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終卷 尾聲

時代的天平終于為時代的異己力量所打破。

在東亞這一團活水中,林廣宇一人投下的小石頭最終激起驚濤駭浪。

公元1914年11月28日,在中日兩國簽署停戰協定的當日,以山縣有朋等長州派陸軍勢力為後盾的兵變悍然發生,暴亂的士兵沖擊了會場、國會議事堂、郵政所、報社,並試圖掌控東京的最高局勢。

局勢發展到幾乎要進逼皇宮的地步,所幸,在警察的拼死掩護下,參與和談與調停的中、英、日三國代表及時轉移到了安全的地帶。

但是,叛亂的士兵沒能夠找到政府的首腦,不僅山本首相不在寓所,便是海相、藏相、外相也不在寓所。

令人疑慮的焦躁與不安瞬時間彌漫了整個兵變的隊伍。

唯獨,陸相崗市之助安安靜靜地等待在家中。面對洶湧而至的士兵,他似乎早有准備。

他微笑著,態度優雅而從容,沒有任何驚慌失措與暴跳如雷,“諸位,鄙人投身陸軍逾3年,所有的血性與骨氣早已經領教過了。若是早30年,或許我也是諸君當中的一員,只可惜,這樣的事件晚了30多年,我趕不上了……”

兵變的士兵逼迫他表態,讓他發表支持“改組內閣”、“皇國一體”的講話,卻為崗市所斷然拒絕,甚至于獨走的年輕軍官將手槍和刺刀架在他身上的時候,一貫以“懦弱”而聞名的陸相卻是面不改色。

在倒在血泊中前,陸相只說了一點:“希望。陸軍地奮發不要以整個國家的殉葬作為代價!”

表面上,長州派控制了整個局勢,但是當內大臣覲見天皇的時候,卻為暴躁的大正所痛罵。

“陸軍是一群混蛋。先不論他們地精神如何。他們這樣便是在踐踏國體。破壞國家信義、損傷國家體面、殺害國家重臣、破壞國際協調,朕要這樣殘暴的官兵何用?陸軍簡直是在掐朕的脖子!”

但內大臣稍微辯解幾句後,脾氣一貫溫和的大正突然就如同轉了性子一般,一改過去聽到槍炮聲都會發抖的窘境,穿上那一身陸軍大元帥制服。

“朕要去看看,要去看朕的禦親兵是如何作亂的?”

在山縣有朋、井上馨等人的惴惴不安中,遠處傳來了令人震驚的消息----海軍將軍艦開進了東京灣!

原來,提前避走地山本首相、齋藤實海相、加藤高明外相、西原寺公望元老都在軍艦上……

當戰列艦攝津、河內、安藝、薩摩揚起主炮時,當海軍陸戰隊做好登陸的准備時。陸軍已經感到,局勢的天平在一點點向不利于他們之處傾斜。兵變的第二天,當陸海軍劍拔弩張的時候,當新一輪太陽升起來之後,東京地街面已經戒嚴。但是。在戒嚴的街面上,赫然卻出現了兩匹白馬。

第一匹馬的馬背之上,正是日本視為現人神的大正天皇本人,後一匹馬背之上。則是時為長子、年僅14歲地裕仁。與此同時,街頭巷尾的廣播一刻不停地播送著《告政變官兵書》:“……現在為時未晚。爾等速歸複原隊,抵抗者全是國賊,你們地父母兄弟在為你們成為國賊而哭泣!”

沒有人敢對天皇開槍,也沒有人敢下令對天皇開槍,所到之處。湧動著只是“板載”的聲音。

用不著海軍艦炮的開火。大正僅以只手便平定了“1128兵變”,一大批居間其中的陸軍高官被迫切腹謝罪。山縣有朋、井上馨被迫隱退幕後。

兵變結束後,山本重新歸位,再掌大權,簽訂了中日協定,成功地壓制住了陸軍,直到1919年一次大戰結束,英美等國在收繳西門子、克虜伯等德國公司發現有關行賄的秘密檔案,並因為日本著力發展海軍而感到不安後予以公開,山本內閣才告轟然倒塌……

大正天皇成功地鞏固了自己地地位,與山本內閣一起開創被後世稱為“大正德謨克拉西”地時代,政治史學家評論,這是自明治維新以來,日本唯一積極且又向民主*攏的時代,但曆史地玩笑總是令人感到無情----1128兵變給大正留下了莫大的刺激,雖然當日憑著信心與勇氣平定了兵變,但卻摧毀了他原本就脆弱而敏感的神經。


