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事破

這一日,冬雪綿綿初至,如懿貪看雪中白梅的景致,便扶了惢心一同出來.冬寒森冷,苑中白梅寂寞地開著.在這清寂少人行的午後,妖嬈地綻放勃然的花瓣.惢心笑道:"小主也真是的,旁人踏雪尋梅,都是尋的紅梅,小主偏要去看白梅.奴婢倒不信了,白梅隱在白雪之中,只看得清黑壓壓的枝條,有什麼好看的呢."
如懿披著一件聯珠錦青羽大毛斗篷,伸手接住一點紛飛的雪花,道:"白雪紅梅自然有豔烈清朗之美,為人賞歎.但白梅隱藏白雪之中,只憑花香逼人與清寒徹骨稍作分別,世間的美,若不細細分辨,輕易得來又有何意味?"

惢心目中閃過一絲頑皮笑色:"奴婢倒覺得,小主是喜歡這種細細分辨的.>.<" 如懿正了正領口絨絨的毛球,頷首笑道:"很多事若不細辨,便只能看到雪壓黑枝,自然不覺得得美,只有走近細觀,不被表象所迷惑,才知真美所在." 她甫一說完,卻聽一把清婉女聲在身後遙遙響起:"嫻妃娘娘這番話,倒是深得我心." 如懿轉身,卻見白雪琉璃之中,一個穿著挖云鵝黃片金里大紅猩猩氈披風的麗人盈盈站在梅樹底下,卻是舒嬪.她便含笑,客氣道:"原來是舒嬪妹妹." 舒嬪兜下風帽,露出滿頭玉片與銀器的點綴,在冬日寒雪中看來,越發顯得高潔冷清,有著冰雪般寂寞高華的神情.也恰如她這個人一般,一眼看去是極豔麗鮮妍的,相處了才知道是那樣孤清的性子,恰與這冬雪寒花一般. 舒嬪略略欠身道:"嫻妃娘娘若不介意,可以喚我的本名,意歡.我也可以稱呼一句姐姐,不必'娘娘’來'娘娘’去,這般俗氣." 如懿見她說話直接,心下更喜歡,便道:"那自然好." 舒嬪澹然笑道:"後宮人人都在說,皇上放了姐姐出冷宮,卻一直很少前去探望,也不曾和姐姐一同用膳,更未曾召姐姐侍寢過一次.宮中諸人都在背後議論紛紛,不知皇上究竟把姐姐置于何地?" 如懿見她毫不掩飾,便也道:"皇上天心如何,豈是我們可揣測的.<" 近處有大蓬梅花舒枝傲立,枝上承了脈脈積雪,花蕊花瓣越發顯得冰清瑩潔依然,不為塵泥所染. 舒嬪撥著鬢邊一串銀絲流蘇,徐徐道:"旁人這麼認為,我卻不是.我一直在想,慎嬪曾經那麼得寵,如今病了這些日子,皇上也是不聞不問.而放了姐姐出來竟也示多親近姐姐,是不是近鄉情更怯的緣故.倒覺得,皇上是更看重姐姐呢." 如懿淡淡一笑:"妹妹方才是從何處來?" 舒嬪道:"陪皇上用了午膳."她的笑容有點隱秘:"午膳時皇上最愛一道梅花鍋子,是以白梅入菜,烹制的清湯濃味.卻不想我走到禦花園中,卻看姐姐也這麼巧,獨自細賞梅花." 如懿心頭微微一動,像是誰的手冷冷撥動心的琴弦,面上的神色卻極淡:"寒冬唯有梅花而已,想要湊巧也太簡單了." 舒嬪笑而不語,只是道:"姐姐不覺得這白雪白梅極美,但那黑黢黢的枝條卻實在是太點眼了麼?若換作是我,一定用白漆將它全塗沒了,那才干淨呢." 一簇梅枝簌簌當風,風吹影動,風資綽綽,好似漣漪.如懿伸手折下一枝白梅在手:"原來妹妹不只快人快語,更是心思果決.只是……凡事不急才能好呢." 舒嬪淺淺微笑,起身離去. 惢心有些擔心道:"小主怎麼和舒嬪說那麼多話?咱們也不知道她的底細." "底細?"如懿看著白雪皚皚中她遠去的鮮紅背影,"舒嬪是太後舉薦的人,又自恃清高,不願與宮嬪妃來往.這樣的底細,即使多說幾句也是無妨的." 她回轉身,扶著惢心踱出園處,卻見凌云徹捧著一束折下的悔花,守在外邊不卻. 如懿頗為意外:"你如今不是在戍守坤甯宮麼?怎麼在這里?" 凌云徹行禮如儀:"坤甯宮歲下清供,每日以梅花插瓶,所以都是微臣前來."他悄悄望一眼如懿,仍是恭聲道:"今日聽得嫻妃娘娘在里頭說話,所以特意在園處等候,希望能向娘娘請安." 如懿含笑凝睇:"梅苑出入只有這一道門,你特地守候,想來不是為了請安那麼簡單." 凌云徹有些不好意思:"還是被娘娘看穿了." "有話便說吧." 