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古代文明諸類型

食物的種類很多,因而,無論獸類或人類,都有許多種生活方式;沒有食物,誰也無法生存,食物的不同,決定了各自生活方式的不同.亞里士多德

距今數千年的人類最早的各大文明的發展情況,可以根據技術革新,地理環境和經濟組織加以分析.雖然這些因素對了解過去是極為重要的,但對于了解古代人本身他們是如何看待生與死,如何看待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卻用處甚微,每一較重要的古代文明,無論是美索不達米亞,埃及,克里特,印度河流域的文明;還是黃河流域的文明,都有獨特的人生觀和實踐其人生觀的生活方式.古人的這些不同的生活方式在通過藝術,哲學,文學和法律表現出來時,亦呈現了各自的實質和特色.

由于一些根基本的問題至今尚不能回答,所以許多看法仍屬猜測.例如,我們至今仍不清楚,蘇美爾人到底是什麼人,他們來自何方,他們是不是美索不達米亞流域地區最早的居民,或者,他們是否在更早的居民提供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至于古代其他各民族的情況,我們知道得更少.不過,不同地區有不同的生活方式,這些還是可辨明的,這些也就是本章要討論的主題.

一,美索不達米亞

古代歐亞大陸諸文明的生活方式,有如它們早先的新石器時代的文化,深受地理環境的影響.就美索不達米亞來說,地理位置的影響表現得非常明顯這里是指該地區易遭侵略這一點而言,因為該地區自古迄今的發展與一次又一次的外來侵略分不開.實際上,美索不達米亞的曆史,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來自北面的入侵者印歐人與來自南面的入侵者閃米特人為爭奪這塊肥沃的大河流域地區而展開長達數千年的斗爭的曆史.

最早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偉大創建者蘇美爾人,似乎既不是印歐人的一支,也不是閃米特人的一支,這一點很可奇怪.他們的語言與漢語相似,這說明他們的原籍可能是東方某地.但不管怎樣,是蘇美爾人在美索不達米亞南部開掘溝渠,依靠複雜的灌溉網,成功地利用了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的湍急的河水,從而創建了第一個文明.到公元前300O年時,蘇美爾地區已出現12個獨立的城市國家,如其中的烏魯克,占地1100英畝,人口約達五萬.各城市國家為了爭雄稱霸,相互征戰不休;戰爭愈來愈專業化,並付出了昂貴的代價.結果,大大削弱了蘇美爾人的力量,使他們臣服于閃米特人.閃米特人的著名領袖薩爾貢一世就是作為第一個帝國的奠立者而在曆史上聞名.他以流域地區中部的阿卡德為基地,首先征服了整個蘇美爾,然後向遠地進犯,最後建立起一個從波斯灣到地中海的龐大帝國.

阿卡德帝國在當時是一個幅員廣大的國家.但它的壽命短暫.來自伊朗的新入侵者打敗了薩爾貢一世的孫子,毀滅了阿卡德,使其從曆史上消失.于是,蘇美爾人的城市國家又一個個重新出現,並享有一定程度的獨立,直到烏爾城邦崛起,建立起一個純粹的蘇美爾人的帝國.這一帝國從公元前2113到2006年,維持了一個世紀.在這期間,一批閃米特游牧民即阿莫里特人侵入兩河流域,在他們著名的統治者漢穆拉比(約公元前1704-1662年)的率領下,經過長期征戰,建立起巴比倫帝國.正如後面章節中將要提到的,這種連續入侵的模式一直持續到近代,因為繼阿莫里特人之後的入侵者還有赫梯人,亞述人,波斯人,馬其頓入,羅馬人,阿拉伯人和突厥人.

盡管這些帝國額可誇耀,古代美索不達米亞的文明實質上還是城市文明和商業文明.城市最基本單位,每個城市都尊奉一位主神,城市被看作是屬于主神的一個神聖的存在物.寺院和國王是當時最大的富豪,不過也有許多私人資本被投入土地,手工業,商業冒險和放債.大多數平民是靠當農夫,工匠,商人,漁民和養牛人謀生.每個城市都有一個手藝人階層,包括石匠,鐵匠,木匠,陶工和寶石匠.他們在自由市場上出賣自己的手工藝品,買主支付貨幣或以實物代貨幣.貨幣通常是很快或銀環,每次交易後都須稱其分量.

城牆外面是農田,城市居民的生活最終取決于農田的收成.大部分土地以大地產的形式被占有,占有者是國王,祭司和一些富人.他們將土地劃分成小塊份地,連同種籽,農具和耕畜一起,分配給為他們服務的農人.農人則提供勞動,自行經營,然後將生產出來的剩余產品繳納結寺院,宮廷或地主,作為報答.當時的基本農作物是大麥和小麥.提供乳液的牲畜是山羊和母牛.綿羊提供羊毛,羊毛是美索不達米亞的主要的組織纖維.最普通的蔬菜有蠶豆,豌豆,大蒜,韭蔥,洋蔥,小羅卜,葛苣和黃瓜.水果包括甜瓜,椰棗,石榴,無花果和蘋果.

