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回 上室迎賓故談風土好 大庭訓子嚴斥羽毛豐

第一百四回上室迎賓故談風土好大庭訓子嚴斥羽毛豐
到了這天晚上,冷太太那方面,依然不曾有人來探問消息.金太太心里倒納著悶,難道這位親母,對她姑娘倒是如此不注意?莫非這里頭別有作用?但是以作用而言,也不過是在法庭起訴.然而看這位親母,又不是那種人物,倒真的有些猜不透,金太太一人悶想了一會子.到了晚上,究竟放心不下,便把燕西叫了進來,將自己的意思,告訴了他.燕西道:"他們家里幾個人的脾氣,我是知道的,不會有什麼意外,只是拿不出主意來罷了.我已經托了謝玉樹,明朝到冷家去走一趟,看看他們有什麼意思沒有?好在我已經照媽的話實行,在好幾家報紙上登啟事了.稿子是小謝擬的,說得很懇切.那末,明天拿了這張報到冷家去,說話也更好說一點."金太太道:"留了底子沒有?先給我看看."燕西道:"留了的,我原打算先送給你來看呢."說著,在身上掏出一張稿紙,交給金太太.接過來看時,是一張玉版箋,上面寫著行書帶草的幾行小字,覺得清秀靈活極了.金太太道:"這就是那個姓謝的親筆字嗎?現在學新文學的人,寫出好字來的,倒是很少.有些人簡直不用毛筆,全是用鋼筆寫字呢."說著,看那啟事道:
二松軒主人鑒:君抱幼子不辭而別,大難之余,倍增悲痛.某反躬自問,數月以來,對君雖有不德,而出入參商,君亦有所不諒.去留死生大計,苟意已決,非他人所可阻遏.君果以某為不足伍,欲另覓生機,從容商議,以瞻其成可矣.若以一走了之,于事既無可結束,徒增兩家堂上之憂,非計之得也.君從茲與某絕,不願晤乎?果爾,某亦不必相強,請于書面提出意見,以示標准,某自當于力可致處,盡量照辦.夫葉落不起,水覆難收,事已至此,豈能強求,君殊不必有所顧慮也.紙短情長,不盡欲言,諒之察之!知白

金太太念了兩遍,笑道:"咬文嚼字,未免有點酸氣."燕西道:"文字雖然酸一點,我的意思,倒都已包括盡了.我看他起草的時候,倒有點費勁."金太太道:"這不去管他了,這二松軒主人,就是清秋的別號嗎?"燕西道:"她以前寫東西鬧著玩,喜歡署這個下款,只要她見著報,一看就明白的."金太太道:"咳!啟事只管登,我看也是白費力,盡盡人事而已.姓謝的既答應了明天到冷家去,你請他過來,我有幾句話當面囑托他一番."燕西道:"他怕見生人的,有什麼話我代說得了."金太太道:"我還是見不得你的朋友,還是怎麼著?你為什麼不讓他進來和我說話?"燕西道:"你沒有聽清楚我說嗎?他是見生人說不出話來的."金太太道:"你更是胡說了.既是他見生人說不出話來,為什麼你倒推他去代表呢?"燕西道:"這也不懂什麼原因,他對于我們家里少奶奶小姐,都格外不好意思相見,我想也許是那回當儐相讓人看怕了吧?"金太太道:"這話不通,你把他請進來."燕西見母親一定要見,只得到書房里去對謝玉樹說了.謝玉樹臉一紅道:"這又是你和我惹下來的麻煩.我還是去見不去見呢?"燕西道:"你若不去,連我都要受申斥的,說我不會傳話呢."謝玉樹聽了這話,面子上雖然很是害羞,可是心里想著,果然金太太要見我作什麼,這倒不能不持重一點,免得人家說我不鄭重.于是站了起來,整了一整西服領子,又摸摸領帶,最後,還扯了一扯衣擺.燕西笑道:"你這樣鄭而重之的,倒象是戲台上唱戲,小官要見大官一般."謝玉樹道:"老伯母特意來叫我去,我怎好不整齊衣冠?