凌云徹躊躇片刻,思量著道:"花房有一個叫魏燕婉的宮女,她來找微臣……" 如懿輕笑,打量著他道:"自己才有點起色,就有那麼多人找上你了麼?要是一一幫過去,你能幫得了多少人?" 如懿雖是笑言,凌云徹卻不免滿面通紅,囁嚅著道:"是.可是她……" 如懿忽然明白:"可是當日讓你為她酩酊大醉,意志消沉的人?" 凌云徹被說中心思,只得坦白道:"燕婉是我的同鄉,和我一同入宮當差.她雖然心思高些,當日拋下我高飛,可是陰差陽錯,最後被貶去了花房當差.花房不分日夜,勞作辛苦,她自己知錯,一直不敢來找我.直到今日我在坤甯宮當差,見到她當著花房的差事送來清供的松枝,才知她原來受了這許多苦楚.她的手……全是凍瘡,因為干的不是伺候人的活兒,所以穿得也單薄寒素.燕婉……她是最愛美的."說著,臉上不覺多了幾分憐憫愛惜之意. 如懿打斷他道:"她一訴苦,你便忘了往日被她拋棄之苦了?" 凌云徹忙搖頭道:"嫻妃娘娘明鑒,不是微臣心軟.只是……只是看她太可憐罷了.燕婉一直痛哭不已,她說她知道當日做錯了,所以沒有顏面來見我.她……" "沒有顏面來見你,終究也是見了,還說了那麼多動人情腸的話.那麼,你應承了她什麼?又來求本宮?" 凌云徹很是不好意思:"她不是存心讓微臣來求娘娘的,只是偌大的深宮之中,微臣能求的,也只有娘娘.微臣只是想,娘娘能不能幫微臣一個忙,把她調離了花房,換個輕松點的差事." 如懿沉吟片刻:"你真的那麼想?" 云徹道:"燕婉也不敢妄求,只求不要滿手生滿凍瘡,她便滿足了." "聽上去,倒也只是個小小心願,不難滿足."如懿仰起面,呼吸著清冷入肺腑的空氣,"只是快到年下了,花房也缺不得人.你把本宮的話帶給她,要她安心當差,等開春後,本宮會替她換個好去處的." 凌云徹忍不住露了幾分喜色,打了個千兒道:"那微臣多謝娘娘了." 如懿忍不住失笑:"看你這麼高興,想來魏燕婉今天說的話,很是力道精准啊."說罷,也不看他,徑自走了. 回到宮中,卻見暖閣里供著老大一束綠梅.那淡淡凝玉般的顏色,晶瑩剔透,呈半透明妝,而花心又是潔白的.雖不若紅梅豔美,白梅清素,但清芬馥郁,尤過尋常梅香.這時房中已被小太監們擦拭得窗明幾淨,花香與未干的水汽相融,加之殿中炭火潔淨,暖氣幽幽一烘,越發顯得幽雅清新,中人欲醉. 如懿解下斗篷便問:"是誰送來的綠梅,顏色這樣好?" 小宮女菱枝仔仔細細地擦拭著供著綠梅的珊瑚釉粉彩花鳥紋瓷瓶道:"小主才出去沒多久,皇上便吩咐進保公公送來了." 如懿凝視了一會兒,笑道:"那你去換個素淨點的白瓷瓶來吧.綠梅那麼素雅,用個五顏六色的花瓶便太俗氣了." 菱枝不好意思地吐吐舌頭:"奴婢只是見這個瓶子喜氣,色彩又熱鬧,所以用了." "你要用了這個瓶子插花,好看是好看,卻是辜負皇上的一片心意了."惢心見菱枝出去了,便笑道:"皇上對小主也算是有心的,只是這有心,咱們一時還看不透罷了." 如懿撫著綠梅笑道:"看不透便先別看,有這麼好的綠梅,不細細欣賞,才是浪費了." 新年過後便是元宵,到了二月里,最興盛的節日"二月初二龍抬頭"了.按著習俗,傳說龍頭節起源于伏羲氏時代,伏羲"重農桑,務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飯,禦駕親耕".到了皇帝當政的時候,也極為重視.這一日便新與皇後去先壇祭祀.回來時皇後興致頗高,便命人在長春宮中置辦了家宴邀請皇帝一同迎春相賀.皇後自愛子早夭之後,一直郁郁寡歡,甚少有展露歡顏的時候,此次主動相邀,皇帝也覺得皇後難得有這樣的情致,便也答允了,又讓禦膳房做了許多皇後愛吃的菜送去.皇帝如此重視,嬪妃們哪有不趨奉之理,于是便由慧貴妃起了個關,遍邀了宮中嬪妃一起為皇後迎春納福,如此熱熱鬧鬧的,竟也成了一個小小的家宴. 皇帝素來愛熱鬧,自然沒有不喜歡的.于是便連位分低微的秀答應,甚至是病中的慎嬪都一一叫來了.