經營地產時需要記帳,如:從佃耕的農人那里收到的地租,牧群的頭數,牲畜所需的飼料的量,下次播種所需的種子的量,以及關于灌溉設施和灌溉計劃的一切複雜的細節,都得上帳或記錄.管理事項和帳目,是用削成三角尖頭的蘆葦杆當筆,刻寫在泥版上然後將泥版烘干,以便于保存.這種最早的文字形式稱為楔形文字,顯然不是為了智力活動才發明的;確切地說,這是經營管理時的一種工具.正如一位著名學者所說的,"文字不是一種深思熟慮後的發明物,而是伴隨對私有財產的強烈意識而產生的一種副產品.文字始終是蘇愛爾古典文明的一個特征."

最初的楔形文字由圖形符號組成.書吏用簡單的圖形把牛,羊,谷物,魚等畫下來,也就是說,用這一方式記錄所要記錄的事物.不久,圖形符號固定下來,不再取決于每個書吏的藝術想象力,從而保證了書寫和閱讀的一致.但是,還有一個基本問題尚未解決,圖形符號不能用來表達抽象概念.蘇美爾的書吏們應付這一困難的辦法是,在圖形符號旁加上別的符號以表示新的意義,而更為重要的是,他們還選擇了表示聲音,而不是表示物體或抽象觀念的音符.這是在以後若干世紀中逐漸發展起來的語音字母的精髓,但是蘇美爾人還不能系統地,全面地應用語音原則.到公元前2900年時,他們把圖形符號從早期的200O個左右減少到大約600個.這是一個巨大的改進,不過,楔形文字比起後來由腓尼基人和希臘人發展起來的字母文字,仍要累贅得多.書吏是不可缺少的,只有書吏掌握了困難的書寫藝術,因此,他們享有很高的地位和特權.

雖然文字的起源可以從生產剩余產品所造成的新環境中找到,但文字的影響是極其重大而深遠的.文字使人們能記錄和積累各種真實的情況,世代相傳,從而促進智力的發展.同樣,文字又使人們能以書面形式記載宗教傳統,社會風俗,口頭上流傳的神話和傳說,使它們成為聖書,法典和古典著作而永久地保存下來,從而使各種獨特的文化更其鮮明,更為鞏固.文字成為使人類諸文明的文化結合成一體的主要手段.

蘇美爾人應日益複雜的社會的各種具體需要,不僅發展了文字,而且還發展了數學和其他一些學科.他們在最早的數學文獻中記述了對牲群的計算,對谷物的計量和對土地的測量.他們的主要貢獻在于發展了最早的計時,計量,測量距離和面積的各種方法.而且,早在公元前3000年時,他們就在仔細地觀察和記錄天體的運動,他們這樣做有實用主義的目的.他們相信,諸神的意志決定天體的運動,弄清了天體運動,人類就能夠洞察神的旨意,作出相應的行動.因而,在許多世紀中,美索不達米亞的占星術家積累了大量的天文資料,這些資料後來被用于發展科學的天文學.

蘇美爾人和其後繼者的宗教信仰深受自然環境的影響,尤其是受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每年河水泛濫的影響.給他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河水泛濫的周期性,而是泛濫的時間和洪水量的不可預見性.北部地區的大雨加上劄格羅斯山脈和托羅斯山脈上的積雪,常引起特大洪水,不只充滿灌溉溝渠,而且毀壞了農田.在蘇美爾人的眼里,他們的洪水之神尼諾塔不是一位慈善的神,而是一位惡毒的神.蘇美爾人的文學作品中,常可見到這樣的詞句:

猖獗的洪水呀,沒人能和它對抗,

它使蒼天動搖,使大地顫抖.……

莊稼成熟了,猖獗的洪水來將它淹沒.

對每年洪水泛濫的恐懼,加之永遠存在的外族入侵的威脅,使蘇美爾人深深地感到,仿佛自己正無依無靠地面對著許多無法控制的力量.有一首蘇美爾人的詩寫道,"只有人,他的壽命不會很長,無論他做什麼,只是一場虛無."美索不達米亞人的人生觀帶有恐懼和悲觀的色彩,這反映了自然環境的不安全.他們以為,人生來只是為神服務,神的意志和行為是無法預言的.因而,他們用種種方法來預測變幻莫測的未來.一個方法是解釋形形色色的預兆,尤其是各種夢.另一方法是剖肝占卜術,就是通過檢查被屠宰的動物的肝髒來預測吉凶禍福.還有一方法是占星術,如前所述,是以觀察星辰運行來預言人的命運,因為在他們的想象中,星辰運行對人的命運是有影響的.最後,每個人都尊奉一位屬于他個人的神,把它當作自己的良師.他們以為,一個人的願望和需要可以經它傳達給相隔遙遠,不便直接通話的諸位大神.

