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集 南市風漸起 第二十一章 追尋


提起法國,就不能不提到她那舉世聞名的埃菲爾鐵塔、包羅萬千的羅浮宮、以及那慈祥安甯的巴黎聖母院。不過,其中提起的事物中,當然少不了要包括其特產並且享譽全球的葡萄美酒才行。

可是許多人或許只知道法國盛產美酒,卻不知道其國家並非所有地方都適合產酒。假如一定要用品質來評定美酒的出處的話,或許只有吉倫特省真正意義上可以稱的上得天獨厚。它一方面享受著自大西洋吹來的溫和海風,另一方面又有南海岸充足的光照,適合的溫度再加上人們純熟的手藝——這一切都使這一塊土占盡了種植葡萄的天時、地利、人和。也使得它變成了酒鬼和旅客真正的狂歡勝地。

所以作為阿奎坦大區首府的波爾多,那里所產出的葡萄酒更是在酒市上槍手到無可附加,而赫舍本葡萄莊園就坐落在吉倫特省的波爾多。

赫舍本莊園的園主是個剛滿三十歲的法國本土男人,莊園內有著葡萄園和有酒窖。隨著法國葡萄酒聞名與世後,法國的熱情好客也同樣的被世人所熟知……所以也正是因為這樣,每年的葡萄收獲的季節總是吸引著大量外國觀光客人們。

觀光客們看著滿園綠意盎然的葡萄樹,品嘗著莊園自產的葡萄酒,愉快而真切地感受到葡萄酒文化給他們帶來的精美、雅致的享受。

“請問有什麼可以幫你的嗎?”不斷的重複著這一句話的赫舍本總是笑容滿面。

“是的,我在尋找一位美麗的東方姑娘,請問你曾經見過她嗎?”

在三天前,莊園迎來的新一批客人中。那一位給赫舍本先生留下深刻的影象,並且風度翩翩的東方男子,就是這麼回答的。

那個男人身穿著洗到發白卻又異樣整潔的唐裝,風趣幽默,談吐不凡。而更令赫舍本感到印象深刻的是,這個男人的出現,使得他腦海中那一段美好記憶得到重溫,也高興的完成了一件囑托。

“記得那已經是在兩年前的事情了。”倒了一杯剛釀造而成的葡萄酒給木鷹黎後,赫舍本先生開始陷入了回憶。

這個美麗的莊園的確是人來人往,也曾來過一位美麗的東方女子。即便是時事到如今,直到現在,那位女子的影象還是會異常生動的浮現在赫舍本先生眼前。——僅僅因為她實在是太過于美麗了。

那時候,對于28歲的赫舍本而言,那位女子幾乎囊括了書本中關于神秘東方古國所有魅力。僅僅幾天時間內,法國人的熱情與多情,使得他幾乎在第一時間就深深迷戀上了她。

記得她在大多數的時間都是憂郁而沉靜的,她的美麗與沉靜就像是一塊堅冰,阻隔住了所有人的接近與赫舍本的火焰樣的熱情。漸漸的他抽身出去,以局外人的眼光去欣賞探究她時——她異樣美麗卻又充滿了神秘。

當年那位東方女子在他的莊園內逗留了三個月。也就是葡萄成熟,並釀造成美酒的三個月時間。不同與普通游客們更喜歡坐在莊園的綠樹陰下品評各種年份的佳釀。她更關注的是葡萄的生長、成熟、收獲、發酵以及葡萄酒的裝瓶等的一系列全過程。

終于在她離開的前一晚。赫舍本收到了一份意外的禮物——那是一瓶由她親手釀造的葡萄酒。以及一份慎重的囑托:“謝謝您這麼久來的款待。這份是送給您的禮物。另外一份我想請您幫忙我轉交給一個人。雖然我不知道他什麼時候會出現。”

這是赫舍本第一次與她獨處。這時候的她看上去也是恬靜而美麗的,說話的時候甚至能清楚看到她眼底的感情。那是一種內心真情流露時才會有的美麗。

這一刻,赫舍本幾乎是嫉妒著那個被眼前女子深深眷顧著的幸運兒……

“嘿,朋友,我一直在想象著那個幸運兒到底是什麼樣?直到你的出現!”赫舍本先生難道開懷的在自己家中的葡萄架下跟木鷹黎暢談著,直到赫舍本太太的催促。


“哈哈哈!”木鷹黎開懷大笑,非常的高興又聽到丫頭離開自己後,那麼多的事情。

三天後,當木鷹黎要離開的前夕,赫舍本先生這才慎重的將那份禮物交到他手上。那是一瓶女子親手釀造的赤霞珠葡萄酒。形狀古雅的深褐色酒瓶,瓶口完美的橡木瓶塞封口上精致的兩個縮寫字母“WJ”。

“木先生,我想說,您的確是個幸運兒。那位小姐是我見過的最美麗優雅的女性——當然,這一句話你可千萬不要讓我的妻子聽到。哈哈,我還真的是很羨慕您!”赫舍本先生的話帶著法國人的熱情直率外,語氣中其實還是微帶著些嫉妒的。

這些話卻引來木鷹黎更加暢快的一陣酣暢大笑:看樣子丫頭還真是魅力超群啊!

