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卷 第一百一十九章(上)

冀州城內臨菑侯府,曹植看著魏主發來的詔書,怔怔出神,臉上一改往日飲酒作賦之瀟灑,更多的卻是愁苦。房外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傳來,曹植神色一喜,起身問道:“是德祖麼?”話音未落,楊修已經快步入內,上前行禮,道:“屬下拜見候爺。”

“不必多禮。”曹植急切問道:“南邊戰況如何?壺關梁習怎樣?”楊修看著曹植殷切的神色,微微歎息一聲,搖了搖頭。曹植見狀頹然坐下,半響才緩緩道:“你照直說吧。”

“陛下詔書給侯爺之際,派太尉賈詡出使上黨,私下卻密令曹休引兵偷襲壺關。”楊修說到此處,勃然道:“可恨梁習這斯,被陛下許以並州刺使,新亭侯,便開關納降。現在曹子烈已經兵進壺關,切斷上黨,晉陽之聯系。越騎將軍大軍被困上黨。”

“完了,完了。”曹植喃喃道:“吾早提醒老二,梁習此人不堪大用,他卻不聽,如今壺關失守,並州被截成兩段,老二只怕是凶多吉少。”

楊修見曹植如此神色,心中又默默搖頭,勸道:“事已至此,侯爺應當及早思量救應之策才是。”

“救應之策?”曹植輕笑一聲,道:“冀州城兵馬不足五萬,如何能救援他?這詔書上說的明白,曹子丹督青徐之眾,不日即至。吾奉旨北取幽州,現在尚未興兵,只怕也要獲罪牽連。”

“侯爺。”楊修提高音量,道:“事情尚未到不可挽救之時,侯爺若能放手一博,未必就輸。”

“哦?”曹植抬眼看著楊修,問道:“德祖有何妙計?”

楊修郎聲答道:“曹子丹持兵符往徐州調兵,臧宣高卻染病在床,只令其子帶數千嬴弱之兵從征,又不與糧草。如此青徐之兵尚在河南,不曾渡河,候爺何不趁此機會,舉兵南下,取廣平,魏郡,斷壺關與別地聯系,諒此孤城一座,如何能擋侯爺與越騎將軍大軍?此關若克,侯爺與越騎將軍分兵南下,取鄴城,朝歌,再會師河內。不等各方勤王之兵,先取了洛陽,傳檄天下,大事可定。”

曹植搖了搖頭,道:“這不就是日前所獻之計麼?當時老二,勝負未定,吾便不願出兵。如今他已經敗了,吾如何還去淌這灘渾水?”

楊修急切道:“當日就是侯爺不聽屬下之計,若侯爺能在越騎將軍南下之際,一同出兵先去取廣平等地,讓並州無東顧之憂。河內無險可守,只怕現在越騎將軍的燕代精騎,已經直迫洛陽。”

曹植看了楊修一眼,淡淡道:“你是怨吾當日不曾聽你之計,以至現在老二落敗麼?”

楊修心中雖然便是如此想法,卻如何敢說出來?當下抱拳道:“屬下不敢,只是機不可失,失不再來,若等曹子丹調齊軍馬而來,則敗局定矣。”


曹植歎息道:“非吾不知德祖之計,只是一旦出兵,吾便與老二系于一線,稍有不當,便是滅頂之禍。如今老大坐擁基業,帶甲數十萬,張遼,徐晃,諸曹等宿將都還在世,勝之不易啊。”

“成者王侯,敗者寇。”楊修又道:“成大事豈能不行險著?”

曹植微微一笑,道:“吾現在不也是侯爺麼?何苦再去行險爭斗?”

“侯爺。”楊修見曹植如此說話,心中著惱,乃道:“當初若非陛下陷害,引侯爺飲酒大醉,以至不能帶兵出戰,失寵于先帝,這大魏基業落于誰手,尚不可知。侯爺不是也一直想要奪回應該屬于您的東西麼?”

“當初父王在世,吾自然還想再次獲寵。可是如今大勢已定,唉。”曹植長長歎息一聲,道:“就由他去吧。”

“侯爺。”楊修拜倒在地,急切道:“如今越騎將軍起事,若遭覆亡,陛下又豈能放心侯爺您?救越騎將軍便是自救啊。當日金殿七步作詩之事,您就忘了麼?”

“這,”曹植也似乎想起當日場景,臉色頓時陰沉下來,片刻猶豫道:“要不就再觀望數日,若老二能奪回壺關,吾再起兵不遲,如何?”

“當斷則斷,如此猶豫不決,于大事有礙。”楊修見曹植心意稍轉,急忙又勸道:“若是曹子丹軍馬渡河北來,再出兵,可就晚了。”楊修雖然是一陣苦勸,奈何曹植心意已定,任他磨破嘴皮,也始終不願冒險出兵,最後只好告退出來,坐車往自己府第而來,一路不住歎息搖頭,心知曹彰若敗,曹植也必被貶黜,自己等跟隨多年的心腹之士也是前途堪憂。

馬車忽然停下,楊修這才緩過神來,正要起身出來,卻聽外面自己的護衛喝喊道:“爾等是誰人車馬?不知道這是楊大人車駕麼?居然膽敢當街阻攔,還不速速退下!”楊修乃是臨菑侯手下第一謀士,深的信任,在冀州城中也是頭兩號人物。不過聽到護衛如此無禮喊喝,著實讓楊修皺眉微怒,需知官場之上,人人自危,這樣輕易得罪于人,不是給自己惹禍麼?

楊修不等對方作答,便掀開車簾輕斥道:“不可無禮。”抬眼往對面看去,那車駕極為華貴,拉車之馬一眼便能看出是百里挑一之良駒,而駕車之人也是魁梧雄壯,臉面之上竟然還有幾分相熟,但是卻不記得何處見過。除此之外變再無隨從,似乎又不是城中官吏。

駕車大漢將馬鞭一收,郎聲道:“我家先生有事請見大人,請大人屈駕過車一敘。”

楊修微微一愕,對方既不表明身份,也不露面相見,便如此請見,未免過于唐突,正要措辭回絕,卻又聽那人道:“我家先生知大人心中難處,有良策相受,大人若不敢來,就此別過。”說著將馬鞭在空中虛抽一響,貌似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