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局只是開始 第五十章節

隨著京都城最後一支日軍殘存部隊被剿滅,中國國防部、外交部終于聯手在北京發表新聞公報,曆時九天的‘京都之戰’終于宣告結束。同一天,設在長崎的中國遠征軍兼對日作戰總前委也召開記者招待會,宣布自當日起,京都府的戰事已經宣告終結。

僅僅就在兩天前,也就是3月27日,美、俄兩軍在花了整整兩個月零六天,付出了1萬4千人的傷亡代價之後,方才殲滅了據守在旭川城內的日軍第2、第11師團、第1坦克群以及數萬平民自衛隊,沒有一個活著的日本人的旭川在成為了‘永恒之城’的同時,也徹底的被炸成了一片破爛的廢墟。沒有一棟完整的建築,只剩下遍地的瓦礫。

京都之戰的成功並不在于中國人是以怎樣的代價來奪取了這座城市,而是在于中國人給予日本人心理上帶來的震撼。兩千余人陣亡,更多的受傷者,可以說中國軍隊在京都之戰中付出的代價是極其高昂的。可是奪取了這座日本皇室最神聖之地卻是使得日本東京軍政府心里的那一份震撼是極其難以想象的。據說德仁天皇為此暴跳如雷,揚言如果軍方不能采取行動,他將親自帶領近衛軍去收複京都。天皇陛下的火氣是大了點,可什麼收複京都的話卻是沒有人去相信,拿什麼去收複京都啊。軍部的那些高層當面是唯唯諾諾的,可背過身來大家都知道要收複京都還不如直接去東京灣跳海,那樣死得更干脆。

現在京都是失陷了,而且中國軍隊又將整個近畿方面軍壓縮在紀伊半島上幾乎無法動彈,戰爭進行到了這個份上,誰還敢去指望著什麼收複京都啊,唯一能夠做的事情就是集結兵力,在東京都實施防禦。中部地區的情況也不要去指望了,中國空降部隊和美俄軍隊都云集在尾張平原的四周地區,這個時候再想象著中部方面軍的力量,那完全是不切實際的。

軍部連續召開了幾次會議,商討的議案無非只有一個,那就是“打下去還是投降”吵吵鬧鬧了半天,最後還是強硬派占了上風,一個字“打”。還是打下去,就是打光了家底也是要打下去。多數人還是保持了沉默,打與降對于他們來說已經不重要了。打下去也是死路一條,投降也是被中國人送上軍事法庭,這兩者有什麼區別。對于日本來說,最大的錯誤其實只有一個,就是不應該處于中國的身旁。一山難容二虎,中國人的古話其實是很有哲理的。

東亞就不可能容得下兩個大國,中國和日本誰都想坐大。可是中國是事實上的大國,這是誰都知道的,而且對于北京來說,地區大國這些的小兒科是根本沒興趣的,中國的眼光其實早就落在了世界大國的那個座椅上。而日本吵吵鬧鬧著卻只是想戰勝著中國,不單日本落入了這個怪圈,就連剛剛吃上飽飯沒幾天,小有了點經濟成果的韓國也想著戰勝中國,而成為‘大國’。可這個世界上哪有那麼多‘大國’的位置。擺開的交椅也就那麼幾把,風水輪流轉、皇帝輪流做,中國人坐了千百年的位置到了歐洲工業革命之後,終于不甘心的讓了出來。而後是大英帝國、美利堅,大家換著坐。可雖然中國人被從世界大國的位置上拋了下來,但地區大國的位置還是牢牢占據著。即便是在1930年代,中國最積弱的時候,而日本最強大的時候,日本也沒有能夠亡滅中國,更別說是取代中國做老大了。

相比于東京還稍微有些頭腦,韓國那真是叫做一個不切實際。按照大韓民國國民的思維,韓、日、中三國就是西歐的法、德、英三國。可是漢城始終沒有明白一個道理,中國不是法、德、英三國其中的哪一個國家,而韓日也不是另外兩個。論資排位,中國一直坐著宗主國的位置,而韓日兩國算什麼。日本曆史上還算獨立些,而韓半島呢,從來都是中國的庸屬。

法、德、英三國在曆史上就是相互磕磕碰碰,糾紛不斷,大家都想做上地區大國的寶位,口水仗打乏了就換真槍真炮的上,戰爭打得血流滿地、死傷疊野,大家都累了,那就換上口水仗。總之就是打架完了就吵吵、吵吵完了就打架。從英法百年戰爭打到一次世界大戰,一次不夠再來一次二戰,大家都那個態度“你丫牛什麼牛,看看老子這次滅了你。”

可東亞呢?東亞永遠都不可能勢均力敵,就是中國再破落它始終都是一個大國,有足夠的人口、有足夠的縱深、只有足夠的資源,它能夠支撐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就是打到最困難的時候,這個國家也可以利用廣域的國土縱深來將敵人拖死。想當年日本人不就曾經信誓旦旦的稱“三月亡滅中國”,可結果呢,單是大上海的外圍就打了三個月,從1937年打到1945年,日本帝國都打得吃了兩顆原子彈,中國人還在抵抗。到底誰先死?