“WJ”是文靜名字的首字母縮寫。作為亞洲殺手排行榜單上第四位的“洛”,她親手釀造的酒,試問世界上有幾個人能夠喝到。所以木鷹黎喝起來也格外的純淨芬芳。

“這丫頭當時的心情應該就像著酒的滋味吧。”木鷹黎覺得幾分欣慰,一手搖晃著手中高腳水晶杯,一手把玩著小巧別致的橡木瓶塞。

畢竟,做殺手這一行的人還能短暫的擁有這麼恬靜的心境是件難能可貴的事情。隨著洛逃亡落腳點的追尋,隨著日子的一步步推移,木鷹黎明顯的就感到了她心境的變化。

看起來,她想做一個正常人,遠離紛爭的心越來越堅定了!

品嘗完美酒,木鷹黎把注意立集中到手中的酒塞上。橡木塞是赫舍本莊園特有的的古雅形狀。只在內側與瓶中酒液接觸的地方有著幾道細微的刻印,極細的紋路被酒液暈染成玫瑰紅色看上去格外清晰。

依然是照慣例的經緯度坐標。“東經14.32 ,北緯52.2”

“法蘭克福?這次是德國嗎?”木鷹黎已經有了七分醉意,看了眼腕上的坐標定位器,眯起的目光中有著微不可覺的笑意:“那可是個鐵血而傳奇的國家啊。這丫頭玩起捉謎藏來真是想讓人不佩服她的想象力都不行啊,呵呵!”

幾日後,木鷹黎已經出現在德國的法蘭克福。

坐落在美因河畔的法蘭克福是德國的金融中心、博覽會城市和通向世界的空中門戶及交通樞紐。作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法蘭克福市的銀行區摩天建築群鱗次櫛比,令人目不暇接。

這是一個滾動著的金融城市。它的魅力不僅僅在與它擁有全球最強悍的金融世家與金融銀行。這里古歐洲風光古劇場,修道院,聖保羅教堂更為這座城市贏得了大量的游客旅人的贊譽。

木鷹黎來的很湊巧。四月中旬正是法蘭克福走出烏云籠罩的初始時段。群山環繞,此時,蘋果和杏仁嫩綠的幼芽開始吐新蕊,綠草如茵,更添風情。市中心的豪普特巴赫廣場、聖凱薩林教堂、聖保羅教堂、舊市政府及德國大文豪歌德故居等地,都極具有悠久曆史。

漫步在彩荷大街廣場,木鷹黎欣賞著這座現代都市中最精彩的部分。步行街的兩側彙集了各種門臉,各種風格的商店,是此地的購物中心。人們稱這里是“德國的曼哈頓”,實際上這條街要遠比曼哈頓幽靜美麗得多。這座城市沒有那麼多的人,購物街也就一掃熙攘擁擠的容貌。街中間種了許樹木,樹旁有圓圈狀的座椅,成群的鴿子飛起又落下,整座城市幽靜而動人。

對面街道上藍色外殼的電車,穿行在兩面磚紅色的古老建築中。悠游閑適得好比在水中自由游弋的魚兒。木鷹黎深深注目眼前的景致良久,才從上衣口袋中拿出一本牛皮封面的筆記。與一個銀錫的酒瓶。

享受完自帶的美酒,這才坐在長椅上不緊不慢的翻開筆記。這本筆記看上去頗為陳舊,小牛皮扉頁上棕漆已有明顯剝落的痕跡。顯然是筆記的主人頻頻翻閱的結果。


這是木鷹黎隨身攜帶著的日記。日期從還效力于影武者開始記錄,到訓練臨兵,再到訓練洛,隨後離開日本,從東京出發,途經蘇格蘭、比利時、慕而本、波而多……等等國家與城市的趣聞逸事,只要他感到非常值得記錄的,都會被他細心的記錄下來。這實在是一位專心的旅行者,落日的余輝下,木鷹黎開始根據記錄一個個回憶起這段漫長而悠閑旅程。