皇太後雖未親至,卻也讓福珈封了一大屜子的阿膠核桃膏給皇後初益元氣,並另贈了兩把童子如意,以盼皇後早日再生皇子. 這樣的心意,皇後自然是感激涕零.連著皇帝在座,亦不免觸動了情腸,柔聲到:"皇後放心,以後除了初一十五,逢十逢五的日子朕都會來陪伴皇後,希望皇後能再為朕生下一個白白胖胖的小阿哥." 如懿坐在西首第一個位子,抿酒入喉間早已字字入耳.皇帝深以自己是庶出為恨,一心盼望得個嫡子,所以雖然有了三阿哥和四阿哥,並且海蘭有孕,還是不能彌補他一心的向往.所以失去端慧太子,于一向寵遇不多的皇後而言,可以說是大不幸,亦可謂是幸事. 皇帝贈予皇後的迎春禮是一盒東海明珠,皇後忙起身謝過道:"明珠矜貴,何況是一盒之數,臣妾想到采珠人的辛苦,不敢妄受." 皇帝握住她的手道:"朕知道你一向節儉慣了,不喜奢華.可這一盒東海明珠再珍貴難得,也比不上皇後你在朕心中的分量.皇後又何必在意這區區一盒之數呢." 這樣的話,皇後哪怕一向注重儀容,也不覺觸動了眼底的淚光,她含淚謝過,卻看皇帝吩咐李玉將紅色的小錦盒送到每位嬪妃手中.慧貴妃與純妃率先打開,卻見里頭是一顆與皇後相同的東海明珠.純妃尚有喜色,慧貴妃卻嬌嗔道:"皇上好偏心,給皇後娘娘一盒便算了,給咱們的卻只有一顆,小氣巴巴的." 皇帝笑道:"給你們的雖然少,但也是朕待你們一樣的心意." 如懿打開錦盒一看,果然光華璀璨,碩大渾圓一顆,勝過燭火明燦.等到慎嬪打開時,她身邊的嘉嬪忽然"哎喲"一聲,掩口笑道:"咱們的都是東海明珠,慎嬪你這錦盒里的是什麼呢?" 話音一落,眾人紛紛探頭去看,只見鮮紅一顆丸藥樣的東西.慎嬪本就病著,人成了干瘦一把,重重胭脂施在臉上,也是浮豔一酡,虛浮在面上.此時一見此物,臉色更是青灰交加,與面上的胭脂格格不入,人也有些發顫了. 倒是玫嬪先認出了此物,登時神色大變,立刻轉頭看著皇上道:"皇上!這個髒東西就是當年害死臣妾孩兒的朱砂!" 皇後一臉憂心地看著玫嬪,溫和囑咐:"玫嬪,你別著急,且慢慢聽皇上問話." 慎嬪聞言一凜,立刻跪下,顫聲道:"皇上,朱砂有毒,您賜臣妾這個做什麼?"她勉強笑道:"是不是放明珠的小公公們錯了手,錯給了臣妾了." 皇帝穿著紅梅色緙金玉龍青白狐皮龍袍,袖口折著淡金色的織錦衣緣.那樣豔麗的色調,穿著他身上絲毫沒有脂粉俗豔,反而顯得他如冠玉般的容顏愈加光潔明亮,意態清舉如風,宛如懷蘊星明之光.他舉盞在唇邊閑閑啜飯,慢條斯理道:"既然是給你的,自然不會錯.朱砂有毒,遇熱可出水銀.這樣好的東西,朕賞賜給我,端然不會有錯,也最合你了." 慎嬪嚇得眼珠子也不會動了,勉強笑道:"皇上怎麼給臣妾這個?臣妾……實在是不懂." 皇帝忽然將手中的酒盞重重捶落,喝道:"李玉,你來說."李玉垂手肅然道:"是.奴才按著皇上的吩咐,去查當年與玫嬪和怡嬪兩位娘娘皇嗣受損有關之事.當日指證嫻妃娘娘的小祿子已經一頭撞死,另一個小安子一直發落在慎刑司做苦役,早已初折磨得只剩下半條命.奴才去問了他,才知道當日說嫻妃用三十兩銀子買通他在蠟燭里摻了朱砂的事,是慎嬪娘娘暗中囑咐他做的.另外小祿子雖然死了,但他的兄弟,從前伺候嫻妃娘娘的小福子還活著,只是被送出了宮.奴才出宮一瞧,可了不得,原來小祿子死了之後,他家里還能造起三進的院子,買了良田百畝.而這些銀子,都是慎嬪娘娘的阿瑪桂鐸知府撥的.其余的事,便只能問慎嬪娘娘自己了." 皇帝嘴角含著冷漠的笑容,聲音卻是全然不符的溫柔:"那麼阿箬,朕且問問你,是怎麼回事呢?" 阿箬渾身發顫,求救似的看著慧貴妃與皇後.慧貴妃只是一無所知般別過臉去,和嘉嬪悄聲議論著什麼. 皇帝悠悠道:"當年除了小祿子和小安子,便是你指證嫻妃最多,如今,你可有話說麼?" 阿箬緊閉的雙目驟然睜開,似是想起什麼事,膝行到皇帝跟前:"皇上,臣妾冤枉,臣妾冤枉!臣妾和小祿子本無什麼來往,他家里買田地建房舍的事,奴婢更是一無所知.至于小安子,臣妾早聽說他在慎刑司服役時啞了喉嚨,再不能說話了,如何還能說是臣妾指使他的." 