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二十五章 橫生枝節

月初一,隨著最終入選名單的張榜公布,熱鬧了一個 試終于在萬眾矚目中落下帷幕。由于這次考試前所未有的廣泛性和新穎性,一直是在京中外輿論關注的焦點,對相關信息和進展給予了極大的關注。

在報章上,隨處可見對考試試題的探討和爭論,但不管怎麼爭論,九成以上的民意都認為采用這種切合實際、反映世界情勢的考題要比恒古不變,一用2000年的儒學經典要有意

《泰晤士報》駐京記者莫理循寫道:……這是這個老大帝國在廢除沿襲了一千多年科舉考試基礎上舉行的第一次文官考試,雖然爭議不 少,但每一個都認為是一次嚴肅的、令人印象深刻的考試。根據我們調查掌握的情況,雖然許多人未必對這樣的方式表示滿意,但他們也不得不承認這樣的改良是具有進步意義的。我們相信,大不列顛行之多年的文官考試可以為中國舉行類似活動提供借鑒……

《宇林西報》評論員寫道:這次考試具有雙重的特殊意義。其一,他是中國通過考試選拔人才擔任官吏傳統的繼續,其二,他是中國試圖改良學術與評價體系,轉而與歐美接軌的最初嘗試……我們認為,這種考試制度如果持續下去,必將對中國有關新式教育產生極大的推動作 用現實已經證明,只有掌握新式知識,才有可能通過考試並進而成為政府官員。

最終, 400名考生通過層層選拔。最終從兩萬余名報名者中脫 穎而出。當這些幸運兒名單公布之時。京城幾乎萬人空巷,無論識與不識,見面就在討論這一結果。很多在前幾輪就已落選的考生之所以遲遲沒有離開京師。就是希望能親眼看到最後的結果。

同日,《帝國日報》加刊號外,對 400名幸運兒進行了逐一刊登介紹,包括姓名、籍貫、年齡、學業及將出任地官職等情況,並公布了一個利好消息,凡此次資格初試合格人員。其資格三年內有效,在今後三年參加文官考試時毋庸再重複參加資格認證。

根據報紙所刊登地內容,有心人經過考究、概括,發現 400余人將要擔任的官職從正四品的部屬司司長開始到正七品地官員不等,其升遷速度堪稱驚人,除了少部分人員已擔任官職在外,八成以上的人員都是以白身而受此任命。

在官場當中,除非後台極硬或者天大的姻緣湊巧。否則熬 未必能熬到道員,但就在這次考試中,赫然出現了年僅27歲 長(與道員品秩相等,但京官照例比外官要高半級)。30歲以下出任五六品官職的人為數更多果然堪比鯉魚躍龍門。

當然,優秀人才的脫穎而出與各科閱卷官地水平也有很大關系。林廣宇為了籌備此次考試,特意提前從全國抽調了精兵強將擔任評閱官。例如交通組的詹天佑、魏瀚、高而謙、丁平瀾等,工礦、格致、化學組的 榮光、羅臻祿、林慶升、池貞 、沈慶喻、劉敖、張金生等,郵電組的蘇汝灼、王平國、陳彩壽等,船政組的陳兆翱、汪喬年、鄭清廉、吳德章、李壽田、楊廉臣、羅豐祿等,外交組的辜鴻銘、陸征祥等,無不都是當時在各行各業中頗具盛名,堪稱學科帶頭人的角色,能經過他們考驗而被贊譽的即便不是天才,也是了不起地人才。

最後,為了穩妥起見,林廣宇還特意設立了公示期名單公布後十日內,監察院專門接受相關檢舉。雖然林廣宇相信通過這種考試的辦法選拔人才是公正、公平的,但為了以防萬一,他還是准備了後手。

養心殿里,職官大臣兼任本次考試主考官的唐紹儀正在向林廣宇彙報有關情況。

“皇上,此次考試結果臣以為有好幾處發人深省,今後教育、用人當中非重視不可。”唐紹儀拿出一份條陳,說道,“此次考試,總共設立了11個科目,共產生35個最優等評閱 是科舉功名出身外,其余30人全部為留洋英才。留洋人才當中又以留美學生獨占鼇頭。仍以30最優等為例,內中除了3留英,2人留德, 日、留法各1人外,其余23全系留美出身;此30當中有博士頭銜者一共19人,留美者獨占17人,個別科目如格. . | 均系留美學生。”

“此種情況朕也有所耳聞,甚至外界有謠傳說因為閱卷官中留美出身的甚多,不免有了門戶之見……”

