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天子一怒

第423章 天子一怒

景清雖是文人,且已年逾五旬,可這憤力一刺速度卻也極快,因為撲得迅疾,他的膝蓋還重重磕在龍書案上,痛得他面孔都扭曲起來,原本斯文的面孔也因之顯得有些猙獰了.

以朱棣百戰沙場練就的一身武藝和敏捷的反應,輕而易舉就能把景清制服,可他根本沒動.景清在這朝堂上站了十幾年,也是這一刻才真正走到禦書案前,傾身一刺,好寬的桌子,朱棣根本沒往龍椅里避讓,這一刀還差著半尺.

景清急了,他大吼一聲,便爬上了龍書案,揚刀再刺.來不及了,四個帶刀侍衛已有兩個沖到朱棣面前,左右只要一挾,就能成了肉盾,而另外兩個侍衛,手中刀如匹練,已向他斜肩帶胯地劈下來!

"朕要活的!"

似乎一直在發呆的朱棣突然發話了,那兩個侍衛反應也真是敏捷,皇上口諭剛下,左邊那個侍衛迅猛劈下的手中刀便斜斜一揚,斜挑向上空,借著那一刀之勢,身形在空中騰轉,左腿重重踢向景清的肩窩.

右邊那個侍衛動作比他更快,已經來不及收刀了,倉促之中,猛地反轉了刀刃,使刀背劈在景清肩上.

一刀下去,肩骨碎裂,景清一聲慘叫剛剛出口,肩窩又挨了一腳,被踢得從禦案上飛起來,直接摔到禦階下的金磚地面上.這一下就算是個練家子也承受不起,何況景清一介文人,他摔得都岔了氣了,幾乎暈過去,可是肩頭的巨痛,卻又讓他保持著清醒.

兩個侍衛緊接著躍到面前,將他制住,金瓜武士們呼嘯而入,一排排在禦階前站定,控制了整個大殿.

景清呼呼地喘著粗氣,一雙眼睛仍舊凶狠地瞪著朱棣,大臣們臉都駭得白了,靜了片刻,不知誰福至心靈,搶先高呼一聲:"臣等疏忽,驚了聖駕,萬死!"眾文武反應過來,忽啦啦跪倒一片,紛紛請罪.

"夠了!"

朱棣一聲咆哮,登時鴉雀無聲,大殿上一片寂靜,除了景清粗重的喘息聲,似乎什麼聲音都沒有了.

"為什麼?"

朱棣好象剛剛清醒過來,他的聲音微微發顫,不敢置信地看著景清.他一步步地從禦階上走下來,走到景清的面前,壓抑著漸漸粗重的呼吸,又問了一遍:"為什麼?"

朱棣的確不可能被景清刺到,他那稍顯遲鈍的動作,只是因為他內心的驚訝和難以置信,似乎不讓景清手中那柄明晃晃的利刃刺到胸前,他仍舊無法相信:他的寬宏大量,他的既往不咎,他對景清的青睞器重,換來的就是這麼一個結果.

現在,他終于醒了.

"為故主複仇!"

景清被死死摁在地上,咬牙切齒地叫,因為痛楚和氣息不勻,那聲音顯得有些怪異:"可惜景清未能成事,真是令人痛心疾首!"


朱棣的臉色突然脹,接著又像是被抽光了血液,變得一片蒼白,非常駭人,他的聲音穩定下來,卻不知是不是因為這巍峨的宮殿讓聲音顯得空洞,他的聲音毫無生氣:"食君之祿,忠君之事,你為建文削藩搖旗呐喊,朕不怪你,而今,朕是皇帝,朕十分器重你.本指望你我君臣,共同打造一個大明盛世.你為什麼……要刺殺朕?"

景清嘶聲大笑,他惡狠狠地呸了一口,把一口血沫子吐到了朱棣的龍袍上:"叔奪侄位,如父奸子妻.爾背叛太祖遺命,實乃亂臣賊子,人人得而誅之!還想要我景清為你效命,做夢!做你的春秋大夢,我恨不得食你肉,飲你血,方消此恨!"

朱棣額頭的青筋都繃了起來,誰都聽得出他在強壓憤怒,但他仍然不死心地問著:"難道,朕該束手就斃?難道,朕就不能治理好天下嗎?"

景被人死死壓在地上,卻仍奮力抬起頭來,挑釁地瞪著朱棣,一字一句地道:"建文帝嫡子長孫,皇道正統,你,算什麼!"

朱棣好象被憑空打了一拳,騰騰騰連退三歲,一雙袍無力地垂了下去……

※※※※※※※※※※※※※※※※※※※※※※※

隨著百官散朝,景清金殿刺駕的消息迅速在全城傳揚開來,消息自然也以最快的速度傳到了錦衣衛衙門,紀綱聞訊馬上趕往皇宮.