她情急之下喊了出來,哪知話音未落,皇後已經厭棄地閉上了眼睛,摟過三公主和敬在懷里,喚過乳母道:"和敬還小,聽不得這些汙言穢語,先把她送去太後那里吧?" 如懿揚了揚眉毛,緩聲道:"任何人入慎刑司,慎弄司自然有記檔.本宮前些日子無意中翻閱過慎刑司的記檔,並無任何你或者你宮中人出入的記錄.本宮倒是很想知道,慎嬪你是如何得知小安子啞了喉嚨再不能說話了." 阿箬神色劇變,嘶啞著喉嚨道:"臣妾,臣妾也是聽說." 如懿饒有興味道:"那麼慎嬪,你是聽誰所說,不妨說來聽聽." 阿箬怨毒而畏懼地看她一眼:"我也只是聽說而已.至于是誰,聽過早就忘了.可比不得嫻妃心思細膩,連慎刑司的記檔都會去查來細看." 如懿的目光徐徐掃過她的面龐,含笑道:"本宮當然會看,也會去查.因為從本宮被冤枉那一日開始,就從未忘記過要洗雪冤仇." 阿箬狠狠道:"嫻妃娘娘自己做的事自己明白." 如懿澹然微笑:"這句話說與你自己聽,最合適不過." 皇帝的語氣雖淡漠,卻隱然含了一層殺意:"那麼慎嬪,既然當年你自己親眼所見嫻妃如何加害怡嬪與玫嬪,自然日夜記得,不敢淡忘.那麼還是你自己再說與朕聽一遍吧,讓朕也聽聽,當年的事到底是如何?"言罷,皇帝轉頭吩咐李玉:"當年慎嬪還是嫻妃的侍女,她的供詞你們都是記下了的吧?朕也很想知道,時隔三年,慎嬪是否還能一字不漏,句句道來?" 阿箬急得亂了口齒,拼命磕頭道:"皇上,皇上,當年的事太過可怖,臣妾逼著自己不敢再想不敢再記得.奴婢只刻嫻妃是如何在蠟燭和飲食里摻的朱砂,至于細枝末節,奴婢實在是不記得了." "荒唐!"玫嬪勃然大怒,耳垂上的紅玉珠嘀嗒搖晃,"當年你口口聲聲描述嫻妃如何害我和怡嬪腹中的孩子,細枝末節無一不精微,如何今日卻都不能一一道來,可見你當日撒謊,所以這些話都沒往心里去!" 海蘭支著腰慢悠悠道:"當年皇後娘娘派侍女素心帶人搜查延禧宮,是阿箬攔著不讓搜寢殿才惹得人疑心,後來居然在嫻妃寢殿的妝台屜子底下找到一包沾染了沉水香氣味的朱砂,才落實了嫻妃的罪過.臣妾一直在想,嫻妃若真做了這樣的事,她既然買通了小祿子和小安子,那麼她取朱砂有何難,為何一定要放在自己寢殿的妝台屜子底下?如果那包朱砂嫻妃真的是不知情,誰又能隨意出入她的寢殿,而且能放了那麼久沾染沉水香的氣味也不被嫻妃發覺呢?" 舒嬪鄙夷道:"那麼只能是嫻妃的近身侍婢了?"她夾了一筷子菜吃了,看著阿箬道:"看來這樣的事,除了當日的慎嬪,也沒有旁人可以做到了." 嘉嬪厭惡地搖頭道:"當日言之鑿鑿,今日慌不擇言.皇上,慎嬪實在是可疑呢." 皇帝眼底的厭棄已經顯而易見,他緊握著手中的酒盞,森冷道:"你當年的話當年做的事關系著朕兩位皇兒的性命,如果今日你不說實話,便把朕賞你的這顆朱砂生吞下去,朕再吩咐慎刑司的人拿朱砂活埋了你.你自己掂量著辦吧!" 阿箬嚇得面無人色,一襲粉藍色緙絲彩繪八團梅蘭竹菊袷袍抖得如波瀾頓生的湖面一般.如懿望向她的目光漠然如冰霜,絲毫沒有憐憫之意,繼而向皇帝道:"皇上,臣妾一直在想,阿箬並沒有本事找來那麼多朱砂,收買那麼多人,一一布置得如此詳細,布下天羅地網來冤害臣妾.她雖然一直有攀慕皇恩之心,但當時未必有一定要置臣妾于死地之心.臣妾很想知道,到底是誰在幕後指使慎嬪." "慎嬪?"皇帝輕笑道,"這麼多作孽的事,如果不是旁人指使她做的,就是她自己要謀害皇嗣.她哪里還配做朕的慎嬪,一直以來,她就只是你的侍婢,你要如何處置,都由得你!" 如懿欠身道:"那麼恕臣妾冒昧了.以彼之道還施彼身,阿箬若不肯說實話,臣妾便讓人用煉制過冒了水銀的朱砂一勺一勺給她灌下去,這種東西大量灌入之後會腐蝕她的五髒六腑,從中毒到毒發身亡的過程極其痛苦.但阿箬若招出是誰指使,頂多也只是攀誣之罪,並未涉及謀害皇嗣,臣妾願意向皇上請求,留她一條性命." 皇帝談笑自若,看著皇後道:"阿箬是嫻妃的人,自然由嫻妃處置.