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都堂新貴 第二十章 為茶法波瀾迭起

在趙佶的支持下,蔡京很快在正式的朝議上提出了新茶法。正如高俅想象中一樣,這引起了相當強烈的反彈,很大一部分官員都認為,這是赤裸裸地與民爭利,嘉佑茶法絕不可改。甚至有人提出,朝廷甯可自己節省開銷,也絕不可用如此茶法。

“舍本逐末嗎?其實若是真的要說根本,那就是敗壞的吏治,可那豈是輕易能動的?要不是大宋用高額的薪俸養著那麼多冗官,財政怎麼會吃緊到這樣的地步?”

望著朝堂上各抒己見乃至于痛心疾首的一眾官員,高俅第一次懷念起權臣當道時一言九鼎的風光來。若是真的換作蔡京一手遮天,這些人還能這麼自由地慷慨陳詞麼?新的茶法極盡苛嚴不假,但是,通商法若真的那麼好,前面幾任皇帝在位時,又怎麼會有那麼多官員上書痛陳利害?

“聖上,嘉佑茶法縱有千般不利,但畢竟已經實施了幾十年,茶商園戶早已習慣了這種方式,如今驟然大改,恐怕會激起民間反彈。蔡相提出的新茶法看似面面俱到,但是,法令再好也是要人來實施的,倘若中間任何一道環節出了問題,只怕就會傷了全局。臣以為應當慎重考慮,絕不可操之過急。”

高俅瞟了一眼那個慷慨激昂進言的老者,心中暗暗感歎。怪不得在曆史上,張商英先是由蔡京力薦進入政事堂,然後又因政見不合而落職,甚至被打入元祐黨籍,貶謫——複相——再貶——再複,曆經波折重重。雖然他不知道張商英和蔡京因何事失和,但只看眼下的光景。他便能夠斷定,照此下去,張商英的位子恐怕坐不穩。

即便如此。他卻也認為張商英此言正是切中要害,無論是多麼完善的法規,倘若所托非人,同樣會是一團糟的結果。只是,在他和蔡京已經有了定計的情況下,此事仍不能構成障礙。

“張天覺所說地臣也考慮過。”蔡京的目光仿若不經意地從張商英身上掃過,這才上前一步說道。“正因為如此,臣方才建議將茶引印制發賣之權收歸朝廷。一來可以杜絕地方官府靠著上下欺瞞加以截留。二來則可以便于記帳。另外,新建都茶務的官員需嚴格遴選,每年一次考評,若有貪贓枉法者一律嚴辦。再另設法令嚴禁民間私造籠篰及茶商園戶私相買賣。並嚴禁跨境銷售,如此一來,朝廷無需增加多少人力便能把握所有環節,可謂是一舉數得。”

趙佶早就吃透了蔡京和高俅那個聯名條陳,此時自然是連連點頭。“不錯。先前之所以會罷禁椎而行通商,不過是因為沿邊入中時地虛估造成巨大缺損。如今朝廷只需以茶引便可管理一應茶商,朕以為是相當可行的。要說擾民,當初曾有多少大臣上書言嘉佑通商法不便,依朕看來,這新茶法從根本上來說,對朝廷和百姓都是有利的。”

此時還有大臣想要抗爭,卻不料趙佶順勢站了起來。只得怏怏而退。對于今次的文德殿朝會,不少人都深有看法,甚至有人在背地里嘀咕一言堂,只是沒有人敢在蔡高兩人面前公開表露這一點而已。

見蔡京正在和蔡卞說些什麼,高俅便准備徑直回都堂理事,誰知還沒走幾步便被人叫住了。他回過頭來,只見是陳次升和宗澤,立馬明白這兩位想說些什麼。

“高相,朝廷驟然行此苛法,恐怕會引起民間怨聲載道!”當著高俅的面,陳次升毫不諱言地道,“此法看似能為朝廷取得一時之利,但從長久看來,恐怕未必是福。”

“陳諫議,新茶法是必定要實施的。”見陳次升面色大變,高俅不禁暗歎了一口氣,“太平興國以前,每年茶利高達四百萬緡,除去那時用來收購茶的本錢,這一塊地國庫收入至少高達一兩百萬緡。這樣算下來,嘉佑茶法施行至今,朝廷的茶利累計少了數千萬緡,茶法已經到了不改不行地地步。再者,比起當年行禁榷法時的各種開銷,朝廷無需支出多少管理費用,所以在聖上看來也是必行之舉。”


他這番話一出,陳次升和宗澤再也找不到話頭可以反駁。陳次升長歎一聲後拱手一禮,竟就這麼去了,宗澤卻留了下來。

沉吟片刻,他還是忍不住問道:“高相,難道你真的要事事隨蔡相而動麼?”