紀綱"病"了,他只察了一天風紀,就患了風寒,只能告病休息,在他告假的第二天,陳瑛也消失了,換了一個禦使當班糾察.

那天百官上朝之後,陳瑛對紀綱了一番話:"陳某執掌都察院,紀大人執掌錦衣衛,咱們這兩個衙門,跟其他的衙門是不一樣的,其他的衙門,是替皇上治理天下的,而咱們,是替皇上糾察百官的.

天下無時無刻不需治理,所以百官無時無刻都得存在,唯獨咱們不成.咱們是皇上手中的一件兵器,咱們是孤臣,咱們存在的意義,就是拱衛皇上.兵器嘛,需要用的時候才會抽回來,不需要的時候,就得刀槍入庫.

如果沒有官員犯錯,咱們就沒有存在的意義,有人犯錯,咱們才能存在,犯錯的官員越多,咱們的權力才越大.希望百官都能克盡職守,永遠也不需要咱們,什麼時候我這都察院成了清水衙門,你那錦衣衛門可羅雀,那就四海升平,天下大治嘍!"

陳瑛微笑,望著紀綱,語氣誠摯,可那深邃的目光里,卻有一抹讓人很難讀懂的意味.

但是紀綱讀懂了,所以第二天他就生病了.

第三天早上,陳瑛見紀綱沒來,所以他也回去了,換了一個老眼昏花的禦使來值班.

有些事是需要心照不宣的.

想不到輔國公一語成讖,竟然真的有人敢當朝刺王殺駕,紀綱快步奔向皇宮的時候,心跳得特別厲害,他意識到,他風光的機會來了!

紀綱走到東順門,迎面正撞上腳步匆匆,神色凝重的夏潯.

一見夏潯,紀綱便上前一步,卟嗵跪倒,痛聲道:"卑職愧對國公托付,已經做了萬全的安排,想不到仍然……"


"起來起來!"

夏潯趕緊將他扶起,一把扯住他便往宮里急走,同時道:"你又沒有生就一雙火眼金睛,哪就一定就能識破他暗揣利刃,我囑咐你,也只是以防萬一,好在沒有傷了皇上,這件事不要再提了."

一見他的面,紀綱就下跪請罪,夏潯也不好的太多,讓紀綱難堪.他是沒有辦法插手皇宮防務的,撈過界那是絕對的出力不討好.他也沒有疑心紀綱放水,如果景清的心理素質夠好,站在那兒糾察風紀的確看不出甚麼來,事已經發生了,他不想再提此事,讓人知道他未卜先知,對他同樣不利.

紀綱聽了楊旭的吩咐之後,的確在金殿安防上下了極大的力氣,禦階前的四個武士都是他特意挑選出來的身手最高明的侍衛.他當然不能讓皇帝出事,不過,他卻很想把事鬧大.未曾上殿便搜出兵器,那動靜太了,在百官面前公然動手行刺,他錦衣衛才有用武之地.

如今冒險果然成功,一見夏潯不想再提此事,正中紀綱下懷,當下紀綱便也住口不提,兩個人腳下發力,快速趕向謹身殿.

"皇上呢?"

來到謹身殿門前,就見木恩等大太監都在門口兒跪著,一個個面色如土,夏潯連忙停住腳步,向木恩聲問了一句,木恩往殿上指了指,聲道:"皇上龍顏大怒,百官請見,一個不見,正在殿上生氣呢,已經砸了幾件東西."

百官沒有皇上允准,除了奉天大殿,是到不了別處的,夏潯和紀綱有穿宮牌子,這才暢通無阻.聽了木恩的話,夏潯心中一沉,向紀綱使個眼色,便一起走進殿去.

"啪!"

又是一只上好的定窯茶盤摔碎在腳下,夏潯趕緊與紀綱長揖施禮:"皇上息怒!"

"你們來了!"

朱棣臉上似笑非笑,眸中閃爍著奇異的光芒,他在發怒吧,那樣子又不太像,倒像是受了極大的刺激,精神有點不太正常,看得夏潯和紀綱心里一陣發毛.

"他們坑俺,害俺,逼得俺堂堂皇子,一藩之王,鋌而走險,被迫靖難,四載出生入死,幾度命懸一線!如今俺得了天下,對他們還得以直報怨,俺得低聲下氣地哄著他們,供著他們,陪著心,著話兒……"

朱棣痛心疾首地著,盯著夏潯和紀綱的目光,一片水色瑩然:"俺對他們是推心置腹,竭力買好啊,俺朱棣……是真的想做個好皇帝,想做一番大事業,想得到他們的認可啊,怎麼就這麼難呢?"