美索不達米亞人也試圖通過編制完備的法典來減輕籠罩人們的不安全感.漢穆拉比法典是其中最傑出的一部,後來成為閃米特人其他各族如亞述人,加勒底人和希伯來人制定法律的基礎.法典的開頭是漢穆拉比的一篇引言,他在引言中說,古時諸神早已預定,巴比倫應是世界上的至高無上者,巴比倫應擔負起"讓正義之光照耀整個大地,消滅一切罪人和惡人,使強者不能壓迫弱者"的使命.引言下面是法典本文,本文共300條左右,旨在明確地,永久地調整一切社會關系.因而,這部法典不僅闡明了古巴比倫的法律制度,也照亮了當時的社會.以下是法典的幾個主要特點:

1.施行同態複仇法,即奉行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原則:"如果一個人傷了貴族的眼睛,還傷其眼.如果一個人折了貴族的手足,還折其手足."(法典第一百九十六條,第一百九十七條)

2.階級歧視;對下層社會的賠償低于上層社會:"如果貴族階層的人打了貴族出身的人,須罰銀一明那.如果任何人的奴隸打了自由民出身的人,處割耳之刑."(法典第二百零三條,第二百零五條)

3.施行嚴格的,保護商業界財產的規定:"如果一個人盜竊了寺廟或商行的貨物,處死刑;接受贓物者也處死刑."(法典第六條)

4.頒布許多"福利國家"的規定,包括:確定基本商品每年的價格,限制利息率在20%,周密地調整家庭關系,保證度量衡的信譽,城市負責對本偵破的搶劫案或凶殺案的受害者作出賠償."如果沒有抓獲攔路的強盜,遭搶劫者須以發誓的方式說明自己的損失,然後由發生搶劫案的地方或地區的市長或地方長官償還損失.""如果是一條性命[已失去」,市長或地方長官須付銀子一明那給死者親屬."(法典第二十三條,第二十四條)

5.具有現代人之前各民族的共同特點對過去,現在和將來持靜止的觀點.法典是作為神的命令,是為了人類的利益能受到公正的對待而頒布的.法典生動,尖刻地詛咒了以後任何敢于篡改法典的統治者:"怨聲載道的統治,壽命不會長,將出現連年饑荒,一片黑暗,突然死亡,……他的城市將毀滅,人民將離散,王國將更換,他的名字永遠被人遺忘……他的幽魂'在地獄里’喝不到水."(法典,結語)

二,埃及

第二個文明即埃及文明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應歸功于最早在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流域形成的文明.一般認為,使這兩個文明的所在地發生聯系並相互影響的地區有兩個,一處在尼羅河與紅海之間,那里有吸引蘇美爾商人的金礦;另一處在黎巴嫩,那里有埃及人需要的木材.在以後的貿易過程中,埃及人了解到蘇美爾文明,深受激勵,使某些已在他們的流域地區產生影響的力量加速發揮作用,從而促進了文明的早日到來.但是,埃及人創造的文明決不是蘇美爾文明的複制品.埃及文明反映了埃及人及其自然環境所獨有的特點,因而有它自己的特色.

尼羅河流域與美索不達米亞不同,它的西面是利比亞沙漠,東面是阿拉伯沙漠,南面是努比亞沙漠和飛流直瀉的大瀑布,北面是三角洲地區的沒有港灣的海岸,這些自然屏障使它受到特別好的保護,不易遭到外族的侵犯.埃及人生活在這塊安全的流域地區,可以自由自在地安排自己的命運,無須應付閃米特人或印歐人不時地家洪水似的入侵,因而能使其種族本身從法老時期一直保持到今天.現在尼羅河兩岸的農民與古代神廟和金字塔上雕刻或描畫的人物極為相似,都是矮矮的身材,瘦小的體格,筆直的黑發,深陷的眼睛,微帶鉤狀的鼻子.

埃及這種受到環境保護的生活不僅為種族的穩定,而且也為政治的穩定創造了條件.埃及沒有因不時地外族入侵而引起的萬花筒似的帝國更換.相反,尼羅河就象一根天然的紐帶,把整個流域地區連接成一個穩定,有效的整體.尼羅河平緩的河流使北上的航行極為容易,而盛行的北風,西北風又使返航毫不費力.因而,埃及人擁有對可靠的交通運輸極為寶貴的手段,它促進了整個流域地區在約公元前3100年時的統一.

在前幾個世紀中,埃及最早的農人象美索不達米亞的農業先驅者在更早的時候所做的那樣,開始在尼羅河兩岸進行耕種.肥沃的新農田生產出大量剩余產品,足以供養很快在城市聚集起來的各種有專門技能的人.埃及形成兩個獨立的王國下埃及王國和上埃及王國.每個王國由大約20個省或州組成.約公元前3100年左右,上埃及國王美尼斯統一上下埃及,開始了史稱的王朝時期.這時,埃及已具備文明的基本特征,不僅有專職的行政官員,士兵,宗教首領和藝人,而且還有文字.