在頒布解散山本內閣的敕令時,當著諸多政府要員和中外記者的面,精神極度萎靡的大正在國會議事堂將詔書卷起來當望遠鏡,這件事以望遠鏡事件聞名于世,但早在數年前,宮內外都已經知道了大正本人的病情,這次望遠鏡事件無非就是公諸于眾罷了。

大正十年,公元1921年,同樣親曆1128兵變的皇太子裕仁親王攝政,1926年,大正去世,裕仁繼位,年號昭和。

曆史有著不可抗拒的強大內力。

20年後,1936年2月26日,日本“皇道派”極端狂熱的法西斯主義少壯派軍官發動的“二二六兵變”,面對與1128兵變同樣的場景,裕仁以嚴令加以鎮壓,但是,與1128兵變不同的是。為了擺脫令人窒息的經濟危機,裕仁走上武力國策,他先是借兵變之手清洗了主張國際協調的政黨政府,然後又清洗了已經無用且對天皇權威構成威脅的兵變官兵,最後借軍部控制了政府,實現了真正的“皇國一體”,並一舉發動侵華戰爭……

云計劃中的瓊州攻略船是在1128兵變前幾天離開日本的。

雖然經曆了同盟會解體的打擊,孫中山仍然躊躇滿志,一方面宣布重新啟用“興中會”地名字,一方面則與親信與日本教官團商議將來的計劃。表面上革命黨眾人與日本派遣而來的人員相安無事。但內心湧動的波濤卻是難以平息地。

11月29日,在兵變的第二天,船只在台灣*岸,准備補充煤水後繼續前行。

借著這個機會。很多從沒踏足台灣的革命黨人上岸。

整潔的街道、寬敞的設施,似乎經過20年的改造,原本極為落後的台灣已經脫胎換骨。

但是,細心的革命黨注意道,在秩序井然的背後,卻是當地土人地極度貧窮與落後,所有先進的設施,原來只是給在此地的日本籍居民享受的。中國人不但要為這些設施付出更高的代價,而且在使用中被嚴格限定不得與日本人發生沖突。

革命黨人發現。在一處酒樓,明明是幾個中國商人先定下地雅座,但幾個日本浪人硬要享受,胡謅是他們他們先來的,逼迫中國人讓位。整個酒樓的用餐人為之一空。讓位之後,幾個飽餐一頓的日本人根本就沒有付錢地意思,只是揚長而去,留下敢怒不敢言的老板----這幾個若是放在東京街頭。那恐怕是革命黨人連交道都不願意打地社會渣滓。

這難道不是民族壓迫麼?所有人都在思考這樣的問題,革命黨領袖一直在宣稱要推翻國內的民族壓迫。可國內的民族壓迫是什麼?經過改良之後,除了滿城,滿人還有什麼與漢人相異?還有什麼凌駕與漢人之上的特權?聯想到南洋殖民者和土著對華人地壓迫,那才是真正地民族壓迫。問題是,這樣的民族壓迫不去破解反而要去破除國內現在已不太突出、並且在逐步改善地“民族壓迫”?

許多人第一次對瓊州之行產生了疑慮和焦躁。領袖們不免長籲短歎。但也無能為力。

補給完之後回到船上,隨行的日本教官還在喋喋不休地吹噓著“大日本帝國對台灣的改造”。甚至公開叫囂,“奪取瓊州之後,大日本帝國會將其改造成另一個台灣!”

原來,這才是他們的目的,很多人心里如有一團火在燒,憤懣之情噴薄而出。

當天夜里,兩派人馬終于動了手,從口角、手腳發展到槍械,甚至還用上了炸彈……

在孫中山等人的竭力調停下,這場械斗以雙方各付出2條性命為代價而收場,但是不和的種子卻已經根深蒂固地種下了,更要命的是,炸彈的氣浪沒有炸死人,卻炸松了船舷鏈接處的鉚釘……

耽擱了整整一天之後輪船才重新出發,不幸卻遇上了從呂宋洋面席卷而來的台風。

本來,如果沒有這一天的耽擱是完全可以避開風暴的,但現在卻恰好擋在了台風的必經之路上。

在那個漆黑的夜晚,12級的風力吹倒了桅杆,吹開了那已經搖搖欲墜的鉚釘……

瓊州夢還沒有開始就結束了,當新一天的太陽重新升起時,200個英魂已經伴隨著他們的革命理想和革命領袖而長眠海底!


