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金田起義 第一章 天時地利1


南方的氣候不比北方,由于空氣非常潮濕,冬季里那陰冷的寒意雖則烈度稍遜,卻像鋒利的刀片切割著皮膚,慢慢滲透到人的骨肉中來。

第一波攻擊很快便敗下陣來。完敗。

匆忙組建的李家軍獨立支隊山林特遣隊一分隊,人數約30人左右,由臨時大隊長童阿六親自率領,向思旺峰發起隱蔽性偷襲。可還沒等他們摸上半山腰,山頂上的榴彈炮就如同長了眼睛一樣呼嘯而來,准確地落在部隊中間爆炸天花。只見彈片橫飛,塵石崩濺,人腰粗的參天大樹被炸作數段;低矮灌木及雜草植被在氣浪作用下翻卷而起,棉絮一般在空中緩慢飄落……

一分隊這二三十號人戰斗力不強。因為是倉皇組建,童阿六顧不得精心調配人員,所擬建的四個分隊的戰員結構,一律按同樣的模式進行搭配:分隊長一人,攜火槍,這也是他唯一可以信賴的原二大隊老班底,加上李上校從洪天王那里死乞氣白賴要來的胡以晃親兵隊六七人,此外全是自山人村撿來的山民,幾乎一生都不曾有過舞槍弄棒的經曆。

這樣的隊伍人員素質和戰力可想而知!童阿六甚至來不及調教他們掌握散兵隊型、隱蔽及刀槍劈刺的基本常識,就急急拉上他們投入到思旺峰戰場。結果兜頭挨了一頓炮彈,滾木擂石和燃燒瓶亦接踵而來,小分隊一下就被打垮了,幾十人不是選擇就地隱蔽還擊,而是馬蜂炸窩般直著身子朝山腳潰散,正好當了山上清軍火槍手與弓弩兵的活靶子。

豁嘴阿六心里邊這個窩火呀。

本來按上校主持編寫的李家軍戰術條例,隱蔽接敵中途暴露,應立即轉為強攻,退一步也應原地固守穩住陣角,等待後續力量增援。然而此時阿六手頭無援可增——山人村那頭另外三個分隊的兵員正在招募中,僥是李上校巧舌如簧重金懸賞,人家老實巴交的莊稼漢愣不願報名來送死。

阿六眼巴巴瞅著手下這些速成戰士中彈撲倒,他渾身從內到外都痛——里面心痛,外面是滿身傷痛。***老子拼了血本,才在狗操的李典元那里找回一點面子,這次又全栽還給人家啦!阿六急得放開喉嚨大叫,讓那些膿包屬下快臥倒,怎奈這群草雞竄得飛快,根本聽不進戰地指揮官下達的命令。

阿六不敢再遲延,如果叫王八蛋李典元再吃掉這二三十人,不但他本人成了光杆司令,就連三子上校和洪天王也全無倚仗了。就算上校智計百出用兵如神,手下沒兵這仗還怎麼打?他抬頭見半山腰人影綽綽,便吩咐一直跟在身邊的分隊長用長火槍點射,幾聲槍響過後,山腰間只剩下枯零的草木,那些人頭形影一概消失無蹤,追擊的槍彈箭矢亦稀落下來。

這時隱伏在原地的僅余阿六及分隊長兩個人,再堅持據守攻擊出發地已毫無意義。清兵憑高居險,人多士眾,倘若一個反擊沖下山,身下這孤零零的支撐點很難守得住,鬧不好連最後兩個有實戰經驗的人,也跟著一塊報銷啦!

大口唾了一坨口水,阿六心有不甘地恨恨瞪了一會兒山頂,帶著那分隊長貓腰向山下撤退。寒風瑟瑟,攪動著沿途草木嗚呀怪響,在童阿六聽來就如李典元那厮得意的喋喋哄笑……

重新集結整隊,發現這一陣近30人折了一半,槍箭下逃生回來的,也像驚弓之鳥張惶失措。那名分隊長垂頭喪氣,撒了泡尿澆在已經熱燙的槍管上。阿六心下頹然,泛起茫然無助的挫敗感——牧羊谷一役戰至即將全軍覆滅的絕境,阿六都沒像現在這樣懊喪。


天色漸晚,夜幕早早即在群山的輪廓線上方彙聚。從軍事上講,暗夜是進攻一方的可靠助力,它能夠幫助攻方保持戰術的隱蔽性和突然性。童阿六打量身前身後這十幾名殘兵,考慮要不要重新把他們組織起來,悄悄摸上山去踹李典元的營地,思量再三還是歎口氣打消了念頭。若在平地他還敢嘗試嘗試,可在峰高林闊的山區……李典元所部眼下可是山地叢林作戰的專家,冒險爬上去遇到空營,最後的十多人算是交待了,而李狗趁勢掩殺向山人村,三子上校身旁可供支派的人手都沒有。

可不進攻又該怎麼辦?僅憑這丁點人馬,攻,不上去;守,毫無疑問屬于螳臂當車,實在不行只能帶人先退回山人村再說。但沒接到上校下的退卻軍令,哪個敢自作主張擅自行動?

童阿六一籌莫展,真的是無計可施了。

看來只好先用疑兵唬住李典元,再等上校那里傳來的消息吧。

于是阿六命令除了傷員,所有戰士一概不准睡覺,連夜撒出去拾撿干柴枯枝,圍繞思旺峰山腳燃起一圈的篝火。火堆間隔一箭地,平均每人必須保障照看10個以上的火堆……他娘個屁,但願李典元這龜孫子看到遍布的火堆,會以為思旺峰周圍已經大軍云集,再不敢輕舉妄動。

火焰升騰,童阿六心里涼意漸去,慢慢回暖聚起一尊散發著熱力與希望的身影——上校。

只要有上校在,最終一定可以想出擺脫困境的辦法!

對此阿六深信不疑。

烏云蔽月。山里晚上的潮氣挾裹著陰冷,蜂刺似地蜇人。距離童阿六不遠處有塊裸岩,呈現廣西地貌所特有的蜂巢怪狀。阿六信步來到岩石後,打算暫避冷風大解一回,他解開褲帶蹲身下去,卻忽然發現正前方幾米遠的枯樹下,蛹動著一團花花綠綠的物體,自那東西身上隱隱發出微弱絲光……

阿六冷汗凜凜,沖那物大聲喝道:

“哪里來的妖祟,你阿六爺爺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