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愛美人愛江山 第九十四章 新事物


蕭若收到捷報,喜形于色,派欽差前去嘉獎所有參戰的將士。這一戰打出了天朝的威風,大挫東海扶桑人的囂張氣焰.實在漂亮。

高麗使臣李匡則聞知,欣喜若狂,感激涕零,心想天朝一出兵,扶桑倭人果然就抵擋不住了,高麗複國有望了。

李匡則懷著既敬且畏的心情來宮里叩謝皇恩,對天朝軍隊的戰斗力暗自驚心。扶桑倭人的戰斗力他是再清楚不過了,侵略他們高麗國時,高麗軍隊一場勝仗都沒打,除了慘敗還是慘敗,被打得滿地找牙,一點尊嚴都不剩。

在高麗人心目中,倭人簡直是不可戰勝的,哪曉得一碰到天朝大軍,就原形畢露,一敗塗地了。

消息傳開.京城百姓無不興高采烈,眉飛色舞,大街小巷到處都在談論這件事,對扶桑倭人打心眼里瞧不起,倭人膽敢冒犯天朝天威,活該挨打。

皇帝于數月前詔告天下,從全天下召集能工巧匠及奇思妙想者,現如今,他們已齊聚京城,基本上集中了天朝手藝最好的各方面工匠,以及才智傑出者。

皇帝包下京城十幾家大客棧,供他們安頓住宿,在京城期間可以免費食宿,費用朝廷全包了。從中可以看出皇帝對他們的重視,這在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

蕭若傳下口聖諭,他們若有什麼有價值的新發明,可以呈遞上來,不論是什麼方面的技術突破,還是某種改進器具都可以。

很快,一個種了一輩子田的老農夫獻上了他改進的一種農耕犁。他也不知道符不符合要求,朝廷感不感興趣。反正是抱著碰碰運氣的心態來地京城。

這個改進的農耕犁送到蕭若面前。他仔細端詳了一番。以蕭若這21世紀人地眼光,這個時代再複雜地機械裝置,他也能一眼看出原理及價值,這個時代的簡單器械在他眼里基本上沒有任何秘密可言。

他發現,這種農耕用的改造犁與鄉間農人普遍使用的稍有不同。然而其結構更合理,持合力學原理,他立刻意識到這樣東西的價值。帶著軍備部地幾個官員親自跑到城郊,讓一個田地里正在勞作的農民試用了一番。

果然.這種犁用起來更省力。而且效率也相應高了一些。

蕭若大喜,這雖是一項小小的改動。然而對天朝這個農業國家來說,卻可以捉高全國農民的勞動效革。減輕一些勞動強度,雖然不能增加糧食產量,意義還是不小的。

古代科學不發達時就是這樣,有地時候,甚至只需要靈機一動想到的東西,就能產生非常大地影響,比如馬蹬,如此一個簡單沒有技術含量的東西.卻改變了整個戰爭地面貌。


這老農在田間勞作了一輩子,種田經驗極其豐富,估計也是無意中發現了此種改進做法,既然省力些,也就這麼用。若是沒有朝廷的重視,待他死後,這項改進發明也會湮沒消失了。

蕭若收下了這件改進後的農用犁,下旨鄭重表彰那個老農,賞賜他一萬兩白銀。命令軍備部照這個犁的樣子,再打造一百具出來,然後免費分發給京城附近農村的農民試用幾個月,若是用得好,沒有什麼其它問題,便椎廣到全國,替換掉也不知用了幾百幾千年的犁。

一萬兩銀子對于普通人來說,絕對是個天文數宇,老農原本只是抱著碰運氣的心理進京,只要上面官老爺賞識,隨便打賞幾個小錢,他就很滿足了,萬萬想不到皇帝親自過問,一賞就是一萬兩白銀,他三輩子都吃不完這些錢,這同時也是對他的發明莫大的肯定與尊重。

老農歡喜得不知如何是好,只知一個勁的叩頭謝思,大呼萬歲不已。

圍觀者看了這一幕,也覺得驚奇不已,這可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之事。他那麼個不出奇的玩意兒獻上去,皇帝就賞了這麼多銀兩,有史以來似乎都沒有先例,無不暗地里羨慕這老頭運氣好。

而在蕭若看來,卻恰恰相反,他感覺只花了區區一萬兩白銀,就將老農這個意義重大的專利買斷了,大大的劃得來。要換了在21世紀,老農憑著這個發明專利權,不知道能賺多少錢,一萬兩銀子已經很便宜了,更何況,蕭若還想起到點立木行賞的效果。

