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3章 娘家婆家

在妻子的娘家,住一段時間,只要能和妻子相守,在鄉村里生活也是很愜意的.德志心里想,隨遇而安,生活就是這樣.在城市里住久了,就產生厭煩心,不想呆在城里,許多人搶著呼吸並不新鮮的空氣,享受鄉下靜謐的時光,是很好的.

妻子到了娘家才開心,在娘家挺著大肚子是一種榮耀,也是一種炫耀,德志弄不懂妻子的想法,有時候還感覺到有些過分,三天兩頭往娘家跑,老是給交通部門做貢獻.

德志的丈母娘愛做飯,一般做飯洗碗都由她親自來做.老丈人愛吃餃子,也就親自做,當然先親自吃.在講衛生方面,岳父大人很注意細節,一般自己用自己的碗筷,不和大家混著用.其他人自便.

媳婦的娘家是移民村.以前村前有一條大河,河水從丹江水引下來,形成一條長長的水窪.有一條古驛道,連接大西北.從南郡到光華,這里是必經之路.

二戰的時候,這里是過日軍的地方.

自不必當時戰爭的慘烈,單單是屠城,就夠受的了.除了屠城,再就是對村莊的毀滅.村莊消失了,人被蹂躪了,僅剩下這條河水,靜靜地流淌.鮮血染了河水,有名的黑水河變成了色的河.

大興水利建設的時候,這里興建了水壩,將河水攔截,可以用來發電,也可以用來灌溉.水患成了水利,人們自然高興.

後來,這里的村莊又恢複了生機,留存下來的人又繁衍生息,生生不息,人丁興旺.村里的人留在村里,不能到城里.到城里的惟一途徑就是當兵或者讀書.沒有捷徑可走.

當兵也要會當,會弄關系,將來遇到合適的機會,就有希望留在城里.

年少時期,很重要的時期,在村里甯靜地度過,倒也很愜意.畢竟,這里的水,這里的短松岡,這里的高地和低溝,都是美麗的風景畫,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打工潮來了,年輕人紛紛外出,經過幾年的打拼,有的在外頭買了房子,不再回到安靜的村莊.有的在外謀生,租房過日子,倒也平安無事.

總之,村里的人漸漸減少,城市的人逐步擴張.村落顯得冷清寂寥,城市變得浮躁繁華.德志渴慕能在鄉村居住,享受那份甯靜,可以修身養性,成為與世無爭的人.

在城市的教堂里認識妻子的姐姐,然後才認識妻子,和妻子見面,就在黑水河的下游.當時的妻子從水里上來,她剛參加完她女同學孩子的周歲慶典,她和德志約會在河邊,剛好,那慶典飯店在船上,吃飯在船上,德志去的時候,她才吃完,接到電話,就從船上下來.德志在岸上,看著拖著長辮子的女子從河里上來,一眼就看中了.

以後的約會頻繁.不久二人就同居了.後來,結婚,再後來,妻子就懷孕了,二人還算恩愛.兩人雙雙回到妻子的娘家,怎麼,也算讓村里的留守人士知道一下,能讓岳父岳母開心好一陣兒.

岳父岳母身體康健,這一點讓德志很是開心,因為這省卻了一大筆的醫藥費.二老身體健康,跟人交往就恨開朗,左鄰右舍的有了煩惱事,都喜歡找岳母評評理.

都是岳母,卻有很大的不同.

白泉村的王全是的岳母,那剁菜的眼神低迷和游移,帶著呆滯的表,根本不會話,也不知道怎麼和人打交道.衣衫襤褸的樣子,膽怯的表,給德志留下很深的印象.

王的岳母和德志的岳母,竟然有這麼大的差別!除了命運的安排之外,還有什麼?

岳父當過十年兵,行動快,和同齡的老人想比,根本不像他那年齡.這就是人的差別.

在外見過世面的德志,比起四門不出的同齡人,還是要強許多.德志的同學,高中畢業無事可做,在家玩,天天下棋,悠閑度日倒還可以,只是他的眼界不寬,和他對話,竟然沒有共鳴.他同學的姐姐,曾是一名業余作者,喜歡寫劇本,主要寫電視劇,可是沒有聽成功,但她仍然在寫,不知道現在成功沒有.

德志認為他們姐弟倆,都很聰明,畢竟是將門之後,他們的老子在同時代里是佼佼者,偏偏到他倆這一代,竟然無什麼建樹.時勢造英雄,不是一句空話.


德志的同學下象棋,和老人們打成一片,竟然很合得來,那些老人多少都對他有些影響.老人的故事可謂豐富,每一位老人,都是一本,作者是他們自己,執筆者卻無從尋覓.

