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卷 第二百五十二章

出使東吳的差事,李蘭還是交代給了嚴鵬。幾年以來,嚴鵬雖然官職連升數級,北伐之時,也是“參贊軍機”的頭銜,回到漢中之後,殊榮、嘉獎均不在眾將之後。此次出使,一則他本是吳人;二則以前曾代表蜀漢前往江東,自是非他莫屬。但李蘭私底下仍不得不多交代幾句,讓其暫時放下個人恩怨,務必要盡心完成任務。嚴鵬也頗識大體,深知蜀漢興盛,自己的大仇才能有機會得報,于是滿口應承,克日收拾行裝起程。

使者雖然派出,但東吳孫權究竟肯否出兵,尚未可知。李蘭不能把自己的成敗,交付在旁人的手中,複下令王平引所部兵馬出斜谷,駐紮眉縣;張嶷引一軍出散關、經陳倉,駐雍縣,以為魏延守衛長安之援軍。

送走二將,李蘭便將心思暫時從戰局中解放出來,開始著手操辦桓易、孟倩二人之事。這個號稱“桓木頭”的桓易終于沒有讓李蘭失望,最後還是抱得美人歸。但是一方面桓易要趕往秦州上任,一方面孟倩的婚事又要上奏劉禪,而且還要派人前往南中稟告孟獲。是以李蘭只是為二人設宴,訂下這門親事,至于婚禮卻還要等劉禪與孟獲的答複之後,方才能再訂時日。

有李蘭親自設宴,加之桓易平日為人,甚得眾心,賓客自是絡繹不絕。諸將剛有收複雍州之喜,此刻又逢此喜事,無不舉杯相敬。桓易大喜之余,也是來者不拒,不消多少時候,便覺得頭大如斗,舌頭發麻,不聽使喚。還好有孟倩在旁邊左右幫襯,才不至于爛醉在地。

李蘭見眾人歡喜,也跟著多飲了幾杯,但自從當年重傷以來,不敢再複像以前一般豪飲,略覺有幾分醉意,便告罪起身,獨自走向內院。李蘭進駐漢中,並無大將軍行轅,以魏延當時之意,本要將其鎮北將軍府相讓。李蘭卻不能受他如此大的人情,再者自己家眷不多,魏延卻是兒孫滿堂,自是極力推辭。只是另覓得一處宅子,雖然氣勢不顯宏大,倒還寬敞。後院一窪小小的池塘,也極合李蘭之心意。因為身上有酒氣,李蘭不便去見呂容,便徑自走到池邊,本要一人靜處,遠遠卻見有人已經搶先占了水中的亭子。

李蘭仔細望去,看身影卻是葉楓,乃高聲喊道:“天涯不在外間飲酒,獨自在此,當多罰幾盞。”以葉楓的耳力,李蘭這樣粗拙的腳步,便是百步開外也能聽見,只是此刻正專注于手中之物,竟一時不曾察覺,等聽到李蘭的聲音,急忙將手藏到身後,轉身勉強笑道:“大將軍何以不飲?”

李蘭本不曾注意他在干什麼,但葉楓背手的動作過大,不由笑問道:“是何寶貴之物,天涯竟不肯與吾分享?”葉楓本不願讓旁人知曉,所以才獨自一人避席,卻不想被李蘭無意之中發現,猶豫片刻才緩緩將背後藏的書信拿出來,低聲道:“她要嫁給陛下。”

“誰?”李蘭脫口問出之後,隨即明白過來,也不再看書信,只問道:“張小姐信中是如何交代的?”葉楓搖了搖頭,道:“並無過多言語,只是說陛下思念皇後成疾,她身在宮中,日夜代姐衣不解帶的照顧陛下。陛下病愈之後,她也把心交給了陛下。”


難道真的天意不能違?李蘭沒有想到,這個世界被自己攪得一塌糊塗,但該發生的事情,居然還是發生了。張霖仍舊是要嫁給劉禪做她的“小張皇後”。可是皇帝納後,這樣大的事情,怎麼成都沒有來消息?李蘭正待要問,葉楓卻先道:“陛下卻執意不肯,所以外人還不曾知道。”李蘭微微一笑,道:“他倒是有自知之明。”複看著葉楓,臉上雖然極力隱藏,但李蘭卻知道他的心中是十分的酸苦,不由歎道:“是我對不住你。”

“將軍言重了。”葉楓故作輕松地笑道:“若不是將軍帶我出來,此生便要老死在那小小的一塊地方,只是井底之蛙,如今能看到這大千世界,還有何求?”李蘭向來待葉楓親如兄弟,而且知他遠離家人,難得遇到一個喜歡的人,當即拉著他的手,道:“你隨我來。我即刻書寫奏折,請求陛下賜婚,由你親自帶入成都,我便不信,陛下敢不答應。”

葉楓卻甩開李蘭的手,苦笑道:“大將軍平日也是重感情之人,今日怎麼卻亂了方寸?既然彼心已改,我怎能強求?將軍好意,我心領了。”李蘭又何嘗不明白“強扭的瓜不甜”,這樣的事勉強不得,但看著葉楓如此,自己卻無能為力,不禁長歎道:“這世上當真還有很事情非人力所能及,我自問大權在握,卻終究還有這許許多多的事情,不能由主。”說著竟也有些自傷起來。

