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卷 第二百九十一章

“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洛陽雖然是我大漢故都,但被曹魏竊居多年,百姓只知有魏,不知有漢。如今我大軍進城,不僅城中富豪皆隨曹魏北遷,便是鄉間小民,也都逃遁入山,惟恐禍及家族。今日之時,文長部下違背軍紀,吾有心借此安撫民心,召攏流民,若有得罪之處,還請文長不怪。”李蘭這一席話,說得魏延啞口無言,若只是他一人受責,心中自然會深恨李蘭,可是李蘭自己也甘願受了三十軍棍。魏延心里即便再有恨意,也不得不道:“大將軍哪里話,今日之事,若非將軍如此處置,則洛陽民心難安。以末將賤軀,這些區區小傷,還承受得住。倒是將軍貴體……”

李蘭哈哈笑道:“從征多年,早練得一身糙皮厚肉,不礙的。”複謂葉楓道:“將傷藥送與魏將軍。”葉楓一直等候在旁邊,此刻聞言,急忙上前獻上自己所制的傷藥。魏延再不回絕,伸手接過,道:“多謝大將軍。”李蘭遂點了點頭,道:“那就請文長上藥休息,吾先行告辭。”魏延本要起身相送,李蘭又道:“文長身體不便,就不必客套了。”魏延于是命姜維代為送李蘭出帳,自己卻拿著葉楓呈上的傷藥不住把玩。

不久之後,姜維回到帳中,見魏延面色平靜,知道心中怒氣已經消得大半,遂道:“末將為將軍上藥?”魏延點了點頭,將藥瓶遞于姜維,道:“伯約覺得李蘭今日如此,可另有深意?”姜維拿過傷藥,遲疑道:“末將倒是有幾分想法,卻不知當講不當講。”魏延輕笑道:“你隨我並非一日兩日,有話直說便是。本將軍總覺得,李蘭今日行事,大異往日,並非他所言的那般簡單,只是為了安撫民心。”

“將軍說的是。”姜維點頭道:“大將軍今日責罰將軍,固然有心安撫民意,但末將以為另外還有三層意思。”

“哦?”魏延頓時收斂笑容,道:“本將軍素知伯約眼光獨到,可細細說來。”姜維遂再靠上前半步,低聲道:“自從將軍攻克長安,朝廷上下無不稱贊將軍之功。大將軍獨掌朝政多年,怎能甘心看著將軍威望日隆,功勳日漸顯著?末將以為今日責罰將軍,還有三層意思,一則告訴朝廷上下,他李蘭始終都是大漢朝堂上的第一人,其二便是想讓將軍當眾出丑,以減低將軍在軍中之威望。”

“這個……”魏延打斷姜維說話,道:“今日非止我一人受責,李蘭自己也還當眾受了三十軍棍。”

“這便是李蘭高明之處。”姜維又道:“若是只責罰將軍一人,將軍必然心中不服,李蘭坦然與將軍一起受這軍棍,便是想要消除將軍心中恨意。將軍試想,李蘭乃是自己責打自己,與將軍受他責罰,可是一樣的性質?旁人見了,只會說李大將軍公正嚴明,可會取笑他被當眾責打之事?而將軍,怕就不一樣了……”

“容某想想。”魏延敲了敲額頭,沉吟片刻,道:“李蘭如此心機,若非有伯約在,險被他所蒙蔽。那第三層意思,又是何指?”姜維看了看魏延,突然跪拜道:“末將只是胡亂猜測,還請將軍不要放在心上。”魏延見他又不肯直言,乃叱呵道:“有話便直說,本將軍不會怪罪于你。”姜維于是答道:“這第三曾意思,便是要提醒將軍,需得小心謹慎,你的生殺大權都還掌握在他手中,不可生有不敬之意,否則……”


“不要說了。”魏延大喝一聲,打斷姜維說話,看著他手中拿著的藥瓶,猛得一把搶過來,狠狠扔在地上,砸得粉碎,大聲道:“李蘭,欺某太甚。”

“將軍小聲些。”姜維急忙勸止,道:“當心隔牆有耳。如今李蘭又得洛陽,軍威正盛,將軍此時萬萬不可因小失大,還需忍讓些時日。”

魏延何嘗不明白,如今洛陽城中有漢軍十余萬,而自己部下只有區區兩萬人,哪里能是李蘭的對手?不忍,又能怎樣?乃長長歎息一聲,道:“可恨啊,我魏延縱橫天下數十載,竟被他李蘭玩弄于鼓掌之間。今日之辱,若不能加倍還報,我魏延誓不為人。”

姜維偷眼看了看魏延,心中暗自竊喜,又進言道:“若將軍有心如此,末將倒有三策,可供將軍選擇,非但可以報今日之恨,還可以成就大事。”魏延也再次打量了幾眼姜維,緩緩道:“起來說話。”

姜維于是靠在魏延耳際,低聲道:“李蘭獨霸朝綱,朝廷上下但凡忠義之士,皆懷恨在心,只是迫于其勢,不敢顯露。如今李蘭又得洛陽,朝廷上下在慶賀大捷之余,必然人心惶惶,惟恐李蘭乘機篡位。將軍可請求回鎮長安,然後于兩川之地,廣布謠言,使人密告于陛下,討得明詔,便可興兵入主成都,奉迎天子,聯合關平、霍弋等忠于漢室的將領,共同討伐李蘭。啟時李蘭雖然握有重兵,但卻斷了歸路,失了補給,且部下皆是川中將士,必然軍心惶動,一戰可擒。此上上之策。”

“此計雖妙,可是……”魏延微微搖頭,道:“魏吳兩國虎視眈眈,國中若生動亂,則後果難以設想,不妨再說說中,下二策。”姜維點了點頭,道:“中策,將軍回鎮長安,聯絡諸將,憑借關中之利,暗中積蓄力量,等待日後時機。至于下策,李蘭攻克洛陽,必然要設宴慶祝,啟時軍中眾將皆要參與,將軍可借故不去,然後帶兵將眾人圍住,假傳陛下詔書,先殺李蘭,再除不服之人。然後以將軍之威望,安定軍心,取李蘭代之。”

魏延聽完之後,仍舊是搖頭道:“中策太緩,下策太急,看來只有上策可行。”姜維接口道:“所以末將願請將軍用上策,即便魏吳來犯,拼著損失些土地,將軍卻能除去李蘭,掌握兩川之地,再圖後計。”魏延雖然深恨李蘭,但卻從未曾想過起兵之事,還是搖了搖頭,道:“你且退下,容某再想想,再想想。”姜維明白魏延恨固然恨,但久在李蘭帳下,對他卻還有幾分畏懼之心,不肯當機立斷,只得告退出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