皇後,你說是不是?" 皇後淡淡含笑:"皇上說得不錯.只是……嫻妃的刑罰聽著也太可怕了些." 皇帝淡漠道:"對于這樣沒心肝的人,這樣的懲處,一點也不為過.嫻妃,朕答允你便是." 阿箬自知無望,求救似的看著慧貴妃,喚道:"貴妃娘娘……" 慧貴妃立刻撇清道:"哎呀,你喊本宮做什麼!你可別來牽連本宮!嫻妃,一切由得你便是了." 她話音未落,只聽地上"咕咚"一聲,卻是阿箬已經暈了過去. 皇帝見阿箬受不得刺激暈倒在地,便吩咐道:"今日是朕與皇後辦的迎春家宴,原不該在這個時候提這件事.只是朕看到皇後,便想起早夭的端慧太子,又想起玫嬪與怡嬪的孩子都胎死腹中,死得不明不白,朕不能不細細查問." 皇後聽他提到二阿哥,亦不免傷感:"皇上與臣妾都為人父母,如何能不傷心?雖然這件事是在臣妾的迎春家宴上提起,但若能得個水落石出,也算是給臣妾最好的賀禮了.如今天色已晚,有什麼事皇上也等明日再查問吧,折騰了這麼久,還請皇上早點安歇才是." 皇帝頷首道:"朕原本想陪皇後一起,但今晚也沒興致了.李玉,起駕回養心殿.朕要好好靜一靜." 李玉忙道:"請旨.阿箬該如何處置?" 皇帝眼中閃過一絲冷意:"帶去養心殿偏殿,著人看著她,不許好尋短見或是旁的什麼緣故死了." 這句話,分明是有深意的.慧貴妃不自覺地縮了縮身子,摸著袖口的蘇繡花紋,強迫自己鎮定下來.嬪妃們見如此,便出告辭散了.慧貴妃特意落在人後,有些擔憂地看著皇後,皇後淡淡道:"不干你的事,你眼巴巴看著本宮做什麼?" 慧貴妃怯怯道:"是,可是阿箬若是咬出了咱們……" "咬出咱們?"皇後輕輕一嗤,閑閑道,"你是貴妃,本宮是皇後,咱們怕什麼?" 慧貴妃仍是不放心,上前一步道:"可是皇後娘娘不覺得奇怪麼?今日明明是娘娘擺迎春家宴,皇上為何一定要在今日發作,嚴審此事呢?難不成皇上連娘娘也起疑心了?" 皇後神色一滯,閃過一絲慌亂,很快肅然道:"放肆!皇上只是關心皇嗣,疑心阿箬罷了.在本宮的迎春家宴上提起也是偶然,你不要胡思亂想,更不要想到什麼就信口胡說,自亂陣腳." 慧貴妃極少看到皇後如此疾言厲色,忙低下頭不敢言語. 皇後扶著素心的手轉到寢殿,卸下衣冠,對著妝台上的合歡銅鏡出了會兒神,壓低了聲音道:"素心,皇上不會真的疑心本宮了吧?" 素心將皇後的大氅掛到黃楊木衣架子上一絲不苟地整理著,口中道:"皇後娘娘安心,皇上不是說了麼,也是因為想著咱們早逝的端慧太子的緣故,才這般忍不住.皇上還想著與娘娘再有一個阿哥呢.說到底,皇上總是在意娘娘的,何況,咱們還有三公主.皇上不知道多喜歡三公主呢." "本宮生的大公主和哲妃生的二公主都早夭,皇上雖然有幾位阿哥,但公主只有這一個,是愛惜得不得了.所謂掌上明珠,也大約如此了."皇後摘下東珠耳環,歎低頭歎息著撫著小腹道,"只是本宮和皇上一樣,多麼盼望能再生一個嫡出的阿哥,可以替皇上繼承江山,延續血脈." 素心掛好衣裳,替皇後解開發髻,取下一枚枚珠飾通花:"娘娘別急,皇上已經答應了會常來陪伴娘娘,娘娘只要細心調理好身子,很快就會懷上皇子的." 皇後頷首道:"也是.你記得提醒太醫院的齊魯,好好給本宮調幾劑容易受孕的坐胎藥." 素心笑道:"是.說到坐胎藥才好笑呢.宮里沒有比慧貴妃喝坐胎藥喝得更勤快的人了,恨不得當水喝呢.可是越喝身子越壞,娘娘沒注意麼,這兩年慧貴妃的臉色愈加難看了,簡直成了紙糊的美人兒." 皇後道:"本宮有時候也疑心,那串手鐲,嫻妃和她都有,都懷不上孩子也罷了,怎麼難道還能讓身子弱下去麼?還虧得齊魯在親自給她調治呢,居然一點起色也沒有." "那是她自己沒福罷了.哪怕慧貴妃的父親在前朝那麼得皇上倚重,她又在後宮得寵,可生不出孩子,照例是一點用處也沒有.永遠,只能依附著娘娘而活." 皇後露出一份安然之色:"皇上不是先帝,不會重漢軍旗而輕滿軍旗,弄得後宮全是漢軍旗的妃子.當年先帝的貴妃年氏,齊妃李氏,謙妃劉氏,甯妃武氏,懋嬪宋氏,哪一個不是如此.