這個爆炸性的消息很快轟傳全城,來到京城的天下能工巧匠們受到很大震動,既能討皇帝歡心,又能獲得巨額賞賜,這麼好的事自然誰也不願錯過。

一時之間,聚集到京城的匠人,以及有奇思妙想者紛紛拿出自己獨道的事物,獻進皇宮去。

他們獻上來的東西千奇百怪,什麼方面的都有,大到城牆甕城的設計圖,小到繡花針……林林總總,雜七雜八。

有些東西凝聚著制作者的心血與智慧,而有些東西卻純粹是蒙人騙錢。以蕭若來白21世紀人的超時代眼光,不管是什麼東西,他一看,就知道這種東西的原理、特點以及有什麼價值,想蒙混過關是不可能的。

獻上來的東西堆滿了好幾個房間.蕭若帶著穆異竹和軍備部幾個智慧超群者,一樣一樣的分析鑒定,若是有價值的東西,根據價值大小進行賞賜,賞銀一律從優,若是制作者願意,立刻就能進軍備部工作,待遇極為優渥,一進去就能拿相當于七品縣官的俸祿。

而有些毫無意義的事物,則被原樣退回;此外,還有一小部分,雖然是某種器械的改進,可是純粹為了投機取巧騙錢的東西,也逃不過蕭若的眼光,他命人將制作者每人重打二十大板,以為懲戒。

向全天下臣民表示,皇帝雖然極其重視技術與創新,可也不是冤大頭,想蒙朝廷是不可能的。


如此一來,來京城的人中,部分只想濫芋充數的投機分子立刻就現出了原形,挨了扳子,灰溜溜離開京城。剩下的,都是真正有真才實學之人。

常言說得好: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皇帝對技術如此重視,朝中文武百官爭先恐後迎合,很快便在朝野形成風氣.新事物新技術成為大臣們交談中的

第一熱門話題,人人以對新事物了解為榮,而鄙視技術者,被視為頑固迂腐的象征。

儒家自來視技術為奇技淫巧,十分鄙視.十分不屑。而今,氣氛正在迅速扭轉,從朝堂在民間,鄙視技術的人越來越少,對新事物感興趣的人越來越多。

蕭若對這種風氣看在眼里,心中好不歡喜。事實上,以這個時代來說.全世界每個民族的科技發展都十分緩慢,近于停滯,而天朝的科技發展已經是相對快的了,所以仍然能遙遙領先于別國,可是這是遠遠不夠的,等以後西方人走出漫長而黑暗的中世紀,開始科技大爆發的時代.天朝便會被反超。

他對此看得十分請楚,所以要大力推動科學技術的發展,最重要的是扭轉杜會風氣,形成科技發展的良好土壤。到目前為止,社會風氣已在迅速轉變中,民間工匠的地位日益提高,至少不會被讀書人鄙視,他們的創造力被全面釋放。

蕭若正有計劃的引導他們進行發明創造,越多越好,當以現在科技為基礎的發明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後,下一步,便是對天朝的科學技術進行分門別類,以及整理歸納,總結前人的技術積累,使之形成一套完整的自然科學體系,分為幾大學科。

然後,在朝廷科舉考試當中加上自然科學的試題,使全國讀書人以後將一部分花在道德文章上的時間,用在對自然科學的學習上……到那時.可以想像.科技大爆炸的時代一定會先在天朝降臨,歐洲基督文明和中亞伊斯蘭文明都將被遠遠甩在後面,差距越來進大,再也沒有趕上來的機會。

蕭若的計劃極為長遠,恢宏大氣,件件都是大手筆。一個新的時代將在他手中開啟,他希望自己成為中華民族曆史上,一個承先啟後的關鍵性明君,流芳萬世。

蕭若這段日子處理國事之余,剩下的時間,多半花在評估巧匠們獻上來的發明制作上。

後宮中的耶祥紅纓生性好動,最是閑不住,見這兒新鮮事物多,非常感興趣,每天皇帝來時,她也要必准時來報到,看看這個.玩玩那個,雀躍不已。蕭若也不管她。

這時,耶律紅纓發現一張類似床樣的不知名事物,比床要略小些,床板和支架都用銅和鐵制成,設計精巧美觀,結構非常複雜.可以翻轉折疊,可以伸縮搖動,扶下床頭上的一個機括,床便翻成另一個架勢。

耶律紅纓覺得非常好玩,樂不可支.咯咯嬌笑道:“主人,主人!快來者咯,這張怪床好有趣喔!還會動耶,咯咯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