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當世儒宗鄭玄

第四十四章 當世儒宗鄭玄



就在孫乾離開之後,老人忽然長歎了口氣,站了起來,對地下道:"子方,速扶恭祖出來吧."

咯咯……

老人原來所坐的地方,忽然發出幾下輕響,不一會兒,就見到那里的石板忽然揭開.而就在石板揭開的同時,整個石屋內的藥味驟然增加了十倍有余.繼而就見到一名年輕人從里面鑽了出來,很快,那年輕人又返身從里面抱了一名滿臉倦容的老人出來.這兩個非是別人,正是從彭城逃脫的陶謙和糜芳!

你道陶謙和糜芳緣何到此,卻是當日逃離彭城之後,糜芳帶著陶謙到了附近一縣.幸好糜家在徐州勢大,在各地安插了不少人手.而糜竺也有先見之明,知道曹軍要攻彭城的時候便在彭城附近縣安排了些人手,以為探查敵.而這探查敵的人,現在卻成了幫助二人逃跑的助力,糜芳著人以高價買了一輛牛車,護送陶謙前往下邳.

也幸好彭城離下邳比較近,有牛車的幫助陶謙成功快過曹軍回到這里.不過正如曹營眾人所料,陶謙年老體衰,又淋冷雨,卻是病倒了.當糜芳護著他到達下邳城外的時候,陶謙卻是阻止了要帶他入城的糜芳,反而來到城南這邊的棲遲岩這里,尋求住在這里的老人幫助.

而這老人,其實就是享譽大漢士林的鄭玄,鄭康成!

起漢末三國的文臣謀士,後世的人可能可以數出諸如曹營五大謀士,臥龍鳳雛之流.鄭玄的名聲,其實在當時比起他們來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就算當這些人日後成名了,名聲也未必就能蓋過鄭玄.後人不知道鄭玄,主要是因為他們不熟悉鄭玄所在的領域罷了.

如若是武官,里面最簡單的分法就是以將,帥之才來區分.不過到文士,卻比較複雜,"文"之一途極為駁雜,里面分支極多,如長于謀略者可為謀士,長于政事者可為官一方乃至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長于詩賦者亦能憑詩賦而名垂千古,長于律法者則可定制……

"文"之一途可謂極為廣大,樣樣皆精者恐怕遍數中華上下五千年,僅寥寥數人罷了.鄭玄不見長于政事,亦不見長于謀略,更不見長于詩賦.他所擅長者,乃經學!

對于經學,一千八百年後的人可謂極為陌生,而這也是他們對于鄭玄陌生的原因.如若經學的地位不好理解,那麼稍微對比一下就知道了.後世中唐朝科舉大盛,而唐朝科舉先是考策論,最後就變成考詩賦為主.正是由于唐朝考詩賦,才造就了唐詩的燦爛.又如明清兩代科舉,考的乃是八股,這也造就了八股文的鼎盛.

兩漢雖然沒有科舉,然而他們還是需要學習,研究的,而他們所學習研究的,就是經學.由此可見,經學在兩漢的地位,就如詩賦之于唐,八股之于明清.

而兩漢經學,又分為今文經和古文經兩種,兩派自西漢末開始一直就互相爭執,這里面的道道太多,就暫且不.而鄭玄成名的原因,乃是他將今文經和古文經兩派進行了融合,結束了兩百余年的學術爭端,經學也在他手上進入了一統時代.

由此可知,鄭玄堪稱漢末學術界的泰斗.而在這時代,任何人要從文學習儒家經典,最先讀的就是鄭玄作注的經書,其地位亦高固如泰山!這時代所有儒者見到他,都要執弟子禮,乃為當代儒宗!

這時,整間石屋中早就充斥滿了藥味,而藥味散發處,正是陶謙本人.鄭玄對著陶謙苦笑一聲,道:"恭祖,這次老夫為了你可是打了次誑語."


陶謙艱難地睜開渾濁的眼睛,微微抬手道:"謙謝過康成公."

而糜芳聽得,自然知道鄭玄所乃是欺瞞孫乾之事,于是卻是插嘴道:"鄭君此差矣,且不鄭君所為乃是救州牧大人,乃是義舉.而我等來時鄭君本身亦有病,自有吃藥,故鄭君並無打誑語."

如若是其他人,聽到糜芳幫忙辯駁,自會贊譽有嘉.可惜眼前這位卻非常人可比,一邊躺著的陶謙聽得之後已經暗呼不妙,可惜想阻止時已經遲了.

果然,鄭玄原本還算和善的臉色忽然一板,冷"哼"一聲,喝道:"打了誑語又非不可告人之事,君子當誠信,若不是念你一片救主忠心,老夫立刻就將你攆出去!"

糜芳本想拍馬屁,可惜卻摸到了老虎屁股,被數落了一頓滿臉尷尬.而陶謙這時也感念糜芳生死相隨,將自己救出來,于是勸道:"康成公,子方他尚年幼,就莫要過分責備了."

"嗯."冷冷地應了一聲,老人語氣轉和問陶謙道:"恭祖,方才公佑的話你也應該聽到,曹軍就在下邳二十里外,你待如何?"

陶謙臉色發苦,道:"我軍在彭城大敗,下邳內如何,老夫怎會不知.現在只望他們暫時能團結一致,共抗曹軍.只要頂住一陣,待老夫養好身體,再回去重整旗鼓.不然的話,以老夫現在這副殘軀回到下邳,只怕無人能服,最後只會架空老夫而向曹軍請降."

鄭玄只是默默點頭,倒是糜芳,聽完之後,露出恍然大悟之色.這時,他總算明白為何陶謙沒有立即入下邳,反而還來到這個荒山野嶺了,如此心計手段,糜芳心中暗暗佩服.這時糜芳也想起自己大哥曾經評價陶謙為"若非其年老體衰,絕對是值得效力之人."

完之後,陶謙向著鄭玄輕點了一下頭表示致謝,繼而對糜芳吩咐道:"子方,現在曹軍已到下邳城外,恐怕城內大亂.汝立即回城,然後去請陳漢瑜主持大局,再將老夫現在的況轉告他,他就會知道如何的了.汝再修書一封與你兄長,告訴他徐州危急,讓他速請救兵來,遲恐生變,其他的由漢瑜代老夫處理即可."

糜芳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但還是疑惑道:"大人,曹孟德大軍壓境,陳漢瑜當真可信?"

陶謙堅定地點頭道:"現在能拖住曹軍者,非陳漢瑜莫屬,汝不要多問,速去吧!"

糜芳立即向陶謙一抱拳,大聲應道:"諾!"繼而便轉身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