甯可費事一點,也不要失儀呀."他口里如此說著,對了壁上懸的鏡子,又照了一照,他分明是整齊形態的決心,雖然是有人在一旁議論,卻也是不顧的呢.燕西看他如此,心里也就明白一點,于是不再去說破他.引著他到金太太這院子里來,自搶上前一步,替他掀著簾子,同時笑著點點頭,意思是告訴他只管進去.謝玉樹聽了這話,連忙伸著手向頭上一舉,打算把帽子取了下來,不料是自己過于小心了,原來頭上並沒有戴帽子,自己倒不由得好笑起來.然而第一個感覺如此,第二個感覺,已經知道了自己的錯誤,趕快忍住了笑,一低頭走了進來.剛一抬頭,便見金太太含著笑容,由一個內室走了出來.謝玉樹遠遠地立定了腳,便向前行了個鞠躬禮,然後才慢慢地移步上前.當他這樣向前走路時,臉上不免有點紅色,然而他自己也曾感覺到,竭力地鎮靜著,不讓紅色暈上臉來.金太太早已知道他是善于害羞的人,不必讓他難為情,先就向他道:"請坐請坐,謝先生和燕西是多年的老同學,到這里來了,也象家里一樣,請不必客氣."謝玉樹點著頭,連說:"不客氣,不客氣."這個大屋子里,算是金太太招待內客的,桌椅很多.燕西怕他不知道向哪里坐下去才好,便伸著兩手,帶攔帶推,把他引到金太太向來喜歡坐下的椅子邊坐下.謝玉樹一看這屋子里,有湘妃竹的桌椅,有紅木大理石的桌椅,有細藤的桌椅,四處羅列,並不帶一點洋氣.綠紗窗配著綠色的細竹簾子.映著這屋子里自然有一種古雅之氣.雖然是這種天氣,屋子里自然涼風習習的.他心里想著,不說別的什麼,只看這一點布置,這位太太就不是平常人的胸襟.金太太在他對面一張藤椅上坐下,對他更是二十四分的注意.燕西總也怕謝玉樹回答不出話來,只得為他先容,因道:"我托你到冷家去的事,已經和家母說了,家母很同意."金太太道:"謝先生為我們家的事,老遠跑了來,又要耽誤了功課."謝玉樹笑道:"伯母太客氣,小侄也不是那用功的學生,這樣進城一趟,哪里就算耽誤?"金太太道:"不必那樣說,你看我們老七,不是和謝先生同學同班嗎?謝先生在大學好幾年了,他的成績又在哪里呢?"揮袷韉潰骸罷庖蛭燕西打算出洋去,所以耽誤了."金太太一看燕西臉上,有些難為情的樣子,究是自己的兒子,也不便讓他十分難堪.于是轉過一個話鋒,就問謝玉樹道:"謝先生還有幾年畢業哩?"謝玉樹道:"早哩!還有三年半."金太太道:"好在年輕,那也不要緊."謝玉樹微微皺了眉道:"只是在經濟一方面,支持不過去."說著話時,偷眼看看金太太的臉色,看她對于人的貧寒,是不是表示同情?金太太點了點頭,又歎一口氣道:"天下事都是這樣.有錢讀書的人,書偏是讀不出來.這極肯讀書的,經濟上又維持不了.府上現在還有什麼人呢?"謝玉樹道:"就是家母在堂.還有一位家兄,在省城中學校里當教員,除了養家而外,還要幫助小侄,簡直周旋不過來了."金太太點頭哦了一聲道:"令兄貴庚是?"謝玉樹道:"三十歲了.小侄倒只有十九歲,兄弟的年齡,相差得是很遠的了."金太太道:"令兄有了家眷了嗎?"謝玉樹躊躇道:"家寒……"金太太已經知道了他的用意,便笑道:"這很不算什麼,哪一個富貴人家,能榮華一輩子?哪一個清寒人家,又會窮苦一輩子?天下的事,還不是在于人為嗎?"謝玉樹道:"不過象愚兄弟,才學疏淺,年事又輕,恐怕救不了自己的窮.但是小侄自己也很明白,決不能自暴自棄的."金太太聽他于說窮之
mpanel(1);