經過山東防禦戰的勝利和改良立憲的辛勞,皇帝終于扭轉了中華面臨的國運。

雖然付出了不少的代價,但由于與日本暫時解除了沖突狀態,帝國面臨著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本作品16k小說網獨家文字版首發,未經同意不得轉載,摘編,更多最新最快章節,請訪問www.1 6k.cn!各種工礦業隨著大戰期間列強對華經濟壓迫的減輕而得到長足發展,而且,由于山東之戰的輿論,民間對于廉價傾銷的日貨始終報以抵制的態度。

國貨熱潮悄然興起,從面粉、棉紗、紡織、煤炭、鋼鐵、機械等行業開始,所有的民族產業都出現了井噴的勢頭。

在政治上,得益于9年預備立憲的完成,中央官制和地方官制完成了改革,地方政府雖然依舊強勢,但因為有地方議會的制約與監督,官員的不法行為降低了許多,而構成地方議會的主體又是在此次經濟大發展中強壯起來的民族資本家,通過經濟手段與政治機會的結合,中國成功地出現了一批精英分子----當然,絕大多數都是漢族。

在民族關系上。雖然滿人被取消了特權,但也從此釋放出了原本被壓抑著的生產力----畢竟,紈绔到底、無所事事地不肖子孫只是少數,很多人借著經濟東風而成為自食其力者。個別的抓住契機,利用各種各樣的關系和方便成為了大資本家----雖然他們資本積聚的過程不無貓膩,但對于整個國家而言已經無傷大雅。對于貴族,皇帝將從前動用皇室經費興辦地產業用股份的方式予以發放俸祿,用紅利替代了國家經費開支,斬斷了國家的最後一個財政出血口。雖然,有看不清形勢的貴族將股票變賣後購置了土地,但大多數人還是擋住了誘惑,搖身成為大宗產業股份持有者。甚至有些人還動用其余積蓄添置了股份。

有了股份之後,這些貴族對于國營企業的態度便端正了許多,再也不是原本官辦企業時那種奢靡浪費、貪汙行賄的弊端---因為,浪費掉的每一分錢中都有你自己的股份,而且。你還要接受別的有股份之人地監督,行為不得不收斂。由于大多數貴族不會管理,新興的職業經理人粉墨登場----當然大多數人也是漢族。為了確保自己的收益和利益,這些股東是不會對職業經理人太過指手畫腳的。畢竟搞砸了企業就是搞砸了自己的飯碗。

在眾議院中,很多議員要麼出身自有產業。要麼出身職業經理人階層,而在弼德院中,擔任議員地大多數都是資本主義化了的貴族。

已經用不著皇帝再苦口婆心地發布敕令勸告經濟建設與科技發展,也用不著政府再大張旗鼓地號召產業興辦與教育事業,所有的一切。都已經為資本主義化了兩院議員和他們選出來的政府官員看得清清楚楚。

皇帝地價值無非在于出席盛大的開工典禮或者驗收儀式。雖然皇帝還擁有著解散國會與政府地權利,但從來沒有一次行使過。林廣宇樂得在頤和園中逍遙或者去軍隊視察。

絕對的平等是沒有的,維新以來,得到最大發展的還是資本主義化了的精英階層。原本地地主階層被邊緣化,原本地佃農和赤貧階層被經濟力量轉變成為工人階級(抑或稱之為無產階級)。無產階級的生活雖然有所改變,但是在政治地位上並未得到上升,依然是被剝削地對象----只是由于經濟大發展提升了無產階級的生活水平,且中國民眾是最善于忍耐的群體而沒有爆發事端。

大戰期間,帝國以前所未有的欣欣向榮發展著,成功地提升了國力,而且還鍛造了強大的、擁有200萬之眾的國防軍,與此同時,日本在拼命發展海軍,已儼然發展到與英美等國分庭抗禮的局面。

1917年,隨著俄國的戰敗和退出協約國集團,更借著十月革命的由頭,帝國皇帝發布了對“俄國革命黨”的討伐敕令,宣布繼續承認沙皇尼古拉二世的政府,並公布了“中華帝國與俄羅斯帝國的議定書”,公開承認中國願以收回自《中俄尼布楚條約》簽本書轉載拾陸k文學網訂以來所有割讓給俄國的領土為報酬,出動50萬軍隊幫助沙皇恢複政權,平息“叛亂”。幾乎與此同時,日本方面也宣布維護俄國君權政體,加入了對俄國**的討伐。

在這個曆史當口,只有黃興、宋教仁率領的興中會宣布同情俄國**的革命事業,但他們的力量太過于微弱,根本無濟于事。

國際上,由于英、法、美各國都置身于歐洲戰場,無力鎮壓革命,便發表聲明支持中日兩國對于“國際秩序”的維護,使得14國干涉戰爭成為一場“英、法、美出槍出錢,中日兩國出人,對偉大祖國進行可恥干涉的帝國主義侵略戰爭”----語見聯共(布)主編的教科書。*