但話雖如此.本宮也不能不防著漢軍旗出身的慧貴妃坐大了." 素心笑道:"她不敢,也不能.即便她有她父親這個靠山,娘娘不是也有張廷玉大人這位三朝老臣的支持麼.倒是海貴人的胎,奴婢悄悄去問過了.不知什麼緣故,是被發覺了還是什麼,太醫院配藥材的小太監文四兒說,如今想要在海貴人的藥里加那些開胃的藥材,竟是不能了." 皇後娥眉微蹙:"難道是被發覺了?"她旋即坦然:"那也無妨.左右只是開胃的藥,就當小太監們加錯了.懷著身孕麼,本就該開胃的.何況海貴人胖了那麼多,身上該長得東西也都長好了,不吃也沒什麼."她忽然止住聲,從銅鏡中依稀看到了什麼,豁然轉過頭,帶了一絲慌亂沉聲道:"和敬,你站在那里做什麼?跟著你的人呢?" 三公主有些畏懼地站在珠凌簾子之後,慢慢的挪出來,喚了一聲:"額娘." 皇後微微斂容:"告訴你多少次了,要喚我皇額娘,因為我不只是你的額娘,更是皇後." 三公主已經十歲,出落得十分清麗可人,臉上隱隱帶著嫡出長公主才有的傲然,如一朵養在深閨的玫瑰花,不知風霜,兀自嬌豔美麗. 她見了皇後,臉上的那些傲氣便隱然不見了,只是一個怯怯的小女兒,守著規矩道:"是.兒臣知道了."她的聲音越發低下去:"兒臣不是有意偷聽皇額娘和素心姑姑說話,只是想在皇額娘睡前來給皇額娘請個安,獨自和您說說話." 皇後放下心來,氣定神閑地換了溫和的口氣:"那麼,你要跟皇額娘說什麼?" "現在沒有了."三公主微微地搖搖頭,抬起稚嫩的臉,望著皇後,"皇額娘,你們方才說,給海貴人下什麼?" 皇後揚一揚臉,示意素心出去,摟住三公主正色道:"不管皇額娘給誰下了什麼東西,對誰做了什麼,都是為了你為了皇額娘自己.這個宮里,要害咱們的人太多太多,皇額娘做什麼都是為了自保."她親了親三公主的臉,含了淚柔聲道:"和敬,你的二哥已經死了.皇額娘沒有兒子可以依靠,只有靠自己了." 三公主大為觸動,伸手替皇後擦去淚水,堅定道:"皇額娘,兒臣都明白的.二哥不在了,兒臣雖然是女兒,但也不會沒用.兒臣一定會幫著皇額娘的.皇額娘不喜歡誰,兒臣就不喜歡誰." 皇後臉上笑著,卻忍不住心酸不已.她先生下的二阿哥永璉,再有了和敬公主,所以從未曾把這個女兒看得多重要.即便是永璉死後,她不得不借著這個唯一的女兒籠絡皇帝的心,也從未這般親近過.卻不想,反倒是這個女兒,那麼體貼明白她的心意,真真成了她的小棉襖. 這一夜,想來有許多人都睡不安枕了.如懿聽著窗外簌簌的雪聲,偶爾有枯枝上的積雪墜落至地發出的"啪嗒"的輕響,間雜著細枝折斷的清脆之聲,和著殿角銅漏點點.真是悠長的一夜啊. 如懿醒來的時候便見眼下多了一圈烏青,少不得要拿些脂粉掩蓋.惢心笑道:"小主也不必遮,今兒各位小主一照面,可不都是這樣的眼睛呢." 如懿輕嗤一聲,取過銅黛對鏡描眉:"我怕見到皇上時,皇上也是如此呢." 正說話間,卻見李玉進來,恭謹請了個安,道:"嫻妃娘娘萬福,皇上請您早膳後便往養心殿一趟." 如懿趕到養心殿時,卻是小太監進忠引著她往殿後的耳房去了,道:"皇上正等著小主呢." 如懿推門入耳房,卻見皇帝盤腿坐在榻上,神色沉肅.阿箬換了一件暗沉沉的裙裝跪伏在地下,頭上的珠飾和身上的貴重首飾被剝了個干淨,只剩下幾朵通草絨花點綴,早已哭得滿臉是淚,見如懿進來,剛想露出厭惡神色,可看一眼皇帝的臉色,忙又收斂了,只和她的是女新燕並肩跪在一塊. 皇帝執過如懿的手,通過一個平金琺琅手爐給她,和聲道:"一路過來凍著了吧?快暖一暖,來朕身邊坐." 如懿一笑,與皇帝並肩坐下,卻聽得皇帝對阿箬道:"昨日朕留著你的臉面,沒有當下拿水潑醒你逼問你,還許你在耳房住了一晚.如今只有朕和嫻妃在,有什麼話,盡可說了吧?" 如懿瞥一眼一旁守著的李玉,道:"昨兒本宮吩咐備下的朱砂,她若不說實話,便一點一點要她吞下去.那些朱砂呢?" 李玉指了指耳放角落里的一大盆朱砂:"按嫻妃娘娘的吩咐,都已經備下了." 