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第51章

李江他們到這兒來擺攤也有四天了,每天都在同一地方,只賣對聯,四個孩子年紀又不大,買的對聯也與別家的不同,加上生意好,所以附近的人都認識他們.

因為生意不一樣,不存在競爭關系,而他們是賣吃食的,四人的攤子倒為這邊吸引了不少的客流量,加上蘇文和媛媛桃子的嘴甜,大家都很喜歡他們兄妹四個.

此時見兄弟倆過來,包子攤的老板娘就笑道:"阿文吃包子呢?"

蘇文咧嘴一笑,露出一排整齊的白牙齒,舉了手中的包子道:"嬸,這就是在你家攤子上買的."說著掏出銅板道:"再給我們來六碗豆漿吧."

老板娘就看向他們的攤子,這才看到守在攤前的木蘭和李石,認出他們就是剛才買包子的人,心里頓時有些困惑.

他們這附近的人都知道蘇文和李石是兩家的,家里還只有一個姐姐跟大哥,因為兩家做了親家,這才一塊兒賣對聯.大哥去年就中了童生,因為寫字好,今年才寫對聯出來賣的,嫂子在家里做其他事.

這在這個時代並不少見,家中兄弟人少時,就喜歡親家抱團,這樣也免得被人欺負.

老板娘只收了他們四文錢,邊給他們盛豆漿,邊問:"那幫你們守攤的是誰呀?"

蘇文理所當然的道:"那是我姐和我姐夫呀."

老板娘的手就抖了一下,一勺豆漿就灑地上了.她覺得她聽錯了,掏了掏耳朵問:"你說啥,他們是誰?"

蘇文很奇怪的看了老板娘一眼,道:"他們是我姐和我姐夫呀."

老板娘僵硬的又看了李石和木蘭一眼,確定眼睛沒花,問道:"你姐今年多大了?"

"七歲了."

老板娘僵硬的問道:"那你姐夫呢?"

"十一了."蘇文歪頭看向老板娘,"您怎麼問這個?"

老板娘尷尬的呵呵笑了兩聲,"你姐這麼小就嫁人了啊?是童養媳?"

蘇文就冷下臉,"不是,我姐還沒嫁給我姐夫呢,只是定親了,等長大了才嫁."又補充道:"我姐夫也不是童養夫."

老板娘和李江一起嘴角抽搐的看著蘇文.

老板娘不好再深問,只是將豆漿用托盤裝好給他們拿過去.而從此之後,這條街上的人都知道李石小小年紀就中了童生,但最讓人談論不休的卻是他有一個七歲的小娘子.

雖然蘇文已經說姐姐和姐夫沒成親,但大眾不約而同的沒聽見這句話.

木蘭和李石並不知道這個插曲,只是等幫他們看攤子到吃完午飯,未婚夫妻倆就回家去了.

木蘭還要做衣服,李石還要寫對聯,都忙著呢.

等到了二十八,大家都停止了所有的活動,就是馬家等四家昨天也將剩余的對聯退回來,將帳結了,打算二十八這天上街置辦年貨.

馬家,范家和林家共要了四次對聯,而村長家則要了六次.有門路的就是不一樣,村長一家賣出去的對聯是其他三家總和的一大半,可這樣,馬家范家和林家也很滿足了,往年這時候他們只能到府城找些短工做,而且因為農閑時候,找短工的人多,就算他們村離府城近,也很難找到合適的.


而這一個月下來也不過三四百文錢,可這次賣對聯只不過賣了十六天,除去成本,還賣了有二兩銀,幾家過來結賬的時候是笑盈盈的.

馬銀大手拍著李石的肩膀,大聲笑道:"今年我們的了經驗,明年再做心里就有數了,小李相公,明年還要再麻煩你哪."

李石矜持的頜首,"明年若還有,自然是要請幾位叔叔幫忙的."

說著李石拿出賬冊結賬.

四家從他這里拿對聯,都是先記賬,等結束後才結賬的,因為賣不出去的對聯可以退回來,也正因此,四家才敢接這門生意,不然,李石一個十幾歲的小孩,他們可沒膽子拿出幾兩銀來冒險.

四家一共賣出去對聯一千七百五十六副,其中第一種賣出去六百八十二,第二種賣出去五百八十六,第三種是四百八十八,第三種多是村長家賣出去的.

李石算了一下,除去零頭不說,加上李江他們賣出去的,除去成本,一共賺了一萬五千八百文錢.

李石看著桌上十五串的銅錢,有些無奈,"這麼多的銅錢也不好放呀,還是換成銀子吧."