自1918年春季開始,經過連續奮戰,中日兩國在不同的領域進行了戰爭,但是,帝國國防軍也越來越發現俄共抵抗的頑強,雖然收複了不少領土,但也有數萬將士長眠北國他鄉。而且,隨著歐戰的結束和英法美脫身出來,沙皇殘余勢力看到了乞求西方援助的前景,便不太願意執行中俄有關協定書的內容。甚至發展到與日本相勾結,企圖用日本力量抵制帝國地意志。而日本由于“西門子”事件的爆發和山本內閣的倒台,更由于大正的無權,重新恢複到陸軍主導地軌道上來。

為有效應對國際局勢。皇帝果斷決策,停止對俄共的“討伐”,並與列甯的代表展開了秘密會談。為了爭取減輕戰爭壓力,列甯頂住了黨內的壓力,毅然與中國簽署了庫倫協定,承認原來的中俄雙皇協議繼續有效,但中國必須退出對俄國的干涉。

經過1年零3個月的“干涉”戰爭,帝國達到了自己的目的,成功地收回了150余萬被占領土。除了海參崴和庫頁島---這兩者都為日本所占領。在帝國退出戰爭時,許多中下級官兵由于同情俄國人民爭取獨立自主地事業,在高層的默許甚至暗示之下,通過交換黃金或者從前俄國從中國掠奪的古董的方式將大量軍火讓渡給了俄共武裝力量,並且釋放了被俘虜的俄共黨員及其抵抗者。

在中國退出干涉戰爭並且得到武裝支援後。俄共極大地增強了武裝力量,經過近5年地戰爭,終于成功擊退了外國干涉軍,捍衛了獨立。

日本參與俄國干涉逾4年。結果除了庫頁島一隅外,幾乎毫無所得。但是。由于對帝國退出俄國干涉戰爭的不滿,各西方列強加大了對日本的援助,整個東亞局勢又恢複到甲午以前“扶日制華”的政策。

但由于日本也並未完全准備好,所以仍然同帝國達成了妥協:雙方約定,日本將海參崴交還中國。同時撤退關東州以北、為日本所控制地南滿鐵路護路隊;作為交換。中國將原本即將到期的關東州旅大租借地延期5年。

這是一個誰都無法接受地協定,但誰也不願意當下再戰。只能把准備的目光瞄准5年後……日本拼命發展陸軍,帝國則進一步發展海軍。


在這5年當中,由于西方經濟勢力再一次回到中國,國內的民族資產階級面臨著與外國相抗衡的任務,所以加劇了對國內工人的壓迫與剝削,而由于政治地寬松和工人階級地覺悟,更由于俄國革命的榜樣,代表工人階級利益地政黨----中國**終于建立起來。

雖然**是經過帝國內政部合法備案的政黨,也沒有在黨綱中宣揚采用暴力手段推翻帝國憲法和政府,但由于他標榜代表無產階級利益,受到了民眾的極力擁護而為既得利益者所恐慌。短短3年間,這個原本不足100人的小黨發展成為黨員10萬余,並且在眾議院獲得了10個席位,一舉成為時人側目的新興政治勢力。

面對**的迅猛發展,皇帝感到了危機,他提出了一系列發展社會保險、建立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的政策,但占據議院多數的大資產階級政黨聽不進去,反而以“加強國防”為由,進一步加重稅收,帝國潛藏著深刻的政治危機。

在國際上,由于德國戰敗後爆發惡性通貨膨脹,使得原本帝國借貸的大量馬克債券變成了一系列廢紙,英法等國強烈不滿但又無可奈何。兼之皇帝一直呼籲對德國予以寬宏大量的處理,使得巴黎和會上西方列強一邊倒地支持日本而反對帝國,並提出了中國的德國雇傭軍問題,只是因為帝國外交大臣顧維鈞態度強硬,西方的企圖才沒有達成。

凡爾賽和約給德國規定了苛刻的條件,德國從上到下彌漫著複仇的情緒,同時對極力主張對德寬容的皇帝抱有好感,對中國較為向往。由于德國面臨經濟總崩潰和席卷全國的失業浪潮且英法等國無法吸納,在帝國外籍禁衛軍中德軍官兵的現身說法之下,大量德國的技術人員、退役官兵到中國尋找生存機遇。在這樣紛亂的當口,皇帝的特約代表在維也納街頭遇到了賣畫求生的希特勒,並且買走了這個窮困潦倒的畫家最得意的一幅畫用作政治投資----在《我的奮斗》一書中,希特勒對這段經曆念念不忘,反複加以強調,認為在絕望之前始終會有轉機。

