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少年游】 第三十八章 生子當如陳三郎 (求票票)

(同志們,投推薦票,三江票呀,我們要進推薦票前三啊!)

-

其實小亮哥卻是多心了,舉縣人對陳家住在三進的四合院,只會覺著這家人太低調了……而且年前才雇了個姆媽,這讓街口賣果子的王瘸子都看不下了去:"要說陳秀才家可是一門好人,就是太不知道享受!要是我也有個財神的兒子,早雇上門子,廚子,家丁……還有十幾個俏丫鬟嘍!"

"囊球,人家那是正經的書香門第,講的就是溫,良,恭,儉,讓!你當是那些表面道學,暗地里禽獸的汙爛人家啊!"邊上賣流行話本的劉婆子聞言罵道:"再說舉縣誰不知道陳家人慷慨?哪次修橋鋪路,不是他們出資家最多!"

"嘿,你個老虔婆,怎麼斷章取義的."這個年代的四川,文教方興之盛,隱隱有冠絕大宋的趨勢,不僅讀書人多,就連販夫走卒,說話也帶著文藝腔.王瘸子哭笑不得:"咱只是說陳秀才家不知道享受,何時說他們小氣了."

"對,就你知道享受,"劉婆子一臉不屑道:"待來日見了你那渾家,看不把你那十幾個俏丫鬟捅出來!"

"劉干娘,人家想雇俏丫鬟,你吃的哪門子醋?"邊上的商販聞言起哄道:"看吧看吧,果然有奸情!"倒把劉婆子一張老臉臊成了紅布.

"怎麼這麼熱鬧?"眾人正笑成一團,便見一個身材頎長的少年,穿一身緊打扮的貉袖,頭發用嵌著寶石的藍色絲絛,在頭頂束成髻,腳上踏一雙原色的小牛皮靴,顯得猿背蜂腰,利落颯爽.不是人見人愛的陳家三郎又是誰?

他身邊還跟著黑塔似的陳五郎,善財童子似的陳六郎.

雖說寒食節是個帶著些悲劇色彩的節日,但愛好享樂的宋朝人,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吃喝玩樂的機會.這天不是不准動火麼?那好,宋朝人就提前備齊寒食粥,寒食面,寒食漿,青精飯及餳……宋人喜好食甜,'餳’是用麥芽或谷芽熬成的飴糖.

除吃食外,光飲料便會備十余種,什麼春酒,新茶,清泉甘水……當然少不了'青神黃嬌’,'干紅’,'干白’三大本縣名酒.這三種酒尤其是'黃嬌’,雖然才出現兩三年,但已經享譽蜀中,無人不曉了,連帶著默默無聞青神縣,也變得有名起來.

宋朝因為信佛者眾,社會崇尚素食,寒食節這天的餐桌上,一般很少見到肉食.但陳家是個例外,陳恪按照後世的科學飲食標准制定食譜,尤其是自己和兄弟正處在長身體的青春期,所以餐餐都離不開肉食.

哪怕是這樣不能動火的日子,桌上依然擺著白切雞,乳鴿,豬頭肉,熏鹿腿,甚至還有一盤醬牛肉……這年代,有錢也很難弄到牛肉,得靠運氣.因為每一頭牛都在官府有戶口,只有牛兄弟不幸病死,不慎摔死,或者壽終老死,請官府來人看過,領到屠宰許可後,方能將其大卸八塊.


正因其難得,所以牛肉價格高企,非一般人消受得起.但你還別嫌貴,因為宋朝人不差錢,多貴都會一搶而光,去晚了有錢都沒得買.

不過陳家是不缺牛肉吃的.想討好他們家的人海了去了,都知道這家人有吃肉的嗜好,有什麼稀罕的肉食,便會上杆子往他家送……除了那些難得的野味,自然是送牛肉最有面子了.

送的人太多,陳家竟然連牛肉都有的挑,病死,老死的一概不要,只要出意外死掉的年輕健康牛,簡直是牛氣沖天.不過人家有牛的資本,旁人亦都認為是理所當然.

又豈止是肉食方面?陳家的衣食住行,方方面面,全都有人操心,有人奉承,這顯然不能只用有錢來解釋.