“皇上,這是誹謗。臣確系留美出身,其余閱卷官留美出身地亦甚多,但臣等捫心自問,選拔之時純以學識考評,並無門戶之見。”

“朕信得過你們,外界謠傳歸謠傳,卿等不必放在心上。”

“第二樣要向皇上稟明的是留日教育極其紊亂,非大力整治不可,否則將來必出大亂。”唐紹儀歎了口氣,繼續說道,“此次兩萬余名報名者留學歸國者大約占了一半,共約萬余人,而之萬余人中留日學生又占了8, , 望。400 名入選者中留日出身的不過80名,只占2 有余,亦即留日學生百人才能中一人。”

“留日學生良莠不齊,朕原有所聞,只是不知道如此差勁,原因何在,卿試言之。”

“第一,專業不當、偏科嚴重。留日學生7成以上學習文科,包括政治、外交、法律、經濟等各科,學習農工、格致、化學各科極少見,縱有所學亦不成氣候,是故人多而能參與競爭之科目少。入選率必然不高;第二。學業浮躁、根基不實。據臣調查,留日學生雖逾數萬,但中間習速成者六成(相當于職高類。長者2,短則3月),習普通者三成(相當于中專類,長則3,短則1年),中途退學、轉輾 之五六。入高等專門學校者百分之三四(相當于大專類,長則則2 ),入大學者僅百分之一(正規本科,四年制),反觀留美學生,人數不及千,但五成以上都系大學畢業。學士頭銜,還有幾十個博士頭銜,含金量較高。”


“兩者差異為何如此之大?”

“留美學生大多學實業各科,此等課程精深。非數年時間不能有所成,但反過來而言。凡能順利畢業者均有真才實學;反觀留日學生因為距中國較近,一有風吹草動便斷然回國,所學速成極其簡易,並無大 用。很多學生東渡日本原只是抱著鍍金目的而去,並未打算紮紮實實坐冷板凳,是故都嫌實業各科艱深複雜,只願學簡便者。很多學生號稱日本某校畢業,實則一句日本話也不會說,一段日本字都不懂。”

“卿言之有理,不過忘了說一點。”林廣宇笑著提醒他,“日本革命黨勢力

留學者大都熱血青年,經不起革命黨宣傳鼓噪,每多 于革命之學,哪有心思踏踏實實靜下心來鑽研學問?”

“皇上聖明,聖明。”這一條唐紹儀其實是想到的,但生怕觸怒皇帝,故不言,現在林廣宇自己說出來,自然不可同日而語。

“如欲改變此種局面,卿認為該如何著手?”

“臣有三個法子:其一,今後要改變官費留學辦法,要求各省將經費統一歸于朝廷,由朝廷進行選拔,防止濫竽充數;其二,~16K小說網wap。16k。cn~對官費學 生,歸國後要予以考成,倘若學識不明,所學無成,要求退還官費,以示懲戒;其三,對自費學生,歸國後可按本人自願進行考成,倘若成績超過官費平均水平,可按照官費予以相應補貼,以示朝廷慰勉之意。”

“甚好!這幾條方略職官部與教育部商議後便可行事……”

君臣兩人正事說罷,正扯幾句閑話間,忽地監察院院長岑春煊和職官部侍郎王照匆匆覲見。

“何事如此匆忙?”

“皇上,監察院昨天接到一個舉報,說是此次文官考試有舞弊行 為。臣今日核實後果有此事,當真是讓人頭疼異常。”

“什麼?”唐紹儀臉色大變不但有舉報,而且監察院已經核實了?他用眼神向王照詢問,結果發現對方也是滿頭大汗,神色間有說不出地尷尬。

唐紹儀地表情林廣宇看著眼里,但卻不動聲色地問道:“舉報何 事?”

“有人向監察院投遞匿名舉報信,說有兩個入選之人卻是女子。”

“女子?”林廣宇的眼睛瞪得滾圓,急問道,“當真?”

“千真萬確。臣已勘察其詳,果然屬實,而且錄得口供在此。”

“當時如何未能甄別出來?”


“皇上,臣等失察。”唐紹儀滿頭大汗,這才正是咄咄怪事!

王照也頗感狼狽:“報名時分,此二人喬裝打扮成男子模樣,部堂官員並未察覺,再加他們持有男子身份證明,于是發給准考證。入考場時,由于兩人褻衣極緊,外表看上去與男子無異,當時入考場者人數眾多,亦未仔細搜身,同樣讓其蒙混過關……”

王照說一句,唐紹儀的汗就多一層,考試失察,主考官可是要負連帶責任地。

“提審了麼?”

