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章

卻說楊煥方才正大汗淋漓著,突想起前幾日里嬌娘挖苦自己時順口說過的那話,急中生智便照搬了過來,不過想著應付過去好叫回家後不用被老爹痛罵,哪里知道自己此話一出,竟是引得殿里眾多大臣漏*點澎湃,連皇帝都面現喜色地誇贊起自己,一時目瞪口呆,暈暈然有些不知東南西北了.只這神情落入仁宗眼中,卻是覺著他受贊不驕,心中反而更喜.待大殿中聲音靜了些,這才發聲道:"楊煥雖不過弱冠之年,竟已是如此心懷天下,志在高遠,可見太尉平日教導有方,實乃朝中諸位臣子的楷模."

楊太尉眼見身邊同僚一個個都面帶豔羨之色,連那素日里有些自命清高的親家許翰林亦是撚須點頭在笑,刹時一掃平日因了自家兒子不爭氣所致的長期憋悶之氣,好不暢快,聽仁宗又在嘉獎自己,心花怒放,急忙出列謙虛了幾句.

仁宗點了點頭,沉吟了下,對著楊太尉笑道:"令郎有如此高遠之志,實是好事.只京中已無可叫他施展抱負的實缺,若只做那些個閑職散位,未免又有屈才之嫌.以朕看來,不若趁他年少,外放個實職,錘煉幾年再行回京擔以重任,楊卿覺之如何?"

楊太尉方才雖是揚眉吐氣了一把,只還沒樂到糊塗了的地步.自家兒子到底幾斤幾兩,他還是清楚的,方才那話也不知是燒對了祖宗的哪根高香才冒出的.此時聽仁宗的意思,竟是要外放楊煥去做實缺了,不禁猶豫了下,正想找個借口推辭了去,哪知那楊煥聽說要讓自己外出做官,從此天下獨大,逍遙自在,再不用拘在家中日日被老子敲打,喜出望外地立刻跪了下去磕頭道:"多謝皇上厚愛,學生定當恪職盡守,不負皇上今日的委任之恩."

仁宗滿意地點了下頭,看向那吏部尚書問道:"京外各路州哪里可有適當的空職?"

那吏部尚書仍是沉浸在楊煥方才那一句驚世之語之中,深為這少年人的心志所折服.聽到仁宗如此相詢,只怕自己說了那好的去處反倒是辜負了皇帝錘煉這將來朝中重臣的心意,想了下便道:"淮南東路通州治下青門縣去歲遭過洪災,時知縣貪贓枉法已被查處,至今仍無合適人選,皇上若欲錘煉楊大人的公子,此地實為一好去處."

仁宗看向仍跪在地上的楊煥,問道:"你可願意前去通州青門縣擔那知縣之職?"

楊太尉早在那吏部尚書說出這去處之時,便已是向著兒子偷偷打眼色了.只楊煥生平第一次如此露臉,還是在當今皇帝和滿朝文武大臣面前,早把自家老爹給丟到九霄云外了,哪里還顧著去看他眼色?聽仁宗如此問自己,立時便歡天喜地磕頭應道:"學生願意."

楊太尉見兒子竟已是應了下來,氣得暗罵了句蠢驢.他久在朝中,自是知道這青門縣地處東海之濱,雖有朝廷所設的煮鹽場,只十年里有七八年要遭海水倒灌的洪澇之災,去歲那剛被革職的前知縣更是留下了個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爛攤子,若非獲罪的京官,誰會願意去那地方做官?偏自家這兒子不知天高地厚,竟是已經搶著應了下來,唯今之計,也只有自己出言相阻了.念及此,急忙又出列了道:"啟稟皇上,犬子素日里游手好閑,雖有報效朝廷之心,只並無什麼真才實學,知縣之職,關系到一縣百姓的治安民生,臣怕小兒無知,擔當不起此等重責,還請皇上另派更為穩妥之人過去的好."

仁宗聽罷笑道:"愛卿不必過于自謙.令郎之才,今日殿中之人都是親見,令郎報效朝廷之心,更是不遜諸位半分.自管放手叫他曆練幾年,若是得法,日後必當重用!"

楊太尉聽罷,心頭又喜又憂.喜的是仁宗器重自家這一鳴驚人的兒子,憂的是他一鳴過後,日後十有**又是給自己丟臉.心中雖仍是有些不願,只皇帝已如此發話,也只得謝恩回列了.

仁宗這才滿意點頭,又對楊煥大加鼓勵了一番,楊煥更是熱血沸騰,漏*點澎湃,恨不得明日便立刻走馬上任,過過那一縣之主的癮了.

朝會既罷,眾臣子目送皇帝離去後,紛紛過來朝著楊太尉恭賀,太尉面上帶笑紛紛應酬,只待眾人都散了去,帶著兒子出了那皇宮的城牆門,看看四下無人,一巴掌已是拍到了楊煥的後腦勺.


楊煥正還沉浸在方才的歡喜之中,得意洋洋著,突地又被自己爹扇了一下,便似從那云端一下跌到泥地,無限委屈地叫道:"今日連皇上都誇了我,又哪里不對了,你這般敲我?"

楊太尉指著兒子頓了腳罵道:"蠢材,蠢材!"罵完自己又歎了口氣,也不多說,只往太尉府方向匆匆去了,留下楊煥一人呆呆站在那里,半日摸不到頭腦.

