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風波起

第128章 風波起

★★★昨天成功爆三少菊,現在的結果就是前有番茄菊,遙遙遠眺,後有三少槍.躍躍欲試,七票之"遙",僅超七票啊,送俺絕塵而去吧,讓他甩開大褲衩子在後面追,親,還有月票?投啊★★★

徐增壽大大咧咧地道:"喔,楊旭是我的朋友,我和九江約他去游莫愁湖的,結果送信的人卻撲了空,一問才知道,人被你請來了,我就來瞧瞧,到底出了什麼事呀?哦,如果事涉機密,不便透露,我不會讓你王大人為難的……"

王洪睿遲疑道:"這個……公爺可知道他和他楊氏家族之間……"

"喔,原來為了這事呀"

徐增壽恍然大悟,笑道:"知道,知道,楊家那些狗皮倒灶的破事,我徐三略知一二.好象從他爹那時候起,和家族就有些不痛快,我就跟他,都是些陳芝麻爛谷子啦,亡者已矣,別計較了,那些鼠輩能有甚麼大出息?不如把他們當個屁,放了算了,好歹的,這子總算答應我不計較那些陣年舊事了.

可誰知道,這次他一回家,發現房子被人當了豬圈,老娘的靈位也被掃到了牆角,一下子就炸了毛,還好,他還懂得克制,也就是把圈進他們家的這些貓貓狗狗都砍了,沒有一怒殺人,怎麼?這事還捅到你王大人這兒了?江甯縣是干什麼吃的,你王大人坐鎮中樞,日理萬機,還有閑空管這種雞毛蒜皮的事?"

"雞毛蒜皮麼?"王府尹笑得有點苦:"公爺可知道,本朝律令,擅殺耕牛者,有大罪呀……"

"有這回事嗎?"

徐增壽一雙牛眼瞪得老大:"我不知道啊,我哪知道啊?你看我,像是認得五谷的人嗎?牛肉我就吃過,耕犁可沒扶過.沒關系,沒關系,我是五軍都督府的官兒,無權干涉民政事宜的,俗話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此案該當如何了結,那是你王大人的事,本官不便置辭."

徐增壽著,便站起身道:"得了,既然他還攤上了這事,那我得避避嫌疑了,這就走,你該怎麼判就怎麼判,等這案子了了,我再約他去釣魚."

徐增壽完,起身就往外走,王洪睿有點發懵,案子了了再約他去釣魚?那我要是打他一百大板,打得他屁股開花,養上三個月傷,又或者把他流放三千里……

眼見徐增壽頭也不回,已經快走到前廳去了,王洪睿急忙高喊一聲:"公爺留步"完一提袍裾,一溜跑兒地追了上去.

"公爺,公爺,您慢一些."

王洪睿陪笑道:"原來其中還有這許多緣由,下官一時莽撞,竟然沒有了解清楚.如此來,此案下官還當仔細斟酌,若非公爺提醒,下官幾乎辦了冤假錯案,壞了一世的名聲,公爺,下官得多謝你呀."

徐增壽站住腳步,驚訝道:"什麼?王大人你還沒有將案經過了解清況,就要倉促判決了麼?這可不像你王大人,王大人一向精明強干,怎會如此冒失?"

王洪睿苦笑道:"實不相瞞,下官此前,曾聽太常寺卿黃子澄黃大人提過此案,黃大人道德文章,天下聞名,出得他口,下官自無不信之力,所以便未再作詳查."


"黃子澄?"

徐增壽聽了也是暗暗一蹙眉:"原來這楊旭的對頭背後的靠山是黃子澄,他是皇太孫的老師,這事可有點兒棘手."

王洪睿窺著他的臉色,道:"是啊,黃大人兼著國子監的博士,他有一個得意門生,就是楊家的子弟,想必黃大人也是偏聽偏信,誤信了這個弟子的法吧.如今聽公爺所,其中還另有隱,這案子可就不能輕率宣判了.下官打算,先著這楊旭回家,給他們雙方十天時間搜羅人證物證,然後重審,公爺以為如何?"

徐增壽目光與他微微一碰,豁然大笑起來:"哈哈……,徐某一介武人,哪里懂得文治之事,這事兒王大人覺著怎麼妥當,那就怎麼辦吧.我還有事,這就告辭了."

王洪睿微微一笑,長揖道:"公爺慢走……"

一個長揖到地,再慢慢地挺起身來時,徐增壽已走得不知去向了.

王洪睿淡淡一笑,招手喚過一個衙役,吩咐道:"把楊旭放了,叫他們原告被告各自搜集人證物證,十天之後,本府再審."

那衙差答應一聲,連忙去了,王洪睿摘下烏紗帽,撣了撣上面並不存在的灰塵,悠然唱道:"本是個釣鼇人,到做了扶犁叟;笑英布,彭越,韓侯.我如今緊抄定兩只拿云手,再不出麻袍……"

王府尹一邊唱,一邊搖搖擺擺地走回廳里去了.

※※※※※※※※※※※※※※※※※※※※※※※※※※※※※※

徐增壽走出應天府,站在階下蹙眉思索片刻,便翻身上馬道:"走,去皇宮"

方才王洪睿那老狐狸已經把話的很明白了,這案子本身並不重要,重要的是現在兩個大人物都摻和進來了,一個是當今皇太孫的老師,未來的帝師,朝廷上必然的股肱重臣;一個是你中山王府,大明功臣第一世家.一個是文官集團的代表,一個是勳戚功臣集團的代表,我都惹不起.