"我不!"木蘭兩眼亮晶晶的看著桌上的銅板,"我喜歡銅錢,不喜歡銀子.就這樣放著吧,我們平時用的也都是銅錢,正好,不用擔心用銀子折價了."

李江難得的狠狠地點頭,他也喜歡看銅錢,這可比看銀子舒服多了.

李石有些無奈,"只是這麼多錢藏在哪里啊?"

"就藏在我屋里吧,反正這是留給我們日常開銷用的,你們放心,我一定會藏好的."

李江蘇文和媛媛桃子就有些失望,他們也想藏在自己屋里.

李石好笑的看著他們,"那可得藏好了."實在是銅錢太多,體積太大,只怕不好藏呀.

木蘭興沖沖的將銅錢放進一個甕里,抱了就朝自己屋里跑.

四個孩子連忙跟上.

李石就坐在堂屋里等他們藏好錢後方指著角落里剩下的對聯道:"你們說怎麼辦?"

李江道:"賣給村里人吧,我見我們村里許多人家都還沒買對聯呢."

蘇文憤憤,"我看他們就是算計著我們賣不出去,想等我們折價賣的時候才買."

媛媛和桃子狠狠地點頭,"不便宜賣給他們."

木蘭道:"送人吧!"

李石微微一笑,"我也是這個意思,與其降價賣討人閑話,不如送人!"

四個孩子頓時肉痛起來,一副對聯最低的成本就是三文了,送出去這麼多,他們得多虧呀.


李石見他們心疼的樣子,就教訓他們道:"不要舍不得這點小利,我們這次又沒虧,只不過剩個幾十副對聯罷了,我們家到底弱勢些,與鄰里交好只有好處沒有害處."

李江和蘇文站起來,低頭受教.

李石心里早有一個大概的方案.

村里有上百戶人家,而對聯只有六十二副,他總不能家家都送,可若是送了這家,沒送那家,難免有紛爭,所以李石就想明天下午將對聯放在門前,有意的就過來拿,若無意的就不用,一家只能取一副.

這不過是小事,大家的關注點還是在年貨上.

這是大家逃難以來過的第一個年,木蘭和李石都很重視.

兩個人將想到的年貨寫下來,防著明天忘了,四個孩子也在一旁嘰嘰喳喳的說著自己想買的東西.

"我想買窩絲糖吃,聽說可好吃了."

"我要糖人."

"我要一個筆筒,我特意去看過了,又好看又便宜."

"我要一個木馬,就街上賣的那種……"

木蘭和李石雖然過過不少的年,可往年這些事情都是大人做的,就算木蘭有成人的思想,平時也很少關注這些事,所以倆人除了一些顯而易見,眾所周知的規矩外,就不知道過年還要買什麼東西了,只能湊合著寫了一些.

因為家里什麼東西都是買的,雖然這段時間米價已經回落,但依然比往年要貴一些,所以倆人都是買夠一段時間吃的,並不敢買太多,而這次李石卻提議一次性買夠到明年秋收的米.

"今年旱災,一直拖到如今,現在又是冬天,不可能種植,靠外地調糧,明年青黃不接的時候恐怕也緊張,未免開春後糧價再漲,我們不如一次性買足到明年收成的糧食吧."因為對聯賺了錢,李石才有這個心思,不然他也不敢一時動用太多的錢.

木蘭同意了.

第二天,全家六口人睡了個懶覺,這才懶洋洋的起身,用飯過後全家推著手推車去購置年貨.

出門就碰到了好幾個村民,木蘭挑眉,他們家離府城最近,但與構架過來的橋還是有段距離的,她不明白,這些村民去府城是怎麼往回逛到她這兒來的.

倒是何錢氏從後頭趕上來,"木蘭呀,全家去趕集啊?"

"是啊,前幾天都忙,年貨還沒買呢."

何錢氏眼睛一亮,"我聽說你家賣對聯賺了不少錢是吧?"

木蘭臉微皺,"您是聽誰說的?那對聯是賣出去不少,可成本也不低,可要是全都賣出去了多多少少也賺一些,偏偏我們年紀還小,哪里知道行情,做多了,賣不出去,本利剛好相抵,賺的錢也多數貼補在剩下的里頭了."

何錢氏臉上的笑意幾乎要掩飾不住,低聲問道:"那有什麼,村里還有許多人家沒買對聯呢,回頭賣給村里人就是了,能回來一點是一點."

木蘭點頭,"我也是這樣想的,可李石說,大過年的,鄉里鄉親不好拿錢,反正成本也抵了,不過費一些人工,我們家自來還沒拜訪過鄉親們,就說那些對聯送給大家,只是也不知誰家沒買對聯,而且只是幾十副,怕沒得的人家生氣,所以一時有些猶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