“此事雖然是元長公第一個提出來,但大體的條例卻是出自于我。”對于自己這一系地人,高俅還是決定和盤托出。“元長公本來只是想複禁椎法,我卻認為禁榷法有諸多不妥,與其如此,還不如用最完善的方式,至少百姓不會在一而再再而三的政令變動中無所適從。汝霖,你是個有遠見的人,應該知道其中利害。”言罷,他也點點頭舉步離去。

回到都堂,他方才發現里頭空無一人,不由苦笑一聲坐下,隨手拿起了桌上的一份公文心不在焉地瀏覽了起來。人說苛政猛如虎,但當初行禁椎地時候,那些大茶商利用沿邊入中的機會,以低價從朝廷那里取得了大批茶葉,一轉手就是數倍的高利,這些人分明是在鑽朝廷的空子,哪里感受到了苛?無奸不商,無商不奸,這句在現代通用的話同樣適用于古代。如今朝廷一樣是要在西北用兵,倘若再行禁榷,難免不會重蹈當年覆轍,畢竟,一切已經和自己所知的曆史不同了。

“高相!”

聽到這聲叫喚,他愕然抬頭,卻發現是陳王趙佖,這才記起這位陳王今日也在文德殿朝議之列。當然,身為宗室親王,趙佖照例沒有發表任何意見。他一邊揣摩對方來意一邊連忙站了起來,彎腰行禮道:1 6 k 小 說 wW w.1 6K.cn 文字版首發“見過陳王!”

“高相不必多禮!”趙佖笑嘻嘻地一揮手,自顧自地坐了下來。“我原本還想差人把你請出來說,沒想到這里竟然一個人都沒有,那就在這里說好了。你上次托我辦的事,我已經都辦成了。”

高俅這才恍然大悟,連忙欠身謝道:“真是有勞陳王了,不知都有哪幾位?”

“老一輩的我大多沒有去勞駕,不過有一位嗣王也就夠了,說實話我去游說地時候也沒指望成功,那可是如今皇族的大宗正,想不到一說他就滿口答應了。至于我這一輩的有衛王、定王、晉康郡王、豫章郡王……”見高俅聽得一臉茫然,趙佖不由哈哈大笑,“算了,宗室里頭這些親王你大概還熟悉,郡王估計我說了你也不明白。總而言之,該拖下水的我都拖下水了。”

高俅頓時有些尷尬,太祖開國至今,宗室子弟不知有多少,他當然不可能面面俱到。不過,入嗣英宗生父濮王那一系的嗣濮王、大宗正趙仲爰都被趙佖拉了進來,這位陳王的本事果然不小。

“對了,具體的銀錢嘛,你堂堂政事堂副相,往來多有不便,我就不打擾你這個財神爺了,到時候直接讓那個連烽到王府來找我。官家也曾經提起過他,我倒是好奇得很,一個能讓官家覺得有為的商賈子弟究竟是什麼樣子的。”趙佖說完便站了起來,眨眨眼睛笑道,“這一次的新茶法官家已經下了決心,你和蔡相看來又要立功了。只有國庫殷實了,打仗才有底氣,不是麼?”


望著離去的趙佖,高俅頓叫松了一口氣。有陳王趙佖的暗施援手,他就不必那麼引人注目了,只是這位一向身體不好的皇兄能夠如此審時度勢,也省卻了自己不少麻煩。

他又等了盞茶功夫,蔡京等人方才一一回轉了來,又是老一套的商議政事,誰都沒有提起早先朝堂上的爭論。既然是木已成舟的事情,誰也不願意再多費功夫,相形之下,倒是西北的戰局更加重要。

政事堂這邊在關注西北戰局的同時,樞密院也忙成了一團。畢竟是大宋最高的軍事決策部門,因此他們這邊的情報信息更加詳實仔細。此時,好幾個人都圍在牆上的一幅地圖前,指指戳戳地討論著。

“童貫已經到熙州了,正遵照聖上旨意傳旨勞軍。”

“王處道又有奏疏送到,說是准備不日進兵。”

“嗯,五六月正是進兵的好日子。”

“諸羌不合是早就有的,只希望他們不會因為大敵當前而重修舊好。”

蔡卞突然回轉過頭,徑直朝嚴均問道:“均達,依你看來,這一次王處道能否一舉克複湟州?”

“王處道准備充分,此次一旦出陣,湟州必複。”嚴均自信滿滿地點了點頭,“戰事若起,必在五六月間。”

“這麼快?”蔡卞聞言眉頭一挑,但很快便露出了欣然之色,“王處道通習羌事,若此次真的能夠克複湟州,也不枉聖上對其的信任。”

旁邊眾官自然是連聲附和,嚴均也不例外,但在心底,他卻深知蔡卞此言的用意。一旦大勝,主張用兵的高俅便會水漲船高,其次要加賞的就是王厚和樞密院眾官,蔡京卻要排在後面。看來,雖然同是蔡氏一門,但蔡卞對于樞相的官位並不太滿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