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攻心計成

第十三章 攻心計成



就在曹植與曹操用膳之時,徐州境內各重要城池中,卻是流傳著這麼一條消息.為報父仇,來勢洶洶殺來徐州的曹操並沒有屠城,反而還開倉派糧.

徐州上至官員,下至百姓初聽到此消息時,第一反應就是不可能.不過接下來的一條消息,卻是讓徐州百姓對曹操本人和曹家更多了幾分了解.消息大概內容就是,曹操為報父仇,本想屠城,不料最後卻被其年僅五歲的四子阻止並服.而曹植勸曹操那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也開始在徐州士人中廣為流傳.不過大多數士人,都不太相信這句話乃是出自曹植之口.

與士人不同,百姓關心的更多乃是曹操有沒有屠城之事.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廣威,夏丘附近各城的一些行腳商和百姓,將曹操非但沒有屠城,還派糧之事傳出.爾後短短半月不到,這條消息就已經傳遍徐州各城池的大街巷,基本上有些見識的百姓都知道,曹家四公子正是阻止屠城的最大功臣.而曹植所那句"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也隨著這兩則消息廣為流傳,一時之間徐州上下百姓都知道曹家四公子曹植文采非凡,乃是百年難得一見的神童,更仁德兼備,長大之後必成大器.

而如若這兩條消息只是打響了曹植的名聲,那麼接下來的一條消息卻是使曹植平添了幾分神秘.

自佛教東傳以來,大漢各地都建了不少寺廟,其中以雒陽的白馬寺最為著名.不過佛教只是初來乍道,並沒有後世那麼大行其道.然而這也有例外,徐州牧陶謙本人,卻是極為信佛,中國本土最早的浮屠寺,可容納三千僧人講經的"九鏡塔"就是由其和笮融一同在下邳修建.加之徐州在黃巾之亂後到現在,也沒有受到太大的波及,承平之下佛教在徐州大肆發展.

恰好在曹植神童之名傳出之後,徐州佛寺中的僧人中竟然有人曹植是佛的轉世,他的出現讓曹操放棄屠城之舉,是佛見世人苦難,轉世來打救世人.如若這話在大漢其他州,肯定沒有人相信,只是在徐州這個上下皆受佛教熏陶的地方,信的人竟然還真不.而曹植乃是佛的轉世,也正好解釋了他為何年紀輕輕就有如此高深莫測的智慧,能作千古名句以警後人,又可勸已經舉起屠刀的曹操棄惡從善.

一時之間,曹植成為徐州境內風頭最勁之人,就連鄰近的青州,江東等地百姓也開始有所耳聞,曹植所的那名句流傳更廣.曹植仁德之名在徐州已經完全蓋過了曹操的名聲,不過這並沒有削弱到曹操的威望,反而讓徐州百姓對曹操接受和認同程度急劇飆升.

那些信佛的徐州百姓是如此評價曹操的.原本那個即將要屠城的魔,在佛子的勸下將屠刀放下,並開倉派糧以顯善心.曹操已然向善,又有佛子從旁引導,如若徐州在他的管治之下,百姓生活定會變得更好.相反,陶謙派人去殺佛子的祖父,方是佛的敵人!

……

短短半月時間,陶謙發現自己的民望竟然急劇下跌,嚇得大驚,將眾文武都叫到州牧府中商議.

徐州下邳,州牧府中.

已經年過六十的陶謙滿臉憂色,在主位上連連咳嗽.下首一眾徐州官員見到陶謙的模樣,更是憂心不已.

陶謙咳了約有一炷香時間,才停了下來,喘了幾口粗氣之後強打精神道:"今日謙將各位喚來,相信各位亦心中有數.現在外有曹孟德大軍犯境,而徐州內亦流傳謙與佛為敵之事.徐州不少百姓已經不再信任本官,如此下去只怕無需曹軍攻城,只要其大軍一到,百姓就會開城以迎曹軍.徐州況堪憂啊!"陶謙短短數已經將徐州此時的內憂外患道出,正廳之中一下子都陷入了沉默.


沉寂的氣氛讓陶謙的心變得更加不安,接連吸氣以緩解緊張的心.未料到吸得太猛,卻是一下子岔了氣,又在"咳咳咳"地猛烈咳嗽起來.

下首,一名相貌俊朗的年輕文士和一名老者對視了一眼,俱看到雙方眼中閃爍的神采.原來這兩人乃是一對父子,年輕者姓陳名登,自元龍;老者則是其父名喚陳?,字漢瑜,二人皆是徐州名士,頗受陶謙器重.

不過最先開口的並非這對父子,卻是一名身穿長袍的大漢,不過觀其相貌卻是與其衣著頗不相趁,只怕換上一套甲胃更適合他.只見這大漢出列奏道:"州牧大人何須擔憂,此等造謠伎倆必是曹軍所為,我徐州丹陽兵以善戰而聞天下,區區曹軍又怎會是我丹陽兵對手.只要下官領徐州大軍一出,必能擊退曹軍,到時大人自可從容對付那等造謠生事的宵之輩!"

話此人乃是徐州世家曹家這代家主曹豹,同時也是掌管徐州軍事之人.曹豹此話雖然得雄壯,但並沒有讓廳中眾人同意.當曹豹完之後,徐州另外一重要世家,糜家家主糜竺卻是出列道:"曹將軍所雖然有理,然而曹軍亦以善戰而聞天下,當初黃巾橫行青州,不時亦侵擾我徐州,若非有泰山之險,只怕黃巾已然為禍徐州了.如今曹孟德手下青州兵,乃是凶悍的青州黃巾加以整編訓練而成,極為善戰,曹將軍切不可輕敵."

糜竺此話,立即將曹豹惹怒了,只見其怒哼一聲,以手指糜竺罵道:"糜子仲,你何以在此長他人志氣而滅自己微風,莫非你是曹孟德奸細不成?"

糜竺一聽,不由得為之氣結,這曹豹確實對得起他的姓名,確確實實是草包一個.但糜竺畢竟是謙謙君子,心中雖怒,表面上還是畢恭畢敬地向陶謙行禮道:"下官對大人忠心耿耿,絕非忘恩負義之徒!"

陶謙見到二人爭吵,卻是有氣無力地擺了擺手道:"都別鬧了,老夫相信子仲為人.元龍,汝可有退敵保徐州之法?"

陳登可算是徐州名氣最大,智謀最高之人,聽得陶謙問自己,陳登不慌不忙地長身而起,自信地陶謙拱手道:"大人,登並無退敵之法,然卻有保徐州之法."

陶謙一聽,原本渾濁的雙眼忽然閃過一絲精光,驚喜道:"元龍有何法以保徐州?"

陳登笑道:"無他,只需大人向曹孟德投誠,自可保徐州上下平安!"

────────────────────────────────

新書上傳~~求票求點擊!!!!感謝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