顯著的政治連續性是王朝時期的主要特征.通常所說的古王國包括六個王朝,從公元前3100到2270年,持續了八個多世紀.象這樣長久的政治穩定期,在美索不達米亞的編年史上是找不到的.將近第六王朝末期時,國王的權力不再是絕對的,愈來愈受到獨立的各州州長的挑戰.結果,產生一個騷亂時期,史稱"第一中間時期"(公元前2270-2060年).各自為政的州長以獨立的國君自居,互爭貴族的支燒來自利比亞和亞洲的侵略者趁機進犯埃及.最後,第十一王朝使埃及又逐漸恢複統一,進入第二個政治隱定期即中王國時期(公元前2060-1785年).埃及的曆史又照過去重演,不過重演的過程明顯縮短.過了不到三個世紀;埃及開始經曆"第二中間時期"(公元前1785-158O年).在這一時期,埃及遭到侵略,並且第一次為駕車作戰的喜克索人所征服.正如下一章將提到的,公元前二千紀時,一些民族蹂躪了歐亞大陸各文明中心,喜克索人僅是參與這種侵略活動的一個部落.

埃及文明一般是穩定而保守的,但決不是靜止的.從國王美尼斯統一埃及到喜克索人入侵的15個世紀里,埃及的制度和習俗發生了許多變化.不過,也有某些特點始終保持著,如:埃及人與蘇美爾人相反,普遍地持有自信而樂觀的世界觀.正象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每年的泛濫不可預知,來勢凶猛,從而促成了蘇美爾人的不安全感和悲觀那樣,尼羅河每年的泛濫可以預知,趨勢平緩,從而助長了埃及人的自信和樂觀.蘇美爾人把他們的洪水之神視作惡神,而埃及人則把他們的洪水之神看作"它的到來會給每個人帶來歡樂"的神.一位古埃及詩人是這樣描述給萬物以生命的大河的慈善:

看,這位偉大的君主,

既不向我們征稅,

也不強迫我們服勞役,

有誰能不驚訝?

有誰,

說是忠于他的臣民,

其能做到信守諾言?

瞧,

他信守諾言多麼按時,

饋贈禮物又多麼大方!

他向每一個人饋贈禮物,

向上埃及,向下埃及,

窮人,富人,

強者,弱者,

不加區別,毫不偏袒.

這些就是他的禮物,

比金銀更貴重.……

埃及人的宗教信仰和習俗非常複雜,由許多種成分對自然力的崇拜,崇拜各自的城市之神和州神的諸地方教派,逐漸形成的對祭司集團的信仰,來自國外,尤其是東方的各種影響組成.現在,至少有2000個神的名字已為我們所知,但這些神中沒有一個是它們的崇拜者所能完全順從或敬畏的.埃及人相信,他們可以為了個人或公共的利益而避開神或操縱神;可以為了道德的目的,也可以為了不道德的目的而求助于神.因而,神廟複雜的宗教儀式的奉行是一種崇拜神的活動,同樣也是一種念咒求助于神的活動.在較後的王朝統治期間,今世正直善良者可以獲得永恒的來世的思想已逐步發展起來.但是,除了某些值得注意的例外情況外,埃及人的宗教中,道德方面的內容很少.而且,他們的神話和神學缺乏連貫性,因為埃及人普遍地對他們諸神的起源,特點和關系不感興趣.

關心死亡,為來世尤其是國王的來世作好物質方面的准備,是埃及宗教信仰的一個主要特征.因為國王的死並不是最終的結局,所以國王死後用香油等藥料塗尸防腐,然後將尸體和食物及其他必需品一起放入巨大的陵墓即金字塔內.金字塔中以第四王朝法老胡福的金字塔為規模最大.塔底占地13英畝,塔高481英尺,全塔約用巨石2,300,000塊砌成,平均每塊重約2.5噸.這一金字塔是用最簡單的工具即坡道,滾筒和杠杆建造的;那時甚至連鐵滑輪都沒有!

據說埃及的農民們在建造這些金字塔時熱情很高,相信他們正在為一位能決定他們共同的幸福的神建造宅邸.不管這一說法的理由是什麼也許還可以設想,無論埃及的農民們對建造金字塔有無熱情,他們在這件事上沒有選擇的余地這一說法的確有力地表明了尚屬于推測的埃及王權的神威.法老始終被認為是神王,沒有神聖的法老與世俗的法老的區先這一觀念確令人費解.由于這個原因,埃及沒有任何與美索不達米亞的法典相應的法律.法老作為神王;其權力亦神化,他的話就是法律.