燕西見母親並沒有什麼話說了.究竟看不透這是何原故,只好又陪著他回到書房里去.這樣一來,燕西心中,固然是納悶,就是謝玉樹自己,也未嘗不納悶.這位老伯母,無緣無故地把我叫了進去,不曾談一句什麼重要的事情,只是談些閑話,用意安在呢?燕西叫了我進去的,是什麼意思,自然他一定知道.因笑問道:"伯母今天考了我一頓風土人情,我是樣樣照實說.你在旁邊聽著,我有什麼失儀的地方沒有?"心里想著,燕西說話,從來是不大留神的,如此一問之後,多少總可以探得他一些口風.便望著燕西的面孔,看他如何回答?燕西躺在藤椅上,倒很自在,笑道:"我看家母很同情你的話,你有什麼失儀?"謝玉樹原坐在他對面椅子上,這時站起來,在屋子里踱來踱去,閑閑地道:"明天到冷家去的事,我倒想請示一二,可是你不提,我也不敢冒昧先說."燕西道:"就是我,也不知道家母請你去說話,是何用意呀,你叫我又說些什麼呢?"謝玉樹聽了如此說,這話倒有點不便追求,不過自己心里,對這事已是很歡喜的了.因道:"這樣一來,明天到冷家去的事情,倒現著又重大些,更是讓我不勝其任了."燕西道:"那也無所謂,我們是預備最後一著棋的了,這都是些陪筆,辦得不好,沒有關系."謝玉樹道:"最後一著棋,是怎樣一著棋呢?"燕西微笑一笑道:"暫時倒也不必發表."謝玉樹向來是抱沉默態度的,便也付之一笑.這天晚上,在金家住了一宿,次日用過早點,便向落花胡同冷家去.到了那里一問,冷太太不在家,宋潤卿也不在家.韓觀久出來說了幾句話,牛頭不對馬嘴,一點沒有結果.謝玉樹只得無所得回來,向燕西報告了一番.燕西態度冷冷的,卻也不作什麼表示.謝玉樹急于要回學校去,只對燕西說,請代向伯母告辭,便走了.燕西自然把這話回複了母親,金太太聽說,卻也是很淡淡的,倒不明原因何在?只是她隨後叮囑了一句,今天你無論有什麼大事,也不必出去,可在家里吃晚飯,我有要緊的話說.燕西料著是為清秋的事,便答應了.
這一餐晚飯,因為兄弟們都在家,還有幾位朋友,大家又都在客廳里聚餐.吃過飯,閑談了一陣,金榮進來說:"老太太叫大爺二爺三爺七爺都去,四姑爺也去,有話說呢."鳳舉一聽,便知大有原因,對在客廳里的拱拱手道:"各位請便罷,我們不定什麼時候出來了."燕西先走了出去,一會又走了回來,向在座的劉寶善道:"二爺,你若是沒事,先別忙著走,我還有話對你說呢."劉寶善道:"可以.就是我回家去了,你打一個電話給我,我就來."燕西也不曾多說,就隨著兄長們,一塊兒到上房來了.到了金太太屋子里,只見外屋坐滿了人,金太太漆下子女,竟不曾缺一個,另外還有位平輩的二姨太.這樣看起來,一定是有什麼重大事情商量.心想,自己的亂子,惹得大了,母親若發起脾氣,當然是找著自己先申斥一頓.這樣看來,倒不如坐遠一點,省得首當其沖.金太太坐在靠椅上,將全屋的人看了一周,大家坐定了,便先開口道:"很好!都在這里.我叫你們來,你們心里應該也明白."說著,又向大家看了看.大家都覺得情形非常嚴重,哪個敢插嘴說話?因之雖然滿屋子是人,屋子里卻是一點聲息沒有.然而大家不作聲,形勢又非常之僵,更是不便.只是劉守華是個外姓人,不在嚴重情形之下,受什麼恐懼,便微笑道:"這話說別人可以,我就不大明白."金太太道:"無論明白不明白,當然我不能說那樣一句就算了事."說著,想了一想,因道:"昨天我不是提議大家散了嗎?你們不要以為我是一句氣話,這是實話.你們想,這一大家子人,每月叫我拿出一兩千塊來養活著,那算一回什麼事?