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三章許久未見的周瑜

第一卷初回三國]第十三章許久未見的周瑜

陳武一呆:"大家對我都不錯,而且大都害怕我."

說到這里不由得有些呐呐難言."我對大家也『挺』好的."

孫策微笑的看著他,直到他低下了頭:"看來你也有些感覺到了,不錯大家都怕你.而且你也很是受到一些人的歡迎.而且這些多是看你和別人'切磋切磋’時,在邊上起哄的最響的吧!"

陳武不由的點頭到:"就是啊.我們大家在一起都很開心的."

"開心的只是你和那些旁觀的人吧!你有沒有想過被你'切磋’的哪個人的心情呢?就象開始,我打敗了你,而且是公平的較量.

只有一次的'切磋’落敗,你尚有些接受不了.更何況那些常被你'切磋’的那些兄弟了.如果我每天在眾人面前,和你'切磋’那麼一次,你會有何種感受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啊!再看你倒在哪里半晌,連一個人都沒有去扶你一下,你認為你還是對的嗎?"

陳武的臉『色』變得白.

孫策繼續說到:"如果,當時是在戰場上,『亂』軍之中會有什麼後果,你應該想象的到吧!就象今天,你會遇上我,你不會知道,明天會不會遇上一個比我更強的?

強中自有強中手,你不可能永遠都能勝利,一個人去戰勝所有的敵人.只有靠眾人之力,才能真正的做到常勝不敗!正常的切磋我是非常支持的,但切磋後,你當指出對手的不足,真心的幫助他們和你一起進步.

只有你用真心才能換來他們的真心,那樣才是真正的兄弟之情.我對你的期望很大,我希望你能成為一個眾軍擁戴的有大能力建大功業的將軍,而不是一個只知斗力,欺侮弱者,讓眾人畏懼的武夫.那樣的人,我不要也罷."

陳武『激』動的漲紅了臉,跪了下來拜伏道:"大公子,子烈錯了!子烈讀書少.從前,這些道理就是想不明白.

我也知道,弟兄們雖然懼我,卻並不心服與我.從來也不曾有人和我說過『交』心的話,更不用說有真正心腹的兄弟.我也一直奇怪,不論我再怎麼對他們客氣,就是感覺好不到骨子里.

我想不明白怎會如此.但子烈一直聽說老將軍和大公子愛兵如子,用兵如神!將士們都是有如兄弟般齊心,就一直都不太相信,投入軍中,只是想來見識一下.

如今得大公子教誨,子烈方才明白!子烈從此願奉大公子為主,一生追隨大公子,甘效犬馬之勞!只盼得能常常聽得大公子教誨,讓子烈能做個象大公子一般的頂天立地的真英雄."

這時一直在帳『門』口旁聽的呂『蒙』也上前跪倒:"大公子,子明也是常常如此的想不明白!剛才聽到大公子的話,我才明白了很多的道理.我也願跟隨大公子.奉大公子為主,從此能常聽到大公子的教誨.大公子你就收下我們倆吧!"

孫策不由笑到:"子明,快起來,你又來湊什麼熱鬧."

呂『蒙』倔強的一抬臉,說道:"從來家里人都是寵我愛我,我做錯了事,闖了大禍,家人也都會幫我處置後事.雖有時會責我,打我,但從來沒有人教我這麼深的做人道理.我知道,如果這次錯過了大公子,只怕我這一生都未必能有大成就,還請大公子成全子明學以向上的心願!"


看著眼前這兩張『激』動的面孔,孫策不由的感慨起來:"是啊,這兩個可都是有上進心的人才.他們的堅毅的『性』格,能使他們更好的投入到學習中去,只要有合適的人教導,扶助.

而不是象現在這樣放任自流,他們必能早幾年成為棟梁之材,幫助我的理想撐起一片寬闊的天空."

孫策認真的點點頭,抬手扶起了他倆:"既如此,我就暫時收下你們兩個.只是跟著我,你們要有准備,要付出更多的辛苦,只有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啊!但你們要記住,如果你們不能吃苦,那我也會隨時放棄你們."

兩人同時施禮:"謝主公!子烈(子明)不怕吃苦!"

孫策欣賞的看了他們一眼說:"好!今天就這樣.子烈,你也去准備一下,明天就開始練兵了.你要記住,人與人之間從來都不會有無緣無故的感情,不論是恨是愛.

你付出的是什麼,那麼你也就得到什麼.決不會有半點差錯.只要你能寬待下屬,常能對他們施之以恩義,他們心里自會有你的好,終會報答你的!兄弟齊心,其利斷金啊!我倚望你能為我軍練出一支上下一心的強軍隊來."

"兄弟齊心,其利斷金!說的太好了!主公!子烈,記下了.定不負主公所望,子烈去了!"說完抱拳離開.

這時,軍帳里只剩下孫策和急的抓耳撓腮的呂『蒙』,看孫策看向他,忙問到:"主公,子烈兄都有事做,不知我該做什麼?不如讓他們也分點人給我,我也去練練兵!"

孫策瞪他一眼:"胡鬧,你以為練兵是兒戲嗎?兵者,乃是生死存亡的大事.它關系到你和你士兵的生命,關系到所有士兵的家庭幸福,更關系到一個國家的繁榮穩定.