“不知不覺大半個世界已經轉悠下來了啊。”回顧完旅程的人伸了個懶腰,開始自言自語:“如果沒有估算錯誤的話,那麼剩下的地方就只有一個了。”

木鷹黎從筆記的封底夾層中取出一張窄窄的便箋條。這次那個丫頭難得沒有故弄玄虛。便條上娟秀的字跡抄錄著一段話:

“維托·柯里昂閣下是個人人都有求于他的家伙,因為他有求必應。他說到做到,也不會編造空洞的借口,說這世上還有什麼比他本人更強大的勢力束縛了他的手腳。他是不是你的朋友無關緊要,甚至是否報答他也無足輕重。只有一件事情你要記牢。那就是你,你自己,奉獻你的友誼。只要做到了,那麼不管來求他的人有多窮多卑賤,柯里昂閣下都會用心關照那個人的麻煩事。然後,什麼事情都無法阻止他幫助那個人找到解決麻煩的辦法。他的代價?友誼,也就是要尊稱他為‘閣下’,或者更富感情色彩的稱呼:‘教父’。”

這張便條是他下午時候從市中心的德國商業銀行的保險箱中取出的。據接待處的德國女接待口中得知,開保險箱的東方女子,所付的保管金費只能維系該保險箱到六年後的六月底。超過期限,保險箱子里的物品會按協議進行人工銷毀。

另外,在保險箱丫頭還留給了自己一大包糖果——不過,那可不是讓自己拿來吃的,看看生產日期,最後的兩個字符都是阿拉伯數字的16。按照一年12個月計算,16就是一年四個月,想不到丫頭居然在這一個城市生活了近一年四個月時間?

看起來法蘭克福的確是一個無比美麗的城市啊!或許有機會,這里也將是自己終老的地方……

帶著這一個想法,木鷹黎踏上了下一個旅程,目標:紐約。

紐約市位于美國東北部哈德遜河口,瀕臨大西洋,是美國和美洲最大的城市。全市規則的被劃分為五大區。它那曾用24美元買賣過的曆史姑且不論,至二十世紀初,紐約成為世界最大的城市之一,與倫敦、巴黎齊名。

最為出名是五大區中的曼哈頓。這里高樓林立,是美國金融和貿易的中心,有人說這里是把人類智慧變為財富的地方。中央公園向北向東,就是紐約有名的上東區,是富人鍾情的居住區域,也就是天堂!

這里是木鷹黎光顧的第一站。站在曼哈頓的街道上感受著這座都市的繁華與奢靡,抬頭滿天的摩天大樓次鱗比櫛。

紐約是個大熔爐,容納了來自世界各地近百種以上民族,狡黠的猶太人,與被種族歧視與獨立糾纏了數百年的黑人在這里隨處可見。

華爾街長不超過一英里,寬僅11米。兩旁很早就已是摩天大樓豎立,數不清的大銀行、信托公司、保險公司和交易所都在這里駐足。每天成千上萬的白領階級湧到這里上班。而住在郊區的金融巨頭們,則不必受擠車堵車之苦。他們上下班乘飛機,直升機場就設在華爾街東端不遠的東河畔。

一路悠閑的漫步在華爾街上。街道如同峽谷,抬頭只能望見一線天。木鷹黎的嘴角不由自主揚起。

對于文靜為什麼把這里作為他旅程的最後一站意思似乎已經很明顯了: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城市像紐約這樣古怪與充滿行色吸引力。在這里你可以感受到天堂也可以窺視到地獄。就像是光與影永遠的雙重對立依附,在這里,所有善惡的分界線從來沒有如此清晰的展現過。

與自由女神像、聯合國總部、時代廣場、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中央公園、第五大道商業區、洛克菲勒中心、百老彙劇院區、唐人街擦肩而過。

木鷹黎開始由光走向影。這讓他很興奮,黑暗中的蟄伏的東西,總是比暴露在陽光下的實體更危險而且更具有吸引力。木鷹黎喜歡危險,是因為他本身就是一個極度危險的人。

紐約沒有城中村,而在曼哈頓的“哈萊姆區”則是舉世聞名的貧民窟。它旁邊就是“百老彙”,這里車水馬龍,熙熙攘攘,一派繁華富裕景象。而“哈萊姆”房屋破敗,馬路冷清,沒有大商場,滿牆塗鴉,而且在大白天都會發生搶劫案件。從紐約市長到美國總統,想了多種方案,也作了多種努力,但是效果甚微,至今,哈萊姆仍然與百老彙為鄰,對比永遠存在著。