“審了。”岑春 答道,“臣接舉報,認為事關重大,實在不敢怠慢,立即安排勘察。倆人對事實俱是供認不諱……”

聽到這里,唐紹儀“撲通”一聲跪倒:“臣失察,請皇上治罪。”

“不忙不忙,百密一疏,朕不怪你。”

岑春煊開口:“皇上,最關鍵兩人還有一句托詞分外棘手:言招考時並沒寫明只限男子,他們前來應考,並無不妥,本欲用真名,只怕監查官阻撓,故用男子姓名……”

“這倒真是件棘手之事。”林廣宇沉吟片刻,問道,“此二人報了何種崗位?”

“一人報了外務部遠東司日本處二等秘書,正七品,閱卷結果為中等,排名第一,錄取;另一人報了教育部職教司主事,正六品,閱卷結果為良好,排名第二,同樣錄取。”

“真身是何來曆,查明了沒有?”

“已經查實。兩人俱姓陳,系浙江溫處道員兩個千金,年長者十 九,曰陳璿,年幼者十八,曰陳璐,但報名時均詭稱二十有三……”

“真是好大的膽子,父母如此失于管教。”

“臣還得知,兩人之舅為安徽提法使,兩人留日父親陳某原本不 肯,但舅舅極力附和,後方才成行,不曾想現在將天捅了個窟窿。”

“大千世界果真無奇不有,這倒真是件令人頭疼之事。”林廣宇笑道,“好吧,朕便會會這兩個奇女子,朕要親自審問。”

“是,是!”岑春煊、唐紹儀、王照等口中雖然都稱是,但聽到皇帝言語後彼此面上的表情卻都十分複雜與微妙,儼然有心照不宣的潛台詞。

看著幾人這般模樣,林廣宇知道他們在想些什麼,微微一笑,也不多解釋什麼。


下午時分,這對姐妹花被人送到了養心殿見駕,林廣宇看得出來,其中有一人神情緊張,走路戰戰兢兢,小步挪動,另一人卻極為坦然,不但有意無意地掃視四周,而且還試圖安慰對方。看著兩人搖曳生塵的模樣,林廣宇心里暗笑,主持審查的官員莫不都是老眼昏花了,連這麼明顯地女子都辨別不出來?

“跪下……”領路蘇拉一聲大喝,姐妹倆在距離禦座很遠處便跪下了,“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聽著兩人甜美的女聲,林廣宇微微一愣,隨即便道:“你二人抬起頭來。”

階下兩人聞言有些驚訝,膽小者似乎有些害羞,遲遲不肯抬頭,膽大者略微以猶豫後,便抬起頭來,目光正好與林廣宇相接。

好一對姐妹花,眉清目秀,說不出的蒽質蘭心。

“你二人誰是姐姐?”

“稟皇上,我便是。”果然是膽大者。

林廣宇還未說話,姐姐又說道:“此次全系我的主意,與我妹妹無關,請皇上饒恕則個。”

“呵呵呵,看不出來你還有這等巾幗不讓須眉的氣勢。”林廣宇大笑,“你二人為何冒名頂替?”

“父親大人膝下只有我姐妹二人,自小父親雖極疼愛我等,但常暗自歎息,謂沒有兒子繼承家業。我們姐妹心底便有計較,希望能干出一番事業,能讓父親大人不再為無子而煩惱。”

“你二人是否婚嫁?”

“不曾……”姐妹兩人臉紅到了脖子根,平添三分嫵媚。

少頃,姐姐大著膽子說:“古人霍去病言‘匈奴未滅,何以家 為’,我二人雖系女子,但也有一番建功立業、報國為民之心,個人婚姻不足為謀,更何況出色男子少之又少,我二人未曾遇到。”

這幾句話若是放在一般人家,足可以驚天地泣鬼神了,但這姐妹二人既然是留洋出身,見識不免就深刻了許多,而林廣宇亦是後世見過世面的,自然也不會大驚小怪,他只是在心底微微感覺詫異。

“你二人既是浙江人士,想必對‘鑒湖女俠’秋瑾亦有所知,嘗試言之……”

林廣宇此話一出,倒是輪到姐妹倆面面相覷了。秋瑾前幾年因為 “謀反”大罪,被紹興地方官斬首,鑒湖女俠四字的評價,原本出自于革命黨人,官府總人絕不會如此講述,現在皇帝居然親口說了出來,當真是有些蹊蹺。

怎麼回答呢?姐妹兩人倒是犯了嘀咕。考試冒名還有其他言語可以托詞,這等政治立場若是站錯,可能就是粉身碎骨的下場了。 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