何況,比起青神縣那幾家暴發戶來,陳家在吃穿用度上,實在算不得豪闊.但沒辦法,誰讓人家有個好兒子呢?

~~~~~~~~~~~~~~~~~~~~~~~~~~~~~~

生子當如陳三郎!

這是近二年在青神縣,甚至連鄰近的彭山,樂山,眉山諸縣,都流傳著的一句話.

若是幾年前曾來過青神的,在大街小巷上走一走,就能明顯感覺到,這座小城已是今非昔比了.就算最粗心的家伙,都能發現這里人煙稠密了許多,原先只有趕集時才會熙熙攘攘的前大街上,現在不分時間,一年三百六十天,除了過年和雨雪天,全都像趕集一樣.

自然,店鋪也密集了許多,一家家的門面,像成都城里的店面一樣氣派,每家店都掛著醒目的招牌,幌子,甚至還有用彩帛搭起的高大彩樓……其喚作'歡門’,最早是秦樓楚館在用,到後來一般的商家也用以奪人眼球.

沿著大街望過去,無數色彩繽紛,多姿多彩的歡門爭奇斗妍,歡門下是遠超過本縣住民數的人流.這些人,從眉山,從彭山,從樂山,從成都,乃至遠處的夔州,瀘州,巴州,德陽而來……有的是為了謀生,有的是為了進貨,有的則純粹是慕名而來.

小小的青神縣,為何煥發出磁石般的魔力,把四面八方的商旅吸引而來?其奧秘就在當地特產的商品,有著無與倫比的競爭力.

青神這個名字,最早被遠處的人們所知,才是慶曆五年的事.當時這里崛起了一家叫來福的酒樓,酒樓老板竟掌握了,只有汴京少數名廚,才擁有的炒菜神技.四面八方的饕客和有錢人慕名而來,均是乘興而來,滿意而歸,回去後無不吹噓,說自己吃到了天下第一美味.


尤其是慶曆六年,來福酒店重裝上陣,改名來福樓,裝修服務都堪上乘,菜品也變得清淡雅致,味道亦更加令人陶醉,引得無數詞人騷客紛紛題詩留墨,甚至給每一道菜,都起上了文雅的名字.竟把這家飯店硬生生營造成了一處文化名勝,引得蜀中百姓紛遝而至.

但只有少數人,才能上得了'來福樓’,大部分民眾也只能在外面參觀一下,然後幻想著里面的'花雪蕪絲’,'嬌鶯戲蝶’,'楓葉紅花’,'松翠明珠’'桃花流水’之類,該是何等的高檔,何等的悅目,何等的美味……然後擦擦口水,去旁邊那些掛著'賽來福’,'小來福’,'東福樓’之類招牌的飯店里,嘗一嘗山寨版的名菜.

令他們感到安慰的是,青神縣的所有飯店,菜品質量都在水准之上,且都掌握了炒菜技術.這讓進不了來福樓的人們,也能品嘗到傳說中的神技,回去後自然大加吹噓,甚至愣說灑家就在來福樓吃得炒菜!

一來二去,青神炒菜的名氣越來越大,慕名而來的人不分四季,滾滾不息,青神也成了成都之外,四川盆地內又一個餐飲中心.

有美食就必須有美酒,人們在品嘗美食之余,發現了當地一種叫'黃嬌’的美酒,它似乎是橘酒的一種,但這種酒觀似赤霞,如琥珀,明澈黃亮,清香四溢,飲之,則似啄瓊瑤吞朝露……完全打破了人們對果酒苦澀,渾濁,甚至帶有腐朽味道的壞印象.

這種'黃嬌美酒’,幾乎滿足了宋朝人對酒的所有要求,它橘香可口,它清澈迷人,還不容易喝醉,而且有個曖昧的名字.讓人一經品嘗,再難忘懷.人們不僅在青神縣豪飲三千杯,走時還必定買上數壇帶回去,與家人鄰里分享.

青神黃嬌的盛名不脛而走,嗅覺敏銳的外地商家,紛紛前來求購,然後分銷到蜀中各地,短短兩年時間,竟已是家喻戶曉,男女通吃,號稱有蜀人處便有黃嬌酒!

這簡直是個奇跡,因為四川盛產名酒,劍南,瀘州,宜賓等處,古來就是名酒產地,在劍南春,姚子雪曲,瀘州老窖幾大名酒的聯手絞殺下,幾乎沒有後起之輩的生存空間.然而青神黃嬌卻能硬生生殺出條血路,成為與幾大名酒並肩的後起之秀,除了它滿足了宋人對酒的一切需求外,也與其生產者高超的營銷手段分不開.

說穿了也沒什麼稀奇的,一般酒商都是出售勾兌好的酒水,黃嬌的生產商卻只賣原酒,由各家回去自行勾兌,這就大大節省了運輸成本……買別家的酒,需要運十桶,買黃嬌卻只需要兩桶.也把很大的一塊利潤,讓給了分銷商.既然賣黃嬌比賣別的酒賺錢,各地的酒商們,自然會賣力的為其吆喝,而黃嬌本身的品質擺在那里,一炮而紅也就順理成章.

----------------------------------------------分割-----------------------------------------

求推薦票的同時,應書友群廣大讀者的要求,和尚發一則公告:我們准備舉辦一次書評大賽,題材不限,內容不限,只要是圍繞本書的原創就行,要求三百字以上(詩歌除外).

只要你寫了,我就會發在公眾版中,讓書評與本書同在,另外還有熱心書友提供的豐厚獎勵哦,你還等什麼呢,親?

參加者請在題名中以'【書評】’開頭,作為參賽證明,歡迎踴躍投稿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