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節:誰主咸陽(7)



時機終于在期盼中到來了。

好大喜功的秦始皇在其威武的出行途中命歸西天,他的小兒子、荒淫殘暴的二世胡亥也在繼位不久死于他最信賴器重的權臣趙高的手里,公子嬰的王位還未坐穩,劉邦已經率領義軍殺進了關中,秦王朝土崩瓦解。

聽到這個消息,鯫生欣喜若狂,積澱在心頭的家仇終于報了。雖然報仇之人不是他自己,他多少有些遺憾。但畢竟仇報了,心情自然是愉快的。

更讓他感到愉快的是他又聽到了入主關中的劉邦是個寬厚仁義的人物,“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已經接受並推崇儒家思想的鯫生,對“仁”更有著深刻的理解,“仁”成為他衡量評價人的尺度,成為他選擇主人的標准。

劉邦進入關中的表現正是他理想中所期盼的人物。他清楚地意識到自己從政的契機到來了,儒家思想中的功名欲望在他的身體內急速地膨脹起來,他仿佛看到了自己錦繡的遠大政治前程,看到了儒家思想在他的實際行動下變成了美好的現實。

但鯫生還是清醒的,他知道初次去拜見一位陌生的大人物,如果沒有什麼實際的讓這位大人物感興趣的事物,而僅僅高談闊論儒家學說,恐怕不會引起他的關注,那麼拜見難免歸于失敗。

秦朝滅亡,鯫生也從狹窄艱難的生活空間中走了出來,他開始關心時事,注意從各種途徑了解天下局勢。除了聽到劉邦,他還聽到了項羽、英布、懷王等人物的一些情況。通過對這些情況的分析綜合,他從中清楚地看到了一個問題,他猜測,這也正是他求見追隨的那個大人物劉邦正掛懷的問題。

精明的儒生見白天求見劉邦的人太多,擔心他的求見也像這些人一樣流于客套的形式,便有意選擇在夜深人靜時前來拜訪。

劉邦首先向鯫生示坐,接著又命侍從上茶,顯出了他比較高規格的禮遇。

“先生深夜造訪,不知有何見教?”劉邦坦率真誠地問道。

鯫生不敢貿然提出他自認為會觸動劉邦心思的問題,先是自我介紹了一番,從家世到為學,從思想到做人,口齒清楚,不卑不亢,落落大方。

對鯫生的回答,劉邦十分滿意。劉邦內心里已經喜歡上了這位才學兼備,舉止得體的儒生,不住地頷首稱許,有時還要加上幾句嘉勉之詞。

儒生也深切地領會到了劉邦對他抱有極大的好感,從劉邦的言談表情上看,劉邦的接見是十分真摯的,沒有絲毫的客套之意。

但對那個問題,他是不敢直接講出,于是繞著彎子說道:

“暴秦二世而亡,罪有應得。大王入主關中,行寬厚之舉,發仁義之法,實在是關中百姓的福分。目前百姓莫不擁戴大王,並衷心期待大王能夠長駐關中,這是全體關中百姓的心聲。”

劉邦在認真地聽著,還是剛才那種真摯坦率的表情,鯫生見此,話鋒一轉:

“不過,有人傳言,說項羽率軍即將入關,百姓非常關注這件事情。小可今天斗膽代表關中百姓了解一下大王的去留之意。”

鯫生的話雖然含蓄,但劉邦已聽出了其中的內涵。這正觸動了劉邦的內心,又勾起了他的愁思,不過,對于坐在眼前的這個讀書人,好感之外,又加了敬佩。一個潛心攻書的文人,能夠專意在深夜造訪,想到了這樣的讓他牽腸掛肚的問題,可見此人決非一般舞文弄墨之人。

“先生所談,也正是邦苦心思慮的大事。關中之地殷實富足,關中百姓淳樸憨直,關中又多像你這樣的豪傑俊士,關中可謂人傑地靈。留在關中,與民同樂,當然是邦平生所願,可是另一路強大的義軍如果入關,恐怕這種想法也就僅僅是想法了。”

說到這里,劉邦無可奈何地深深歎息了一聲。對鯫生的好感、敬佩,加上急于求計的心理,劉邦今晚確是非常的真摯和坦直。

鯫生的臉上顯出了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

他的推測得到了證實。內心中不禁有些自鳴得意。

“大王不必憂慮。”鯫生以信心十足的口吻勸說劉邦。

聽到這種不容置疑的話語,劉邦黯淡的眼神放出了希望的光芒,他急切切求教說:

“請先生指點迷津。”

鯫生把早已准備好的方案講了出來:

“據聞項羽嗜殺成癮,毫無人性,如同虎狼,關中百姓談之莫不色變。相反,大王心親民眾,德高望重,深得民心,項羽現在強大,是其優勢,但其不得民心,更是其最大的劣勢。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大王應該深知其理吧!”

劉邦不住點頭稱許,鯫生更增加了談話的信心,有些激動地站了起來,聲音也提高了許多,並帶著手勢,頗有縱論天下的姿態:

“關中物產豐饒,蓄積厚實,又加人口稠密,可謂兵多糧足,正可彌補大王兵員不足的弊處。大王深得民心,口令即出,從者定會如云而集。關中入口必經之地函谷關,地勢險要,大王派精兵良將駐防,先期阻擋項羽入關,待兵卒征發訓練之後,大王就可選擇一有利時機,與項羽決一雌雄,而且我相信,最後的勝利一定屬于大王。”

鯫生搖唇鼓舌,侃侃而談,劉邦聽了心花怒放,連加稱許:

“先生分析鞭辟入里,利弊得失,確有高論,邦佩服之至。”

劉邦當時就派了一員大將率領一隊人馬深夜馳往函谷關駐紮了下來。

劉邦和鯫生都很興奮。劉邦慶幸解決了一大難題,同時又得到了一位智謀才士。鯫生慶幸遇到了明主,自己有了施展才能,實現政治抱負的舞台。二人都自認為找到了知音,便擺上酒菜,對酌起來,借著酒興,鯫生又發表了不少高論,從招兵買馬到備戰訓練,甚至談到了用儒家學說治理天下。殊不知,劉邦和鯫生引以自豪的這一高招妙計竟將把劉邦推到了死亡的邊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