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九章 軍事奇跡1

李秀成正獨自在那里得意和陶醉,沖著小美女臭屁顯擺,不料那可惡的大美女洪宣嬌一句話如兜頭的冷水澆得他沒了脾氣:

“秀成,我承認你這人比較聰明,只是等會兒仗打起來,你不要走遠,必須留在離我三步以內!”

“為什麼?”就連天資聰明如李秀成者,聞言也不禁犯起了糊塗。

“因為你手無縛雞之力,我要盡量保護你周全!”

洪宣嬌盡管講得理直氣壯,說到後來還是免不了有些羞臊,握住李秀成而一直未松開的手也不覺加了幾分力道。

特暈!堂堂男子漢大丈夫,臨陣對敵還要女人來保護?

可話說回來,沒有她們的保護,老子戰死沙場了卻如何是好?

也不知道清朝的烈士們都能享受哪些撫恤待遇?

大美女是習武之人,手上微微用力,已令李秀成痛不欲生!

這小妮子除了會冰火掌還有一陽指神功,日後老子跟她生活,最好戴鐵頭套,穿防彈背心。

“謝謝你宣嬌,”李秀成盡管疼得哧牙咧嘴,仍刻意保持瀟灑風范,“呆一會動上手,你不必顧忌于我!哈,我有朝庭特地給我派發的防護衣,保證任何清狗都不敢碰我一根汗毛!”

他神秘兮兮地說道。

“這怎麼有可能?!”

聽了他的話,一大一小兩個麗人兒同時驚詫地瞪圓了眼睛。

**********

被李秀成戲稱為“鳥槍換炮”的這場發生在潯江岸邊、下馬灣艇軍水寨前的戰斗,是他從當代美利堅帝國霸權主義經濟全球化時代被意外地空投到近代中國半封建社會後,所進行的具有實質意義上的第一次軍事行動。

三十多年後世界各大國的正規陸軍軍事院校,將這場戰斗正式命名為“下馬灣戰役後半階段”,並在專業戰術教學讀本中列作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經典戰役。

講授“下馬灣戰役”這個單元課程,通常需要四至五節標准課時,具體分析講解其敵對雙方的戰役企圖、戰術目標、兵力配置、攻守策略、戰機把握和方式選擇等軍事諸元的運用情況,稱其為世界有史以來最令人難以置信的軍事奇跡之一。

幾乎所有版本的教材都對李秀成的軍事天賦褒獎有佳,認為他近乎于冒險的大膽計劃,充分顯示了其在輝煌的歐亞征服史中,不拘一格的軍事指揮風格,是對于近代軍事發展具有創造性貢獻的傑出天才、偉大的戰略策劃者及戰術實踐家……

為了更加直觀地反映當時交戰雙方懸殊的力量對比情況,所有教科書都無一例外地在敵對雙方攻守態勢圖之後具體列表,將清軍和李秀成部在戰斗打響前兵力配置、武器裝備狀況和戰役戰術目的、目標以及實施執行結果予以比較——

清軍

總兵力:16430人。

其中包括——

重裝步兵:一個野戰縱隊,6500人。下設野戰重裝步兵兩個支隊六個大隊,每個大隊600人;縱隊中軍直屬隊一個中隊120人,機弩兵兩個加強中隊,每隊齊裝滿員定額170人。

輕裝騎兵集群:下轄兩個輕騎兵支隊九個快速突擊大隊,每隊500人,計4500人。集群中軍警衛、後勤中隊,各120人;配屬偵察、支援各一個中隊,每隊130人。

火槍兵:四個洋式快速擊發火槍中隊,每隊100人,計400人。

炮兵:共六個荷蘭遠距離速射紅衣炮兵小分隊,每隊5人,計30人。

附屬地方兵:附近三縣每縣各一個駐屯支隊,每隊轄三個大隊,每大隊500人,總計4500人。

武器裝備:


西洋快速擊發火槍:400支,短槍六支。

荷產紅衣遠距離速射大口徑火炮:六門。炮彈180發。

野戰重裝步兵裝備:厚防護盔甲6500副。機弩、攻城車、箭樓、投槍分隊若干。

輕裝騎兵裝備:輕鎧甲5000副,塞外著名良種軍馬三河戰馬5000匹,騎兵雙配置馬刀、弓箭各5000套。

三縣地方駐屯軍所配備的輕甲、少量弓弩火器、馬匹等。

……………………

戰役目的:全殲下馬灣水寨艇軍。

戰斗態勢:進攻。後由攻轉守。

戰斗目標:奪取水寨後寨。

戰斗進程:已攻破寨門,正在醞釀最後的攻擊方案。

戰役結果:下馬灣艇軍從包圍圈正面突出重圍,清軍進攻受挫,戰場組織陷于癱瘓狀態;戰役計劃完全失敗。

李秀成部

總兵力:12人。

其中包括——

經曆過短期軍事培訓的,屬于民團性質的戰斗單位一個小分隊,約合西方現代陸軍編制的一個標准班,官兵總數10人。

另:輔助女性戰員2人,未經過任何軍事科目訓練。

其中尚未足年女性1人。

武器裝備:

火銃:兩支。(殺傷方式及殺傷力相當于歐洲老式單發獵槍,但射程和穿透力略遜)

輔助武器:戰斗單元所配備砍刀、長劍及斧頭、棍棒等替代武器共10件(支)。

戰役目的:解救下馬灣水寨艇軍突圍。

戰斗態勢:進攻。實現戰役目的後主動執行戰術轉移。

戰斗目標:打亂清軍攻擊陣型,掩護水寨艇軍撤退。

戰斗進程:沿清軍主攻方向側後方實施偷襲。

戰役結果:圓滿實現戰役目的,達成戰斗目標,大獲全勝。

……

全世界各大國的軍界特別是軍事基礎教學領域,之所以不遺余力地推崇李秀成一手策劃和指揮的下馬灣戰役後半個階段,其實真正原因非常簡單!

戰勝方和失敗方的軍力對比達到了人類自有史以來的最懸殊程度——

1: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