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新的生活 第四十三章

第三部 新的生活 第四十三章 “別那麼愛哭,潘西,你不會出事的。火車直達亞特蘭大,然後就停下來。記住!火車沒到目的地,不要下車。我已經在手帕上釘上一些錢,又把手帕釘在了你的上衣口袋里。你的車票在列車員那里,他答應要照顧你的。天殺的!你以前不是一把眼淚一把鼻涕吵著要回家,現在要回去了,還哭個什麼勁兒。”

“斯佳麗小姐,我從來不曾一個人乘過火車。”

“胡扯!你哪會是一個人乘火車,火車上還有很多人啊!你只要看著窗外風景,吃著奧哈拉太太替你准備的一籃食物,一眨眼的工夫,就到家了。我已經發電報回去,叫他們去車站接你。”

“可是斯佳麗小姐,我是小姐的傭人。不能為小姐做事,要我有什麼用呢。你什麼時候會回家?”

“我想回去時就會回去,得看情形而定。上車吧!火車要開了。”

那得看瑞特的情形而定,斯佳麗心想,他最好趕快來。不知我那些親戚能否幫我解決這個問題。她轉身對傑米的妻子微笑。“莫琳,你肯收留我,我真不知該如何謝你。一想到這一點,我就激動得要死,但是這樣給你造成大多的麻煩。”她以清亮、小女孩似的客套口吻說道。

莫琳挽著斯佳麗的手臂離開月台,撇下潘西在車上布滿灰塵的窗子內,一副孤苦無依的樣子。“一切都安排好了,斯佳麗,”她說。“丹尼爾很樂意讓出他的房間,他老早就想搬去帕特里夏家跟布賴恩同住,只是不敢說而已。而凱思琳知道要做你的女傭,更是高興,這是她夢寐以求的工作,何況她那麼崇拜你。自從她來到薩凡納,這個傻姑娘第一次這麼快樂。你來跟我們住是理所當然的,不必讓那個老僵瓜呼之即來,揮之即去。他的臉皮真厚!居然要你替他管家。而我們留你是因為我們愛你。”

斯佳麗感覺好多了。莫琳的盛情難卻。盡管如此,斯佳麗不希望住太久,她受不了那些小蘿蔔頭。

斯佳麗真像匹膽怯的小馬,莫琳心想。她拽著斯佳麗胳膊的手輕輕用力,感覺得出斯佳麗有點緊張。莫琳斷定,斯佳麗需要的是放開心胸,大叫幾聲來發泄。一個女人絕口不談自己的私事是不正常的,而這個女人還絕口不提她的丈夫。太匪夷所思了……但莫琳沒有浪費時間想這件事。她小時候曾在父親開的酒館里洗杯子,算是閱人無數,每個人遲早會把煩惱事一件件掏出來,斯佳麗應該也不會例外。

奧哈拉宅有四棟並列的高磚屋,前後均有窗戶,內部格局完全相同。每一層樓有兩個房間:底樓是廚房和飯廳,一樓是大客廳,最上面二層各有兩間臥室。光是狹窄的走道和氣派的樓梯就占去每棟磚屋不少空間,屋後則有寬闊的院子和一間車庫。

斯佳麗的房間在傑米家三樓,房內有兩張單人床——在布賴恩搬去帕特里夏家之前,是由丹尼爾和布賴恩合住的——房內布置得很樸實,很適合兩個年輕人,除了床,其他家具就只有一個衣櫥、一張寫字台和一張椅子。不過床上有色彩鮮豔、用碎布縫合而成的百衲被,打蠟地板上鋪著一大塊紅白相間的碎呢地毯。莫琳在寫字台上掛了一面鏡子,鋪上花邊桌布,充當斯佳麗的梳妝台。凱思琳梳頭的技巧出奇的好,她也急著學習討好別人,照她目前的表現,很快就能出師。她與瑪麗·凱特、海倫睡三樓的另一個房間。

