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修改版) 第二十二章

李蘭正猶豫不定,卻見關鳳推門入內,頓時有了主張,道:“義父若不放心孩兒安危,可讓鳳兒隨我前去。”關鳳聽說李蘭出使東吳,本就是來找他商議一起前往,聽他說起立刻欣然答應。黃忠也知道關鳳有武藝在身,而且兩人現在名分已定,便點頭同意。

次日一早,李蘭二人帶幾名家將,辭去劉備等人,便出成都望吳中而來。一路鞍馬舟楫,直到秣陵,李蘭不待休息,便求見孫權。現在李蘭已經名揚天下,孫權親自降階相迎,入廳內見禮安坐。

左右奉上茶水,孫權上下打量李蘭,忽然問道:“當年先生入吳之時,便是這般模樣,怎麼事隔經年,卻還是容貌依舊?”這個問題,李蘭早就回答多次,也不妨再答一次,道:“蘭曾出海游曆,蒙神靈蔽佑,誤食異果,能保容顏不改。”

孫權聽得大為豔羨,又仔細詢問了些情況,李蘭都是胡亂搪塞,卻不想孫權卻暗自記在心中,已至後來使衛溫出海尋覓,找到台灣島,雖然虜得不少人口回來,卻仍因為不曾尋得所謂的異果,而被斬首。

此是後話暫且不提,且說孫權問了幾句,便言歸正傳,再問道:“不知先生前來,所為何事?”李蘭答道:“蘭聞吳侯欲攻合肥,特來相勸。”孫權大感疑惑,道:“孤並無意攻占合肥,先生從何聞此消息?”

李蘭假意松了口氣道:“既然如此,是蘭多慮了。”起身便要告辭。孫權大感詫異,急忙止住,疑道:“先生前來只為此事?”李蘭點頭道:“蘭知曹操大軍在漢中,恐吳侯有取合肥之意,特來阻止,別無他事。”

孫權隱隱感覺李蘭似乎太小看東吳兵將,臉色不愈道:“既然曹操大軍遠在漢中,合肥必然空虛。孤正當取之,有何不可?”

“不可,萬萬不可。”李蘭急忙搖手勸止道:“合肥兵馬雖少,但素聞守將張遼有勇有謀,不可輕視。”如此明顯的說出來,孫權更是不悅,道:“張遼雖有名氣,吳中豈無豪傑?”李蘭又道:“吳中豪傑雖眾,恐皆不是張遼對手。曹操手下諸曹夏侯等近臣都不用,獨用張遼者,蓋因此人足可擔以大任。”孫權臉色冰寒,只從牙縫中蹦出:“送客。”二字便拂袖而去。李蘭見計可行,也起身出府回館驛休息。

孫權受父兄之余烈,坐領江東,鮮有所敗,如今聽聞李蘭把江東諸將說的一文不值,這口氣難以下咽。當晚便使人去召回呂蒙,甘甯,凌統等將,商議起兵事宜。李蘭在館驛聽到消息,萬分歡喜,關鳳見他滿面春光,不禁問道:“你是如何勸說孫權出兵的?”


“何必勸他出兵?”李蘭朗笑道:“我只說合肥空虛,但張遼難敵,東吳諸將皆不是其敵手。”關鳳頓時也明白所以,也笑道:“真是請將不如激將,孫權一世人傑,依然不能忍受旁人說道。”李蘭點了點頭,常言道“佛活柱香,人活口氣”,越是大人物,還就越好面子。此行任務已經順利完成,明日就可以向孫權告辭回去,兩人又開始收拾行裝。

過了片刻,關鳳忽然說道:“孫權受你一激,含忿出兵,恐為張遼所敗。”李蘭此次出戰的結果是張遼以八百破孫權十萬,威鎮逍遙津,接著甘甯百騎劫魏營。兩軍相持數月,各自退兵。後來孫權屢攻合肥不下,北上受阻,便一心西圖荊州。但若能讓他取得合肥,占淮南之地,與曹操相接,重兵布防,則再無力奪取荊州。李蘭念及此處,于是打定主意,明日在辭行之時,向孫權透露些“天機”,使他不被張遼所敗。關鳳見他默然不語,哪知是想了這麼許多?也不願打攪,就此出去。

第二日,李蘭來向孫權告辭,孫權此番卻只是命人請入。李蘭入內之後,見對方臉色冷淡,知還在為那日言語沖撞而氣,也不在意,只是道:“吳侯既然無取合肥之意,蘭留在秣陵也是無事,就請告辭。”

孫權卻挽留道:“先生若無要事,何不就在吳中多盤桓數日?”李蘭驚問何故,孫權又道:“昨日孤已召集諸將,皆言曹操大軍遠去,可乘機襲占合肥,以圖淮南。”李蘭心中雖喜,口中卻仍舊老生常談:“張遼英勇無敵,不知吳侯以何人為將?”

孫權冷哼一聲,道:“孤也知張遼了得,是以親自前往,先生以為可敵否?”換成旁人或者可敵,孫權親自前往,那十足十的大敗,有曆史為證。李蘭卻不敢這樣說,只好道:“吳侯千鈞貴體,豈可親冒矢石?”

孫權卻並不理會,只是道:“先生且在秣陵安住,但孤破得合肥,生擒張遼,再請先生一聚。”當真是大言不慚,李蘭心道,怕是你差點被張遼生擒吧?但又實在不願見到東吳兵敗,日後轉圖荊州,于是道:“既然吳侯有心親往破敵,不如蘭便隨行軍中,也好親眼見識吳中男兒血性。”孫權也本欲讓李蘭隨軍,當即答應下來。

李蘭回到館驛,見關鳳已經收拾好行囊,只好搖頭苦笑,將自己要隨孫權出征之事說出。關鳳聽罷,沉呤半響,乃道:“此事你是否有欠考慮?”李蘭忙問其故,關鳳又答道:“你若真助孫權攻占合肥。伯父將會如何看你?外示好于孫權,內結好于馬超,魏延,其意欲何為?”

李蘭卻沒有想到這曾關系,不覺愕然,隨即又道:“但若孫權不能攻下合肥,奪取淮南,則不能揮軍北進,必欲西取荊州。而兩家聯盟事宜也岌岌可危。”關鳳心思細膩,也能明白李蘭如此無非是想緩解關羽在荊州的軍事壓力,于是盈盈拜道:“我替父親謝你了。”

李蘭伸手扶起她,笑道:“你父親便是我岳父,還謝什麼?”李蘭看著她,又道:“我隨吳軍一起出征,你跟在身旁諸多不便,可先回成都等我。”關鳳當然不肯,兩廂爭執,最後李蘭只能答應讓她改扮男裝,以家將身份相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