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第一百二十九章

大唐盛世突現致命危機,黃昏胡騎塵滿神州,金戈鐵馬譜寫英雄傳說。父子離心,骨肉相殘,盛世的轉折,更是人心的轉折。群雄逐鹿,誰是承天命者?請看公子易-造糞機器聯手打造,集曆史的厚重與情節的詭譎于一身,新作《承天傳說》

不好意思,這幾天去了一趟成都,沒有時間碼字,對不起了。

********************************

黃皓滿頭大汗,雙手焦躁地不停搓動,一雙眼睛偷偷對端坐在上的李蘭瞟了又瞟,可是對方始終不動聲色。劉備想要讓黃皓找心腹之人將荊州的情況傳遞給成都的孔明,這也是他沒有辦法中的辦法。但是劉備又錯估計了黃皓,如今荊州城上下都掌握在李蘭手中,連禁軍統領都被更換成在禦營曾開口為他求饒的吳懿。黃皓如何敢冒這樣的風險?再說,劉備向來輕視宦官,對黃皓本來就無恩惠可言。所以黃皓得了命令之後,便徑直來到郭淮的府中,將事情原原本本一字不漏的稟告給了李蘭。

我看著跪在一旁的心驚膽戰的黃皓,一時也拿不定主意。我心中雖然確實不忠于劉備,有叛逆的心意,可是表面功夫作的十足,想不到劉備仍然不信任我,真不愧是一代梟雄。可是成都的孔明就那麼可信麼?居然想到去那里搬兵,劉備看來也真是英雄末路。劉備這樣做,只能是在逼我,我原本只是想將他羈絆在荊州,現在看來是不是應該當機立斷,狠下殺手?

“來人。”我召喚一聲,郭淮便帶著幾名心腹家將入內。黃皓頓時驚恐萬分,急忙不停叩首,道:“是陛下的旨意,與小人無干的,將軍饒命啊。”

“住口。”我沉聲喝止,道:“本將軍何曾說要你性命?”這樣貪生怕死,寡信薄義的小人,我倒還真是頭一回見,從個人感情上來說,殺他十次八次,也不過分。只是他帶著劉備的消息給我,這樣處罰未免不公,而且很多事情君子不能干,小人正好有用。既然現在劉備只相信他,我只好讓他在劉備身邊臥底。

黃皓聽到能夠活命,欣喜若狂,又急忙拜謝不已。我懶得看他嘴臉,急忙讓人送出去,當然少不了一筆賞賜。黃皓千恩萬謝的離去,估計心中正在暗自偷樂,慶幸自己選擇正確。

我又將劉備之事,仔細說與郭淮,想讓他幫著拿些主意。郭淮聽完之後,也頗覺得矛盾,劉備既然始終不肯相信于我,殺與不殺就都十分不便。不殺怕得夜長夢多,殺卻又不是時機,荊州現在才多少兵力?再生事端,東有陸遜,北有司馬,若是乘喪來攻,孔明斷然不會發兵救援,這樣如何能保全?

兩人正商議不出結果,聽外面家將稟告,桓易派人求見。長沙方面的趙云也是我心中一塊巨石頭,急忙命進。片刻之後,就見一人急奔入內,哭拜在我面前,大聲道:“還請將軍為先父報仇。”正是五溪部落的天翼。

我聞言大驚,乃與郭淮互視一眼,心道,東心雷如何死了?急忙將天翼扶起,道:“將軍且仔細說來,老洞主出了何事?”天翼起身將眼淚拭去,才將事情原委斷斷續續說將出來。

原來趙云在得知劉備兵敗之後,便命偏將帶隊先撤,自己斷後,連挑東吳十余將,是以孫桓不敢再行追擊,趙云所部得以全身而退。而東心雷的蠻軍早在我的示意之下,借口糧草不濟,退出了長沙,回到自己部落。趙云率軍路過五溪之時,設宴邀請各部首領,聲言感謝東征期間的支持幫助,結果設下埋伏,斬殺各部酋長洞主十余人,當然也包括東心雷。其後有出奇不意偷襲五溪各部,殺戮上萬,天翼死戰得脫,遇到桓易所部,才派人護送往荊州而來。

我聽完之後,重重一掌擊在案上。我早該想到東心雷撤出長沙之戰,必然會使趙云疑心,現在劉備兵敗,他更不能放過五溪各蠻。當年能斬殺霍峻,如今也就能剿滅五溪。我看著眼前的天翼,族破家亡,真不知道該用如何的言語安撫。

郭淮看著我久久不言,乃對天翼道:“將軍身上傷勢未愈,且先下去休息。家族之事,大哥自會替你做主。”天翼點了點頭,隨著家將離開。


我對著郭淮,歎息道:“吾又少想一步,愧對天翼。”

郭淮只好寬慰道:“荊州之事,已經讓我等自顧不暇,五溪之事也不能怪大哥,不想趙云竟然如此…..唉!”