王權通過以"全國的管家","國王的耳目"宰相為首的官僚機構而得到加強.宰相之下的官吏有:掌璽大臣(掌管尼羅河的交通運輸),賞賜大臣(負責所有的牲畜),財政大臣(掌管全國的財政分署;每一分署均沒有倉庫,負責征收賦稅,可能年景不好時,還負責分配種籽和牲畜),管轄各州的州長及下屬的管理城市和周圍村莊的市試和其他帝國的情況相似,地方各州長逐漸積聚起大量財產,成為世襲的官僚階級:他們加強自己的權力和地位,最後公然與中央政權對抗.古三國的分裂及以後長達數世紀的混亂局面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由此得到說明.中王國時期的法老們從來沒有恢複過他們原先為專制權力.雖然法老們一般仍被罩上一層神聖的光圈,但他們發現,實際上他們的權力得與祭司和貴族一起分享.因此;中王國時期有時被稱為埃及的封建時代,不過強有力的官僚政治的確也起了抑制貴族的作用.

國家對經濟生活的絕對控制是埃及文明的最後一個特征.盡管當時已有了私有財產和私營企業,但不象在美索不達米亞那樣普遍.國家不僅控制了農業和手工業的大部分生產,而且還負責產品的分配.巨大的國庫和政府的糧倉里裝滿了征收來的實物稅:谷物,牲畜,布匹和各種金屬;用來支付國家的耗費,也作荒年時用的儲備物.據說,"所有人的食物供給部由國王負責".除繳納賦稅地每個村社還得派男子服徭役即強制性勞役.金字塔就是這些勞工最著名的勞動成果,這些勞工還被派去采石,開礦和整修灌溉溝渠.

埃及工匠的技術,尤其是制造奢侈品的技術,是人們一致公認的.他們制作的珠寶飾物非常精致,幾乎到今天還沒有被超過.他們的搪瓷制品和象牙.珍珠鑲嵌物也非常精美.他們發明了玻璃著色,而且是最早鞣制皮革的人,鞣革的方法至今仍為世界的大部分地區所采用.他們織的亞麻布十分勻淨,不遜于今人所組的.埃及人可能極早就發明了美容品,發展了制造美容品的技術.他們的醫學文獻上記述了消除皺紋和染黑灰白頭發的方法.用于化妝的物品有:畫眉毛和描眼角的化妝墨,將眼圈描成綠色和灰色的孔雀石和鉛礦石,作胭脂或口紅用的紅赭石,染指甲,手掌和腳底的散沫花,做假發(這種假發的頂上用融化的蜂蠟封住)用的人的頭發,等等.希望把自己打扮得最為時髦的貴婦,淑女們還給自己的乳房塗上金色,給乳頭描上藍色.

三,克里特

克里特島的米諾斯文明是以傳說中的國王米諾斯的名字命名的.直到19世紀末,人們才不懷疑這一文明確實存在過.荷馬在史詩《伊里亞特》和《奧德賽》中敘述的英雄和諸神的故事,早先曾被學者們當作民間神話而不予考慮.但是,德國的浪漫主義作家亨利希謝里曼深信這些故事.他發誓要找到並發掘希臘人和特洛伊人為了海倫而進行戰爭的所在地特洛伊古城.他靠私運茶葉到俄國弄到了必需的資金,于1870年開始探索.他獲得了巨大成功,發現了小亞細亞的特洛伊和伯羅奔尼撒的美錫尼的遺址.雖然他的某些成果對考古學來說是災難性的因為他熱情有余,專業知識不足,令人失望地將若干文化層的遺物不加區分,雜亂地收集在一起但是,希臘存在過古典期以前的文明這一點從此得到證明.19世紀末,英國考古學家阿瑟伊文思在克里特島的克諾索斯發現了米諾斯文明的中心.

公元前三千紀初葉,當來自小亞細亞或敘利亞的外來移民帶著新技術到達克里特島時,當地的新石器時代的村社已建立很久了.這些外來移民所發現的這塊陸地土壤肥沃,以盛產魚,水果,尤其是橄欖油而出名.它位于地中海東部的中間,周圍的海面風平浪靜,氣候條件較宜于用槳或帆推動的小船航行,因而它的地理位置對商業貿易極為理想.水手從克里特島可乘風揚帆地北達希臘大陸和黑海,東到地中海東部諸國家和島嶼,南抵埃及,西至地中海中部和西部的島嶼和沿海地區;不管朝哪一方向航行,幾乎都可以始終見到陸地.一點不用奇怪,克里特島成為地中海區域的貿易中心.它的地理位置不僅對商業發展,而且對文化發展也是很理想的.克里特島人與外界的距離是近的,近到可以受到來自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的各種影響然而又是遠的,遠到可以無憂無慮地保持自己的特點,表現自己的個性.這一點使他們獲得極大成功,無疑,克里特島人的文明是古代世界最優美,最有特色的文明.