象你這樣的新手,自己對兵之道都不了解,怎麼去練兵,帶兵.你看看,哪個善戰的將軍不是有空就去鑽研兵書戰策.你要記住,用兵之道,不單是從實戰中獲得,更多的是從書上汲取前人的經驗.

這樣一旦有一日你自己單獨統領一軍,就可以避免走很多彎路.去拿上桌上那本韓當將軍的兵書,站『門』口讀一遍再說.等讀完了,我要考你."

呂『蒙』登時苦了臉弱弱的問道:"主公,我不認識的字,能不能問你呢?"

"去問你師兄子烈,我這幾天會很忙.也可以去問你姐夫,只要你真心向學,我想不論是誰都會很高興地教你的."

正當呂『蒙』要出『門』之際,一個衛士走進來報告:"報,大公子,大營『門』外來了幾個人,說是你的老朋友周瑜來看你了."

孫策不由一呆:"這個周瑜,我才剛回來,他就來了.這麼巧,不愧是我從小到大的好朋友,好兄弟.

真是緣份哪,這個有緣份的人真得是到哪里都遇的到.自從隨父出征離開舒縣後,轉眼兩年沒見到他了,還真是想念他!一想他,他就來了.還真是心有靈犀啊!

孫策招呼了一聲呂『蒙』,他就迫不及待的放下手中的兵書,立馬跟上孫策竄向了營『門』.等兩人跑到大營『門』口,一眼就看見了幾個穿著便裝的幾個人中的那個他.

高大的『挺』直的身形少說也有185厘米,俊俏的臉部曲線,並不特別濃密的眉『毛』,襯著一雙特別明亮有如含著一潭深水的大眼睛,與高隆『挺』直的鼻梁配合起來,是看著那麼的養眼.

這可是孫策看到的除自己以外第二個俊男了.難怪都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毫無疑問,那個眾人之中最是顯得鶴立『雞』群的就是周瑜了,孫策一生最好的兄弟.能在孫策最開始的弱小時給他最重要的一步幫助的親人.

孫策沖到他面前.沒有說話,重重地擁抱住周瑜,重重地拍拍他的背.

擁抱了一會兒,孫策才說道:"公謹,你來了!"

"伯符,我來了."

不再需要別的話,不再需要多余的禮節,不再需要那些對常人的虛假客套.

這就是兩人從十二歲第一次見面起就養成的默契.讓人感覺到無比輕松,無比貼近的親情.就好象是整體複制出來兩個人一樣.如同心有靈犀,兩人相視一笑,同時轉身,同時起步向大營內走去.

就在孫策擁抱周瑜的同時,壽『春』城的將軍府內.袁術正坐在書房內寬大的靠椅中.手中拿著『侍』者剛剛奉上的香茶,悠閑的飲著.

書桌前面的地上,站著的正是他手下的幾個心腹之人,將軍紀靈,偏將劉勳.長史楊弘,主薄閻象,還有一個『侍』立在袁術手邊的正是剛從軍營回來的張勳.

只聽袁術開口到:"眾人都來齊了,下面議一議這幾日的事務.前些天,長安急報董賊被王司徒等合力處死,也算是為我袁氏一族報了血海深仇啊!真是大快人心.我已傳令下去全城歡慶三日."

眾人齊聲恭賀.

袁術接著說道:"如今長安已平.我擔心接下去,王司徒等人會不會清理朝政,收回地方軍權.諸位怎麼看,這天下形勢,該何去何從."

下面諸人相視一眼.楊弘上前到:"將軍,不必擔心.如今皇帝年幼,不能親政,朝中大權多已旁落眾官手中.他們在朝堂上爭權奪利還來不及,又怎麼敢輕易得罪擁有重兵的地各個外藩呢?"

"就算他們要動,也要有哪個實力才行.但看現在朝庭手中,東拼西湊也是兵不過幾萬,將不過呂布等廖廖數人而已,自保中樞尚嫌不足,更不要說出兵征伐天下了.我想他們下一步要做的應該是內爭實權,外結強藩."

"將軍只需坐守豫,揚兩州.手握重兵,虎視荊襄,徐州,尋機吞並之.如此,將軍坐擁天下膏腴之地,兵『精』糧足,再借四世三公之名,自可廣收天下士人心.余下只要耐心等待時機,只要時機一到,何愁將軍霸業不成."

袁術滿意的咧嘴大笑到:"哈哈——嗯!長史說的很有道理.觀當今天下,我們有天下最大的地盤,還有最多地士卒,最豐足的糧草,最富有的民眾.

現在只等時機而已.好,很好!經長史這樣一說,我就可以放心了,只是還需大家奮勇行事啊!哈哈."

下面的諸人齊聲答道:"恭祝主公大業早成!我等願為主公大業效死!在所不辭!"

袁術得意的笑過一會,接著說道:"公孫伯珪前日有信來,信中說'我弟弟的死都是袁紹惹出來的’他想為公孫越的死報複袁紹.現在已經出兵磐河,又得他堂弟公孫范之助,以渤海兵力協助,並掃平了青州,徐州黃巾軍余孽.

如今他是兵勢日益強盛只等我們和陶恭祖共同出兵夾擊袁紹,曹『操』.你們商量一下看怎麼樣,是出兵好,還是不出兵坐等時機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