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三後傳之權欲(本書不屬于異三) 第一卷 第十二章

天佑二十三年,蜀中大旱成災,雖然朝廷與桓帆都開倉賑民,極力緩解災情。但當時漢中太守貪贓枉法,將救災糧款皆收入囊中,餓死百姓日以萬計。眾災民見活命無望,在舊蜀漢宗親劉遺帶領之下,起義造反,殺死太守,奪取郡府南鄭。桓帆見事態擴大,親自帶兵征剿,以其才干,又兼有蜀中精兵,只用了一個月時間,便剿滅叛軍主力。但此時皇帝李疆卻以助剿為名,令揚威將軍張浴帶兵進入益州。叛亂平息之後,便以張浴平叛有功,加漢中太守,領安西將軍,駐紮南鄭。從此漢中便從桓帆的治理之下,轉到朝廷直屬郡縣中。

其時大充有四鎮將軍,鎮北將軍徐崢駐幽州;鎮南將軍于軌駐宛城;鎮東將軍句郗駐徐州;鎮西將軍文烈駐秦州。此四將軍,除了鎮東將軍句郗之外,徐錚牽制幽州燕國公傅儉、于軌牽制荊州楚國公關彝、文烈牽制長安雍國公郭援。四姓國公之中,只有蜀國公桓帆身旁沒有朝廷軍馬。而安西將軍的職位,顯然是李疆為了彌補這一缺陷而特意新設的。蜀道艱難,漢中控制在朝廷手中,即便桓帆有異心,也只能徒呼奈何。張浴深知皇帝心意,在漢中五年有余,竟不曾入川拜會桓帆一次,大有老死不相往來的姿態。

如今陸云妄想以大軍出川,前往洛陽,且不說朝廷能否同意,便是張浴這一關也難以邁過。看到桓帆大為不解,陸云乃笑道:“此事容易,只是看千歲能否下有決心。”桓帆看了陸云一眼,道:“性命攸關,先生但說無妨。”陸云于是正色道:“千歲處境危險,必行非常之事。漢中本千歲治下,卻被張浴竊占。不如千歲表面奉詔前往洛陽,暗中卻讓世子帶兵在後。到了南鄭,張浴必會出迎千歲,啟時千歲便可就地斬殺。以千歲之聲望,不難重新奪回漢中。”

“大膽。”桓帆猛然拍案而起,變色道:“先生是教孤謀反麼?”陸云抱拳道:“云並無此意。只是千歲若不帶兵前往,則無以自保;帶兵前往,則張浴必會阻攔。既無兩全之策,只能兩害取其輕。區區張浴一人,又怎能與千歲萬金之軀相比?”

桓帆臉色漸漸緩和,但仍舊猶豫不決。計無用輕咳一聲,道:“千歲,計某倒是覺得陸先生之意可行。雖然千歲不肯見死不救,但也不能任人魚肉,此亦無可奈何之舉。否則千歲孤身前往洛陽,必是有去無回。”

“計先生也這麼認為?”桓帆歎息一聲,道:“罷了,容孤在考慮考慮。”不等陸云再言,便高聲道:“來人,送陸先生下去休息。”一名侍衛聞聲而入,向三人見禮之後,對陸云道:“先生請。”陸云似乎頗為失望,對著桓帆道:“千歲萬不可心存婦人之仁。”然後跟著那名侍衛離開。

兩人走遠之後,桓帆才換過一副表情,道:“計先生,你覺得陸云如何?”計無用又搖了搖手中的折扇,不答反問道:“千歲覺得他可信?”桓帆哈哈笑道:“計先生的妙計,難道還會出差錯?”計無用微微搖頭,道:“計某總還是覺得有些不妥,千歲還是不可輕信此人。”桓帆點了點頭,道:“孤自理會得。只是那白浩一直跟在陸云身邊,孤倒覺得有些不放心。”

“這個千歲大可放心。”計無用露出一絲陰險的笑容,道:“諒白浩也沒有膽量亂說話。”


“這便好。”桓帆又道:“那我們就按陸云的意思辦,孤明日便動身去漢中。來人,去請譚、馬二位將軍過來。”譚林、馬駿乃是桓帆旗下心腹將領,既然桓帆決心出兵,自然要找這二人商議。侍衛在門外答應離開,桓帆便又對計無用道:“張浴也是員難得的猛將,只可惜不能為孤所用。此去漢中,還要多仰仗先生。”計無用略一點頭,冷然道:“張浴在計某手下未必能走過四十招。”語氣之中,大是不屑。

