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東瀛風云 第十六章 跨海東征准備


私底下,鐵寒玉嬌嗔道:“皇上演戲的水平越來越高明了。”

蕭若一聽哈哈大笑,道:“政治原本就充滿權謀,朕為了朝鮮半島的長治久安,用點小手段,也無可厚非。沒看見現如今皆大歡喜麼,高麗老百姓也大大有好處。”

要是當初一光複高麗,皇帝便迫不急待的吞並整個高麗,高麗百姓只怕未必會全部心服,搞不好還要懷疑天朝救援高麗的企圖。眼下天朝大軍駐在高麗,自然不怕高麗民眾不服,可是日後大軍返朝,高麗人不甘心被天朝統治,搞不好地方上的叛亂又會出現。

因此,蕭若以史上少有的大手筆玩了招“以退為進”,有意讓王值複位,如此一來,天朝就仁至義盡了,在道義上無可挑別,蕭若本人在

高麗的形象也變得完美無缺。

經過王值一個月的倒行逆施,高麗百姓在忍無可忍之下,主動請求皇帝廢了他們國主,並入天朝。蕭若半真半假推拒一番,也就順水推舟,滿足他們的請求了。末了,還讓高麗舉國民眾感激得不得了,為擺脫暴政成為天朝子民而慶幸不已。

而今是高麗人自願並入天朝的,其間絕無半點或文或武的強迫,不同民族間的抗拒心理降到最低。日後與天朝人的相處中,縱然發生點不太愉快的事情,高麗人只要想一想從前王值統治下的悲慘歲月,就會深深感到自己現在的生話是多麼的幸福,而不至于引發民族沖突。

此事之後,至少可以保證高麗五十年的太平。而對于高麗漢化程度這麼深,處處以“小中華”自居的民族來說,一旦打破阻隔並入天朝,融合起來比任何民族都要輕松自然,根本就不需要五十年時間,只怕

十幾二十年之後,高麗人就與漢人沒有任何區別了。

朝鮮半島將永久性的並入中國。哪怕後世遭遇改朝換代,也不會再分裂出去,永遠是中國神聖而不可分割的領土。

對于這個皆大歡喜的結果,鐵寒玉嘴上雖嬌嗔,芳心深處卻也是很高興地,對皇帝越發欽佩。

樓蘭公主葉依雪忽道:“皇上,臣有個問題,要是王值複位後洗心革面,勵精圖治,重獲高麗民眾擁戴。皇上會怎麼做?”

北條夫人接口道:“就憑王值那無恥爛人,他會洗心革面?哈哈哈……那母豬都會上樹了!天朝有句俗話說得好:狗改不了吃屎!皇帝早看透那爛人了,有十成十的把握!皇上神機妙算,世上還有什麼事逃得過皇上的掌握!”

張素蘭聽得連連頷首,大為贊同,特別是最後一句。

這個說法顯然不能令葉依雪完全滿意,她鍥而不舍追問:“萬一……臣是說萬一……萬一王值突然間轉了性。從此勵精圖治挽回民心,皇上會怎麼辦?”頓了一頓,銀牙暗咬。直按道:“皇上會不會仍然廢掉他,取而代之?”

蕭若沉吟一回,苦笑道:“世上哪有什麼百分之百把我的事情?要是王值那樣的人都會洗心革面,那說明高麗氣數未盡,朕也就自認倒黴,讓高麗繼續當我朝的附庸。做一回虧本買賣好了!”


“皇上寬厚仁惹,臣萬分敬佩!高麗老百姓的選擇是正確的。”葉依雪誠心誠意道,暗想西域人的選擇也是正確地。

高麗並入天朝。一切典章制度按天朝的來。不過好在高麗原本就漢化極深,行政體系幾乎是天朝的翻本,與天朝統一起來十分之順利。連轉型的陣痛都非常少,不論是官員還是平民,很快就適應過來。

高麗原各級官員量才任用,王值的暴政苛稅一概免除,高麗人心悅。

與此同時,去扶桑國商談停戰條款的使者已返回,奏報說扶桑幕府大將軍斷然拒絕了天朝的條件,下今各地進行動員備戰,要與天朝一決雌雄。

此結果在蕭若意料之中,跨海遠征地准備工作也逐步就緒,三軍將士整裝待發,即將大舉跨海東征。

出征前夕的一天深夜,一人秘密來到漢城臨時行宮拜訪皇帝。卻是海寇王孫瀚的代言人孫和。

蕭若對孫和地到來並不意外,在密室單獨接見了他。

兩人很快達成合作的秘密協定,由天朝出陸軍,孫瀚出海軍,聯合進攻東海扶桑國。

至于勝利後分贓的條件,因高麗已被天朝獨自征服,孫瀚一方完全沒有發言權,以前提出的條件自然隨之更改。

經過兩人一番討價還價,條件終于談妥,扶桑四大島——包括九州、本州、四國、以及人煙稀少的北海道,其中最大的本州並入天朝,其余三島則歸孫瀚所有,扶桑周圍一些大大小小地海島也通通歸孫瀚。

之後,孫瀚向皇帝稱臣納貢,獲得朝廷承認,擺脫海寇的身份;皇帝冊封孫瀚為鎮海王,世代鎮守東海,永為天朝樊籬。

孫和今回姿態比較低,因為皇帝率軍以秋風掃落葉之勢蕩平高麗,使他意識到朝廷大軍太過強大,要是再談崩,只怕扶桑疆土就沒得份了。是以,不得不拿出充分的誠意來談判。

勢力范圍談妥後,兩家最後地分歧不複存在,正式開始對彼此都有利地合作。

蕭若心情不錯,最後再額外送他一個條件:孫瀚稱臣之後,盡可以拼命去開拓海島,探索新的土地,朝廷給予支持,並承諾,開拓發現到的殖民地都歸孫瀚。

孫和聽得聳然動容,皇帝地恢宏氣魄千古少有,令他深深歎服不已。曆朝曆代的皇帝都對他們這些海外勢力顧慮重重,絕不可能像當今天子一樣,大力鼓勵他們去四海開拓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