阿箬自知不能再辯,只得道:"皇上恕罪,當年是奴婢冤枉了嫻妃娘娘." 皇帝端了一盞茶,慢慢吹著浮沫道:"這個朕知道." 阿箬又道:"是奴婢偷拿了朱砂混到怡嬪娘娘的炭火和蠟燭里,也是奴婢拿了朱砂染好了沉水香的氣味,等著素心要搜寢殿時,偷偷塞在妝台屜子底下的小祿子也是受人指使的,但不是嫻妃娘娘." 皇帝有些不耐煩:"這些朕都知道." 如懿蹙眉道:"該往自己身上攬的都攬的差不多了.本宮還想知道,你混得了怡嬪的東西,卻不能常常混進玫嬪宮里去,到底是誰指使你的?" 皇帝啜飲著茶水,低頭恍若未聞.阿箬睜大了眼睛惶惑的看著皇帝,皇帝只做未見.如懿緩緩道:"說與不說在你.反正你要把所有的事兒都攬下來,誰也攔不住.本來本宮可以留一條命給你,但是你非要認下謀害皇嗣株連九族的罪過,本宮也由不得你." 阿箬死死地咬著下唇,唇上幾乎都沁出了血,顫抖著喉嚨道:"皇後,慧貴妃" 皇帝幽沉烏黑的眸子里閃過一絲疑忌的光,徐徐道:"皇後與貴妃一向仁慈,你想要求她們,也是不能的.還是為你的家人多考慮吧." 新燕忙在後頭道:"小主,小主,您可千萬別糊塗了.如今到了這個地步,求誰也不管用了,您做了什麼就自己招了吧,別平白連累了旁人.便是奴婢,也只是伺候您而已,許多前事都不知道啊." 皇帝即刻醒覺:"前事不知?那麼現在的事,你又知道多少?譬如朕一直很想知道,是誰給嫻妃在冷宮里的飲食下了砒霜?" 阿箬霍地抬頭:"皇上,真的不是奴婢!真的!" 皇帝看著新燕道:"你說." "奴婢不敢欺瞞皇上,奴婢確實不知."新燕忙磕了個頭,怯怯地看了阿箬一眼,猶疑道:"但奴婢的確聽說過,小主深以嫻妃娘娘為恨,尤其是那次重陽冷宮失火,皇上見到過嫻妃娘娘之後,小主就很怕嫻妃娘娘出冷宮,幾次在奴婢面前提起,一定要讓嫻妃娘娘死在冷宮里,沒命出來才算完.其他的,奴婢也不知道了." 阿箬的臉色越來越白,最後成了一張透明的紙,猛地仰起臉來,兩眼定在如懿身上,恨不得剜出兩個大洞來,道:"嫻妃,我是恨毒了你,明明我聰慧伶俐,事事為你著想,你卻凡事都壓著我,欺辱我!你明明看出皇上喜歡我,卻一定要拔除我這個眼中釘把我指婚出去.我得寵對你難道不好麼,你也多了一個幫襯.為什麼你非要斷了我的出頭之路呢?" "皇上喜歡你?"如懿忍不住輕笑,"如今皇上也在這里,你可問問他,喜不喜歡你?若不方便,本宮大可回避!" 如懿說罷便要起身,皇帝伸手攔住她道:"不必了.朕便告訴她實話就是." 阿箬淚眼蒙蒙,喘息著道:"嫻妃,你又何必這般假惺惺!我知道皇上已經不喜歡我了!否則他不會這麼待我!"她爬行兩步,死死攥住如懿的裙角,冷笑道:"你不是很想知道皇上怎麼待我的麼?我便告訴你好了.自從第一次侍寢之後,皇上每一次翻我的牌子,都不許我碰他一下,只准我赤身裸體披著一襲薄毯跪在床邊的地上,像一個奴婢一樣伺候.白天我是小主,受盡皇上的恩賞.可到了皇上身邊,一個人的時候,我還是一個低賤的奴婢,連只是侍寢的官女子也不如!可即便是這樣,落在旁人眼里,我還是受盡寵愛,所以不得不忍受她們的嫉妒和欺凌!嫻妃,你以為你在冷宮的日子難過,我在外頭的日子就好過麼?每日翻覆在皇上的兩極對待下,無所適從,戰戰兢兢!我怎能不恨?怎能不怕?" 如懿聽著她字字訴控,也未成想到她三年的恩寵便是如此不堪,不覺震驚到了極點.良久,倒是皇帝緩緩道:"現在覺得不甘心了麼?那麼,朕告訴你,都是自找的.你想當朕的寵妃,朕許你了.可是背後的冷暖,你便自己嘗去吧.要不是為了留著你這條性命到今日,要不是為了讓你嘗嘗風光之下的痛苦,朕也不必花這份心思了."他望著如懿,緩緩動情道:"如今,你都該明白了吧?" 阿箬癱倒在地,不可置信地看著皇帝,滿臉愴然,驚呼道:"皇上,你竟這樣待臣妾對您的一片心!" 皇帝泰然微笑:"你對朕的心是算計之心,朕為何不能了?" 阿箬怔怔地流下眼淚來:"皇上以為臣妾對您是算計之心,那後宮眾人哪一個不是這樣?為什麼偏偏臣妾就要被皇上如此打壓?" "打壓?"