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死而地分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自稱為始皇帝.他采用丞相李斯建議,廢除諸候分封制度,劃六國故地,為三十六郡.每郡設郡守,郡尉,郡監,分管地方軍事,民政,訟獄事務.

在秦之前的諸候們的分封制度,類于現在的邦聯制度,若干個的國家,或者有一定國家權力的諸候國,組成一個相對松散的國家聯合體.這種社會制度下,臣民自由度,特別是思想上的自由度較高,利于開發民智,解放思想.中國遠古時代的真正的"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就是產生于這先秦的諸候分封時代.

其時中國大地分裂成數以百計的諸候國,大伙兒都想做中國的龍頭老大,稱霸天下,所以對人才十分渴求.而人才在什麼時候都是希缺資源.諸候王們,對人才的渴求在,演變成對思想的寬容.

只要能讓國家強大,國王作老大,不管什麼三教九流之徒,都可以朝為"田舍翁,暮登諸候堂".

老天爺是不拘一格地降人才,諸候們是不拘一格地使用人才,所以只有那個時代,才是真正的"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時代.處于分封狀態的諸候王們,每一個王都是野心家!因為他們每一個人骨子里都想做秦始皇,所以他們容許春秋戰國時期的各類人才,各種學的發展.最後社會實現了"雙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雙百"只是諸候王們野心實現過程中的付產品,但整個中華文明,都為之得益!

其時所有的諸候國是處于斗爭,或者戰爭的平衡之中,如同當年的美蘇爭霸一樣,他們必須把很多原本可用于民生的國家資源,用于軍事上有自保或對抗.現在難以找到確切的數據,來研究當時民眾的負擔的問題,我們只能從當時諸候國之間,發動戰爭之頻率,來推斷當時社會的狀態.有兩個觀點,或許可以參考:一,春秋無義戰.這話否定了春秋戰國時期所有的諸候王,以各種理由發動的,所有戰爭.二,春秋戰國有七八百年時間,此期間,諸候國之間發生的戰爭次數,比後來實現了大一統後的中國,曆代的總和還多.普通民眾早就厭煩了戰爭,這個時候,中國確實需要一個秦始皇,那怕是一個殘暴的秦始皇!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真的出世了.但六國舊貴族們的思想,不可能統一到秦始皇的"郡縣理論"里來.他們認為秦始皇的勝利,是秦國霸權主義的勝利.

秦始皇帝自已一統天下後,他沒有學周武王,對自已的子孫及功臣,實行分封制度.秦始皇不實行分封制度,並不是他認為自已的創建大一統社會結構,是代表了某種曆史的潮流,而是他集權的需要.此時大一統了的中國,在始皇帝眼里,只是他一件最珍惜的器物,以大一統的方式,他統治著順手,所以他就選擇了大一統的社會結構.

但他不會搞統戰政策,向六國舊臣,部族些,諸如自已創建的社會,是如何符合曆史發展規律之類的話.秦始皇和他的將軍們都認為,軍事手段,是解決敵人肉體,與精神上的抵抗最好方式.敵人不投降,就叫他滅亡.

所以在秦王朝大一統的路上,堆滿了六國人皚皚白骨.可是後來的曆史發展的規律證明,秦始皇和他的鐵騎,居然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某種曆史規律.秦始皇是不知不覺地,充當了分封制度狠毒的劊子手,郡縣制度剛毅,果敢的催產師!

可他的郡縣制度,讓太多太多的國王,諸候們下了"崗".六國諸候是分封制度的既得利益者,他們有足夠多的理由,對秦始皇恨之入骨.漢王朝的開國功臣張良也是其中之一,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二十九年,他組織了一次,針對秦始皇的,不成功的喑弑活動.《史記》:"于博浪沙,遣力士行刺,未中,始皇令天下,大索十日.

張良的這次喑弑行動,雖然失敗,但也破了一個曆史記錄.在此之前,針對諸候王或國王的政變中,主角都是王室權力高層內部,因權力分贓不平,引起的宮廷政變.公元前218年,發生的卻是一次,平民喑弑國家最高領導人的行動.現在西方政治喑殺的風格,可能是從張良那兒學來的:趁總統或最高領導人出巡,經過某條線路時,找准時間進行截擊.曆史資料上記載,張良是讓一力士用大鐵錐擊中秦始皇的副車.如當時有炸彈,秦始皇可能就完了.

這次喑弑活動,只是當時全國反秦活動的一個前奏.秦始皇卻沒有當回事,依然進行他帝王式,豪華昂貴的出巡.


公元前211年,始皇三十六年.此時的秦始皇已經49歲了.這個年齡在當時已經是高壽了.據一份醫學資料,中國人到解放之前,平均年齡才35歲.兩千余年之前的大秦王朝,中國人的平均年齡只會更低.秦始皇卻活到了半百之年,他一個人,相當于當時幾個人的壽命,夠長的了.

這時發生了一件事,天上下了一塊隕石.《史記》:"有墜星下東郡,至地為石."

天要下雨,或者下隕石,是正常的自然景象.但有人卻要拿隕石事兒.《史記》里:有一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死而地分."

所謂"黔首",是秦始皇一統中國後,給老百姓起的一個新名兒."黔首",黔者,黑色也.字面意思為,黑色面孔的人.不管那個王朝的老百姓,都是很幸苦的,天天勞作,皮膚幽黑.不要秦朝時的中國,就是現在還有許多鄉下農民,也是因為過度勞作,日曬後雨淋,要麼是身體不好,膚色幽黑,要麼是太陽把皮膚曬成"黔首".

秦始皇三十六年,一不知名的黔首,拿隕石作文章,他在天降隕石上刻曰:"始皇死而地分."

這黔首可能是六國故族漏網之魚.(當時的教育水平,還沒有能普及到,普通黔首都能識文斷字的水平.)他對秦始皇也是恨到骨子里了.所以他咒始皇兩件事:一,始皇死;二,地分.

黔首把他的咒罵刻在天降隕石之上,引來了許多來看熱鬧的閑人,他們都在看當時中國最早的反動標語:始皇死而地分.這一事件,引起了很大的社會轟動效應.

大臣把這件事上奏到秦始皇那兒.秦始皇大怒,他先下令捉拿元凶.但大伙都不知道隕石上的字,是何人所為.秦始皇更怒!下令:"盡取石旁居人誅之!"把隕石降落地區的民眾,全部誅殺!

此命令下達後,秦始皇覺得不解恨,又令"燔燒其石."把隕石燒成了石灰.

居于隕石旁邊之人,不知有幾千幾百,個個都成了冤死鬼.此事足見秦始皇之狠毒,是千古以來最正宗的"甯可錯殺一千,不肯放過一人"之獨夫.

事後,為了消除此事件的政治影響,秦始皇令他的皇家禦用寫手,作《仙真人游》,為秦王朝歌功訟德,並且譜成流行歌曲,讓天下人傳唱.始皇帝也是用心良苦,但也只是在秦始皇死後三年,真如黔首所,始皇死而地就分了.

二千二百多年之前,一不知名的黔首,對秦王朝一個恨之入骨的咒罵,成了一讖,幸好沒有完全應驗,秦始皇死後,中國大地只是短暫地被楚霸王項羽分了一下,又被漢高祖統一起來,創建了中國曆史上偉大的漢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