桓帆心中歡喜,正准備與計無用再商議細節,卻聽外面有人道:“千歲,老夫人有請。”兩人都是一驚,桓帆更是皺眉道:“是誰驚動了她老人家?”計無用淡淡道:“朝廷派欽差前來,如此大事,怎麼能瞞過老夫人?千歲還要多加小心。”桓帆點了點頭,道:“孤去去便來。待譚、馬二位將軍來後,先生可先與他二人商議。”說完便邁步出門,向那傳話之人,道:“老夫人在什麼地方?”那人見桓帆臉色不愉,急忙垂首答道:“老夫人在庵堂等候千歲。”

他們口中的老夫人,乃是桓帆之母,桓易之妻。已有七十高齡,但身體仍舊十分健朗,常說當年桓易隨太祖皇帝四方爭戰,殺孽太重,恐遺禍子孫,所以平日只在內院吃齋念佛,很少參與府中之事。今日無故召見,自然讓桓帆的心中有些不安。

走到靜室外,就聽見里面響起的木魚聲,桓帆知是母親又在念佛經,乃走至門前,恭恭敬敬地道:“孩兒拜見母親。”便聽一個蒼老的聲音道:“你進來吧。”桓帆才推門而入,就見母親孟老夫人正跪在佛前,一手輕敲木魚,一手持著念珠,十分虔誠地念著擺放在身前的佛經。桓帆心中微微苦笑,沒有想到當年跟著父親叱咤疆場的鐵娘子,晚年居然會對所謂的“佛主”癡迷到這種程度?難道多念幾句經文,就能將當年在戰場上所造的殺孽一筆勾銷麼?當然桓帆並不敢說出口,只是恭聲問道:“不知母親召見孩兒,有何事吩咐?”

孟老夫人這才將木槌放下,緩緩睜開眼睛,問道:“聽說皇帝下詔書,讓你帶兵北上救援,使者已經到了成都,怎麼不告訴老身?”桓帆急忙道:“母親一向不聞俗事,孩兒不敢打攪母親清修。”

“如此大事,老身還是知道方才心安。”孟老夫人略為一停,複又問道:“你打算什麼時候動身?”桓帆如實答道:“局勢緊急,孩兒打算明日就動身。”

“好。”老夫人淡淡說了這一個字,突然再問道:“你打算帶多少兵馬前往?”桓帆心中大驚,猛然抬頭,卻見母親雙眼冷冷地望著自己,似乎想要看穿自己的心意。急忙笑道:“詔書上不讓孩兒帶兵,但孩兒擔心洛陽新募之兵,不能與鮮卑大軍抗衡。所以打算帶些人馬,並上表請求朝廷恩准。”

當年大充太祖皇帝李蘭突然死亡,一切權柄皆轉由其心腹桓易掌管。桓氏本有機會取代李氏,奪取蜀漢江山,但是桓易感念昔日之恩,在李疆成材之日,竟將大權又交還李氏。雖然李疆稱帝之後,對桓氏封賞有加,但也時時刻刻都在堤防。而桓帆自己與帝位擦肩而過,心中又何嘗甘心?這些年身處西南偏僻之地,更無時無刻不在想著回到中原,執掌天下。但桓帆心中的這些打算,除了些心腹之人知曉,旁人都不得而知。特別是在母親孟老夫人面前,桓帆更是不敢有絲毫的顯露。孟老夫人嫁與桓易多年,夫唱婦隨,對亡夫的心意十分了解,對大充王朝也是萬分的忠誠,絕對不能容忍桓帆有所圖謀。


聽著兒子的回答,孟老夫人默歎一聲,道:“詔命不肯讓你帶兵,也太難為你了。帶上蜀中精兵,對打敗慕容啟也頗有益處。”說到這里,孟老夫人神色一變,正色道:“汝多年未曾帶兵出過西川地界,此次出征,難免有人風言風語。老身只望你能明白身份,克制貪欲,遠離小人之言,謹守臣子之道。你可明白老身的話?”