傑米家唯一的小孩是四歲的小傑基,他常住別棟磚屋,與他年齡相近的堂兄弟姊妹們玩耍。

白天男人工作,較大的小孩上學,整列的房子成了女人的世界。斯佳麗預期自己會不喜歡那種生活,因為她從小到大的生活習慣是和奧哈拉家的女人截然不同的。

她們之間沒有秘密可言,也不壓抑自己的情感,想到什麼就說什麼,甚至說一些令她臉紅的私事,也為不同意見而爭吵,待和好如初,則又互相擁抱,甚至抱頭痛哭。她們對待別人都是一視同仁,隨時都可以到另一家廚房喝杯茶,共同分擔購物、烘焙、喂養院子內的牲畜、打掃車庫等責任。

她們自得其樂,無拘無束地大笑,傳播小道消息,彼此傾述肺腑之言,共謀無傷大雅的玩笑捉弄她們的丈夫。打從斯佳麗一搬進來,她們就視斯佳麗為她們中的一員。不消幾天,斯佳麗也有了這種感覺。她每天跟莫琳或凱蒂去城中市場買價廉物美的食品;與年輕的波利和凱思琳一起研究用燙發夾和緞帶的訣竅,一起吃吃傻笑;當莫琳和凱蒂拒絕陪有潔癖、又愛吹毛求疵的帕特里夏看家具布套式樣,她就自告奮勇,陪帕特里夏一遍又一遍地看。她喝了無數杯的茶,也傾聽過無數成功的喜悅和悲憂,雖然她從來不向人吐露她的秘密,也沒有人逼她,或不再當她的面坦誠相訴。“我從沒想到會有那麼多有趣的事情發生。”

斯佳麗驚異地對莫琳說,神情之真摯溢于言表。

晚上又是另一番景象。男人辛勤工作了一大,拖著疲憊身子回家,渴望吃一頓可口飯菜,喝杯酒,抽口煙,作妻子的總能讓他們如願。之後,晚上的節目就正式登場。通常大家都聚在馬特家,因為他有五個小孩在樓上睡覺。莫琳和傑米可把小傑基和海倫交給瑪麗·凱特照顧,而帕特里夏可把熟睡的兩歲和三歲小孩帶在身邊,不吵醒他們。音樂不久就會響起。過一會兒,當科拉姆進來時,他就會站出來指揮。

斯佳麗第一次看到寶思蘭鼓時,還以為它是特大號的鈴鼓。繃緊的皮鼓面鑲了一圈金屬邊,鼓面直徑超過兩英尺,但是和鈴鼓一樣不很厚,傑拉爾德握著它的方式和握鈴鼓沒兩樣。他坐下來,將它靠在膝上,拿木棒敲。他握著木棒的中間,晃動木棒,用它的兩頭敲打鼓面。

在她看來,這簡直就是鼓。

也不真的是鼓,她想。當科拉姆拿起它,她才明了它的用法。他左手展放在皮層底部,仿佛在撫摸它,右手腕的動作頓時如水流般順暢。

他的手臂從鼓面移至底部,再移至鼓面,再移至中央,右手則作出奇妙而漫不經心的動作,用木棒敲出沉穩的、令人血液沸騰的節奏。隨著小提琴、笛子、手風琴的加入,它的音調與音量時而改變,但那催眠、激越的節拍未變。莫琳握著響板一動不動,似乎太沉迷于音樂,忘了敲響板。

斯佳麗完全沉醉在這鼓音節奏中,隨著它哭,隨著它笑,隨著它起舞,跳出她作夢都沒夢到的開懷、瘋狂。只有在科拉姆放下寶思蘭鼓,嚷著:“我把自己都敲干了。”要求喝一杯時,她才發現每個人都和她一樣,處于恍惚狀態。

她以驚異、敬畏的眼神看著這個粗矮、獅子鼻、笑容滿面的人,這個人的確與眾不同。

“斯佳麗親愛的,你比我會挑牡蠣,”莫琳和斯佳麗走進城中市場時,莫琳對斯佳麗說。“替我們選一些好嗎?我今天想燉一鍋牡蠣湯讓科拉姆當茶點。”

“當茶點?牡蠣湯當飯吃都夠闊氣的了!”

“我知道,可是今天晚上他要在一次會議上演講,演講之前他沒有時間吃晚飯。我們吃飯時,他要留在房間里作准備。”

“什麼樣的會議,莫琳?我們全部都要去嗎?”

“在賈斯琅綠黨黨部,是美國的愛爾蘭人志願軍組織,女人不受歡迎,所以我們不去。”

“科拉姆要跟他們講什麼?”