米諾斯文明的藝術家們並不試圖僅僅以藝術品的大小來引人注目,也不關心遙遠的,令人畏懼的神或神聖的國王.他們在日用器皿,住宅的牆上和自己的藝術作品中描繪周圍的生活.在他們看來,到處都有模特兒自然景物如花,鳥,海貝和各種海生物,日常生活的情景如種田歸來的農夫,與公牛角斗的壯士和翩翩起舞向女神表示敬意的婦女.克里特島人建造建築物時關心的不是其外表,而是個人的舒適.克諾索斯城的王富規模宏大,結構複雜,千門百戶,曲折相通,顯然是在好幾個世紀里建成的.里面不僅有國王寶殿,接待室和起居室,而且還有占去了王宮一大半的眾多的倉庫和手工業作坊,這一情形與從事貿易的民族相符.最了不起的要算克里特人裝置的複雜的取水和排水系統,到近代為止,還沒有誰能超過他們.排水系統安置得非常巧妙,天一下雨,雨水便沖洗下水道,使下水道保持乾淨;下水道的入口很大,工匠可以入里面進行修理.

婦女似乎享有與男子同樣的自由和社會地位.從某些壁畫中可以看到,婦女們擠滿了斗牛場的露天看台,並實際參加與牛角力的活動.有些婦女甚至還參加戰爭,這與美索不達米亞,埃及和古典希臘的情況不同,那些地方的婦女深居簡出,以家庭為生活中心.

克里特島人似乎沒有給他們的神建造宏大的神廟或豎立巨大的紀念碑,而是在家里留出數見方的場地作私人祈禱處.克諾索斯王宮規模宏大,卻只有一個很小的房間作禮拜堂.進行宗教禮拜的主要地點在自然界山頂,森林或石灰石的山洞.最重要的神是一位女神,即古老的大地之母,祭祀大地之母時由女祭士而不是男祭士充任輔祭.沒有任何用人或大批動物作祭品的跡象,最普通的祭品為農產品.

克里特島人中種田的無疑占多數,不過確切地說,他們的文明具有水陸雙重性.他們掌握了制海權,他們的文明是海上文明.島上山區蓋滿森林,提供了建造遠航海船的木材.他們駕著單桅海船,滿載著埃及的糧食,象牙和玻璃,敘利亞的馬和木材,愛琴群島的銀,陶器和大理石,塞浦路斯的銅,自己島上的橄欖油和陶器,往返于地中海.只要有機會,克里特島人無疑還大肆進行海盜活動.史詩《奧德賽》中寫道,有一次國王涅斯托耳客氣地問奧德修斯的兒子忒勒瑪科斯,"你是商人還是強盜?"這兩種職業在當時都被看作是極受人尊敬的職業,沒有很大區別,只不過是海員獲取自己所需物品時可選擇的兩種方法.

克里特村社無論在社會地位還是經濟上,似乎都比大陸上的村社更奉行平等主義.克里特島不象大陸,在幾座宏大的神廟和王宮周圍是一片貧民區;克里特島主要由村莊組成,村莊很大,進行宗教禮拜的地點在室外,是村社生活的中心.各家各戶通常住在用木頭和灰泥造的單獨的房子里.可能已有家庭奴隸,不過數目不會多,至今島上還沒有發現專門供奴隸住的房屋.所以克里特的單尾甲板大帆船大概是由自由民當劃手.各城市都不設城防,這表明克里特島人認為自己的海上力量足以保護本島的安全而且還表明克里特的各個村社和平相處,這與美索不達米亞傳統的各城市相互交戰的情況正好相反.總的說來,古代作家把克里特島稱作"偉大,富有,衣食充足"的有福人之島,是可以理解的.

四,印度河

公元前250O年左右,也就是人類第一個文明在蘇美爾出現約1000年之後,在印度河兩岸又出現另一個文明.這是一個光輝燦爛的文明,獨自存在到約公元前1500年,然後由于一些不十分清楚的原因,逐漸消失.後來,這一文明被完全遺忘,以致印度人以為,他們的曆史是從約公元前150O年雅利安人入侵印度河流域時開始的,就象古典時代的希臘人以為,他們的曆史起于公元前776年,即舉辦第一屆奧林匹克競賽會的那一年.20世紀20年代,印度河下游區一塊被當地人稱為摩亨約達羅即死者之地的荒涼地方吸引了各地的考古學者.那里有幾座古墳,這些古墳已遭到劫掠;進行劫掠的不僅有取用那里無窮無盡的磚的當地居民,而且還有尋找磚塊作道碴的拉合爾摩耳坦鐵路的施工人員.盡管摩亨約達羅已遭到劫掠,發掘結果表明,它是一系列曾十分繁榮的城市的遺址;這些城市的每一個都建立在前一城市的廢墟上.隨後又對印度河流域其他地方和周圍地區進行發掘,結果發現,這一古代文明的分布范圍比埃及文明或美索不達米亞文明要大上好幾倍.它地括一塊每邊長約1000哩的三角形地區,以印度河口以北,以南海岸為底邊,朝東北延伸到喜馬拉雅山脈的山麓丘陵地帶.

