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濟公傳 第九十七回 傳懿旨母子起猜疑 進皇宮姊弟謀易位

話說張祿正然領了懿旨,一團高興,由慈甯宮往外就走。剛剛走到宮門,忽見皇帝聖駕已到宮外,欲待回避,已被皇上搭眼看見;欲要上前,又怕機關敗露,伸伸縮縮。那皇上見他這樣形象,心里覺得有些起疑,就喚了一聲:“張祿往那里去?”張祿一聽,格外著慌,連忙跪下說道:“奴婢不到那里去。”皇上又道:“既不到那里去,出宮干什麼?”張祿更加嚇煞,呵著舌頭說道:“奉、奉、奉懿旨,有、有、有事去的。”皇上道:“懿旨在那里?”只見張祿忙在袖中將懿旨拿出,皇上接過來一看,說:“太後傳旨,光明正大之事,你這鬼頭鬼腦,是何道理?且記下一顆腦袋兒,你代我小心的好。”張祿連聲諾諾,暗暗叫苦。皇上便把那懿旨展開,但見上面寫著道:“淑孝慈恭皇太後詔曰:諭爾寇楨,敬聆懿旨。逮市蘇同,著即釋放。無論供否,將案注銷。毋負朕意,欽遵欽此。”皇帝看畢,把臉都氣青了。也不等當官太監傳旨,匆匆直奔向官。

走進宮內,卻見周選侍正在那里,同太後指手畫腳的說話。皇上一見,格外作氣,就知道這個草詔,多分是他做的。皇上此時真個氣滿胸膛,連見了太後例行的常禮都忘掉了。便說道:“請問母後,適才降到刑部的聖詔,是有的嗎?”太後見他形容帶氣,也作色道:“詔是我下的,難道我慈甯宮的懿旨,不應行嗎?”皇上見太後氣憤不過,便心生一計,說道:“母後不必動手,但刑部寇楨,他家世傳的折獄名手,倘旨意中話說不清,他便借此抗逆,反與國體有礙。所以臣男不得不查點查點,不知母後諭旨上果否說清,做了有多長的?”太後見他話說得在理,也就平下氣來說道:“此回諭旨,我倒仔細過目,大約有五百余字,並且說得十分透徹。”皇上道:“既這樣說法,臣男也放心了。但不知這個詔旨,是誰交代張祿的?”太後道:“是周選待交代他的。”皇上聽畢,回轉頭來對隨來的太監說道:“周選侍偷換懿旨,速即拿下。”說畢,袖中拿出懿旨,呈在禦案說道:“母後請看,五百余字的懿旨,怎麼被他換做不到五十字了?料想這個賤婢,膽大妄為。母後精神不足,將後恐誤大事,著先交昭陽院嚴加管束。”周選侍聽說,嚇得臉上如蓋了白紙一般。兩個宮監,上前便要動手,太後只得忍氣吞聲故意的罵道:“賤婢!慣會偷懶。你告訴我說的有五百多字,怎麼連五十多字都沒有?實屬可惡!本當發往昭陽院管束,姑念初犯,著記大過一次。”皇上見著如此,也只得推點含糊,說道:“姑念母後講情,以觀後效。”又高聲對大眾說道:“嗣後慈甯官如有懿旨,若不送至朕前過目,擅行發出者,照假傳聖旨議斬。”說畢,使喚太監取過筆來,在懿旨上寫了個“吊銷”兩字。皇上也不多言,辭了太後即行回宮不提。

卻說徐天化自從那日宮中宴會,心中憤憤不平,便欲闖進宮中,以泄其憤;後來反被他兒子破釜沉舟的一頓勸說,才把念頭打斷。所以過了數日,也不上朝,也不進宮。這日實在悶氣不過,便悄悄的騎了一匹馬,帶了一名親隨,到了慈甯宮。當宮太監見得國舅前來,是認得慣的,也不待通問,就連忙跑到里面,不上一刻,大遠的高聲喊道:“太後有旨,宣國舅進內。”徐天化一直就奔了內宮。徐天化方欲行禮,但見太後滿面淚容,旁立著一個周選侍,一見國舅,便說道:“老兄弟也不必行禮了,你家姊妹這個位兒,怕的也坐不穩了。”國舅聽見,這一嚇非同小可,忙問道:“究屬所因何事?”太後方要開言,又是淚珠直滾,覺得心中一股又酸又苦的悶氣,把個喉嚨抵住,要想說一個字,都說不出來。剛好周選待加油添醬的,便說皇上怎樣不孝,怎樣把懿旨吊銷。說完,又說道:“不是奴婢膽敢妄說,總之就今皇上,此刻叫做一朝天子一朝臣。他把妻黨看得十分尊重,至于母黨,很有點瞧不上眼。就如前日高麗進來的貢貨,西宮國舅生日,他揀了多少頂色頂尖的送去,可曾送絲毫給國舅嗎?又如前日宴請聖僧,要看國太面上,就派頭一位先請國舅,他可曾去召國舅赴宴嗎?”

