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修改版) 第十三章

李蘭本來沒有睡著,但是覺得孔明這番動作十分可疑,便繼續假寐,並不回答,欲探究竟。孔明喚得幾聲見李蘭不應,乃急忙下榻出帳,接著李蘭便聽有人道:“軍師何以與此人同塌而眠?”

孔明答道:“汝回稟主公,吾觀此人誠心來投,還需察看些時日,倉促除之,恐寒天下賢士之心。”這一句清清楚楚地傳入李蘭的耳中,就如五雷轟頂一般,擊的他腦袋一片空白。孔明這話是什麼意思?難道劉備有意要加害自己,可是自己並沒有什麼地方得罪劉備啊?是禮數不周,還是言語冒犯?李蘭簡直是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等他再聽孔明說話之時,已經錯過幾句,只聽得另外那人道:“既然是軍師作保,小人便回稟主公,再作定奪。但軍師也要密切注意此人動靜,稍有不妥之處,即刻除之。”等到孔明答應之後,才聽得一陣腳步聲離開。又過得片刻時間,才聽到孔明長長一聲歎息,回轉帳內,又輕喚幾聲李蘭,確定還在安睡,他也才有複上榻睡下。

現在李蘭越發的不能入睡了,反複思量,也不覺得有得罪劉備的地方,這劉備到底是腦袋上哪跟弦出了問題?無緣無故的就要至自己于死地,莫非是無意之中觸及了劉備的忌諱?怪不得常言說“伴君如伴虎”,可是這也太冤枉了點。

這里是不能再待下去,雖然現在有孔明作保,暫時救下自己一條小命,可終不是什麼長久之計,指不定哪天再犯一個錯誤,還能有命在?三十六計,還是走為上。再等了一會兒,李蘭假意翻一下身,裝作夢中驚醒,便起身下榻。

孔明此時也尚未睡熟,見李蘭起身,急忙開口問道:“經緯何往?”李蘭轉身答道:“晚宴之上,多飲了幾杯,想去方便一下,不意攪了軍師清夢,真是罪過。”

“那里。”孔明也站起身來,道:“軍中營帳甚多,經緯剛來不識道路,待我起身相送。”

“不敢,不敢。”李蘭急忙搖手阻攔,道:“怎敢勞動軍師大駕?可指引路徑,吾自己前往便可。”孔明看了李蘭一言,略微猶豫一下,長吐了口氣,道:“既然如此,經緯可自去。”接著便告訴李蘭茅廁所在,又道:“往左行百余帳,便是大營轅門,經緯萬萬不可走錯。”

李蘭心中咯噔一響,孔明這話是什麼意思?難道他已經看透了自己心意,知道想要趁夜逃出劉備營寨?李蘭不敢再多耽擱,急忙抱拳道:“多謝軍師。”說完便轉身離開。剛走開兩步,卻聽孔明喊道:“經緯且住。”

李蘭的心髒又提到嗓子眼,轉眼警惕地看著孔明,問道:“軍師還有和吩咐?”只見孔明走到一旁,從案幾上取過一物,道:“經緯新來之人,夜間軍士巡查甚緊,有此令牌便可免去一些不便。”李蘭簡直感動的是熱淚盈眶,孔明確實已經明白他的心意,但卻願意放他逃生,于是上前接過令牌,真誠地說道:“多謝軍師。”孔明並不再言,只是又重重歎息一聲,便揮手讓李蘭離開。

李蘭得了令牌,不敢再作絲毫逗留,出帳便往左邊行去。一路上小心謹慎,並沒有被巡夜的軍士撞見,行了少許時候,果然見到大營轅門,不過守衛森嚴,有不少軍士把守,上面還有箭樓,無論如何是不能躲過。李蘭緊緊攥著孔明給的令牌,向著轅門走來,橫豎是死,只好拼上一把,看看這令牌究竟好不好使。


靠近大門,守門軍士早看見李蘭,便有一頭目大步上前,阻攔道:“站住!什麼人?”李蘭深深呼吸口氣,正要拿出孔明給的令牌,卻聽見身後有人道:“瞎了你的狗眼,連李先生也敢攔。”李蘭急忙回頭,卻是關平,手里還牽著兩匹戰馬,其中便有馬良送他的那匹良駒。

關平大步上前,至我身邊道:“先生請。”又複對那頭目喝喊道:“還不快打開寨門,送李先生出去,延誤軍機大事,你吃罪得起麼?”關平與其父都是軍中赫赫有名的人物,那人急忙連聲應諾,使人打開轅門。

出了營門,關平將李蘭馬匹交還給他,又請他上馬,道:“家父知先生欲出營,是以讓某在此等候,容某代家父送先生一程。”李蘭現在腦袋里面亂糟糟一團,根本不知道他們唱得是那一出,但是自己無權無勢,又沒有足以自衛的武藝,只好隨遇而安,翻身上馬跟著關平一起前行。

李蘭心中滿腹疑問,卻不敢開口詢問。關平一路也不發一言,就這樣默然前行許久,離開劉備軍營很遠,既無戰馬夜鳴之聲,又無火把照耀之光。終于關平勒住缰繩,在馬上欠身道:“先生慢行,某只能送到此地。明晨還要行軍,必須趕回營中。”說完便調轉馬頭,准備揚鞭而去。

“少將軍且慢。”李蘭出言喚住關平,今晚的事情太讓人費解,再不問上幾句,豈不給活活地憋死?當下靠上前少許,問道:“關將軍是如何知曉蘭今夜要力營?”難道是自己好心救了他一命,他也來救一救自己?

關平卻很簡單的回答了李蘭的問話:“某不知其中原委,只是按家父之交代辦事。”李蘭仔細打量關平,看他不似說謊,心想這些事情大約是不會告訴這等毛頭小子,于是沖著他抱了抱拳,便要離開。

剛轉過身來,李蘭就感覺關平在自己背後猛然用力推了一把,摔下馬來,接著聽他喊道:“先生小心。”抬眼就見一支羽箭從自己上方飛過,正中關平肩胛,也跟著摔落在地。李蘭還沒有任何反應,卻又聽見一陣急促的馬蹄聲響起,有人打馬追向暗箭射來的方向,還大聲喊道:“惡賊休走。”聽聲音正是關羽心腹部將周倉。

李蘭順著周倉追去的方向,看見也有一騎馬飛馳而去,而且背影還有幾分熟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