我不想兒女養活我,老實說一句,我一個寡婦,也不能這樣揮霍去養活一群兒女."金太太說到這里,臉色又是一正.大家心里已是恐慌,還敢說什麼?依舊是默然無語.金太太道:"一切過去的舊帳,現在不必算了,算也是無益.你們弟兄和你們姊妹,除了梅麗而外,大家都可以自立的了.先說鳳舉,你父親在日,你就在政界里混著,你父親所認識的人,你認識一大半.縱然世態炎涼,現在差你父親一點力量,然而人家總不好意思絕對不幫忙.要不然,以前你在外面交際,忙些什麼?佩芳也是很識大體的,撐起門戶來,將來在我以上.你兩人應當有辦法.鶴蓀呢,辦事能力雖差一點,守成是行的.有慧廠大刀闊斧地幫著他,生活也不成問題,而且慧廠很羨慕西洋的小家庭生活,自然分出去有辦法."說到這里,就應該輪著鵬振夫婦了.玉芬搭訕著自起身倒了一杯茶,手捧了杯子,慢慢喝著.金太太先望了一望她,然後對了鵬振微笑道:"你處事很精明,不過用起錢來,也就有點糊塗.這一件事,我不免替你發愁.好在玉芬很能補你這點不足,你也非要她來幫助你不可."玉芬偷眼看婆婆的臉色,有很嚴肅的樣子,于是又把手上那個茶杯,依然送到茶幾上去.不敢在原來的地方坐,坐到更遠的一把椅子上去.金太太也很鎮靜,當她走動的時候,並不說話,及至她坐下了,才道:"不過話又說回來了,過猶不及,無論什麼事,太做過分了,總也是不妙.我告訴你們大家一句話,以後做事,總要適可而止."大家聽了這話,雖然知道是指著玉芬說的成分居多,然而言外之意,未嘗不兼指著大家.所以在這種情形之下,誰也覺得面子上難看,都不能作聲.金太太道:"我這幾句話,還得補充兩句,就是這個年月,人跟著人學,大家都學機靈了.自以為機靈,要去把人當傻子.結果,也許傻子玩機靈人.多少人都是自作聰明,結果是聰明自誤了."這幾句話,分明是指著玉芬了.玉芬雖極力地鎮靜著,然而臉上總是不斷地一陣一陣發熱,跟著自然也有些紅了起來.金太太見她雖泰然坐著,眼皮下垂,可是不能平了視線看人,知道她已夠受的了.于是鼻子哼著冷笑一聲道:"燕西不必我說了,一天到晚,都是計劃著出洋.出洋也是好事,不到外國去鍍一回金回來,是不值錢的.不過也要看是什麼東西鍍金?象你現在這樣學問,未必需要鍍金吧?可是總而言之一句話,在你們自己,都以為自己了不得了.我好比一只燕子,把這一窠侞燕都哺得長著羽毛豐滿了.那末,這一個燕子窠,也收藏不下,大家可以分開來,自己去築巢,自己去打食.老燕子力有限,不必再來為難它了.哺長大了一窠燕子,老燕子已經去了一春的心血,也該讓它休息一下.自己會飛自己會吃,還要老燕子一個一個來哺食,良心也不忍吧?我這樣說著,話總算很明白D忝且膊槐毓于孝順了,有話只管當面說.我現時是在氣頭上,也許我的話不對."所有在座的人,都受了一頓教訓了,哪個還敢在這個時候去向金太太回話,都默默地低了頭.鳳舉究竟是個居長的人,對于這件事,本來不能漠然置之,現在母親又再三聲明了一回,大家有沒有話說?若是不作聲,不但是對分居的事,業已承認,就是母親剛才所申斥的那一大段話,也完全承認了.只得將身子挺了一挺向著金太太道:"母親這段提議,本來好幾次了,我們晚輩除了自己承認無用而外,還有什麼話說?不過母親昨日所說每月貼出家用一兩千元的事,那是一時的情形,當然不能永久這樣下去.這件事不妨我弟兄幾個來商量一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