葉楓惟恐李蘭過分自責歉疚,乃複道:“大丈夫在世,豈能為兒女私情所累?將軍乃縱橫天下,橫掃六合之人,若是為屬下之事過分憂心,非則天下百姓之願,便是屬下也將深感不安。還望將軍不必將此事放在心間。”

事情已經到了這一步,李蘭縱使心中懊悔,也是無計可施,只得道:“我自然理會的。再過些時候,我必在朝廷各名媛之中為你親自挑選一人,必不讓你失望。”葉楓心中愛極張霖,短時間自不會再考慮旁人,只是怕自己不答應,讓李蘭心中更加不安,乃輕笑道:“多謝將軍美意。”複行禮告辭。

李蘭知他心中苦悶,想要一人獨處,于是示意其先行離開。看著葉楓的背影,李蘭竟不自覺地念起了一句“曾經滄海難為水”,又複重重地歎息了一聲,轉而望向池中的魚兒出神。忽然又想起了中華英雄里面的“天煞孤星”一詞,自己來到三國之後,論說親人、朋友都不在少數。但怎麼這些人都似乎沒有什麼好報?且不說義父黃忠,愛妻關鳳二人之死,都與自己有關,便是關興以及眼下的葉楓。難道自己違背天意,天意如此懲罰不成?

想到此處,李蘭嘴角不由露出一絲冷笑,雖說是天意,又那一件不是人為?黃忠之死,劉封已經抵命;關興之死,張紹也是舉家受難;至于關鳳之死,哼,總有一天要百倍討回來的。心念如此,李蘭的殺意更濃,更覺十分難受,手中拳頭不由捏的更緊,便想向旁邊柱上砸去。身後卻傳來一陣腳步,李蘭不想被他人看破,乃壓抑心中恨意,沉聲喝道:“是誰?”

李蘭雖然竭力掩飾,但語氣只中透露的寒意,也讓蕭賁暗自吃驚。自從跟隨李蘭以來,便是泰山崩于前,也不曾聽到李蘭語氣之中有半點不妥,今日卻不知何人將其惹怒至斯?蕭賁素來克盡職守,腦袋里面念頭一轉,便立刻停下腳步,抱拳答道:“稟將軍,廖將軍從荊州回來了,在門外求見,將軍可要召見?”


關興陣亡之後,廖化奉命前往武陵報喪,算時日也早該到了,而且關興葬于漢中,怎麼關平竟然不隨之前來拜祭,只有廖化求見?李蘭不願自己多作猜想,乃點頭答道:“速請廖將軍前來,再去准備些酒菜送來。”聲音已經恢複平常,而轉身之後,面色也與平日無二。蕭賁看在眼里,又不禁佩服,方才必定是惱怒至極,現在卻又如無事一般,這樣的城府斷非常人所能及,當下匆匆領命而去。李蘭便坐在亭內,靜候廖化前來。

家將送上酒菜擺好,廖化也隨著蕭賁進來,齊到李蘭面前行禮。李蘭見其一身風塵,乃親自斟酒,遞上前道:“廖將軍辛苦,且先用些酒菜充饑解乏。”廖化乃是關氏嫡系,本來對李蘭並無多少好感敬意,當下也不推辭,只低聲說了句“多謝將軍”,便一飲而盡。複又取過碗筷,風卷殘云般地將飯菜吃完,才抹了抹嘴,從背後取過包袱,交付李蘭道:“這是關將軍吩咐末將轉交將軍之物。”

李蘭在廖化吃飯之時,便注意到了他背上背負的包裹,此刻見他主動遞上來,正要伸手去接,旁邊蕭賁卻搶先將其搶到手中,道:“屬下替將軍打開。”廖化見他如此無禮,本要發作,複又想著關平臨行時的交代,強自忍住,鼻孔中卻是重重的哼了一聲。

李蘭知道蕭賁是擔心包袱中是不利于自己之物,想來關氏與自己的仇隙越結越深,關平就算派廖化來取自己的性命,也不是沒有可能。當即感激地看了蕭賁一眼,示意其小心打開。蕭賁遂將包袱放在石桌之上,又以半個身體遮翼李蘭,方才小心翼翼地將包袱打開。打開之後,映入二人眼簾的卻是兩個四四方方的紫檀木盒。

李蘭還待要想盒內究竟所放何物之時,廖化卻先開口道:“這兩枚印信是關將軍交還朝廷的。請大將軍速差心腹前往武陵移交防務,關將軍願意自從與山林為伴,不複再理俗事。”語氣之中,難掩對李蘭的恨意。

李蘭萬萬沒有想到,會是這樣的結果。關平駐守武陵,對于荊州的郭淮多少有些制肘,如今肯甘心交付兵權,這是再好不過。但關平這樣的人才豈不是可惜了?廖化就在眼前,倒讓李蘭不由地想到了一句:“蜀中無大將,廖化為先鋒”的俗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