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節:“兵為將有”之制(1)



“兵為將有”之制


曾國藩成就事功之基礎在于擁有私屬武裝——湘軍。早在創辦湘軍之前,他便明確提出國家經制軍隊八旗軍、綠營軍已不可用,必須另立新軍:“就現在之額兵練之而化為有用,誠為善策。然習氣太盛,安能更鑄其面目而滌蕩其腸胃?恐岳王重生,半年可以教成其武藝;孔子複生,三年不能變革其惡習。故鄙見竊謂現在之兵不可練之而為勁卒,新募之勇卻可練之使補額兵。”


曾國藩的湘軍以營為單位,營下設哨。湘軍一營編制計五百人,首領為營官。


營官親兵分為六隊,每隊設什長一名、親兵十名、伙勇二名。六隊分別是:一隊劈山炮,二隊刀矛,三隊劈山炮,四隊刀矛,五隊小槍,六隊刀矛。親兵衛隊共計七十二名。除親兵隊外,營下分立前後左右四哨。哨的首領為哨官,有護勇五名、伙勇一名。每哨下設八隊,每隊設什長一名、伙房一名。八隊分別是:一隊抬槍,二隊刀矛,三隊小槍,四隊刀矛,五隊抬槍,六隊刀矛,七隊小槍,八隊刀矛。其中,抬槍隊設正勇十二名,合什長、伙勇共計十四名。刀矛隊、小槍隊設正勇十名,合什長、伙房共計十二名。這樣,每哨計一百零八人。一營含四哨,計有兵丁四百三十二人。


除兵士外,湘軍還設有長夫之制。規定:營官及幫辦人等共用長夫四十八名。搬運子藥、火繩及一切軍裝等項,共用長夫三十名。親兵衛隊中每劈山炮隊用長夫三名,每刀矛、小槍隊用長夫二名,計六隊共長夫十四名。拔營遠行時,營官另撥長夫,幫抬劈山炮。哨官擁有長夫四名,四哨共計十六名。每抬槍隊用長夫三名,每刀矛、小槍隊用長夫二名,計四哨抬槍八隊,共長夫二十四名;刀矛、小槍二十四隊,共長夫四十八名。這樣,一營中設有長夫一百八十名,計每百人用長夫三十六名。隨著湘軍日益壯大,許多貧苦農民見參軍有利可圖,紛紛願意加入。曾國藩惟恐長夫數量過于膨脹,而生腐敗弊端,又規定其人數只許減少,不許增多。凡帶百人者,用長夫不得超過三十六名;凡帶千人者,用長夫不得超過三百六十名。


軍用物資方面,曾國藩親定“帳棚之制”。規定:營官、幫辦、書記、軍火等,共用夾帳棚八架,單帳棚二架。哨官、哨長、護勇,共夾帳棚一架、單帳棚二架,前後左右四哨相同。親兵每隊夾帳棚一架、單帳棚一架,六隊相同。正勇每隊單帳棚二架,三十二隊相同。每營合計夾帳棚十八架,單帳棚八十架。


餉金軍費開支是八旗、綠營腐敗的主要來源。曾國藩規范了湘軍將士的薪金,具體如下:營官每月薪水銀五十兩;哨官每員日給銀三錢;哨長每名日給銀二錢;什長每名日給銀一錢六分;親兵、護勇每名日給銀一錢五分;正勇每名日給銀一錢四分;伙勇每名日給銀一錢一分;長夫每名日給銀一錢。營官每月辦公經費銀一百五十兩,凡幫辦及管賬目軍裝書記、醫生、工匠、薪糧,並置辦旗幟號補等費均包括在內,聽營官酌用。這樣,湘軍每營大月支銀二千八百九十二兩二錢;小月支銀二千八百零二兩四錢六分。對于新募勇、夫,曾國藩區別對待,實行“小口糧制度”。規定:每名每日給小口糧錢一百文。練習成軍後帶至大營,上憲派員點名後再行起支大口糧。為保障湘軍將士戰斗的積極性,曾國藩亦制定恤賞制度:凡陣亡者恤銀三十兩;受傷頭等者賞銀十五兩,二等賞銀十兩,三等賞銀五兩,致殘者另加。曾國藩深知軍餉開支于軍隊建設之重要意義,反複強調“軍中浪費,最忌官員太多,夫價太多”。自湘軍創立之初,曾國藩便“立定限制”,規定:嗣後“無論官多官少,官大官小,凡帶千人者,每月支銀不准過五千八百兩;凡統萬人者,每月支銀不准過五萬八千兩”。


曾國藩隨後又制定頒行《馬隊營制》,規定:


一營十哨,每哨官給馬一匹。一哨馬勇二十四名,每名給馬一匹。營官親兵八名,每名給馬一匹;


營官月給薪水銀四十兩,公費銀四十兩,馬四匹,馬夫二名,火夫一名,長夫八名;


幫辦一員,月給銀十六兩,馬一匹,長夫一名;


字識一名,月給銀五兩;


哨官十員,每員月給銀九兩陸錢,雜費銀一兩二錢,馬夫一名,棚夫一名;


先鋒官五員,每員給馬一匹,月給口糧銀五兩四錢、雜費銀六錢。五人共為一棚,馬夫二名,火夫一名,棚夫一名;


親兵八名,每名給馬一匹,日給銀一錢四分,雜費銀月給六錢。以四名為一棚,每棚馬夫二名,火夫一名,棚夫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