對這一文明的了解尚處于初步階段,進一步的發掘也許會使目前的設想完全改變.追溯這一文明的起源可以發現,它是由本土的新石器時代的村社與公元前三千紀初葉從俾路支山區向南遷移到印度河流域的外來農人共同創造的,兼備兩者各自的特點.一般認為,這些移民的到來使當地人了解到蘇美爾的城市和其他方面的情況,促進了印度河文明的出現,就象早先在尼羅河流域發生的情形那樣.考古學者已在這一偉大文明的三角區內發掘出兩座大城市,六七十個市鎮和村莊.可以預言,隨著進一步的發掘,將會有更多的古代居住地被發現.

和所有其他古代文明一樣,印度河文明主要是農業文明.主要農作物有小麥和大麥,不過,當地居民還種植紫花豌豆,甜瓜,芝麻,椰棗和棉花印度河流域是最早用棉花織布的.已經馴養的動物有狗,貓,牦牛,水牛,可能還有豬,駱駝,馬和驢.與外部世界也有了相當的貿易關系;其中包括美索不達米亞,在那里屬于公元前230O年的廢墟中發現了印度河流域的印章.在波斯灣的巴林島上還發現了一些別的印度河流域的產品,這表明巴林島是美索不達米亞與印度河流域之間進行海運貿易的一個中間站.

印度河流域的城市在當時是獨特的,因為這些城市不是象養兔場那樣任意建造的,而是按照一個中央計劃精心建成的.各城市全盛期時占地六至七平方英里.城市布局呈格子型,寬闊的主要街道環繞長方形的大街區,各街區約長400碼,寬200碼,比今日城市通常的街區要大得多.埃及的建築物用的是石頭,美索不達米亞的建築物用的是太陽曬干的磚,而這些城市的建築物是用窯內燒的磚建造的.整個印度河流域做磚的模子只有兩種標准尺寸:11x5.5X2.5英寸和9.2x4.5X2.2英寸.可見,各地的度量衡也是一致的.如此整齊劃一的布局和有條不紊的組織似乎遍布整個印度河文明區.這一文明于公元前2500年左右達到成熟期,在以後的IOOO年中,實際上處于靜止不變的狀態而且,甚至達到這樣的程度,這些城市每遭到洪水毀滅性的破壞後,重建的新城市總是造得跟原來的城市一模一樣.如此一貫,連續的傳統世上從來沒有過,即使在埃及也沒有,因而,產生這樣一種假說:控制這一紀律嚴明的社會的也許是一種精神上的力量.沒有軍事裝備,沒有城防工事,也為這一假說提供了證據.但是,這一切畢竟只是推測,而且,在發掘更多的古城遺址,並能釋讀印度河流域的文字之前,始終只能是推測.印度河流域的文字為象形文字,上一行由左往右讀,下一行由右往左讀.這種寫法也為早期希臘人所仿效,被稱為"由左而右,複由右而左交互成行之書法""就象牛犁地一樣".

印度河文明衰落的起因和詳情尚不清楚.迄今為止,普遍認為主要由于雅利安人入侵才衰落;不過,最近有人提出,這一文明也許實際上是為泥漿所淹沒的.按照這種說法,地下的火山活動使大量的泥漿,淤泥和沙子湧出地面,堵塞河道,形成一個很大的湖泊,把摩亨約達羅全給淹了.幾十年後,堵塞河道的堤壩漸漸磨損,河水流過堤壩,大河又恢複原來的水道,不過,摩亨約達羅的城市已遭毀滅.從摩享約達羅一層又一層的淤泥判斷,這一災難至少發生過五次以上.最後,給印度河文明的中心帶來了無可挽救的損害,使北部的邊沿地區十分虛弱,不能抵抗雅利安人的侵略,使南部的邊沿地區過于衰弱,不能抵擋本土文化的同化.

五,商朝

黃河流域的文明是在最早的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繁盛約20O0年之後才出現的.養育黃河流域文明的是一片密集的粉沙細土,這種泥土被稱為黃土,它覆蓋了從華北高原向東到大海的整個地面.一般認為,黃土是更新世時期的北風送來的,有些地方的黃土堆積得很厚,厚達二,三百英尺.由于其天然的肥力和吸水性,黃土不遜于世界上任何種植農作物的土壤.而且,由于華北的降雨量不足,黃河流域同美索不達米亞,埃及和印度河流域一樣,沒有茂密的森林來阻礙只有原始的石頭工具的早期農人.

