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何妨輕狂

太子諭不是聖旨,但同樣有威懾力,大概相當于部級正式公文.,一路有你! .caihong.

李承乾的這道太子諭用辭很有意思,首先是"胡安欺瞞太子",第一句就把太子本人摘出去撇清了,也就是說,胡安在外面干的勾當本太子毫不知情,第二句是"搜刮強搶胡女",搶胡女用來干什麼呢?"獻上邀媚",多麼可憎的面目啊,簡直人人得而誅之,所以第三句"聞訊大怒,杖斃胡安",英明太子殿下果然為民除害了,代表月亮消滅了惡人,太子不僅沒背黑鍋,整體形象還升華了,明察秋毫,維護正義的形象躍然紙上.

最後一句話最值得韻味,"國有國法,秉公嚴判".

胡安已被杖斃了,換句話說,他已經受到了懲罰,現在太子諭里面卻還要加一句"秉公嚴判",這四個字若在官場新丁眼里看來,根本就是滿頭霧水,人都被你杖斃了,我還判誰去?別鬧了好不好,大家都很忙的……

但若換了官場老油子,對這四個字的解讀自然就不一樣了.

"秉公嚴判",判誰?自然不可能判死人,那麼就要把整件事情擺出來看了,整件事情的起因是胡安強搶胡女,被東市一名閑漢阻止,胡安毆打閑漢時,曾經的涇陽縣子李素站出來,把胡安毆打了一頓,而且極其殘忍地廢掉了胡安的四肢,被打的閑漢跑了,李素被關進了大理寺.

這是整個事件的過程,明事理的人都看得出,此事錯在胡安,胡安在這件事里扮演的是正宗原汁原味的大反派,正義的太子殿下消滅了邪惡的胡安,胡安已死.那麼人死罪消,現在太子還要大理寺秉公嚴判,很明顯.判的不是胡安之罪,而是某人鬧市廢東宮屬官四肢之罪.因為"國有國法".

這道太子諭經過官場老油子這麼一解讀,隱含的意思便清楚了,而且話說得四平八穩,任何人挑不出錯處.

大理寺官員不淡定了,他們都不是官場新丁,太子諭的意思他們一眼就看懂了.表面上,太子殿下的姿態端得很穩,不偏不倚不枉不縱的形象.實際上,太子殿下在向大理寺施壓,要嚴懲行凶的李素.

*********************************************************

東市事件的消息同一時間也報進了太極宮.

李世民聽到消息後兩眼發直,呆楞了半晌,似乎不太敢相信.

"再說一次,毆打東宮屬官的人是誰?"

宦官垂頭恭謹地道:"李素."

"太平村那個李素?"李世民不死心地追問道.

"是,曾經的涇陽縣子,火器局監正,李素."

李世民遲疑道:"怎麼可能?上次領人沖撞度支司才幾天,朕剛剛處置過他.怎麼又打人了?"

"陛下,奴婢不敢欺君,打人者確是李素.據說這次李素下手特別狠,把東宮內給事胡安的四肢都廢了……"

李世民沉默片刻,臉上迅速浮起怒色:"這個,這個……混帳!怎麼又是他?他想要做甚?真想做長安城的惡霸不成?"

龍顏大怒,殿內風云變色,宦官嚇得雙膝跪下,垂頭不敢出聲.

"此事因何而起,給朕據實道來!"


宦官急忙將事件始末道出,說得很客觀.在這位雄霸天下的英主面前,宦官不敢有一字添油加醋.

李世民聽著聽著.暴怒的神色漸漸冷靜下來.

"為惡者原來是東宮屬官……"李世民神色迅速陰沉下來:"承乾的東宮里面,用的都是些什麼人!"

"陛下.事發之後,太子殿下已下令將內給事胡安杖斃,並諭令大理寺秉公嚴判."

李世民神情稍緩,點頭道:"處置還算公允及時……"

說著說著,李世民咂摸咂摸嘴,總覺得哪里不對勁,想了想,神情一怔:"胡安已被杖斃,大理寺判什麼?"

這就不是宦官能回答的問題了,于是趕緊垂下頭不發一語.

李世民畢竟是英明君王,回過味後,大致明白太子的意思了,神情又變得陰沉起來.

"太子每日在東宮做甚?"李世民忽然問了一個不相干的問題.

宦官眼皮直跳,帝王的每一句話不可能無緣無故,而這句話,絕不是他一個宦官能回答的.

"奴婢不知……"宦官語聲發顫.