話說這楊煥在集英殿里一鳴驚人大露臉的事,很快便傳遍了太尉府闔府上下.一幫娘們都齊聚到了老夫人那里,聽著楊煥眉飛色舞地吹噓著自己當時的威風場面.

"那皇上擺著個臉問道,爾等若是為官,該當如何?我身邊站著的那些個人,素日里只知道遛鳥斗雞喝花酒的,哪里答得出來,怕被皇上點名到了出丑,個個都縮著脖子弓著腰,只我站著不動……"

許適容被老夫人派來傳喚的丫頭叫往那北屋之時,還未掀簾進去,遠遠便聽到了楊煥有些亢奮的聲音,微微皺了下眉,待掀開那墨綠灑花簇錦軟簾進去了,聲音便更是清楚了:"皇上坐得高啊,遠遠就看見了我,點名叫我答話.我便不慌不忙答道,為官之道,便要做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我這話說完,自己倒也覺著沒什麼,只你們猜,那滿殿的文武大臣當時是何反應?"

楊煥說到此處,故意停了下來賣個關子,閉口不語了.急得正聽得津津有味的老夫人忙追問道:"是何反應?"

楊煥一把抱起了正拉住自己衣角撒嬌的喜姐和慶哥,一手一個,這才得意洋洋繼續道:"祖母,娘,我告訴你們啊,那些個文武大臣個個激動得像揀了金元寶,有幾個還差點涕淚交加,紛紛上言贊我出口成章,字字珠璣……"

他正說著,突見許適容從那扇烏檀木嵌壽字屏風後轉了出來,愣了下,有些訕訕地閉了嘴巴,一時說不出話來了.

許適容目不斜視地朝著老夫人和姜氏問了安,便自管退到了一邊,站到了姜氏的身後.

"我的兒,後來又怎樣?"

姜氏正聽得入迷,見楊煥閉口不語了,也催促著問道.

楊煥偷偷看了眼許適容,見她站在那里斂眉低目,神色淡漠,一時竟有做賊心虛之感,哼哼了幾聲,小聲道:"他們都贊我說得好,皇上也誇了幾句,就給了個通州青門縣知縣的職位,過些時日就要赴任了……"

許適容有些驚訝,抬眼瞧了楊煥一眼,見他正望著自己,面上帶了絲討好的笑,心中有些鄙夷,暗哼了一聲,又垂下了眼.


姜氏又喜又愁道:"我的兒,你今日在滿朝文武和皇上面前露了臉,可總算是沒白費你祖母向來的疼愛.只有一樣,我聽你爹說,那個青門縣地處偏遠,可不是什麼好去處,我怕你日後過去會吃苦."

楊煥頭一抬,昂然道:"娘,我如今已是不小了,在這京中也早是膩煩,又哪里怕什麼吃苦?"

此言一出,滿座皆是刮目相看,連那喜姐慶哥都是連連拍手誇贊.楊煥有些得意,覷向了嬌娘,見她嘴角也是微微扯出了絲笑意,只瞧著更像是譏諷的意思,知她信不過自己,心中一下又有些窩火起來.

老夫人點頭贊道:"煥兒還小,出去摔打下也是好的.那地方雖是偏遠了些,只他總歸是一縣之主,便是苦也苦不到哪里去.你若怕他不慣,就多備些自家的用具器物帶過去,再一樣.臨上任前,務必尋房穩妥的妾室也一道帶了去,嬌娘若是顧不過來,也還有個人知冷知熱的."

老夫人說到最後,眾人的眼睛便都齊刷刷地投向了許適容.

許適容知曉老夫人應是平日里也不喜自己,此時最後那話想是故意說給自己聽的,也不多說,只面帶微笑低聲應了聲是.

老夫人略微怔了一下.她前些日聽姜氏說這嬌娘自己提出要給楊煥納妾,心中還有些不信,此時故意拿話刺探下她,留心她神色,見她不驚不惱,反倒是面帶笑容應了下來,雖是有些不明這孫媳婦何以突然轉了性子,只在她看來,終究是個好事,當下便又轉頭對著姜氏道:"須得要那身家清白的好人家女孩,萬不可由了煥兒的性子教那些妖里妖氣只知道哄男人的娼門中人進來,省得又鬧得雞犬不甯."姜氏自是連聲應好.

那喜姐聽得有些迷糊,向楊煥問道:"哥哥有了嫂子,還要別的女孩做甚?我爹就只我娘一個呢."

那老夫人方才說話的當,楊煥都是偷偷拿眼瞧著許適容臉色的,見她漠然一片,便似個沒事人似的,自己心中竟是生起了絲怪異之感.突聽自己正抱著的喜姐這樣說話,一時有些應不出來,倒是邊上的羅三娘捂了嘴笑道:"姐兒歲數小,哪知道這些,慶哥往後就知道啦."

慶哥聽自己名字被提到,便也笑嘻嘻道:"我往後就像我爹,只對我娘一人好."

那慶哥話音剛落,倒是把滿屋的人都逗樂了.老夫人又是好笑又是好氣,指著喜姐慶哥兩個說不話來.楊煥再次望向許適容,見她亦是噗嗤一下笑出聲來,眼里刹時一片柔和明媚.自己與她做了這幾年夫妻,倒是第一次見到如此的笑容,一時竟是看得有些忘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