韓日兩國呢?誰有這個資本。日本是個徹頭徹尾的島國,韓國又何嘗不是呢,即便是和北面的朝鮮完成了半島統一,可三面環海、一面和中國接壤的局面還是決定了韓國的地位,沒有戰略縱深,沒有戰爭資源、沒有足夠的力量支持本土防禦。中國人打到最後可以用空間換時間,可日本和韓國拿什麼去換?稍微一個轉身就到了海邊了,哪來的回旋點。

可就是這樣,日本還是牛氣哄哄的跟著美國人瞎起哄,組成了美日聯軍氣勢洶洶的殺入了中國大陸。而大韓民國的國民們更是有83%以上渴望與中國一戰。一個個真仿佛自己強大了,中國衰落不堪了。所謂的中央王朝已經是個過去式了,亞洲的局勢該重新劃分了。

年輕的中國人喜歡自我造句,比如“老虎不發威,你把我當病貓”到了年輕人的嘴里就成了“老虎不發威,你當是Hello Kitty”。也許韓國人真以為自己造了個Hello Kitty,而中國人就恰好是這個可愛的卡通貓,日本人大概也跟著後面想是中國大概就是‘小叮當’吧。

戰爭總是血淋淋,而又是不堪的。當中國大軍揮師橫掃了半個日本的時候,東京這才想起了後來。“投降還是抵抗?這是個問題。”多數人的不表態也就意味著吵吵鬧鬧最凶的一派占上風了。于是就這樣各方統一了個‘統一’意見,打,打下去,和中國人拼了。

日本人算是硬是手把手的將自己推上了絕路。推上了沒有回頭路的一條絕路。前面剩下的只有烏漆嘛黑的無底深淵了,在這些叫囂著“全民總玉碎”的戰爭狂人的推動下,已經失去控制的日本就如同一匹脫缰的野馬一樣,義無反顧的一頭紮向那片無底深淵。

中國人自然不會去管日本怎樣走上一條絕路,對于北京政府來說,怎樣來完善戰後占領工作,怎樣通過合理的管理來使得中國控制下的日本占領區走向新生,當然了,這個新生也就是指扶持起一個在中國政府的有力控制下的‘親華’政權。當初日本人不是搞了個滿洲國嗎,那今天中國政府也該是以彼之道還之彼身的時候了。在中國政府的‘國防大綱’中,日本已經被納入到外線防禦圈內,中國需要的是怎樣將黃海、東海打造成中國的內海。這一點與當初美國人逐步走上擴張之路是並無區別的。只是中國人沒有那麼咄咄逼人罷了。

京都成了中國政府手中的一塊王牌,一個樣板工程,用當初美軍南太平洋戰區司令官-喬治-布蘭森中將的話來說,那就是中國人的一個‘show’,一個做個全世界看的‘秀’。‘中日親善’、‘睦鄰友好’的話語成了輿論鼓吹的焦點,所有人都只是在重複宣傳著這樣一個事實-中國軍隊甯可付出較大的傷亡,也保存下了京都古城。日本文化本就是源自于中華文明,即是同根同源,還有什麼不能夠去解決的事情。只要軍政府投降,戰爭罪犯接受國際軍事法庭的審判,中國並無意去推翻日本的天皇制度,中國樂意與日本保持良好的外交關系。

雖然有些大灰狼騙小白兔的味道,但的確中國軍隊對日本平民的秋毫未犯使得許多日本平民感動不已,許多國民發現其實中國人一點不像過去政府和輿論所宣傳的那樣可怕。相比于自己國家的那些軍隊,中國軍隊更顯得彬彬有禮,而且更富有人情味。

一段時期內,在中國占領區內都可以看到這樣的一副宣傳畫-一個中國士兵懷抱著一個驚恐不安的日本小孩子,後面是爆炸的火光。這幅取材于四國島的那次事件的宣傳照,再配以“你還在猶豫什麼?該是你為新日本出力的時候了!”的標語,一下子就使得許多日本國民陷入到了一種顛迷狀態。甚至有些日本人已經開始認為,中國軍隊到這里來就是為了幫助我們恢複民選政府,推翻東京軍政府的獨裁統治的。

警察治安部隊的招募、自治政府的成立,等等一系列的動作更是使得中國占領區的日本國民的反抗情緒大大降低了許多。許多日本名流紛紛加入中國政府嚴格控制下的自治委員會,一些日本人則開始恢複往日的工作,中國占領當局已經開始著手恢複占領區的生機。

中國人最大的優點就在于言而有信,在許多被占領的城市,中國工程部隊都開始幫助日本人恢複建設,各類企業恢複生產,而許多來自中國的企業更是將工廠開到了占領區,這其中很多都是軍工企業,‘大中國聯合’計劃中的一環就是戰爭物資本土化。很多日本人都紛紛來這些工廠工作、上班,盡管他們知道制造的那些武器彈藥都將比投入到那些未被中國軍隊占領的地區。可是這些日本人還是很樂意。有人感到驚奇?但只要回顧下1945年之後日本政府從全面玉碎,到極力逢迎美國占領當局這一曆史,就不會再感到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