紐約*海,是海洋性氣候。這里天氣變化無常,一會兒陽光普照,一會兒傾盆大雨,常常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木鷹黎慢慢走進哈萊姆區的時候,肮髒的街道上已經喧騰起暴雨即將來臨的濕氣。

紐約之行根本就率性而為之舉。文靜的最終目的地,他已經了無指掌。來這里只不過是因為木鷹黎很好奇。那個他一手教出來的女孩子在這個城市停留半年的感受。

“維托·柯里昂閣下是個人人都有求于他的家伙……奉獻你的友誼……不管來求他的人有多窮多卑賤,柯里昂閣下都會用心關照那個人的麻煩事……友誼,也就是要尊稱他為‘閣下’,或者更富感情色彩的稱呼-‘教父’。”默念著從法蘭克福“德國商業銀行”保險箱中取出的便條上的一段話。這是出自馬里奧·普佐和他的《教父》小說中的開篇詞。

作者馬里奧·普佐就出生並生長在“哈萊姆區”也就是他書中的西區——也記得西區有一家充滿了特色的小酒吧。在那里,你可以請到最便宜的殺手,買到最便宜的毒品,招到最便宜的妓女——或許那里也可以找到他能想要的答案。

木鷹黎眯起了眼睛,目光從眼前肮髒的街道上掠過。

就在距離他大約五百米的地方。兩個黑人男子正大刺刺的從一家小酒館中狂奔而出。他們身後憤怒的中年老板正端著粗口徑來福槍緊追不舍。滿大街行路的貧民們,他們早已經見慣不慣,下意識的讓出條走道。很快隔壁街道上又傳出相似的叫罵聲與槍彈聲。這些聲音是“哈萊姆區”永遠的背影音樂。住在這里的下曾居民對此最大的反應就是聳聳肩膀,再操流利的英文叫囂一句“狗娘養的!”

“雖然說是逃亡,但是一個女孩子會居然住在這樣的地方,真不知道那個丫頭是怎麼想的?”木鷹黎看了半天街景,辨了辨方向。走想街尾處的一家小酒館。這里的酒館永遠24小時營業,老板永遠不用擔心缺少顧客。這個地方幾乎到處都充斥著臭酒鬼,大煙鬼,打皮條的和街頭流鶯。而廉價小酒館就是這些人天生的溫床,在這個溫床上滋生著無數的病菌,已經被病菌侵蝕了的貧民。

“哈嘍!東方人。”

木鷹黎的出現立刻引起了酒館中大多數人的注意。當然也包括某些常年盤踞在酒館內獵食的惡狼們。

酒館的老板是個絕對本地土著人。美國的下層居民,年過三十就顯現出禿頂肥胖牙齒脫落的種種跡象。

“先生,喝點什麼?”老板熟練的招呼著木鷹黎。多年經營這種場所的經驗告訴他,眼前的男人絕對不簡單。一身洗得發白的唐裝,濃眉大眼,特別是男人全身的氣度與不怒而威的眼神,提醒著他這個東方男人絕非泛泛之輩。

要了雙份不加冰伏特加,木鷹黎舒服的坐在吧台旁邊的座位上。很快,連續十份的酒被他喝干。

早就蟄伏在暗處的惡狼們早就興奮難奈,哈萊姆區少有外國人光顧。特別是木鷹黎這樣特別的人。兩三個黑人盤踞在他身後不遠處,自以為今天可以大撈一筆的人甚至沒有看見酒館老板警告的眼神。

就在三四道身影飛撲過來的瞬間。“砰,砰,砰!”三聲重物落地的聲音,酒館昏暗的光線下,就算*得最近的老板也沒有看清這個東方男人的動作。之前撲過去的人早已經像破麻袋一樣被摔了出去。聽他們倒地後的悶咳聲。經驗豐富的老板知道,他們被摔破了肺。

“老板結帳!”木鷹黎甚至連臉色都沒變,依舊半眯著眼睛,瞧著三分醉意。

幾乎是下意識的,老板瞬間瞪圓了眼睛。記憶中他的店也發生過類似的情況。那次的主角是一個美麗的東方女子。沒有人能在見過她後再忘記她。

老板飛快的從吧台下方拿出一本包裝精美的《教父》,用幾乎顫抖聲音說:“先生,您的酒資,已經有位小姐幫您付過了。這是那位小姐讓我交給您的物品,就、就在幾個月前!”

木鷹黎十分自然的接過那本書。悠閑的站起身,只到他出酒館大門。酒館內才爆發出久被壓抑的驚呼:“OH!MY GOOD!居然還有人有和她不分上下的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