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五章 阪神大地震



這幾天何保國與陳啟剛是最忙碌的,忙得腳不沾地,他們就沒陳康傑他們清閑,自己做了決策,啥事都交給下屬就行,他們可不行.

那麼多的地市同僚,那麼多的省里領導,那麼多的中央大員,還有周邊省區的官員,都要他們接待,即便有些接待不需要他們主導,但是也得陪同,這就是官場的繁瑣規矩,沒法改變的.

這幾天,這里很像一個外交場合,每天都在進行著多場單邊或者多變的外交,互相之間都有不同的會面和商談,每個人都在盡可能的想從中為自己,為自己所在的部門或者單位謀取最大的好處,都想在這塊大蛋糕里面分一杯羹.

整個過程一直持續到1月6日,該回京的回京,該回省的回省,只不過,人散曲未終,接下來的就是實實在在的落實了.

從元旦節開始,省里的所有一切新聞媒體焦點都在這次大會上,通過連番的轟炸,從上到下,都在談論這個話題,不管是干部,還是群眾,都大受鼓舞.

出門坐車,在車上一定能夠聽到有人在談論,走在公園里,也一定有人在談論,漫步于小區,也會發現有人在討論,即便在偏遠的鄉村,只要接受到了這個信息,村民們也在期盼中討論,就連大學里,放寒假之前,很多系也組織了討論會.

總之,人人都在感謝黨,感謝政府,感謝領導,沒人提起陳康傑,放佛這一切與他就沒多少關系似的.

"這個事情以後你就多費心了,主要是前期,馬上就放暑假,到時候我就會封閉式的訓練,這些事情我就不再過問了",在歐陽震華回省城和回香港之前,陳康傑在他的酒店房間交代道.

"我知道,我們資金方面是應該不成問題的,現在日元的升值比預想的要快,目前就已經達到80日元了,我們是不是該撤出了.",歐陽震華請示道.

"那麼快,,,,看來有些事情已經被蝴蝶翅膀吹動了",陳康傑先是有些驚奇,然後就是自言自語.

"傑少,呵呵,雖然如此,但是大體和你預測的是差不多的,這已經是很神奇的事情了,況且,是結果更好了嘛,你還不滿意.",歐陽震華以為陳康傑是懊惱自己的預測.

"呵呵,對,確實是好事,,,,我想想",陳康傑說完,就抱著手站起來,走到窗邊.

思考問題的時候,陳康傑總喜歡看向遠方,放佛那種開闊的視野更能釋放他內心無限想法,更能激發他的潛能,特別是豪情.

正所謂站得高看得遠,視野開闊方能心胸開闊.


陳康傑在思考的時候,默契的歐陽震華一般都不會打擾,要麼自己喝茶,要麼抽煙,現在歐陽震華就自己端起一杯翠芽茶在細品.

"計劃還是不變,四月份再開始撤出來",陳康傑認定了心中的想法,轉過身來.

"好吧,不過,,,,傑少,你覺得這個價格還會往上漲嗎.",歐陽震華因為吃不准,所以試探一下陳康傑.

"應該還會漲幾個月,哦,對了,一月份,你不要去關西地區,告訴下面的人也不要去神戶這些城市",陳康傑肯定之後,建議道.

"為什麼.",歐陽震華的這一問是一語雙關,一是問為什麼還會上漲幾個月,第二就是問為什麼不能去那些地方,神戶可是日本的大城市,他們是有業務在那邊的.

"這個你就別多問了,我也不知道怎麼解釋,感覺吧",陳康傑當然是沒辦法解釋的.

陳康傑之所以會這麼說,是因為他知道1995年的年初日本會有一件事情發生.

陳康傑指的就是阪神大地震(hanshin-awaji-daishinsai),1995年日本時間1月17日清晨5:45分發生在日本神戶的一場災難,地震規模為里氏7.3級,震央在距離神戶市西南方23公里的淡路島,屬日本關西地區的兵庫縣,該地震由神戶到淡路島的六甲斷層地區的活動引起,屬于上下震動型的強烈地震,由于神戶是日本屈指的大城市,人口密集(105萬人),地震時間又在清晨,因此造成相當多傷亡(官方統計約有6500人死亡,房屋受創而必須住到組合屋的有32萬人).

"日本人是最難弄懂的,西方公認的慣例,對日本人是沒有意義的.",美國女人類學家魯思?本尼迪克特(ruthbenedict)在其名著《菊與刀》中這樣形容日本.