黃河流域之所以成為最初的中國文明的中心,其原因還在于那里是西方最易進入的地區.一道道山脈擋住了橫越歐亞大陸中部大草原的游牧部落南下的去路,使他們折向華北.正如前面所提到的,這些游牧部落不僅大肆侵擾劫掠各文明區,而且還起了傳播,交流各種文化的作用(見第一章第2節).這就產生一個問題:商朝文明在多大程度上是土生土長的,在多大程度上是由于受中東的間接影響而發展起來的?一般人公認的看法.商人是一小群蒙古種人,興起于西北大草原,他們通過間接的途徑掌握了中東人冶鑄青銅和制造戰車的技能,然後利用這些技術帶來的軍事優勢,侵入華北,征服了當地尚處于新石器時代的農業村社.

結果.中國獲得了一種新的發展形式:商人采用的新技術豐富了當地的文化,而商人最終又為當地文化所同化,使中國人的傳統毫不間斷地流傳下去.這種發展形式在中國每遭到侵略之後便重演,在以後數千年中曾重演過多次.商朝文明由諸多成分組成,如大麥,小麥,羊,牛,馬,青銅和輪子等若追溯到其新石器時代的起源,無疑將發現,它們最早發源于中東.但是,有一點不容置疑,東亞的本土文化有它自己的特點,正是這些特點與外來文化相結合,構成了偉大,獨特的中國文明,這一文明以舉世無雙的連續性從商朝一直持續到現代.

獨特的中國文化有不少特點,一個特點是養蠶和將纖細的蠶絲織成精美的絲織品;另一特點是避免將牲畜乳汁供人消費之用這一點特別引人注目,因為乳汁和乳制品是歐亞大陸各游牧部落的主食品.祖先崇拜從最古代起就一直是中國宗教的一個主要特征,對一個人的姓十分重視與這一點有密切的聯系.中國人的姓總是位于個人的名字之前,而不象西方那樣,位于個人的名字之後;這反映了中國社會曆來起主要作用的是家庭,而不是個人,國家或教堂.常見的中國建築物屋頂華麗,由一排排木柱支承,這種式樣也是從遠古時代起就有了.

商朝的青銅冶鑄技術尤其值得注意,它在世界上居遙遙領先的地位.商朝崇拜祖先,祭把祖先時用來存放和奉獻肉類,谷物和酒等祭品的禮器都是青銅制的.禮器的體積大小不等,形狀各式各樣,有四足大方鼎,各種酒壇,精致的酒杯,奇特的船形調味汁壺,還有動物頭像和紀念用的假面.這些青銅制品的表面價有豐富多彩的幾何形花紋和許多真實或想象的動物圖案.雖然這些花紋圖案與西方各地的截然不同,但與南太平洋和太平洋西北部印第安人的圖案極相類似,因而被公認為是一種太平洋區域的圖案.

在商朝廢墟中發現的複雜的表意文字,對中國和整個東亞後來的曆史極為重要.它是現代漢字的直系祖先;這一點也可用來說明中國文明的連續性.幾千年來,中東人一直不能釋讀他們祖先的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而現代中國人卻能讀通商朝文字.幸存到今天的商朝文字大多發現于龜甲獸骨上,過些龜甲獸骨是當時占卜吉凶禍福用的這也是中國人的一個獨特的習俗.他們把有關疾病,夢,田獵,天時,年成等方面的疑問刻在龜甲獸骨上,然後在甲骨的不同點上劃幾道切口,將用火燒得通紅的小棒子按在這些切口上,使其產生裂縫.卜人就根據這些裂縫的形狀,排列和方向來判斷所占問之事的吉凶情況.這些甲骨都被小心地埋藏起來,因而其中許多能幸存下來,不僅揭示了商前的文字,並使我們能了解到商人日常生活的許多情景.

商朝創立了中國第一個正式的政治機構.商朝在其統治期間建立起來的官僚機構是不能與美索不達米亞和埃及在好多世紀里發展起來的官僚機構相比的.因而,管轄各地區的世襲的貴族家族擁有很大的自治權.在這種情況下,中央政府的權威主要取決于統治者本人的所作所為.

和歐亞大陸其他文明中的情況一樣,商朝農民也必須拿出一部分農產品來供養聚居在城市的貴族,書吏和官吏.而且,戰爭時期他們還得充當步兵,替他們的貴族領主打仗.不過,他們拿的只是一些輕武器,象兩匹馬曳引的戰車和沖鋒陷陣時穿戴的青銅盔甲,只有居統治地位的武士階層才配備得起.對青銅冶鑄業的壟斷使商朝社會的階級分化更其尖銳.只要將結構複雜的宮殿和商王陵墓與老百姓居住的原始坑洞相映對照,便可清楚地看出這一點.置放在陵墓里的貴重陪葬品,如青銅制的禮器,精美的絲織品,翡翠,大理石,樂器和精致的武器等,也可用來說明這一點.而給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商王死後還要屠殺許多人殉葬,通常一次要殺死幾十人.現在還不清楚,讓這些不幸的人大概是奴隸或戰俘作犧牲品,究竟是為了撫慰複仇之神,還是為了讓他們充當死去的君主的奴隸和妃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