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東瀛風云 第三章 禦駕親征高麗(下)


西征大軍的正副先鋒官裴劍和崔玉二人,也同時加官晉爵,雙雙被封為伯爵,其中崔玉的封號有些特別:經國伯,旁人不知就里,只是稍微覺得有點

古怪,而崔玉本人卻是清楚得很。

“經國”二宇諧音“巾幗”,分明在誇她巾幗不讓須眉,是巾幗女英雄。崔玉為此很是扭捏了一陣,經抗議無效,只得按受了。

還有一位西域貴族隨西征軍回京,卻是樓蘭公主葉依雪。她親自來京城,代樓蘭國主叩謝皇帝救國之恩,表示從今往後,樓蘭國將死心踏地為天朝臣

屬,永無二心。

葉依雪既代表樓蘭國,也代表整個西域三十六國,獻上大批各國獻給天朝皇帝的禮品,包括不少西域物產,和來自極西之國的希罕寶物,在中土甚為

少見。

蕭若見多識廣,涵蓋東西,倒不覺得有多希奇,其中一批打造精美的彎刀引起了他的注意。

葉依雪解釋說,這些乃是西方最有名的大馬士革出產的彎刀,共一百柄,價格昂貴不說,還很難買到。她拔出一柄大馬士革彎刀.當場試刀,輕易便

將普通鋼刀劈斷,而自身絲毫無損。

端的不愧是名刀,都快趕上天朝的寶劍神兵了,朝堂上一片贊歎之聲。

蕭若對西方這種享譽千年的名刀也有所耳聞,心中歡喜,高興的接受了。將其中五柄拿去軍備部分析研究,五柄在宮中收藏,剩下的分發給大內侍衛

使用。

西征軍中倒是沒看見“賽李廣”易秋疾回來。蕭若問起他,柳長風解釋道,易秋疾在軍中當弓箭手教頭兢兢業業,十分稱職,後來與大食軍交戰時,

他大展弓箭神技,箭不虛發,一連射倒了一百多個沖在最前面的敵人。使敵軍膽寒,壯我軍軍威。

不過戰爭結束後,他醒悟到以往助封為虐罪孽深重,無顏回京見皇上。自願留在西域駐守軍中,繼續當弓箭手教頭,為國守邊疆,同時也是贖罪。

柳長風說他曾言道,等日後有朝一日,他自覺以往的罪孽贖清時,便會掛印離去,遠走天涯,繼續當他的游俠。

柳長風等幾個將領談到易秋疾。懼都唏噓不已,及對他的端方人品感到可敬,又為他一身本領最將卻要埋沒江湖覺得可惜。

蕭若暗說可惜了一個人才。不過,日後的事誰也說不准,他若游走江湖行俠仗義,早晚會明白行俠仗義只能幫助數人,是小俠:而投效朝廷,卻能造

福于天下千千萬萬的黎民百姓.那才是俠之大者。沒淮兒他又會回來。

至于留守西域的五萬官兵。封賞也半點不少,蕭若派人將賞銀運送去西域駐軍處。待半年之後,蕭若會調派另一支軍隊去西域輪換,屆時,他們就可

以回來了。

當天下午,將士們還未從升官領賞的喜悅中恢複過來,皇帝又下了一道聖旨,內容是命他們稍事休整一日,後天——也就是大年初三,五萬精銳再奔


赴高麗作戰。由皇帝親自統帥。

將士們得知高麗軍情後,盡管身體疲憊,仍然非常興奮,完全支持朝廷的決定,何況軍情緊急,皇帝都不等過完年就禦駕親征,他們還有什麼好說地

,一個二個摩拳擦掌,只等著去高麗狠狠教訓狂妄的東洋矮子。

蕭若讓他們加緊准備,損壞的裝備該修的修。該換地換,還有就是好好休息。作好出征的一切誰備。

五萬返回的西征軍,帶回了全部大炮,以及大部分護國努,除了損壞和報廢的之外,還有大炮七十七門.護國努一千二百多具。

而西征軍出征的這大半年來,軍備部又鑄造出了八十門大炮,護國弩一千七百多具,蕭若決定全部帶上.要讓扶桑倭人嘗嘗超越時代的強大火力。去

年炮轟倭人時,無知的倭人還以為是打雷,這回他們該要以為天崩地裂了。

此次皇帝禦駕親征,三萬最精銳的禦林軍也出動。再包括在高麗地十萬鐵騎,共計十八萬大軍。天朝軍隊的精華基本上都投進去了,在這個時代,放

眼整個地球,只怕再也找不出一支這麼強大的軍隊。

蕭若就是要以泰山壓頂之勢,將東洋扶桑人壓個粉碎,永絕後患。

不料,第二日,南邊又傳來十萬火急的軍情:大理城已被安南軍攻陷,大理國主陣亡,大理國滅亡。