德志的同學如果通過下棋,來了解哪些老人背後的故事,肯定也會長不少見識,可惜他同學僅僅專注于下棋,其他的事忽略不計了.

德志的同學高中畢業之後,漸漸失去了聯系.即便知道他在哪里住,他也不想來往,這個自閉的性格,可能要伴隨他一生的時光.

話回來,他妻子娘家的兒時的伙伴,和德志的兒時伙伴也差不多,總有些人要成功,要失敗,要幸福,要痛苦.這些東西,是和人的命運緊密相關的.

村落還是那村落,土地還是那土地,高崗還是那高崗,松林還是那松林,不變的天地,變了的人心.

德志在岳父母那里過了幾天,天氣逐漸有些涼意了,中秋已過,就感覺到夜晚的涼風特別地來勁兒.

德志跟妻子:"要回家了.馬上要上班了."

妻子:"好的.我跟我爸媽一聲."

德志的岳父母當然有些傷感.總有些舍不得,總想要女兒多陪兩天.但還是識大體,知道這里不是他們的家,城市才是他們的家.隨著年齡的增長,德志更希望在鄉里有個家,他並不留戀城市的繁華.

早班車要起早.在雞再次鳴叫的時候,岳母來喊德志他們起床了.村里仍然靜悄悄的,太陽還沒升起,空中的星星還沒退去,星光漸漸地黯淡,東方的天空露出了魚肚白.

岳母准備早餐,岳父也早早起了床,到牛屋里看看黃牛和牛犢,填一些草料以及一些飼料,

最近農村的牛丟失得較多,在主人家毫不知的況下,盜牛賊將牛牽走,弄上大車,把牛拉走.

這些竊賊很有偷牛的經驗,令人防不勝防,沒辦法,有些耕牛被盜,村民頓時就沒有了耕地的幫手,陷入困境.村民對盜牛賊的行為深惡痛絕.

德志跟岳父:"要提高警惕,心竊賊.檢查牛屋,看看是否有漏洞,或者牆體是否需要加固."

他岳父:"這里還好.交通不便,竊賊來我們村,很難,交通條件差,沒有人願意來.包括竊賊."

德志:"即便是這樣,也要心謹慎為好."

他岳父:"那是,我們的母牛才生了牛犢,更要心.一個都不能少.你哥哥不在家,我更要保護好這頭牛."

德志:"這就好.只要不給竊賊留地步和機會,讓竊賊無計可施無機可乘,就是好的."

吃完早飯,德志帶著媳婦和二位老人告辭,向靳港走去.靳港是個前不巴村後不巴店的荒地,早班車要從這里經過,德志他倆就不必再去車站上車,少走一段路.

路上仍有稀泥,走了幾步後,腳上就黏上了一些泥巴,德志將腳在路旁的青草地上蹭了蹭,不帶走一點泥土,讓腳的重量減輕,輕裝上陣,走路的時候才輕快.


德志看到前面有個女孩在急匆匆地趕路,他妻子也看見了,就問她:"曉娟,你去哪里?"

曉娟回頭一看,:"哦哦,是二姨啊.我去上學啊."

德志的妻子問:"怎麼這時候才去上學呢?"

曉娟:"剛過了中秋節,學校開學了,我不能遲到,否則,會影響學習的."

德志:"你們中秋放幾天假?"

曉娟:"放三天."

德志的妻子問:"在哪里上學?"

曉娟:"在縣一中."

三人在靳港等車.沒過一會兒,車就來了.德志妻子招了招手,車就停下來,他們上了車.

車要到起點站去,讓在站里等車的人上車.

德志不解的是,車沒有到站,在中間上了車,再到起點站去,干嘛不等車從起點站出發後,到了靳港再上車不遲呢?

帶著這個疑問,德志問了問妻子.沒想到曉娟:"在這里上車,還有座位坐,等車到了起點站,那里基本上都沒座位了,只好站著進城."

德志的妻子:"沒錯,要在這里上車.跟著車去載人,先下手為強,可以減少旅途的辛苦.加上,中秋節過後,返校的學生特別多,如果不在中間上車,等車再返回的時候,已經沒有座位了."

德志想了想,是這個道理,算是弄明白了中途上車的意思.

果然,車到了起點站,那里確實有不少學生在等著呢.太陽已經升起來,金光四射,到處都亮堂堂的.

秋雨過後,是難得的好天氣,秋高氣爽,看什麼都比較舒服.

德志穩坐釣魚台,有些學生已經沒了座位,站在走廊里.

她們的沒錯,的確在中途上車比較有保障.

車到了鄉鎮上,突然不走了,一個脖子上戴著一條黃金粗項鏈的男青年站在車前,司機下了車,在和那"粗項鏈"著什麼.

起點中文網*
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