皇帝側身坐在窗下,任由一泊天光將他的身影映出朗朗的俊美輪廓,"朕相信許多人都算計過朕,朕也算計過旁人,但像你一般背主求榮,暗自生殺的,朕倒真是沒見過." 如懿坐在皇帝身側,只覺得記憶里他的容顏已然陌生,連他說出的話也讓人覺得心頭冰涼一片,無依無著.她只覺得有些疲累,淡淡道:"那麼,所有的事都是你做的麼?" 阿箬悲愴至極,茫然地點點頭:"都是我,都是我.玫嬪和怡嬪是我害的,嫻妃是我想殺的!什麼都是我!行了麼?" 如懿忽然想起一事:"阿箬,我記得你很怕蛇?" 阿箬沉浸在深深的絕望之中,還是新燕替她答的:"回嫻妃娘娘的話,小主是很怕蛇." 皇帝看如懿神色倦怠,柔聲道:"如懿,你是不是累了?你先去暖閣坐坐,朕稍後就來."說罷,李玉便過來扶了如懿離開.皇帝見她出去了,方盯著阿箬,目光中有深重的迫視之意,問道:"你方才說是皇後和貴妃的主使,是不是真的?" 皇帝回到暖閣時,如懿正在青玉紗繡屏風後等待,她的目光凝注屏風一側三層五足銀香爐鏤空間隙中嫋嫋升起的龍涎香,聽著窗外三兩叢黃葉凋淨的枯枝婆婆娑娑劃過窗紙,寒雪化作冷雨窸窣,寂寂敲窗.如懿看著皇帝端肅緩步而入,寬坐榻邊,衣裾在身後鋪成舒展優雅的弧度.皇帝執過她的手:"手這樣冷,是不是心里不舒服?" 如懿點點頭,只是默然.皇帝緩聲道:"阿箬已經都招了.雖然她要招供的東西朕早就知道了,可是朕不能不委屈你在冷宮這三年.當年的是撲朔迷離,朕若不給後宮諸人一個交代,不知道在你身上還會發生什麼可怕的事.朕一直以為,冷宮可以保你平安." 如懿緩緩抬起眼:"臣妾不知道皇上這些年是這樣待阿箬." 皇帝輕輕摟過她:"如今知道了,會不會覺得朕很可怕?" 皇帝這樣坦誠,如懿反倒不知道說什麼了,定了半天,方道:"皇上的心胸,不是臣妾可以揣測的." 他以一漾溫和目色坦然相對:"你不能揣測的,朕都會盡數告訴你,因為你是如懿,從來對朕知無不言最最坦誠直率的如懿.而朕還有一句話要告訴你,朕當年留下阿箬,一則是要她放松戒心,也是怕真有主使的人要滅她的口;二來當時治水之事很需要她阿瑪出力,旁人也幫不上忙.所以一直拖延到了今日.如懿,你要明白朕,朕首先是前朝的君主,然後才是後宮的君主." 他的話,坦白到無以複加.如懿忍著內心的驚動,這麼多年,她所委屈的,介意的,皇帝都一一告訴了她.她還能說什麼呢?皇帝數年來那樣對待阿箬,本就是對她的寬慰了.于是她輕聲問:"皇上真的相信沒有人主使阿箬了麼?" 皇帝的目光波瀾不興:"她一個人都認了,你也聽見了.再攀扯別人,只會越來越是非不清.所以朕也希望你明白,到阿箬為止,再沒有別人了." 這樣的答案,她已經隱約猜到了幾分.既然她也想到會是誰,何必要皇帝一個肯定的答案呢.如懿心頭微微一松,終于放松了自己,靠在皇帝懷中:"皇上有心了." 皇帝輕吻她額頭:"自你出冷宮,朕一直沒有召幸你,很少見你.便是要等這水落石出的一天,你心中疑慮消盡,朕才真正能與你坦然相處,沒有隔閡." 清晨的雪光淡淡如薄霧,映著窗上的明紙,把他們身上掃落的影子交疊在一起.在分開了這些年之後,如懿亦有一絲期望,或許皇帝可以和她這般沒有隔閡的相擁,長長久久. 皇帝擁著她道:"如今,你的心中好過些了麼?" 如懿微微頷首,含情看向皇帝:"皇上的用心,臣妾都知道了." 黃帝身姿秀逸,背靠朱欄彩檻,金漆彩繪的背景中,任偶然漏進的清幽的風吹動他的涼衫薄袖,他溫然道:"朕很想封你為貴妃,讓你不再屈居人下.可是驟然晉封,總還不是萬金,朕也不希望後宮太過驚動.但是朕讓你住在翊坤宮,翊坤為何,你應該明白." 坤為天下女子至尊,翊為輔佐襄贊.她知道,皇帝是在暗示她僅次于皇後的地位.她心中微暖,複又一涼,想起阿箬的遭遇,竟有幾分涼薄之意.但願皇帝待她,並無算計之心. 那麼,便算是此生長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