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 永安風云 第二章 北京烤鴨 15


當晚左宗棠即在畫舫上休息了一夜。他和林則徐大有相見恨晚之意,這一夜連手駢足閑話,聊得是山南地北海闊天空。林則徐追問左宗棠為何對西方夷國國情這麼熟悉,左宗棠便提到魏源所著《海國圖志》,以及自己頗花了些功夫研讀的《四洲志》。林則徐大喜過望,做為晚清時期主動開始了解西方列強的要員第一人,林則徐也對《海國圖志》鍾愛有加,並對左宗棠這種敢為人先、知己知彼的做法高度贊賞……

第二天拂曉船抵天下讀書人神往的岳麓書院,用罷早膳林則徐邀左宗棠陪他前去參觀。山路曲折,古木參天,有層薄霜鋪排在石階表面。冬季里萬物凋零,青磚瓦舍的學府看起來過于肅殺莊重。

林大人問:“令親翁陶澍公系老夫摯友,好像他也在這間書院求過學吧?”

“岳麓書院乃天下名院,學生中能人輩出名士云集,像曾國藩、郭嵩燾均曾于此就讀,當年家父也受教該院……”左宗棠如數家珍地介紹,神色中不無得色。

林則徐又問:“你自己呢,為什麼絕口不提左季高?老夫眼拙,亦非相士,可老夫敢于斷言——它日這岳麓書院定以左宗棠為榮,將學府精神發揚光大!”

左宗棠謙遜道:“林公謬贊,左三羞愧無地。這間書院當年曾得一代名相、理學泰山北斗朱熹駐停授業,宗棠何敢與聖人並駕齊驅?”

“朱熹公嗎?”林則徐面透意味深長的淺笑,“程朱理學刻板教條,朱夫子唯好空談而已,若論知行合一,老夫更推崇王陽明。”

左宗棠就明白林大人不喜誇誇其談,而崇尚以自身的實際行為踐行所學。

“王陽明內平叛亂,外禦倭患,確是我讀書人的榜樣!”左宗棠慨歎道。

“每逢四海紛亂,戰事迭起,則必有忠君保民的大國士高風亮節,可見蒼天有眼、民不我欺呀。前明動蕩年月出了個王陽明,眼下呢,容老夫講句大逆不道的話,放眼天下風雨飄搖,我大清朝的王陽明又在何方?”林則徐略顯混沌的眼神陡然間變得勁銳雪亮,直直沖左宗棠刺過來。

左宗棠心鼓狂敲不停!難道林大人對自己的期望如此之大嗎?為了避開林大人目光里的探究,同時左宗棠也很想得知林則徐對他的湖南籍老鄉曾國藩有何評價,就轉移話題脫口問一句:“那當朝侍郎曾國藩呢,大人印象如何?”

林則徐撫髯大笑道:“你不問老夫還真忘了,這個曾湘鄉克己守舊,倒真像被朱夫子教化過的!季高哇,若講抱殘守缺維系現狀,朝廷啟用曾湘鄉比你強;可要是說到縱橫天下覆土開疆,他幾個曾國藩也不比你左季高一人耳!”

“曾大人乃朝野公認的當代大儒,左三如何能與之比肩?”左宗棠言不由衷說。


“春華秋實,各擅勝場罷啦。”林則徐高興地牽住左宗棠的手道,“季高哇,你這人性格倔強清高,將來進了官場難免會得罪許多人,在這點上老夫便是前車之鑒。但是只要你心里邊始終裝著國家百姓,不為強權高勢而卑躬屈膝,不以一己之私而破壞法度,則肅貪倡廉勵精圖治,統兵禦民捍衛國器,你可大膽為之!老夫常常憂慮,我大清綿延千里海防,也還能找出人來當此重任,可綿綿西北大漠如堆赤壁萬里,竟有何人能于國附驥呀?季高身懷驚世奇能,老夫晚年得見季高,盡可歸鄉高枕矣!今日難得興致盎然,季高,老夫就送你兩句七言同勉!”

林則徐頓了頓,便用他那一口侯官方言極重的官話吟誦道——

苟利國家生死已,

豈因禍福避趨之。

左宗棠聽罷反複低聲複述,想到面前這位林大人一生光明磊落,肝照千秋,不禁熱血沸騰**奔湧……

當日林大人的畫舫還要繼續趕路,左宗棠與這位披肝瀝膽的忘年交話別,隨即下船告退。臨分手之際,林則徐示意老管家取來一件羊皮紙包裹,鄭重其事交與左宗棠說:“季高哇,你贈我《置省》文稿做為見面禮,老夫也有樣學樣,回贈你老夫在西北任上時的劣作,零零散散的未及成冊,日後有機會還望你捉刀代筆,幫我重新整理彙集,演繹出精彩名篇!這也算是老夫托付給你的一個未盡遺願吧,拜托啦!”

此次相聚對左宗棠的觸動極大,幾天過去仍沉浸在二人相知相得的晤談中。林則徐以天下為己任、情系國家百姓的高尚風骨,令左宗棠獲益良多。林大人拜托的事情,左宗棠自然不敢稍有怠慢,總之下決心盡職盡責,把林大人的文稿盡快編撰整理好。回到柳莊村舍,左宗棠恭恭敬敬取出羊皮紙包,打開細看,不由得怪聲失色,震驚得無以複加——

紙包內哪里有什麼文牘書稿?里面一頁頁整齊碼放的,竟然是甘陝新疆地區的地圖、筆記和沿途河川地理說明!

林則徐托付給左宗棠的,從紙面意義上來講,幾乎便是整個的中國大西北啊。

“苟利國家生死已,豈因禍福避趨之!”

左宗棠默念著林則徐送他的詩句,手捧對于西北軍務具有重要標示作用的文件,激動情緒難以自已……

因此,當左夫人周怡端手捧林公遺物羊皮紙包在左宗棠眼前晃動時,他于頃刻間就打消了死念,恢複了對生存的希望。恩公林則徐講得有理,連生死盡可以不顧,哪還用考慮禍福的避趨?

為了林公遺願,是福是禍左宗棠都准備一肩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