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卷 溫侯有女 荊州無虞 第五十二章(下)

上庸,房陵是二申的地頭。這兩個是的典型的牆頭草,我必須的除掉。當日入住荊州之時,明知道潘濬是個二五崽,卻一時心軟沒有下手。結果讓郭淮吃了大虧,現在就先把這兩個家伙除掉,免得臨陣給我添亂。

申儀聽我所言大怒,就要持劍上前,桓易忙舉刀向他剁去。這段時間相處,我就發覺此人武藝不若,不在陳武之下。仔細詢問才知道陳武曾救過他性命,所以雖然屢立功勳,卻仍一直在陳武帳下作副手。

申儀的武藝也就比普通人強點,在桓易手下走不幾合,就被剁作兩段。桓易將刀鋒上的血跡在申儀尸體上一抹,對著申儀的部下道:“還有誰不服,盡管過來一試刀鋒。”

眾人一是忌憚桓易勇猛,二是見周圍還有一圈士卒,三者二申已死,沒有必要再和我過不去。先有一人棄劍伏倒在地,接著“叮當”之聲不斷,十余人全都拜倒在地。

雖然目的達到,我卻仍與于禁,郭淮二人相視苦笑,這樣的部下,怎麼能和曹魏,孫吳兩家大軍撕殺?我揮揮手,讓于禁,郭淮一齊去處理此事。早就商量好,將上庸府庫所有財物都分賞眾軍,現在也只有靠這個來激勵士氣,安定人心。

看著于禁,郭淮帶著那十余人下去接管城外的部隊。我又拿過地圖,不日就要出兵救援荊州,可是自己這邊人數,裝備,士氣都不如魏吳兩軍。得好好想想如何才能平安的救出關羽,保住襄陽?

軍馬休整兩日,雖然于禁,郭淮都對這支隊伍苦笑搖頭,還是得出兵救援襄陽。我也不想用這些新招募來的士兵去和曹孫兩家大軍火拼。可是眼看關羽歸西的日子不遠了,我不能不著急啊。郭淮留下鎮守上庸,這是我現在最相信的人。然後就帶著這一杯水,去救那一車的薪火。

此時,呂蒙東吳大軍將關羽圍困在襄陽。而徐晃率曹軍屯紮在襄水旁,坐山觀虎斗,對襄陽也頗有垂讒之意。

至襄陽城下,遠遠便看見吳軍紮下幾座營盤,將襄陽城圍得水泄不通。上庸兵少,我也不敢上前逼近,又距吳軍營寨十里下寨。

第二日,呂蒙聞上庸兵至,便親自帶軍馬前來挑戰。早有軍士報入,我與于禁,桓易都在帳內,問報便問二人道:“二位將軍以為如何?”

于禁答道:“吳軍新至,銳氣正盛,可先掛免戰。待彼要退之時,再出戰不遲。”

我見桓易低頭不語,乃對于禁道:“就請文則去營前命懸免戰牌。”

“是。”于禁也知道我有話對桓易講,答應一聲,便轉身出帳。

等于禁出去,我又對桓易道:“自上庸至此,桓將軍一直悶悶不樂。不知有何心事,可否見告?”

“並無何事。”桓易答道:“某一勇之夫,不懂行軍打仗之道。故而不曾出言。”

我走到桓易身前,拍著他的肩膀歎口氣,道:“蘭知將軍本是吳將,不願與子明為敵,是麼?”

“先生能體諒。”桓易看著我,抱拳道:“某感激不盡。”

我點點頭,卻問道:“將軍可知糜芳,傅士仁二將現在何處?”

“某聽郭將軍言,此二賊已投降呂都督。”桓易頓了頓,又道:“某也不能因為此二人便與呂都督為敵。”

我又問道:“那將軍如何為陳將軍報仇?”

桓易乃道:“某自當稟明吳侯,請為陳將軍做主。”

“如此也好。”我想帳外喊道:“來人,為桓將軍備馬。”

“先生這是何意?”


我又歎口氣,道:“現在呂子明偷襲荊州,你,我份屬敵國。將軍也不宜在軍中逗留,就請將軍自行離去。”

桓易沉吟片刻,也長歎一聲,道:“方今之勢,曹魏強,而吳蜀弱。不知吳候何不以魯大都督之遺策,聯合皇叔,共抗曹操。不過,吳候既然有此意,某也只能告辭。”

“將軍真高見也。”我故作驚訝,隨即又搖頭道:“可惜啊,可惜。。。。。”

桓易見我此舉頗有不解,問道:“先生何事如此惋惜?”

我仔細打量著桓易,半響才道:“蘭是為將軍可惜。將軍見解過人,可惜命不長矣。”

桓易拂然不悅道:“先生何以出此言?”

我正待再言,就聽帳外軍士道:“先生,馬匹已經備好。”

我拉著桓易笑道:“不說這些,蘭送將軍出去。”兩人攜手出帳,見早有軍士將馬匹備好,桓易先前山寨的兩百部下也整齊列隊在前。

我請桓易坐上戰馬,乃道:“蘭軍務在身,不能遠送。將軍且自便。”

桓易在馬上微微欠身,道:“不敢勞先生大駕,這便告辭。”便要調轉馬頭,卻又頓了一下,緩緩道:“不論吳侯怎樣,某終身不與先生為敵。”

我一聽此言,一把拉住桓易缰繩,激動道:“將軍不能回去。”

桓易歎口氣道:“某去意已定,先生不必再挽留。”

“既然將軍執意要去,蘭也不敢強留。”我松開手,又道:“不過還請將軍聽蘭一言。”

“先生請講。”

“將軍不去子明營中,直接去荊州面見吳侯,稟承陳武將軍死因。”我說完,就見桓易身體微微一震,問我道:“先生可否明言。”

我微微笑道:“個中原由請將軍仔細思量。蘭若說出來,難免有汙人清白之嫌。將軍請吧。”我卻不再理會桓易,轉身徑自入帳。

我剛坐下,就見桓易也跟著走進帳內。我心中大喜,臉上卻不動聲色,問道:“將軍何故又返?”

桓易看著我,笑道:“先生不也正想某留下麼?”

我哈哈大笑,道:“那將軍意下如何?”

桓易又歎口氣,道:“先生所言,某也有所疑惑。呂都督此次襲荊州,糜芳,傅士仁二人不戰而降。想來私下也多有來往,不過就此斷定呂都督與陳將軍死有關,也未免草率。”

“好。”我站起身來,笑道:“蘭這便給將軍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