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十章 互相借勢

作為省委書記,桑明達對于陳明洛的支持力度是非常大的.思~路~中~文`手打本 手打

在陳明洛給了一個大致的報價之後,桑明達就大手一揮,預定下了兩萬只的訂單,這將作為向全省各地級市推廣的第一批節水型龍頭.

"關鍵是要保證質量,可以看得到節水的效果,你要是弄不好這個,可是要讓我這個省委書記下不來台的."桑明達笑著對陳明洛說道.

"要是沒有效果,我自己也沒臉在西嶺省混."陳明洛這話回的雖然是充滿了匪氣,不過眾人聽來,倒是感受到了他的強大自信心,都不由得笑了起來.

眼看就快到晚上八點了,桑明達吩咐秘書安排了飯菜,同大家一塊兒吃了,然後就離開了.

"你的運氣還真不錯,桑書記對你可是青眼有加."蕭名學有些感慨地對陳明洛說道.

兩萬只節水龍頭的訂單,或者只能夠收入不到一百萬的樣子,但是這可是代表了省委書記的態度,蕭名學估計著,既然上有所好,那麼下面肯定是要追加訂購的,沒准兒這麼一推廣,就可以帶來數十萬只節水龍頭的後續訂單,這麼一來可就厲害了.

陳明洛卻是在盤算自己家里還又多少資金,能不能撐過這第一波兒的代工費用壓力,如果撐過去了,省里面是否能夠及時支付賬單也很重要,否則的話,這一番辛苦還是不能夠得到及時的回報.

"外殼的問題好解決,幾個廠子都可以生產,只是閥芯這方面要特別授權兩家大型的陶瓷器具加工廠來生產了,裝配則另外尋找第三方廠商來完成."陳明洛對蕭瀟盤點道,"光是支付定金,估計就要花掉三十萬的樣子."

"兩萬只水龍頭而已,花不了那麼多錢吧?"蕭名學正坐在一旁想事情,聽得陳明洛的算計,頓時有些訝然.

雖然說陳明洛給桑明達的報價是一只節水龍頭五十八塊,但是實際上成本肯定花不了這麼多,充其量十幾塊錢就足夠了,按照支付比例來講,哪里需要那麼多的定金?

"我是按照二十萬只的數量來生產的."陳明洛回答道.

他現在可是看得很清楚,既然桑明達已經表態了,也有實際行動來支持自己,那麼上行下效,各地市都會主動地改造轄區內的非節水龍頭,尤其是市政系統所屬的那些部分,而由于有節水辦和省里面的雙重推薦,各地市的節水辦也不可能放過這個可以提高自己影響力的機會,大力地推介節水龍頭,同時推銷他們的那些配套設施.

可以說,這是一個多贏的局面.

桑明達獲得政績,各地市節水辦獲得實惠,而自己則獲得豐厚的現金回報,一舉在西嶺省內成為屈一指的節水龍頭大亨,並有機會向外展.

"當然了,這種事情還是要蕭伯伯從旁推動一下的."陳明洛不忘利用一下蕭名學這個明陽市的代市長.

蕭名學笑著說道,"跟我有什麼關系,我可不會幫著你騙人哦."


"不需要騙人,那樣的話可就落入下乘了."陳明洛搖頭說道,"只是希望在省城行動之後,明陽市能夠盡快跟上這個動作,哪怕資金方面我給予比較優惠的條件也行,就是一個問題,如果外地市的同行兒們問起這事兒來,您最好表現得比較神秘一些,不經意間表示出桑書記比較關注節水工程改造項目最理想不過了."

"你這是拉大旗做虎皮啊!"蕭名學如何能夠不明白陳明洛的用意,笑著指著他說道,不過言語之間倒是沒有什麼反對的意思.

因為蕭名學自己心里面也很清楚,桑明達跟陳明洛這小子一見如故是扯,對他那個節水龍頭的項目感興趣才是真的,這件事情如果操作的好了,確實能夠給他的臉上增光添彩的.

而且這事兒也費不了他多少投入,只要一個態度擺正了,下面的人自然會知情識趣地為省委書記長臉.

只是,自己要在關鍵的時候推動一下,點撥一下尚在懵懂中的同僚們即可.

"不過這樣的話,你可是得成立一個正規的公司才行,否則後面的事情不大好操作."蕭名學畢竟經驗老到,給陳明洛提出了一個關鍵問題來.

陳明洛點了點頭,心里面也有些躊躇,想要來個大展,自然就需要正規化,否則有些事情就無法拿到台面上來說話,也容易給蕭名學甚至是桑明達帶來被動.

不過想到要成立一家公司的話,還是感覺比較頭痛,自己一個十六歲的高中生,即便是要成立一家高科技公司,怕是也不大合適,畢竟國內現有的環境當中,想要放開手腳大干一場,還不是那麼容易.

與其那麼早就站到人前面招搖,倒不如躲在後面更舒服一些,陳明洛的第一想法自然就是推個代理人出來,可是要選一個用得放心又有一定經營能力的代理人,還真有些難度.

蕭名學和陳通達倒是沒有想到陳明洛此時的心思這麼複雜,兩個人坐在一處,正在細細地商量回去之後如何來操作,才能夠把糧食系統虧空的案子給一舉查實了,順便將蔡系人馬的死忠鐵杆兒們給借機整倒.

不解決這個心腹之患,明陽市就不可能迎來大跨度展的未來.

蕭瀟看著一屋子的大男人小男人們都在埋頭研究工作,一時之間就覺得有些無聊了,她隨手拿起遙控器換了個頻道,就看到了正在播出的新聞評論.

九月下旬,十四屆五中全會在京召開.

全會通過了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展九五計劃和2o1o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建議提出,實現九五計劃和2o1o年遠景目標的關鍵是實行兩個具有全局意義的根本性轉變,一是經濟體制從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二是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

最近的新聞評論基本上都是圍繞這部分內容展開的,而且力度比較大.

"市場經濟啊——"正在跟陳通達商量事情的蕭名學抬起頭來看了一眼電視屏幕,有些感慨地說道,"明洛這孩子可真是抓住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