五溪部族是我收降,趙云自然不能放過,而且東心雷臨陣不戰而退,又給了他斬殺的借口,而且對于這些少數民族,官家向來都是剿滅。趙云如此做法,拿到朝堂之上來議論,也是無可厚非的。我輕彈自己的腦門,大意了,大意了。

“大哥不能就此自怨自艾。”郭淮又道:“還要早拿主意。”

“什麼主意?”我剛問出口,隨即又明白,趙云滅了五溪,自然要前來荊州,他的部眾損失不大,應該在萬人左右,可是一支不小的軍力。荊州城的兵馬已經分別派給關平,向寵,桓易三人,留下不過五千左右,而且不少老弱傷兵,是應該做好最好的打算。

天下事越怕什麼,就越來什麼,我與郭淮還沒有時間商議應對之策,城防上的李韋便派人來稟告,東南出現大隊軍馬。我和郭淮相視苦笑,一起說了句:“來的好快。”便瞞了天翼,帶著家將往城樓上而來。

登上城樓,李韋等人上前迎接,道:“將軍,末將已經緊閉個門,加強戒備。不過對方是趙云所部,將軍如何定奪?”

我看著遠處揚起的塵煙,道:“城門打開,吾與趙云乃是一殿之臣,這般如臨大敵,算怎麼回事?”

李韋遲疑道:“城中兵馬不多,若趙云心懷不軌,末將恐……”

郭淮在身後笑著打斷他道:“緊閉城門豈不顯得大哥心虛膽怯?打開城門,趙云也未必敢輕進。”李韋恍然點頭,急忙傳令下去,將城門大開,這等趙云前來。

趙云也的確是一員良將,一萬軍馬遠道而來,並無半點雜亂。前面騎兵隊伍整肅,落蹄不差,後面步卒衣甲鮮明,精神抖擻。郭淮看後,也不禁低聲道:“趙云卻是治軍之才。”我點了點頭,趙云的確是大才,怎麼卻死心塌地地跟著孔明?要是在我手中,嘿嘿……

趙云立馬軍前,氣勢逼人,我雖然不曾親見其長板壯舉,卻聽到一人斷後,逼迫孫桓不敢追擊,這是何等的勇猛?我走到城垛前,大聲喊道:“趙將軍率軍歸來,吾不曾遠迎,還望恕罪。”

趙云催馬上前,冷然問道:“末將聞陛下聖駕在此,特來護駕。”


我答道:“陛下就在城中,還請將軍入城覲見。”

趙云冷笑道:“末將只在此求見陛下,還請大人轉呈聖聽,請陛下移駕城樓。”

看來趙云雖然勇猛,卻也不敢身入城內,對我的忌憚多過孫桓大軍,卻也讓我略感自豪。只是讓劉備到城樓上來見他,要是當眾說一句,要起駕回成都,我可就下不了台。我故作為難道:“陛下染病在床,不能外出。而且自古只有臣子覲見主上,哪有主上來見臣下之理?”

趙云乃道:“陛下又如何染病?莫非大人也要效仿法孝直不曾?”

“放肆。”李韋在一旁,早按耐不住,上前喝道:“汝無憑無據,如此誹謗國家重臣?是何居心?”

趙云將槍一招,身後騎兵便一齊上前,進逼城下,喝道:“大人今日若不讓末將拜見陛下,末將只好得罪了。”

“趙云休得放肆。”我還不曾回答,就見斜下殺出一彪軍馬,為首大將喝道:“陛下就在城中,汝要作反麼?”視之,正是桓易。

趙云冷眼看著桓易,不屑道:“無名小卒,也敢如此張狂?”桓易往武陵途中,遇到天翼,知道五溪部落之事,他與天翼等人素來交好,自然深恨趙云,聞言更是大怒,拍馬舞刀直取趙云。趙云見來的凶猛,也不敢大意,凝神接戰。兩人就在城下大戰起來,槍如龍,刀似虎,看得城上城下喝彩之聲不斷。

