還想要掙執,但挨了幾鞭子之後也就老實了,跟著去干活去了.

楊炎不解,問道:"虞兄,這是怎麼回事,為什麼要強征百姓干活."

虞公亮苦笑道:"士兵的人手不夠,而且還需要養精蓄銳來等著金兵再來,所以李招撫只好下令,招集城中的百姓,搶修城牆."

楊炎有些不悅道:"就算招集百姓修城,也要他們自己願意,怎麼能這樣強征來干活呢?我們北伐是為了收複大宋失地,解救中原,河北的大宋百姓.邵都統在虹縣縱容土兵擄掠百姓.李招撫在宿州又強征百妊勞役,這樣的做法,和金人在這里統治有什麼分別呢?"

虞公亮聽了,正色道:"楊兄,你這話可就不對了,這兩件事情怎麼可以渾為一談呢!"頓了一頓,虞公亮又道:"孫子兵法云:'將有五危,必死可殺,必生可虜,急速可侮,廉潔可辱,愛民可煩.凡此五者,將之過也,用兵之實也.覆軍殺將,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楊兄可曾看過."

楊炎聽了,想了想這幾句話的意思,惹有所思.

虞公亮凝視楊炎:"就現在的局面而論,金兵雖退未敗,元氣未傷,隨時都有可能卷土重來.如果不趕快將城牆修好,金兵再來時我們如何抵抗.何況我們雖然是強迫百姓勞役,但也並不是讓百姓白做,每天還發二十文的工錢,和兩餐飯食.這和縱容士兵去擄掠百姓是兩回事."


楊炎還有些不解道:"既然有工錢,為什麼還是有百姓不願來修城呢?"

虞公亮歎了一口氣道:"百姓是不會去想什麼收複失地那麼多的事情.他們所想的只是自己應該怎樣活下去.只要能保障自己能好好的活下去,是金人統治,還是大宋統治都沒有關系.如果是在我大宋管轄的城池,我們還可以對百姓宣傳如果金兵攻破城,會家破人亡等等,百姓自然就願意出力修城.可惜宿州己被金國占了二十余年,城中的百姓也大多習慣了金人的統治.大宋來攻宿州,他們雖不會抗拒,但想讓他們和我們一道抵抗金兵是不可能的.這道理我也是最近才懂的."

楊炎聽了心中卻是一片茫然,虞公亮所說的道理他以前從未聽人說過,但卻不得不承認確實是有道理.真正的戰爭就是這回事麼?以前他在尚武院上學時,教官們常說中原的百姓是無時無刻不盼望大宋的軍隊收複矢地.主戰的大臣在與主和的爭論不休時常說的一句就是"中原百妊無不翹首以盼,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然而事實卻完全不是那公回事.

楊炎忍不住道:"既然是這樣,那麼我們興師北伐究竟是對是錯呢?"

虞公亮斷然道:"當然是對的,中原,河北,山東諸地原來都是我大宋的士地,被金人強占去了怎公可以這樣不管呢?只是戰者乃國之大事,想要獲勝,就泌須做好充份的准備才行,不可將希望寄托在河牝,中原的百姓身上.宣和年間,微宗伐遼,寄望燕云十六州的百姓能香花樓孑以迎王師,結果反被遼軍打得大敗.不得己才請金人出兵,反而引狼入室,導至金人南侵,二聖蒙塵.我大宋的半壁河山也盡喪于金人之手.這教訓不可謂不深啊!"

楊炎點點頭道:"虞兄,你說得確實很有通理,使我也想通了很多事情."

虞公亮笑道:"楊兄過講了,我不過是多當了幾年兵而己,了解的事情也就多一些."

盡管是強行征役百姓,但當天收工的時候,虞公亮就發給了每個人工錢,並對干活最努力的十個人發孓雙份以示獎勵.見真的發給工錢,而且做得好還有獎勵,第二天也不用宋軍怎麼嚴勵的督徒,百姓們就都自覺的來了,而施工的進度也比第一天快了很多.

于是虞公亮便將百姓分為兩撥,日夜不停的加緊搶修,一口氣連干了六天六夜,終于將城牆損壞的地方全都修好了.又准備了很多守城的器械.李顯忠大喜,自付就是有十萬金兵來攻宿州也不懼.

而退回永城的紇石列志甯也並未發現邵宏淵的人馬.派出探子去打探,幾天以後終于得到了確切的消息,邵宏淵的主力根本沒有宿州,而是在虹縣按兵不動,只派來了楊炎的兩千人馬.

紇石列志甯和白彥敬不禁大為後悔,但這時宋軍己經修好了宿州的城牆.攻城戰本來一直就是金兵的弱勢.紇石列志甯自付憑自己現有的兵力是無法攻下宿州的.只好向中都報急,要求援軍.

這時以是十一月底,隆冬來臨,天降大雪,金園的援軍也無法支援永城的金兵.雙方于是陷入了暫時的停戰局面.

**************

臨安,皇宮,德壽宮.

正坐的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者.有些花白的頭發被一頂刻著雙龍戲銖的金冠束起,身上穿的黃袍上繡著五爪金龍,正是大宋的太上皇趙構.邊上坐著一位宮裝的老婦,是太上皇後張太後.下首側坐的是當年大宋的皇帝趙眘.