看官,你曉得這個周選侍有多利害,他說的這幾句話就同利刃在徐國舅心頭上戳去一般。但見徐國舅怒氣勃勃,大聲喊道:“還了得,反了反了!”國太連忙上前用手掩住他嘴道:“還了得,這是什麼所在?牆有縫壁有耳,倘若傳到這個不孝的昏君耳朵里,是當要的嗎?”國舅道:“我實在委屈不下。”國太道:“就是委屈不下,也要大家計議,怎能大喊大叫的呢?”國舅道:“姊後言之有理,是臣弟十分粗莽。但是我們總要想個法子,整頓整頓他才好呢。”國太聽說,歎了一口怨氣說道:“早知今日,悔不當初。”國舅聽說,故意的問道:“姊後,此言怎麼講法?”國太道:“你倒又老糊塗了,你不記得當初立儲的時候,老皇本要立你的五賢于外甥,反是我再三勸轉。不料他一朝權在手,他就這麼樣子對我了。”國舅道:“姊後不必追悔,棄幼立長,固屬常例,而廢昏立賢,亦是恒情。其余不必多說,就是這‘不孝’二字,還不足以定他的罪嗎?”國太道:“你還不知其細,他現今滿朝文武,廣布心腹,還想搖擺得動嗎?”國舅道:“這倒不怕,如今兵權究屬還在臣弟手里呢!”周選侍聞說,忙插口道:“國舅這言不舛,他再有多少扶鑾保駕的,但沒得兵權,終屬無用。在奴婢看來,國太、國舅要有意見,就請趕緊商酌,俗語上說過的:“當斷不斷,反受其禍。”假如聖上因同母後不睦,想到國舅身邊,降一道聖旨,收去兵權,那時真就坐以待斃了。”國舅道:“你們皆莫作慌,待我回去同三兒徐焱斟酌斟酌,他到很有點見識。”國太道:“須要慎重,倘是漏點風聲,就取滅門之禍了。”國舅道:“勿須過慮,還請自保龍體。”說罷,便作別出宮不提。

且言寇幀審問蘇同,一連審了六七次,大刑幾乎用盡,卻無半字實供。皇上因在慈甯宮看了懿旨,更加著急,隨即降了一道諭旨:“頒限三日,著將案情審明。”寇公一連又審了兩日,還是沒供。這日早晨起來,便喚鐵匠打了一雙紅繡鞋。看官,你道這紅繡鞋是件什麼刑罰?就是打的一雙鐵鞋子,用時將炭火燒紅,令犯人兩腳套上,登時兩腳枯焦。要論刑部寇大人,本是一位仁厚忠正的官長,只因這個蘇同,抵死不供,弄得無法可制,所以才想出這個刑罰來。當下見鐵匠將鞋子造成,便將他的風箱火爐一並留下,隨時升了大堂,分付把蘇同帶上。寇公一見蘇同,反轉垂淚說道:“我看你這個案件,就是從供定罪,也不過照圖逆不成車徒而已,你何必一味熬刑,自尋苦吃?”說著,寇公就指著炭爐內一雙鐵鞋說道:“你看這雙鞋子,燒得飛赤的,一到腳上,皮骨皆為灰燼,本部堂勸你就招了罷。”那知這蘇同眼睛閉著,睬也不睬,就同死人一般,無論寇公好說丑說,他是一言不發。寇公十分氣悶不過,說道:“我拚著一個尚書前程,交給你罷。”便把公堂一拍,分付行刑。但見一人端過一張凳子,把蘇同坐下。又用兩人挺著背後,抓緊他兩手脈門,又用兩人手持鐵鉗,將兩只鞋子鉗到蘇同面前,就每人提著他一只腳向里面一送,只見腳下兩陣輕煙,一股焦臭味,異常難聞。只見蘇同牙齒一咬,叫了一聲“哎呀”,眼睛朝上一翻,登時氣絕。大眾手忙腳亂,將鞋脫下,又用井水當臉噴去,再也沒得蘇醒。寇公在堂上,直急得抓耳撓腮,不知怎樣辦理。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