趙云畢竟是五虎上將,後世民間傳說都是“一呂二趙三典韋”,桓易雖然也是難得的猛將,卻終不是趙云敵手,數十回合之後,便呈敗勢。我正要出言喝止,卻又聽道:“桓將軍,某來助你。”卻原來是李韋看得技癢,也下城去加入戰團。

李韋武藝雖然還不及桓易,但以二敵一,卻又占了不少便宜,桓易劣勢暫時扭轉過來。再看趙云獨戰二將卻渾無畏懼之色,反而越發精神,再戰得片刻,竟一槍刺中李韋大腿,頓時鮮血直流。李韋卻也剽悍,受傷之後攻勢越發凜冽,竟要與趙云同歸于盡一般。

我再無暇驚歎領略趙云之勇,桓易,李韋二人都是心腹,不能有所閃失,急忙大聲喊道:“三位將軍且住。”

桓易見李韋受傷心知不敵,便護著李韋退下。趙云也不追擊,立馬橫槍,冷眼看著兩人,一副天下之大,惟吾獨尊的氣勢。直等桓易二人帶兵退回城內,趙云才抬眼看著我,道:“將軍考慮如何?若不能見到陛下,末將只好下令攻城了。”

桓易行軍一路不見趙云蹤跡,知道必是走小路錯過,是以只帶數百輕騎來援,加上城中軍馬也不是趙云之敵。何況城中還有不少川系將領,誰知道他們心中作何打算?我無奈之下,只好道:“如此請將軍稍等片刻,吾便替將軍轉奏陛下,讓陛下定奪。”


我見趙云點頭同意,才讓桓易在城上守禦,自己與郭淮下城往劉備行宮而來。一路之上,我與他都沉默不語,若是讓劉備跟隨趙云回成都,自然對我是大為不利,卻偏又想不出辦法應對。眼見將至行宮,就見一騎馬迎面而來,馬上乘客乃是嚴鵬,看到我與郭淮臉色不虞,乃笑道:“將軍是在為趙云之事憂心麼?”

我看他一眼,現在所以事情,與嚴鵬也脫不了干系,我自己還手握兵權,暫可自保。而他卻是一文不名,死不足惜,只怕比我更擔心此事,于是點頭道:“正是。”

嚴鵬卻笑道:“枉將軍聰明一世,卻偏偏糊塗一時。”靠上前低聲道:“將軍在陛下面前做下這麼許多表面功夫,陛下尚且不敢深信將軍。難道陛下就對孔明堅信不移麼?趙云如今要迎陛下回成都,將軍大可若不其事,表示歡送,絕不留難。陛下此時已是驚弓之鳥,何去何從,只怕自己也拿捏不定。”

嚴鵬所言確實不假,劉備是派人想要去成都報信,卻並不是就對孔明放心,而是想借孔明牽制于我。我要是心甘情願拱手相送,劉備只會更加驚懼,說不得便留在荊州也未可知。嚴鵬一言點透,我與郭淮都打開郁結,舒展眉頭,一起覲見劉備。

禁軍統領被我換成吳懿,並不是他就倒向于我,只是我不能明目張膽的換上郭淮等親信,以免落人口實,吳懿乃是皇戚,只然遍不會反對。而且這樣又增重了劉備對他的懷疑,終有一天會被迫投靠與我。

劉備見我身後郭淮全副戎裝,臉色極不自然,乃問道:“卿等前來,不知有何事表奏?”

我答道:“啟稟陛下,趙云率攻打長沙偏師,回至荊州,就在城外。”

劉備聽完臉上神色果然松弛不少,乃道:“既然如此何不宣來見朕?”

我又道:“趙將軍將兵馬悉數屯紮城外,聲言要見陛下,若不能見到陛下,便要攻進城來。”

“反了他的。”劉備聞言勃然大怒,又隨即壓制下去,問道:“愛卿所言,可是實情?子龍隨朕甚久,斷不會做出此等大逆不道之事。”

我點了點頭,道:“陛下所言甚是,趙將軍卻無反逆之心,只是法正之事,猶在昨日。趙將軍又聞陛下病重,是以見疑臣下,忠心可嘉。是以,微臣斗膽請陛下出城安撫趙將軍。且陛下病情漸愈,荊州乃四戰之地,不宜久留,就請陛下移駕近日與趙將軍回成都。以免臣下再遭人非議。”我朗朗說完,抬眼偷看劉備,果然如嚴鵬所說,臉上神色又十分凝重,似有大事不能決意。


點擊察看圖片鏈接:《承天傳說》,謝謝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