“首先他提醒他們,不論在美國住多久,他們都是愛爾蘭人,接著他會用對祖國的眷戀和熱愛使聽眾流下眼淚,然後再使他們掏空口袋,資助愛爾蘭的窮人。傑米說,他是個極優秀的演講家。”

“我想也是,科拉姆似乎有種神奇的魔力。”

“那你會替我們挑一些神奇的牡蠣羅!”

斯佳麗大笑。“它們沒有珍珠,”她模仿莫琳的土腔,“但是能作出一鍋很棒的鮮湯。”

科拉姆低頭看著熱騰騰、滿溢的湯碗,雙眉一揚。“好大碗的‘茶’呀!莫琳。”

“今天市場上的牡蠣特別肥美。”她咧嘴道。

“美國都不印月曆的嗎?”

“廢話少說,趁熱吃,科拉姆。”

“莫琳,現在是大齋期間,你知道齋戒的規矩。一天吃一餐,而且不能吃肉。”

原來她姨媽不是在唬她!斯佳麗慢慢放下湯匙,同情地看著莫琳。

這麼可口的一餐泡湯了。她得好好地贖罪,一定要深深痛悔自己的罪。

為什麼科拉姆偏偏是個神父?

她愕然看到莫琳微笑著舀起一個牡蠣。“我才不擔心下地獄呢,科拉姆,”她說。“我有奧哈拉家的特免令,你也是奧哈拉家的人,所以吃吧!盡管享受你的牡蠣。”

斯佳麗給弄糊塗了。“什麼是奧哈拉家的特免令?”她問莫琳。

回答的人是科拉姆,但他缺乏莫琳的幽默感。“大約在三十年前,愛爾蘭面臨大饑荒,人們一年又一年地挨餓。沒有食物,他們吃草充饑,最後連草也吃光了。這是一種可怕的事情,好可怕!死了好多人,沒有辦法幫助他們。幸存下來的人獲得某些教區的神父承諾免于往後饑餓的特免令,奧哈拉家隸屬于這種教區,他們不需齋戒,但不能吃丟棄的肉。”他瞪著碗里肥嫩的汁液。

莫琳捕捉到斯佳麗的眼光,將手指放在唇上暗示別出聲,然後比畫著湯匙,催促斯佳麗快吃。

過了良久,科拉姆拿起他的湯匙。他低頭吃著多汁的牡蠣,含混地道聲謝。吃完後離座去帕特里夏家,他跟斯蒂芬合住一間臥室。

斯佳麗好奇地看著莫琳。“鬧饑荒時你在那里嗎?”她謹慎地問道。

莫琳點頭。“我在那里。我父親開酒館,所以我們吃的還算可以。

人們總是拿錢買醉,而我們就有錢來買面包、牛奶。情況最糟的是貧窮的農民。啊!太慘了。”她雙手抱胸顫抖著,淚水盈眶,哽咽地說著:“他們只有馬鈴薯充饑,你知道的那是什麼滋味。他們種的谷物,養的奶牛,擠的牛奶、奶油賣得的錢剛好夠付地租,他們自己則留一點奶油和脫脂牛奶,也許留幾只雞,星期天偶爾有蛋吃。但是大部分時間吃的是馬鈴薯,只有馬鈴薯,他們倒也能滿足。然而馬鈴薯一旦在地下腐爛,就什麼也沒了。”她沉默下來,雙臂抱胸前後搖晃。想到傷心處,顫抖的唇慢慢變成蠕動的唇圈,最後發出尖利刺耳的聲音,嚎陶痛哭。

斯佳麗跳起來,摟住莫琳起伏的肩。

莫琳靠在斯佳麗胸前啜泣。“你想象不出沒食物可吃是什麼樣的情景。”

斯佳麗凝視著爐內漸熄的煤炭。“我了解那種滋味,”她說。她緊緊摟著莫琳,娓娓道出她從烽火連天的亞特蘭大回到塔拉莊園時,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當她敘述到荒蕪的田地,長時期瀕臨餓死邊緣的饑荒時,眼里沒有淚水,也不帶哭音。但是當她說到回塔拉發現母親已死,父親神智失常時,眼淚就禁不住如決堤之水奔湧而出。

現在輪到莫琳擁抱泣不成聲的斯佳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