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 緣由



因為六水盤政府考察團是省內第一次大規模的黨政干部組團到歐美發達國家考察訪問,所以省委省政府很重視,既然考察了半個月之久,回來了,省委省政府自然要聽取彙報,這個也是黃振華擔任省委書記之後的一個思想轉變.

今年的三月初,人代會前夕,孫陽因為身體的原因不適合繼續在一線擔任領導職務,所以中央將其調往首都擔任國家人大民族宗教委員會的副主任委員,任命黃振華擔任黔州省委委員,常委和書記職務,黃振華不再擔任黔州省長,江浙省委副書記譚長國被調來擔任黔州省委副書記,黔州省長職務.

對于孫陽被調離一線,大家都知道不是什麼身體的原因,雖然孫陽談不上體魄強健,但是也還不至于身體虛弱到影響工作的地步,根本的原因就是宏源主導的投資事件和捐款事件,中央有領導私下里談論說孫陽眼界不夠開闊,思想比較保守,這和當前的改革開放大局還有面臨蘇聯就快解體所要采取的態度背道而馳,起碼是沒有積極應對.

譚長國,陳康傑了解一些,他的父親譚老是一位開國元勳,現在依然健在,是譚系的核心領袖,最高首長推行改革開放初期就得到了譚老的大力支持,譚長國作為譚老的次子,是大派系培養的新生代接班人,不過譚長國最終沒能達到國家級的高度,幾年後,隨著譚老的去世,譚系實力大減,譚長國最終仕途止于國務委員和zy政法委副書記.

譚長國的這個職務調動,是譚系看到了黔州這個西部落後地區的發展潛能,這才通過運作調過來的,雖然只是平調,甚至于比起沿海的江浙省來說,還有些暗暗的貶義,但是有一點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在一個落後的地區做出成績很快就能顯現,對比也比較明顯,而在相對發達地區做工作,因為基礎好,所以就算取得了一些成績,也會被看成是理所當然.

陳康傑不知道的是,這次工作調動居然還和他有關,譚老久在首都,消息靈通,知道從最高首長,一號首長,到其他中央領導人都比較喜歡陳康傑,也知道宏源在蘇聯撈了幾百億美金的事情,所以他清楚,黔州未來的發展最不缺少的就是資金,在政策上估計也會有一些傾斜,所以這才有此安排.

今天在省委會議室,聽取彙報的除了兩位新履職的大班長,還有其他七位省委常委和省計委,省環保廳,省工業局等廳級單位的一把手.


彙報會由譚長國主持,彙報人主要有三位,梁敏寬,何保國,和陳啟剛,三位是團長和副團長,所以順理成章.

譚長國做了簡短的開場發言之後,彙報會就直接開始了.

首先是梁敏寬介紹了此次的行程和參觀的機構和單位.

"我們此次出行,走了五個國家,參觀了兩所大學,兩家汽車制造企業,一家高科技計算機企業,一家環保設備廠,兩家造紙廠,一家機床制造公司和一家鍾表公司,當然了,還參觀了一些市政設施和旅游景點,在這里我給各位領導彙報一下"梁敏寬做了個簡短停留之後,感慨說道:"說實話,這次出國,對我們震撼很大,我們沒想到工業生產可以那麼搞,城市可以那麼規劃,當然了,我們走訪的都是西方發達國家,他們經曆了幾百年的大力發展取得了這樣的成就是可以理解的,不過我覺得我們應該可以從中學習很多,我們是社會主義國家,我們發展的是計劃市場經濟,我覺得政府在主導經濟發展的時候,還是要重視環境保護和建設,記得在奧斯陸參觀那兩個造紙廠的時候,我想我們的同志們和我的感覺是一樣的,那就是不可思議,造紙廠居然沒汙染,排除的汙水都是清澈的,這讓我們很有感觸,六水盤市的基礎產業是煤炭,可是在挖煤,洗煤,運煤,燒煤的過程中,我們幾乎沒有任何的環保設施,廢水,廢氣,廢渣都是直接排放,這給我們的環境和老百姓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辦法,我們國家的發展局面才剛剛好轉,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也才十一二年,缺乏資金,缺乏技術,所以只能選擇先發展後治理,這也是工業化國家走過的路",譚長國回應著說道.