張太後微笑道:"幾日不見,官家可清瘦了些,國事雖然重要,官家也要多多保重自己的身子才是."

趙眘道:"多謝娘娘關心,以後兒臣一定多注意些."

趙構也道:"雖說勤于政務是皇帝的本份,但朝中之事太繁多了,該交給大臣們去辦的事情得是讓大臣們去辦好了."

趙眘道:"兒臣知道,今天兒臣一來是勤見太上,娘娘;二來也是要告訴太上,娘娘一件大喜事."

趙構笑道:"什麼喜事?"

趙眘道:"邵宏淵攻下了虹縣,李顯忠攻下靈壁,宿州,擊敗了金國的左元帥紇石列志甯.這是我大宋多年以來難得的大勝."

趙構怔了一怔道:"好好的怎幺又和金國開戰了呢?"

趙眘道:"都是金國欺人太甚,上月遣使來不僅要我大宋重新友付歲幣,還要我大宋割讓誨,泗,唐,鄧,商五州.真是士可忍,孰不可忍.若不是'兩國相爭,不斬來使’兒臣便將使臣斬首.現在兒臣以先發制人,搶先出兵."

趙構皺眉道:"兵者國之大事也,兩國齊戰,勝負難料,官家還是要慎重些,多聽聽大臣的意見才是."

趙眘徼微笑道:"太上請放心,幾臣這幾年可沒閑著,勵兵抹馬,軹草屯糧,整頓兵備.現在以是兵精糧足,准備充份.正欲和金國決戰."

趙構搖頭道:"勝敗之數終是難料,一但開戰,有多少百姓流離失所,家破人亡.為君者,心中時時刻刻當記著一個'仁’字,記著以天下蒼生為念啊!"

趙眘道:"太上說的是,我大宋被金國占了半壁河山,擄去二聖,每年還要向他們進貢稱臣.兒臣身為大宋天子,豈能這樣受金人欺壓.兒臣北伐一來是收複失地,為祖宗雪恨;二來也是為了中原,河北,山東等地的大宋百姓不右受金人的欺壓."

趙構不悅道:"金兵一向留武強悍,我大宋之人素來文弱,當年我大宋全盛之時尚難敵金國,何況現在只剩這半璧江山.我看金兵若是不攻來也就箅了,不過是每年給他們些白銀,絹布,縱是上書稱臣,也不過是面子罷了,于我大宋也無損失.這仗嘛還是不大為好啊!"

趙眘道:"凡事不了一概而論,當年打不過難過我大宋永遠就木不過金人不成.現在我們不是攻下三減,打退了金兵嗎恁麼說我大宋就打不過金國呢?兒臣不僅要收複中原,河北的失地,還要奪回那失去以久的燕云十六州,光大我大宋,使四夷來朝,成就漢唐偉業……"他越說聲音越高"兒臣欲分兵三路,一路由荊湖潞取洛陽,一路由兩淮路攻徐州,一路沿海路取山東,三路齊進……"

趙眘的話未說完,趙構一拍龍椅的扶手,怒道:"好了,待我百年之後,你再議北伐也不遲."

趙眘一下怔往了,呆呆的看著趙構.趙構也覺得自己說話有些過重,也看著趙眘,兩卜一時之間均覺無話可說,氣氛一下了十分尷尬.


辜好這時張太後忙打圓場道:"太正,官家也累彡,太上也要休息了,這些軍國大事還是讓官家去和大臣們商議吧!"

這時氣氛才稍有緩合,趙眘也起身道:"時候也不早了,兒臣也不打擾太上和娘娘休息,就此告退."

趙構也緩和了臉色,道:"兩國開戰,非同兒戲,官家還要三思."

趙眘道:"兒臣知道."說罷轉身走了出去.

趙眘一臉鐵青,走出德壽宮.德壽宮的主管太監李宗回送他到宮門口.

趙眘忽然停步道:"這幾日可有什麼大臣來過德壽宮嗎?"

李宗回不敢隱瞞,道:"前日尚書左樸射湯相公來過,今天上午他也來過."

趙眘點點頭"哼"了一聲道:"湯思退."

*************

次日,趙眘下旨,進張浚為尚書右樸射,與湯思退同為中書門下平章事,但仍兼任樞密使.以參知政事虞允文兼樞密副使,中書舍人陳俊卿升為參知政事,韓彥直為戶部尚書兼司農少卿,簽知樞密院事,總領淮東軍馬錢糧.

這幾人都是朝中的主戰大臣,趙眘雖然沒有罷免湯思退的相位,但將張浚提到與湯思退並列的位置,還兼任樞密使.其他幾人也都升居要職以示北伐的決心.

隨後又下詔,調慶遠軍節度使,待衛馬軍司都指揮使成閔率馬早司兵二萬五千人馬,支援宿州.另召李顯忠,邵宏淵回臨安,共同商議北伐事宜.這道詔書並不在朝堂上議論,等湯思退知道以後,聖旨己經發了下去.

湯思退大驚,連忙召集主和的大臣一起商議,決定再找趙構出頭.那知湯思退到德壽宮去見趙構,內待李宗回卻傳話湯思退,軍園大事太上皇不再過問了.

湯思退頓足捶腦,大呼不妙,看來北伐之意以定,以無付奈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