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金田起義 第七章 科技攻關 2


上校所繪的滑翔器械草圖假如擱到當代社會給內行人去看,一定會引來啞然失笑。因為他窮其心志搞出來的東東實在是個四不像。

你可以把它叫做滑翔傘。從外觀上看它也確實具備了滑翔傘的形狀,有個巨大的能夠產生空中升浮力的拱形傘。然而通常意義的滑翔傘下面就是幾根牽引繩和吊索,其主要工作原理體現在一個“飄”字上頭,巨大的傘面在半空張開,借助空氣的浮力載著吊物在天空漂浮。反觀上校設計的不明飛行物,使用牛皮做傘的面料不說,在傘蓋下半部分還多出一個大大的累贅物,有伸展的180度雙平衡翼跟尾巴,其特點著重體現在“滑翔”二字,樣子也跟近現代滑翔機形似,因此稱它為滑翔機倒也恰如其分……

這台說不清究竟是滑翔傘還是滑翔機的怪物,便是上校李秀成同志土法上馬鼓搗出的偉大發明!

之所以弄成這般不倫不類模樣,上校自有其因地制宜的設計理念:落鷹峽峽寬數百米,地勢東高西低,峽谷兩側山峰的高度差也有將近三四百米。李家軍援兵居高臨下,完全可以借助慣性及落差滑翔過來;但是滑翔在初始階段必須具備初速度,而對面山頭陡峭險峻,沒有大塊平地為滑翔機加推力或者牽引力,再說上校眼下也無法解決彈射或牽拉的動力問題。

滑翔機缺少初速度,就只能從對面高山上原地靜止俯沖過來,兩個戰士的體重及隨身裝備的分量,再加滑翔機本身的自重,上校擔心這三四百米的高度差不夠用,也許沒等滑翔機滑到對岸,就將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墜入深谷!

采用滑翔傘技術則簡單容易得多。可滑翔傘的弊病是荷載太小,吊一個人飄過來都勉為其難,想要運載武器裝備、糧食根本屬于天方夜譚。部隊戰士空手增援能發揮多少戰斗力,是否足以跟李典元那混球的精銳過招?上校雖然對自己的隊伍信心十足,卻還沒到頭腦發燒自我膨脹那地步!

最後他采取了折中辦法,給滑翔機頂部安上滑翔傘,通過傘的拉升力讓空降部隊水平滑翔得更遠,這樣既能搭載較為沉重物品,又不必顧慮中途墜機而造成機毀人亡的悲劇……

眼下研制降落傘成效頗令人欣慰。制傘要領在于選擇合適面料,上校由于事先已經同阿六論證過,不需猶豫便直接以牛皮做為原料。傘的制作工藝不很複雜,縫制成足夠大的長方形,四周鎖邊打孔,再穿進牛筋鐵線混制的牽引繩就算大功告成了。難點在于生牛皮盡管牢固厚實,卻極易板結作硬撅撅一大張,欠缺彈力韌性,縫連時異常困難,因此才需要熟練的皮匠把生牛皮硝制成熟皮。

豁嘴阿六沒有吹牛,擺弄皮革果然是位行家里手。此前他已花重金買下了山人村僅有的幾頭耕牛,宰殺後牛肉燉爛為洪天王與上校他們改善一下伙食,牛皮完整剝下來烘干待硝。這童阿六在胡家屋里屋外生火架起好幾口大鍋,鍋里倒滿清水煮得滾沸,便將大包小包不知從何處淘弄來的燒堿白礬一類晶塊粉末放進開水,搞得老胡家蒸汽彌漫臭味熏天,嗆得洪天王及胡以晃流淚咳嗽不止!

上校便破口大罵道:“豁嘴你個混賬家伙,你他娘的在給老子搞什麼名堂!不是叫你熟皮革嗎?怎麼弄得臭烘烘跟茅廁似的?”

童阿六自煙氣熏騰中探出一個油光光的腦門回答說:“報告上校!硝制牛皮可不都是用這種法子嗎?你不讓我拿藥水硝軟了,難道我拿牙口把它們嚼爛了不成?”

上校對于此道純然是外行,就乖乖閉嘴不再瞎干涉,只是那股臭味道實在難聞,熏得他竄到屋後的林子里接連嘔吐了好幾次。

他由著豁嘴帶幾名下手在那里忙碌,自己會同木匠黎勇和鐵匠繼續科技攻關,探討以何種材料做滑翔機骨架的難題。既然用鐵器及硬木均存在自重過大的毛病,其實運用排除法已經獲得了答案——那就是只能在質地較輕的軟木下功夫。現在該考慮的是如何強化軟木現有的堅固度!

上校來來回回看鐵匠與木匠,得到的靈感跟滑翔器械的設計思路如出一轍:他奶奶個那個的!既然鐵器沉重軟木脆弱易折,兩種材質各有千秋,何不將兩者的優點集于一身呢?鐵匠木匠的手藝擱到一起,不就可以造出老子想要的滑翔機骨架麼?

跟兩位業務能手討論得出的結論,是上校的思路值得嘗試。木匠先動手打制輪廓,主要承重點及接頭處由鐵匠加鐵箍固定;木質骨架用雙股鐵條貼牢,外部再叫篾匠拿牛筋編織縛緊,這樣既減輕了自重又加固了接口,斷不會發生滑翔機升空後解體的空難……

可行性方案確定,已經時過午夜。上校高興得手舞足蹈,提議各位加夜班的積極分子勞苦功高,應弄些宵夜來滋補一下。賴文光領命拖著傷腿找人去安排。上校盯住木匠黎勇心思一動,暗想何不趁此機會拋出老子悟出的重大理論發現,以這幫手藝人為對象來個投石問路呢?

他剛要開口,就見被阿六硝牛皮的臭氣熏跑的胡以晃回來告狀。姓胡的武功不凡,居然叫什麼人打得滿面青紫血流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