胡廷大為震動,召開緊急會議商議對策。

大理國的突然滅亡,無疑打亂了天朝的軍事部屬,天朝要麼按受既成的事實,承認安南人對大理的占領.要麼就只有派遣大軍前去征伐,可是目前正

值非常時刻,天朝全力用兵朝鮮半島,實在沒有更多的兵力投入南方。

不過,隨著大理城的陷落,無數大理人不願臣服于殘暴地安南人,便蜂擁去投靠正在南方邊境等候時機的賈續,請求天朝的庇護。

賈續如今是天朝貨真價實的平南將軍,名正言順,便來者不拒,大肆收留大理國難民,甚至不少大理殘余軍隊也來投靠。

到後來,天朝平南將軍簡直成了絕望中的大理人眼中的明燈,不甘當亡國奴的大理民眾潮水般湧來。安南軍隊也禁止不了。

賈續所部于短時間內急遽鼓脹起來,加上響應天朝號召的土著部落蠻兵,以及南方邊鎮兩萬天朝官兵,賈續所部竟達到了五六萬兵之多,令安南為之

側目。

安南王深深忌憚,不敢輕易來挑釁,何況賈續背後是強大無比的天朝。

蕭若見南邊局勢有驚無險,短時間內應該不至于有太大問題,便決定暫時不派援軍,因為正要前往高麗的八萬兵馬當中,五萬步兵是要強攻倭人城池

地,不能抽調,而禦林軍是皇帝的親兵,無論什麼時候都該跟著皇帝行動,也不便調往南方,所以出兵計劃不變。待到了高麗後,再從高麗的十萬騎

兵中抽出一半,去增援南方賈續。


考慮到賈續聚條的兵力越來越多,賈續雖深通謀略,足智多謀,卻不怎麼精通軍事,特派柳長風都往南方邊境,指揮全部兵馬,賈續專門負責外交事

務,以及用陰謀詭計算計敵人,充分發揮他的長才。

蕭若胸有成竹,調兵遣將,一樣樣布置妥當。群臣一齊歎服。

次日一早,五萬禁軍步兵與三萬精英禦林軍出城北上,前往高麗增援前線部隊。

軍中精銳盡出,皇帝一手提拔栽培的將領,除柳長風之外,全在軍隊中。而且包括一百五十多門大炮,三千余具護國努,實力空前強大。上至將領,

下至小兵卒,都具有必勝的信念。

剩下的十多萬非精銳禁軍則繼續留守京城,以備不測。

車騎將軍柳長風則帶著一千騎兵反方向南下,去安南邊境幫助賈續。臨行前,皇帝曾交給柳長風一道秘旨,准他便宜行事,除了與安南談和之外。

柳長風領會聖意,此去絕不與安南人談和,一定要想方設法平定安南,為皇帝收複那一塊遠在蠻荒之地的華夏故土。

蕭若本人卻沒有隨入萬大軍北上,他為了盡快趕到高麗,帶著一群美人登船走水路。

後宮眾美人都想隨皇帝禦駕親征,可這回是去打仗,又不是去旅游.自然不可能都帶上,人數得越少越好,搞得跟個旅行團似的,會被天下臣民笑話

地。

此次要與扶桑倭人作戰,北條夫人和齊木靈子他都帶在身邊;鐵寒玉是最佳的貼身護衛,自然是不會少地;王楚月原本可以為他出謀劃策.但因身懷

六甲,便留在宮中;昭儀阮江燕在鄱陽湖長大,熟悉水戰,又是水軍統帥阮飛龍的親妹妹,也可以同去。

此外,樓蘭公主葉依雪揚言想代表西域人見識一下大海,說什麼也要去,敢情不淮備回她們樓蘭國了:還哨張素蘭也來湊熱鬧,說要將皇上縱橫東海

的英姿畫下來.以便傳之後世……

賢慧的皇後自然不會爭搶,然而臨走前的最後一晚,皇後幽幽的說她不願與皇上分離,原本是想隨皇帝出征的.可她身為皇後,不便擅離後宮……

蕭若聽到這里,私了口氣,連誇皇後賢慧大度善解人意顧全大局,真乃千古賢後,自己也非常非常非常的舍不得與她分開,無奈實在不想影響了她千

古賢後的修行,所以只好忍痛揮淚離別了……

誰知皇後嫣然一笑,說既然如此,臣妾倒有個主意,讓與臣妾長得一模一樣的妹妹隨皇上出征,就當臣妾日夜跟隨在皇上身邊好了。

蕭若後悔得直想打嘴,說那麼多廢話干什麼,這下可好,又加一個,想不帶旅行團都不行了。

于是乎,皇後自己雖不好意思爭,卻硬是為妹妹爭取到一個名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