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東瀛風云 第二十七章 倭人海軍之摧殘


一千五百多艘船只氣勢洶洶撲向十艘戰船,頗有點巨石壓卵的味道。船上倭人都樂壞了,狂妄的又跳又笑,叫嚷著要活捉天朝皇帝,似乎勝利已是鐵板釘釘的事了。連倭人海軍大將也在船頭高舉雙臂歡呼,感謝神靈庇佑,賜予他們勝利。

但是很快,他們就笑不出來了……

“預備……開炮!”隨著皇帝清朗的話語沖天而起,響徹海面,十艘火炮戰船同時開炮。

“轟隆隆”一陣驚天動地的巨響,硝煙滾滾,十艘火炮戰船側舷共有三百門火炮,比陸上大炮還要多一倍,三百門火炮同時轟擊,還是開天辟地以來頭一回,威力之大,不僅嚇傻了全部倭人海軍,連天朝戰船上自己人也深為吃驚。

火光雷霆之中,首當其沖的三艘扶桑船只頓時被整個撕碎,就見血肉四濺,斷木橫飛,海面上一大團鮮血彌漫開來,那三艘船成了碎片,船上滿載的倭人水兵連慘叫都來不及發出。

稍後的六艘扶桑船也遭到炮擊,挨得較多的四艘船當即開始傾斜下沉,另兩艘戰船體型較大,中彈也較少,雖不至立刻沉沒,不過也遭到重創,在海面上打轉,失去了戰斗力。

一輪威力絕倫的炮擊過後,扶桑戰船三碎四沉二傷,報銷掉了九艘,這九艘沖得最快的船只還都是戰船,卻跟紙糊的似的,不堪一擊。

後面船上地倭人都嚇傻了,不太搞得清楚發生了什麼事。難以接受眼前的現實。不少劃槳水兵呆呆的停止劃動,半晌回不過神來。

扶桑船只繼續前沖,天朝十艘火炮戰船不停的開炮,“轟隆隆”的炮擊聲伴隨“喀喇喇”的船體碎裂聲響個不絕。在空前猛烈的炮火下,進入射程的扶桑船只一艘一艘被轟沉。

火炮戰船上的火炮雖還不是開花彈,不會爆炸,可對方也同樣是原始的木制船只,而且遠不及天朝戰船堅固。

改良後地強力火炮一炮轟將過去,往往能將扶桑船只轟個對穿,要麼從上到下擊穿。要麼從一側到另一側洞穿。扶桑人強征來的漁船一炮就要轟爛,小型船只挨兩三炮就沉。中型船只要沒擊中要害地話可以挨個五六炮,大型戰船挨個十來炮也得完蛋。

扶桑海軍量大質低。以中小型船和漁船為主,真正的大型戰船極少。就見炮火覆蓋地帶中,扶桑船只被轟得稀里嘩啦地,一片狼籍,沒一艘船只能靠近天朝火炮戰船。

天朝戰船的作戰方式絕對超出任何倭人的想像。扶桑海軍還停留在古代的戰斗形式中,戰術完全是:火箭、拍竿、接舷戰、撞擊戰等等,雙方相差了不止一個時代。扶桑船只前赴後繼的沖過去,便被前赴後繼的擊沉,既然靠不近距離,一切戰術都用不上,只能一個勁的挨打。

寬闊地海面上,殺喊聲與隆隆炮聲齊響。兩國海軍的大決戰甚至不能稱之為戰斗,而是一面倒的屠殺。

扶桑海軍總大將紅了眼,以倭人慣有的瘋狂命令全體船只源源不斷的進攻。將一船又一船的人送去當炮灰。

蕭若為了迎接這場大海戰,十艘火炮戰船一個陸軍士兵也沒載,只載了滿滿地炮彈和火藥,務必要讓倭人爽到家。


扶桑船只畢竟數量太多,而天朝火炮戰船只有十艘,船側舷正面寬度終歸有限,炮火覆蓋的區域自然沒一艘敵船能靠近,而陣勢寬度之外的扶桑船便漸漸沖過來。

扶桑海軍大將敏銳地發現天朝戰船首尾兩端炮火最弱,狂喜之下,立刻命令全體船只左右散開,避開炮火猛烈的中央區域,從天朝戰船首尾兩個方向接近,一旦成功拉近距離,憑借數量上的絕對優勢,就能輕易取勝。