這句話對日元在日本大地震之後的"反常規"表現也同樣適用,按照一般規律,若一個國家發生了如此規模的自然災難,其貨幣彙率通常會應聲下跌,陳康傑不太記得阪神大地震後日本的貨幣詳細表現,但十六年後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發生後,日元對美元彙率卻恰恰相反,不但不下降,反而呈現出大幅升值的態勢.

不管是反常還是正常,陳康傑覺得,其中是一定有一些內在的邏輯性的,既然2011年的大地震後日元會大幅升值,那麼這次也一定會.

幾個月後,果然證實了陳康傑的判斷,日元在阪神大地震後不但不下降,反而極具上升.

實際上,這是帶有經濟學原理的合理解釋的,兩次大地震,都是在日本經濟最困難的時候,都是有金融危機,且日本在國外世界各地都有資金投資,在這樣的情況下,日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境外的資金抽調回國,支持國內的建設和發展,擁有大量資金的進入,自然會推高日元的價格,形成客觀升值的態勢.

這次阪神大地震對日本造成了gdp的百分之2的直接損失,如此大的破壞性,日本從政府到企業,不可能不抽調資金回來,這樣又能給陳康傑他們帶來一個難得的機會,可以在這塊肉上又宰下一塊來.

金錢上會有收獲,但是陳康傑並不希望人員上再造成損失,所以建議歐陽震華他們這個期間不要去關西地區,他是記得地震是在1月17日發生,但是現在的曆史,已經讓他不敢確定時間還會不會那麼的精准,只能將時間范圍擴大到整個一月.


"感覺,你做決定是憑感覺.",歐陽震華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是啊,一直以來都是感覺,感覺第一,知識輔助,世間萬事萬物都是十分奇妙的,不是所有事情都能有科學合理的解釋,怪只怪大自然太神奇",陳康傑不但大言不慚的承認,還找出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來.

"好吧,那我們都不去的話,我們資助的那個地震研究小組是不是也不用去了.",歐陽震華問道.

"那不行,你們不去,他們得去,他們要是不去,那還研究個毛啊.",陳康傑馬上就反對駁回去.

為了應對十三年之後的那次舉國震慟導致八萬余人死亡的大地震,從去年開始,華堂基金會資助了一個國家地震研究小組,每年給他們提供兩億元的研究經費做基礎性和設備性的研究監測.

地震局是個清水衙門,這一學科也是比較偏的學科,研究者很少,研究經費就更少,因為它見效不明顯,又主要是政府資助,所以政府會將很多經費投到一些經濟效益明顯,見效也比較快的研究領域,這就使得全國的地震系統在研究和檢測方面都資金短缺.

在這樣的情況下,華堂基金會每年提供的這兩億元的科研經費就顯得十分關鍵和重要,根據陳康傑的要求,這個研究小組的科研人員由國家地震局,中華地質大學,西川省地震局,中華工程院四個單位抽調的最頂尖的17名科研專家組成,組長是工程院的一名院士,除開日常經費,在項目研究上,他們目前每人每年能擁有1000萬的研究經費,這樣充足的資金供應,將能支持他們所需要的必要研究.

根據事先的行程安排,這個小組的所有成員今年年初就要前往日本進行地震研討和學術交流,並且也是實地考察太平洋板塊的這一區域.

只不過他們事先安排去的地方並不是陳康傑所希望的.

"傑少,你總不會感覺日本會發生地震吧.",歐陽震華開著玩笑說道.

陳康傑的要求太反常了,他們不能去,研究地震的能去,這不是很明顯的說明陳康傑的預感是那邊要發生地震嘛,和陳康傑認識那麼久了,歐陽震華是很熟悉陳康傑的邏輯的.

"你還真猜對了,就是這個感覺,你安排一下,讓他們去關西地區,別去關東了,到時候自己住在戶外,別住房間,研究地震嘛,不在戶外觀察自然生物的預兆,趴在舒適的房間里,有啥用啊.",陳康傑主要是可不想這些專家損失在那里.

"傑少,你可能不太知道,地震學界認為,日本關西地區是不太會發生大地震的,地震要發生也是發生在關東,當年的關東大地震就是明證",歐陽震華見過那一群研究專家,所以也增加了點見識.

在阪神大地震之前,科學界的確是這麼認為的,然而就是這種盲目的武斷判斷,才導致了阪神大地震同樣損失慘重,直到1998年,地震區才恢複到震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