朱棣很郁悶,其實夏潯也很郁悶,來自于現代的他,根本無法理解,那狗屁的道統真的就這麼重要,就可以高于一切?

"呵呵呵呵……哈哈哈哈……"

笑聲由低到高,由到大,由悲愴到瘋狂,笑聲從朱棣的胸中噴薄而出,仿佛殷殷卷過空曠田野的一串滾雷.


"男兒大丈夫,不能快意恩仇,就算做了皇帝又有什麼快活?朕是天子,九五至尊,需要一味地對他們委曲求全麼,錯了,他們大錯特錯!以為朕會任由他們蹬鼻子上臉?"

笑聲還在宮殿上空回蕩,朱棣憤懣的咆哮便帶著凜凜的殺氣撲面而來:"好!好!好!求不來一個天下太平,朕就殺它一個天下太平!莫道俺朱棣的鋼刀不快,殺一不能儆百,朕就殺百儆百!"

P:昨天有書友跟我講,有人提意見,俺黑黃子澄,人家黃子澄的氣節堪比文天祥,他給予了回複,俺有道理,我也是這麼認為的.

史書中有些話就是春秋筆法,你仔細讀兩遍,再好好琢磨一下,就能品出點味道來,別光聽人家好你就誇好.

史書上是怎麼記載的?史書上:"南京陷落前,惠帝召黃子澄回京,未至而南京已失守.黃子澄密謀繼續反抗朱棣,行蹤被人告發,因而被捕."

多有氣節!堅貞不屈,還要反抗呢.好吧,咱來分析分析這句給黃子澄臉上貼金的話.

他是皇上派去募兵的,手中當時有兵,可他做什麼了?他"密謀繼續反抗朱棣",這句話就太耐人尋味了,什麼叫密謀?這密字如何解釋?"行蹤被人告發"這句話又如何解釋?

我他解散了兵馬,自己化妝逃走,沒錯吧?他是出去募兵的,聽皇帝死了,他既沒有自殺,也沒有領著他募的兵去反抗朱棣,他"密謀"繼續反抗朱棣,這時候都不反,他准備二十年後再召集建文朝的遺老遺少上山打游擊去麼?那時誰會聽他的?

所謂"行蹤被人告發被捕",白了不就是化妝逃跑麼,史家一句春秋筆法你也得自己品味品味不是?

再,黃子澄的氣節能跟文丞相比?且不文天祥那是對異族,而且文天祥也沒干過舉薦個草包,六十萬大軍慘敗了,還替他掩飾,以致鬧出更大失敗的蠢事來!

當然,我這是,必然有所演繹的,不過有些事,我可不是黑他,從這段明顯是在褒揚他的話,我也只能得出這麼個結論.

另外,又有人講:月關在黑方先生,黃先生,奸佞榜上就沒有他們.

我現在直接把奸佞榜發給你看看:

第一次揭榜的"奸臣"計左班文臣二十九人;文學博士方孝孺,太常寺卿黃子澄,兵部尚書齊泰,禮部尚書陳迪,禦史大夫練子甯,右侍中黃觀,大理寺少卿胡閏,寺丞鄒瑾,戶部尚書王鈍,戶部侍郎郭任,盧迥,刑部尚書侯泰,侍郎暴昭,工部尚書鄭賜,工部侍郎黃福,吏部尚書張眈,吏部侍郎毛泰亨,給事中陳繼之,禦史董鏞,曾鳳韶,王度,高翔,魏冕,謝升,前禦史尹昌隆,宗人府經曆宋征,戶部侍郎卓敬,修撰王叔英,戶部主事巨敬.凡緝捕縛送之人,皆得懸賞.不久,戶部尚書王鈍,工部尚書鄭賜,工部侍郎黃福和前禦史尹昌隆,乞宥罪得免;並宥吏部尚書張沈,吏部侍郎毛泰亨之罪,皆先後授官,或仍複舊職.

第二次揭榜的"奸臣"中,增加徐輝祖,鐵鉉,周是修,姚善,甘霖,鄭公智,葉惠仲,王琎,黃希范,陳彥回,劉璟,程通,戴得彝,王良,盧原質,茅大芳,胡子昭,韓永,葉希賢,蔡運,盧振,牛景先,周璿等,共五十余人.另外,禮部侍郎董倫,曾勸請朱允炆親睦宗藩,因而不列入"奸臣"榜中.

兄弟俺是很下了一番功夫滴,很多細枝末節不是信手瞎寫,有疑問你查查史料再.

沖俺創作這麼認真的態度,那啥,月票,推薦票是不是該多支持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