火炮戰船首尾確實最弱,然而船是死的,人是活的,扶桑海軍大將顯然對海上炮擊戰術缺乏概念,遺憾的是他已經沒有逐步適應的機會了。

隨著皇帝一聲令下,十艘訓練有素的火炮戰船一個漂亮的右轉舵四十五度,呈一字縱列朝扶桑船只讓開的正面間隙,全速直插過去。

這樣一來,不但右側舷三百門火炮能狂轟爛炸,連左側舷的三百門火炮也能開始盡情開炮。

轟隆轟隆,濃煙滾滾,十艘火炮戰船一面快速航行,一面朝兩面不停開炮,威力前所未有。航到哪里,哪里的扶桑船只便被轟得碎木橫飛,一片糜爛。

倭人簡直被打得抬不起頭來,戰局竟是如此的令人絕望,很快就損失過半。

扶桑海軍總大軍的旗艦原本在後方指揮作戰,突然間他瞳孔急遽擴大,因為天朝艦隊突破他們整個陣勢後,竟直朝他駛來……他瘋了似的喝令旗艦掉頭逃跑。

然而為時已晚,龐大笨重的旗艦緩緩掉頭,還在逐漸啟動加速,就已然落入天朝艦隊的火炮射程之內。

十艘火炮戰船一個左轉舵,以船側舷對著敵人旗艦,然後一輪火炮齊射,三百門火炮同時開炮。

以扶桑旗艦為中心,水花沖天,如海嘯如風暴,扶桑旗艦瞬間被轟成了渣,扶桑海軍的總大將連尸骨都找不到。

殘余扶桑船只上的倭人都目睹這一幕奇景,他們的戰斗意志于刹那間崩潰,不約而同四散逃跑,比來時的速度還要快。

蕭若下令不用追擊,讓他們去吧,扶桑海軍已經完了,連內河水師都不如。

十艘火炮戰船上的將士們一片歡騰,遠處阮飛龍率一百多艘戰船駛來,加入到歡呼當中。

船上海軍包括三軍名陸軍將士,都親眼目睹了整個海戰過程,看得目眩神迷,眉飛色舞。尤其是海軍將士,更是興奮,今日終于徹底揚眉吐氣了。


阮飛龍在水上混了大半輩子,作夢也想不到海戰能這麼打,他終于明白皇帝不惜巨資打造這十艘火炮戰船,而不造大型樓船了的原故了,有了如此強大的海上船只,確實沒必要把人力物力投入到樓船打造上,因為其他戰船造得再多,還是在一旁看熱鬧的份。

扶桑人海軍主力被一戰打垮,己方一船未損,又是一場徹徹底底的勝利,奇跡般的勝利。經此一戰,扶桑人滅亡的喪鍾已然敲響。

全軍上下越發視皇帝如神明,以前只知皇帝陸戰用兵如神,號稱戰神天子,沒想到海戰也照樣用兵如神,“皇上就是皇上,果然不愧是真龍天子,是活著的神!”不少將士心中如是想。

大海戰結束,海面上一片狼籍,殘木浮尸滿目盡是,充塞海面,夕陽斜照下,海水一時為之盡赤。

蕭若下令全軍繼續進軍,今晚天黑前要登上陸地。

北方陸地已隱然在望,所有戰船全速前進,于小半個時辰後,到達扶桑著名港口城市 ̄ ̄界港。天色也已開始落幕。

蕭若抓緊時間,指揮十艘火炮戰船在海面上呈縱列排開,船側舷的三百門火炮對准界港。正要炮擊一番後強行登陸。

誰知,炮還沒開,界港中白旗升起,已經全城投降了。

蕭若龍顏大悅,指揮船隊連夜登陸。界港乃整個扶桑首屈一指的良港,碼頭寬大,設施齊全,登陸起來極是便利。

蕭若聖駕剛登上界港,城中已有商人代表請求面聖。

原來界港是扶桑第一大港,不管是國內貿易還是海外貿易,都十分活躍,城內商鋪遍布,扶桑的大商人大多聚集于此,整個城市近乎是商業城市,富庶程度在扶桑首屈一指。

然而,充滿銅臭的地方也多半民風奢糜軟弱,界港與九州的野蠻強悍民風截然不同。城內駐軍見扶桑主力海軍被一戰打垮,界港的駐防微薄兵力不可能守得住,便棄城而逃。城內商人眾也樂得投降。

界港的民風在扶桑國比較另類,充滿金錢氣息,城中商人貪生怕死,從不會為了某方勢力拼死血戰,反正誰占領界港,他們便派出代表與誰談判,他們每月貢獻一定數額的金錢,對方則保障城里所有人的生命財產安全,並提供保護。然後他們店照開,錢照賺。

他們對這方面最是駕輕就熟,派來的商人代表精通漢語,能言善辯。先獻上一份價值巨大的貢禮,然後是一通歌功頌德,最後委婉的表示界港民眾不介入任何紛爭,很樂意向天朝皇帝效忠,並按時繳納稅金,對大家都有好處。

如果天朝軍隊搶劫甚而屠城,就無異于殺雞取卵,更是會背上千古惡名,絕對得不償失……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