桓帆聽出老夫人話中告誡之意,急忙答道:“母親盡管放心,孩兒定當謹記母親教誨,斷不會做出有違本分之事。”孟老夫人遂點了點頭,道:“這樣便好。明日就要動身,你下去准備吧。”桓帆于是行禮告退,走出房門,才發覺內衣已被冷汗浸透。長籲口氣,身後又傳來了陣陣木魚聲。桓帆微微搖頭,想著計無用三人還在等著自己,便又朝書房走來。

當桓帆再回到書房,房內已經多了兩名武將,正與計無用在商議。見到桓帆入內,都起身見禮,左首一人姓譚名林,並州人氏,粗壯的體格顯示出燕代大漢的本色,乃當年跟隨桓帆麾下四方爭戰的第一猛將。右邊那人生得白面文雅,若不是身上的鎧甲,定會以為他是位飽學多年的儒者。但大充稍有地位的將領,都應該聽說過“小諸葛”的馬駿的大名,當初大充北征遼東,在北平城下以五千破敵三萬的戰績,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若不是其執意跟隨桓帆入蜀,在大充朝廷受到的軍職,當在四鎮之列。

桓帆讓三人入座,才道:“想必計先生已經告訴二位將軍,不知二位將軍可有意見?”譚林當即大聲道:“陛下不用千歲為將,自取其敗。此乃天賜千歲,千歲何不就此起兵,奪了洛陽,成就霸業?”桓帆還沒有說話,計無用在旁便先道:“如今慕容啟南侵,大充軍民百姓,皆有同仇敵愾之心,若千歲此時發難,必有失天下民望。千歲如能打敗鮮卑,外禦強虜,內收民心,日後起事則定能事半而功倍。此事萬不可操之過急。”

“不可操之過急?”譚林冷哼一聲,道:“若非如此瞻前顧後,千歲又怎會困居蜀中近三十載?陛下被困,此乃天與之,豈可不受?馬將軍,你說可對?”他軍旅出生,又加之生性耿直,對計無用這等陰險狡詐江湖人物,並無好感。可偏偏桓帆對其十分器重,所以便轉向馬駿求助。

以馬駿之才,當然不肯甘心一生都困在益州疲敝之地,但也明白此刻並非起事之機,乃道:“計先生所言甚是。這些年千歲在蜀中廣施恩惠,收攏人心,在此國難關頭,若豎起反幟,不僅大失天下人望,只怕更會有人認為千歲與慕容啟有所勾結,得不嘗失。”譚林見馬駿也不同意自己的意見,只好哼了一聲,閉口不語。

馬駿看了眾人一眼,忽然開口問道:“蜀中精兵十萬,不知千歲准備帶多少出川?”桓帆皺眉道:“少帶不足自保,多帶更會引起各方猜忌,孤以為二位將軍各帶一萬精兵在後。取下漢中之後,再分兵一半鎮守,只余一萬軍馬隨孤前往即可。”馬駿點了點頭,便不再說話。


桓帆見二人都無異意,便道:“時間緊迫,二位將軍可先下去准備,明日孤動身之後,二位便要跟在後面,既不能太近,也不能太遠。其中分寸,馬將軍當能把握。”馬駿遂道:“末將明白。”便與譚林起身告辭。

見那二人離開,計無用便也施禮告退。桓帆卻將其喊住,道:“晨兒跟隨先生學習多年,先生覺得如何?”計無用明白桓帆之意,答道:“世子近兩年來進步神速,可擔大任。千歲離開成都,世子當可托付留守重任。”桓帆對這個答案顯得十分滿意,道:“既然有計先生的這句話,孤也就放心了。去叫晨兒來吧。”

計無用默然退出房外,徑往桓晨的別院而來。遠遠就看見較場上一道人影,正是桓晨又在勤練武藝。“世子。”計無用喊了一聲,卻並不見桓晨停下,便又加高音量,道:“世子,千歲有請。”

桓晨這才停下,冷然道:“不去。”計無用雖然當時不在場,但也聽說他與白浩之間的比試,便道:“以白浩的身手,頂多只算是二流。”桓晨聽後更是不悅,怒道:“計師傅是說我的武藝連二流也不如?”計無用點了點頭,卻又道:“白浩混跡江湖,自然要苦練武藝。世子生在王侯之家,卻不應該執迷于此。”

桓晨頓時眼睛一亮,又聽計無用緩緩道:“以世子的天賦,要想超過白浩,甚至計某,都不困難。但計某卻並沒有傳授世子高深武學,世子可明白其中的含義?”不等桓晨回答,便又繼續道:“武學一途,浩瀚無盡。窮其一生,也未必能達到高手行列。世子身負重任,對于武學,但可自保足矣,不必浪費過多的時間與心力,否則便是主次顛倒,因小失大。”

桓晨微微點頭,道:“先生教訓的是,但……”計無用打斷道:“爭強好勝,也要看對方是誰?白浩一介武夫,即便世子獲勝,又有何益?世子若要爭,便應該爭取天下。”桓晨猛然一震,抬眼問道:“爹爹他要……”

“去吧。”計無用只丟下這兩個字,就邁步離開。桓晨略微一怔,便快步走向父親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