5年的戰爭延期終于到期了。日本不肯放棄在日俄戰爭中攫取的權益,帝國要取消強加于己地不利制約,雙方在關東州爆發了戰爭。

雖然帝國的民族主義情緒依舊強烈,但是由于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的深刻矛盾。對于這場戰爭很多人持有不同意見。在這樣的當口,**接受了莫斯科地“教導”,不失時機地提出了“變帝國主義戰爭為人民戰爭”的方針,希望改變政體,在前線的軍隊當中引起陣陣混亂。

2個月後,就在中日兩軍膠著不下之時,俄國新任最高領袖斯大林為了樹立自己的權威,同時也因為舊俄沙文主義的作祟,悍然投入兵力發動了對帝國遠北領土的進攻。帝國自舊俄奪回來的領土喪失大半,唯獨在海參崴頂住了紅軍的攻擊。

局勢岌岌可危,在這樣的災難當口,帝國當權地大資產階級依然沒有看清形勢,幻想以一定代價對日俄兩國媾和。結果招致更大的反對,**甚至在軍隊中提出了推翻政府的號召……

危急關頭,在前線督戰的皇帝果斷決策,依*以德國籍為主的、對皇帝本人發有效忠誓言地外籍禁衛軍秘密返回京師。一舉發動“維新政變”,政變官兵逮捕並清洗了國會兩院中的大資產階級代表。宣布皇帝獨裁。政變的當夜,皇帝直接以敕令形式通過了《帝國改造法令》,宣布五項改革:第一,立即授予民眾普選權;第二,立即建立社會保險和社會福利制度;第三。實行普遍強制義務教育制度;第四。同意工人設立工會,允許實行集體雇傭;第五。立即免除農業稅,同時頒布授田令,同意授予每一個願意赴原俄占領土進行屯墾的公民100畝土地而“移民實邊”,而不是像原來地大資產階級一般要求收取高額的墾荒費。

五項改革激發了帝國全體地動力與信心,以農家子弟為主體的國防軍迸發出了最強的戰斗力,不但在關東州打敗了負隅頑抗的日本軍隊,而且還深入朝鮮境內,發動了爭取獨立解放的朝鮮自由運動。

在北方戰場,雖然**仍然極力鼓噪變帝國主義戰爭為國內戰爭,但得到五項改革實惠地工農主體對此並不賣賬,而且俄共軍隊暴露出來地燒殺擄掠並不比沙皇軍隊強上多少,因此所有的軍隊和民眾都決意抵抗到底,並且將接受莫斯科遙控地部分**人物斥之為“國賊、漢奸”……

在冰天雪地中,中日俄官兵為了各自國家的利益而浴血奮戰。

1929年,戰局在舊國境和關東州沿線穩定下來,面對日俄兩國的軍事態勢,皇帝宣布了著名的“抵抗宣言”,號召帝國戰斗到底,同時宣布全國總動員,征募500萬士兵入伍,締造“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光是四川一省,就為前線貢獻了200萬民工和50萬新兵。

同年,面對日本海軍在東南沿海的襲擾,帝國皇家科學院開發了最新式的俯沖轟炸機並大量裝備,一舉建立了陸地對海洋的優勢,大量的日本海軍戰艦被擊沉,迫使日本不得不停止對沿海的襲擾而代之以戰略封鎖,兩個戰線的戰爭陷入了持久戰。

在歐洲,由于害怕布爾什維克的蔓延,西方列強已經收起了原本對日本的支持,反而反過來支援帝國,美國鑒于日本軍艦封鎖東亞洋面的情形,也宣布對日本執行禁運。

幾乎與此同時,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爆發了經濟危機,日本出口市場銳減,再也無法支持對華戰爭。

1930年,第三次中日戰爭結束,中國收回了變成一片廢墟的旅大租借地,作為利益交換,中國收回了對朝鮮獨立運動的支持。

3個月後,中俄戰爭宣告結束,俄**隊分批撤回國內,中國則將原本《尼布楚條約》中約定日後再議的領土明確劃給俄國。為了平息黨內的巨大不滿,斯大林發動了“大清洗”,大批俄軍指揮員沒有喪生于戰場,反而死在了內務部的審判中。

在中國國內,主張激進革命的**人物因為違反帝國憲法而被逮捕,由于他們在中俄戰爭中的表現,無產階級大眾普遍報以冷淡,改組後的**命名為中華帝國社會民主黨,將黨綱變異為社會民主與階級協調,並一躍成為第二大黨。

時代的腳步雖然有過踉蹌,但依然頑強地走出了自身力量的十字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