李世民緩緩點頭,眼睛望向殿外刺眼的烈陽,不知在想些什麼,良久,淡淡地道:"李素先關在大理寺,朕想看看,此事最後會變成什麼樣子."

"是."

…………

…………

弄清事實之後,李世民暫時不想表態.認真說來李素的出手是基于公義,如今民間風氣純樸,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事情比比皆是,貞觀年間有過好幾次游俠兒當街殺人的事件,皆因公義而起,雖說俠以武犯禁,然而游俠兒這種群體還真不好處置,因為他們在民間的威望不小,他們從不主動給朝廷添亂,然而一旦路見不平,殺人對他們來說也是等閑事爾,所謂律法,他們從來不放在眼里,朝廷縱想削除,亦不得不有所顧忌.

今日李素的行為,說來也算是游俠兒的典型作風,出發點是沒錯的,李世民登基後最重吏治,這樣的敗類官員若教他碰見,他也會揍,只是李素下手太狠了,出手便廢人四肢,這般狠毒心性也不知跟誰學的……

對李世民來說,李素揍人是小事,然而李承乾那道在別人眼里看來頗為高明,在李世民眼里卻昭然若揭的太子諭,卻令李世民很不舒服.

貞觀元年冊立太子,當時太子李承乾才八歲,那時的太子多麼伶俐可愛,滿朝大臣齊口稱贊,謂其"豐姿峻嶷,仁孝純深",這八個字用在一個八歲孩子身上,足可見朝臣對其何等欣賞了,連李世民當初冊立太子的詔書上也難得自誇了一句"早聞睿哲,幼觀《詩》《禮》",亦可見老爹對這個嫡長子是何等厚愛.

然而,這個被滿朝君臣厚愛的太子殿下,這一兩年來卻漸漸變了味道.


今日這道太子諭不是開始,早在貞觀九年時便有征兆,時年太子右庶子孔穎達,太子左庶子于志甯,東宮少詹事張玄素等教導輔佐東宮的臣子屢次上諫,言稱太子"游玩不學,奢好聲色,足智飾非",李世民不得不開始重視了.

東市事件李世民不表態,因為他想看看,看看這件事最後會鬧到一個怎樣的地步,看看太子到底是怎樣的心性,這件事情是塊試金石,試的不是李素,而是大唐太子.

…………

消息仍在長安城內蔓延.

程府,長孫府,魏王府,牛府……長安城跟李素有過交集的權貴府上幾乎全收到了消息.

然而,收到消息後的各權貴竟然沒有一家有所表示,很奇怪的現象,幾乎風平浪靜,不泛一絲漣漪.

"這樁禍闖得不尋常呀……"

程府老**眯著眼,露出深思的表情.

程處默急道:"咋又被關進去了,爹你去跟陛下求求情……"

程咬金兩眼一瞪:"求啥情?大丈夫做事有擔當,做的時候就該知道會有啥後果,指望外人求情,李家娃子積攢的情分經得起幾次耗費?"

"可……可也不能看他進監牢而不表示呀,咱家跟李素畢竟不一樣……"

程咬金斜睨了他一眼,懶得搭理這種蠢問題,而是擰著眉頭,露出深思之色,喃喃道:"不該呀,李家娃子這次闖禍到底為了啥?上次揍度支司的郎中可以說是自汙以求自保,事隔不到一月,又把人手腳廢了,這次到底為了啥?揍的是東宮屬官,做出這番舉動無異主動跟太子結怨,以前辛苦謀劃的一切豈不是白費?而且下手這麼狠,李家娃子到底在想什麼?"

雖是耿直武將,畢竟也是久曆風浪的老狐狸,自認識以來,李素的種種行為無不透出一股濃郁的小狐狸味道,從心智上來說,程咬金不知不覺已將李素當成了平等地位的人,所以造成了一種李素做任何事都有謀劃,都有目的的錯覺.

這也是現在程咬金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李素東市廢東宮屬官一事,都是百害而無一利的,他到底圖個啥?"長安小混帳"的名聲?已經夠響亮了,何須錦上添花?……倒向魏王?這是取死之道,李素不會做這麼蠢的事,……以得罪太子的代價借以震懾朝臣?那就更蠢了……

程咬金想得腦仁疼,這一次小狐狸的舉動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然而他卻死活沒想到,李素這一次是非常單純的闖禍,不帶任何目的,沒有任何謀劃,只是因為無法眼睜睜看著兄弟受欺負.

既是少年,何妨輕狂?

************************************************************

ps:今天狀態很差,因為日夜顛倒,較勁了半個月,仍舊每晚失眠...(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