今天的官司我已經給你徐公爺面子了,黃大人那邊馬上就能知道結果,到時候對不住了,我得把你這尊神搬出來擋災,你們兩位大神去掐架吧,十天功夫你們總能決出個勝負吧?誰勝了,我這土地爺就聽誰的.弟人微輕,混口飯吃不易,您徐公爺是明白人,多多體諒.

這件事中山王府既然插手了,就沒有半途而廢的道理,否則他還能挺起胸膛麼?所以徐增壽只略一沉吟,便立即奔了皇宮.

乾清宮內,朱元璋祖孫正在敘話.

以淮右一介布衣,驅除韃虜,重建漢人天下的朱元璋,如今已是年近七旬的老人了,他曾經昂藏偉岸的身軀已經有些佝僂,曾經濃黑茂密的頭發,已變得雪白而稀疏,原本不算俊俏卻陽剛氣十足的面龐,如今已像數九寒冬的蠟梅枝干,皺紋深刻而糾結.


唯有氣勢,一種久居上位頤養而成的氣勢,哪怕他只是半坐半躺地靠在床上,不曾向你看上一眼,也會令你望而生畏,盡管他此刻一臉的慈祥,因為他正望著他最孝順的孫子.

朱元璋和皇太孫朱允炆都穿著一身梨花白的便服,只在領角口,繡著金絲的云紋花邊,頭上也只挽了發髻,橫插一簪.受一向節儉且喜歡素雅的朱元璋影響,大明宮室無論男女,皆喜素雅的服飾裝扮,因此除了皇室正式而隆重的場合,後宮之中的服飾裝扮素來崇尚簡雅自然.

朱元璋正在同皇孫講解施政之道,為君之道,自從他感覺到自己的精力大不如前,身體每況愈下之後,他就開始有意識地培養朱允炆了,一些可以放手的東西,他都交給朱允炆去辦,隨後再同他探討其中的對錯得失,一旦發生什麼難辦的事,處理之後也都同孫兒逐一分析,講解自己這麼處理的原因,都考慮到了哪些方面.

祖孫二人正在乾清宮東曖閣你一我一語地聊著天,徐增壽報名請進.他是皇宮的常客,且不朱元璋和徐達私交之厚,這對君臣還是兒女親家,徐輝祖,徐增壽和當今皇太孫交也很好,因此宮庭里面,對徐家的人來,算不上什麼不可逾越的禁地.

朱元璋正講得累了,聽徐增壽來了,便道:"叫他進來吧."

徐增壽進了曖閣,立即向皇帝,皇太孫大禮參拜,向朱元璋問安.朱元璋抬了抬手,蒼老的臉上露出一絲和煦的笑意:"增壽啊,起來吧,你這子輕浪浮行,可比不得你大哥老實,若有好玩的東西,你會想起朕來才怪,呵呵,今天怎麼進宮來了,無事可做了麼?"

徐增壽縮了縮脖子,涎著臉笑:"皇上明鑒萬里,臣今日本來約了九江還有文軒去游莫愁湖的,文軒吃了官司來不了,這局就散了.臣無處可去,就轉悠到這兒來了."

朱元璋道:"景隆那孩子,也是個貪玩的主兒.唔……,這文軒,又是哪位功臣勳戚家的子孫呀?吃了什麼官司?"

徐增壽一拍額頭道:"呀,是臣糊塗了,皇上您不認得他的,他只是一個生員,並非勳戚功臣家子孫,只因與臣性相投,所以成為朋友.起他這官司,那真是公公有理,婆婆有理,為了幾頭豬幾頭牛,官司都打到應天府去了."

"喔?"朱元璋深深地望了徐增壽一眼,那雙老眼雖然渾濁,徐增壽卻有種被他一眼洞悉的感覺,不禁有點心虛地低下目光,朱元璋笑了笑,道:"民間無事,應天府尹親詢此案,那是本份.增壽啊,朕正有些閑悶,這事兒,你來聽聽……"

一見他動作,皇太孫朱允炆連忙站起,心翼翼地托著祖父的脊背,把靠枕給他挪了挪,讓他舒服地躺下.

徐增壽道:"是,那臣就當一個樂子,給皇上,給您老人家解解悶兒."

此時,黃子澄正在翰林院與一班文友們正在吟詩作畫,忽地接到王洪睿送來的消息,一聽中山王府居然插手此案,黃子澄不由大吃一驚,要他對抗中山王府?兩者根本不在一個級別上,要不是他和王洪睿一向私交甚篤,恐怕人家直接就改判楊旭無罪了,如今肯為他拖上十天,這個交已是厚得不能再厚了.

老黃的犟勁兒也上來了,仔細想想,他最大的倚仗只有皇太孫,也只有皇太孫出面,中山王府才會有所顧忌,因此黃子澄立即坐了官轎,直奔皇宮而來,此刻剛到東華門.

ps:昨日一章,便有人茗兒香囊定乾坤,這麼早大局砥定了,好沒意思.錯,那香囊只是一個引起更多高層人士涉入的引子.願賭服輸,月票拿來.杯具洗好了嗎?關關給你斟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