先發展後治理,這種思想在沿海是最大行其道的,因為他們有發展的潛力和條件,所有的來料加工企業也幾乎都在沿海,這些初級的加工方式,對環境都是有很大的影響的,像江浙省的皮革產業,五金加工,紡織業,服裝鞋襪等等,如果沒有先汙染後治理,而是直接投產就治理,那估計會減少很大一部分外來企業和民營企業,個體戶等,那樣的話,江浙省的經濟就很難繼續下去,因為他們缺少自然資源,所以地理優勢,人口優勢,政策優勢就是他們要發揮的.

對于譚長國的話,在場的人都不置可否,因為對這個思路的認識,大家都是差不多的,只是在考察團內部產生了一定的動搖,因為有些事物,自己不親眼看到和聽別人講訴是不一樣的.

"我補充一下梁書記的意思,前段時間我兒子,也就是陳康傑,一直在和我討論這個問題,大家知道,我們這次考察是他出資的,當然,我可不是在為他請功,而是他反複告訴我,他之所以願意出錢讓我們出去看看的理由,換句話說,就是他為什麼會這麼做",聽到陳啟剛在這樣的會議上提及這次出行是由陳康傑贊助的大家臉上表情都有些不自然,畢竟讓一個孩子拿出一百萬贊助市里干部出國考察,這可不是什麼光彩的行為,不過聽陳啟剛提到陳康傑願意這麼干的緣由,都很感興趣,說實話,當初很多人也想過這個問題,有人還得了便宜還賣乖的說陳康傑是犯傻了,錢多得沒處花了等等,也有人說是為了給陳啟剛拉人脈等等,不過陳康傑和陳啟剛一直沒有發表過什麼,稍微知道一些原因的也就只有何保國和梁敏寬了,他們兩個是在和陳啟剛做考察協調工作交流的時候談到一些才知道的.


"他告訴我,願意這麼干就是因為不想讓我們再走發達國家的老路,我們的生態很脆弱,一旦破壞了,恢複的成本會是幾倍甚至幾十倍,當然了,我還沒有詳細調研過,不知道可信度有多高,但是他說的有一點,我覺得是很對的,那就是我們要學會站在巨人的肩上跨越式發展,我們國家有一個詞叫後起之秀,一句古話叫青出于藍而勝于藍,我們就是這個後起的和青的,如果我們照辦西方的發展模式,那就會變成邯鄲學步,也很難超越,很難體現我們國家的優越性,為了這個跨越式發展命題,我們討論了兩三天,之前我沒聽過這個概念,漸漸的我也明白了,那就是我們要運用世界最先進的成果,省掉一些發展環節,就像我們國家直接從封建社會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省略掉資本主義社會一樣,這才是一種進步".

為了讓自己的錢花得值得,陳康傑確實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和陳啟剛反複的討論過,不管是提前背書也好,還是指名方向也罷,陳康傑都需要給自己的父親灌輸這種超前意識,一邊出去了,能夠有側重點,考察才會有深度和廣度,他可不希望那麼多人出去了一趟,結果得來的就是一些表面的東西,那就太相當的劃不來了.

對于內地眾多貧困地區來說,生態環境十分脆弱,一旦破壞,修複十分困難而且曠日持久,地理條件,科技條件,文化條件,產業格局又不占優勢,那麼想要發展上去,特別是在未來的幾十年中追趕上東部沿海地區,攜手全國進入小康和實現國家的整體繁榮和強大,就不能照搬國內其他發達地區的發展模式,而是要必須創新發展,超常規發展.

現在別看全國的差距還不大,等過幾年,中西部差距迅速拉開,很多內地地區為圖發展,完全自以為聰明一般照搬別人的發展模式,結果是自己沒有富起來,反而背上了沉重的環保債務.

當然了,要真能實現創新發展或者超常歸發展,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天文數字一般龐大的資金,這個問題不解決,陳康傑說的那些幾乎就等于是廢話,完全沒有可行性,時代給了這些地區一個機會,那就是陳康傑是重生回來了,他能從國外的大奶牛身上擠出這些地區需要的牛奶資金,雖然陳康傑不可能投資于全國的所有貧困地區,但是他對黔州及其周邊的投資,還是為國家省下了大量資金,這就使得其他地區所能從國家得到的資金支持更多,更豐厚,不知道這可不可以也理解成經濟學里面的那一只看不見的手,反正起到的功效是差不多.

聽了陳啟剛的話,大家都沉默了,好幾個人還在暗想,你兒子真他媽的還是小學生嗎,以後不當官真是浪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