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 金田起義 第十九章 皇家隱私 7


陶澍本有大才,加上與太子爺建立了這層特殊關系,飛黃騰達指日可期。

果然!嘉慶隕駕而旻甯以太子身份承繼大位,那便是號稱晚清最勤勉同時命運也最差的“道光皇帝”。陶澍先被下旨外放安徽布政使,三年後擢升安徽巡撫,繼而調任江蘇巡撫。

陶澍為官清廉,作風務實,整頓地方腐敗吏治雷厲風行,因此深得道光帝的信任。道光十年,陶澍升為兩江總督,賜太子少保。兩江總督的管轄范圍幾乎囊括了整個江南地區,是朝廷各封疆大吏中僅次于“直隸總督”的重要職位!陶澍以默默無聞的五品京官,靠著自己的才干及皇帝的提攜,十年間青云直上成為當朝一品大員,為滿清皇室跟道光帝忠實守護著南方的半壁江山……

清道光十五年,陶澍進京述職,道光皇帝在幾天以內接連召見他達十四次之多!歲月仿佛又回到了從前在國史館閑聊、在陶府挑燈夜話的年代;君臣二人都屬于那種踏實做事類型,聚在一處縱論朝政綱紀、民生時弊,乃至某某大臣醉酒出丑,某某言官文字露怯等,談興一直盎然。陶澍屢次想問起他那個被皇帝據為己有的兒子的近況,又屢次把話頭吞咽了回去。道光似乎明白陶澍的心思,但卻對這件足以震驚朝野的皇家隱私只字不提。為了轉移陶澍的注意力,道光誇贊他幼時替讀書處所取的名字好,並吩咐近身公公拿來禦筆紙張,當場為陶澍題寫了“印心石屋”四字正楷。

陶澍得此道光帝的墨寶奉為至珍,回去後便以這四字為題,配以丹青詩話,一代君臣墨跡合璧,遂傳為書法繪畫領域的一段佳話!

據說後來康有為變法失敗流亡國外,曾在法國博物館里面看到了這件珍稀文物,大概是被八國聯軍從圓明園掠走的。康有為對此深感痛心,曾作文痛批八國聯軍的強盜行徑。自然這是後話了。

令人沒想到的是,道光與陶澍交往的這段往事,卻在十二年以後,為已經落魄到谷底的左宗棠,提供了一次踏入政壇的契機!

道光二十七年初春,名滿天下的朝廷倚壁陶澍回湖南安化老家省親,途徑醴陵縣公館時看到了一幅歡迎對聯,促使這為名臣臨時改變了行程。

上聯:春殿語從容,二十載家山印心石在;

下聯:大江流日夜,十八州子弟翹首公歸。

這幅楹聯很好地表達了湖南鄉親對陶大人的景仰之意,同時又含蓄點明了陶澍和道光帝之間罕見的君臣情誼。更為難得的是區區十數字的小小對子,從中居然透出壯懷天下的浩蕩之氣,叫陶澍看罷怦然心動。

是誰文筆如此清奇而意蘊儼然有氣吞山河的氣概呢?陶澍決定在醴陵多逗留一日,親自見一見對聯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