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8章 反轉(上)

"陛下,"富弼本來站得腰酸腿痛,這一回忍不住,重新走上前道.再怎麼著,你是皇帝啊,不是粗魯的王巨,豈能在大慶殿上用茶盞子砸前來請願的百姓?

王巨這才走出來,來到富弼面前說道:"富公,莫急,陛下為何發怒,馬上你就知道了.

說著又將軟胡床搬來,將富弼按著坐下.

別爭這口氣了,請坐吧.司馬光一口氣說了這麼多,富弼早站得吃不消了.

富弼無奈地坐下,還是不服氣地問:"知道什麼!"

王巨沖趙頊示意了一下,趙頊也沖身後的太監打一個手勢,太監退下,一會兒,諸親衛端上來許多矮板凳.

這也不成體統啊.

范純仁走出來剛想說話,趙頊說道:"諸卿,因為這次廷會有點長,可能到二更三更,才能結束,所以朕破下例."

大家都十分不解.

頂多就是司馬光彈劾了,王巨再反駁,再長,能長到二更三更時分?

不過真到二更三更時分,這麼一直站著,誰能吃得消?

于是一個個坐下.

然而大家迅速發現了意外,護衛們也搬來板凳讓安燾他們坐下,不管如何,他們終是宋朝的大臣,但那些請願的百姓,那就站著吧!

大伙坐下,王巨說:"陛下,諸位,剛才司馬光說了齊人,我就先說這個齊人."

經司馬光詮釋,那個齊人太惡心人了,也太容易迷惑人了.

因此王巨第一個就是說它.

"何謂齊,相齊,相等,似乎是有點那麼天子與庶民相齊的味道,若那樣,太祖太宗與趙普相公為何提出齊人?要知道蛇無頭不行,國家沒有領導,這個國家必然會動蕩不休.然而問題出在哪里了?"

"司馬光.你修著了史書,上從三國分晉開始,下到我朝創立,同樣講述了許多朝代的興亡.為何興亡.似乎原因很多,外戚專權,宦官干政,君主昏庸,武將不法.但它們還不是秦漢隋唐真正覆滅的原因.當然,這些很重要,正是因為這些原因,導致國家政治不清明,再加上人口等因素,豪強兼並嚴重,百姓活不下去,揭竿而起,秦亡于民亂,漢亡于民亂.隋亡于民亂,唐亡于民亂,這才是幾個王朝滅亡的真正原因.為何民亂,兼並!"

"因此祖宗提出齊民,包括制訂戶等,越富者攤派的稅賦越多,甚至承擔力役,越窮者攤派賦稅越少,甚至都沒有力役.還有各個坑礦,起先也多由各地富人承負."


這個制度真的很坑富.

唐朝是用罪犯挖礦的.但許多人認為不仁道,比如一些罪行輕可以改造的犯人,然而因為下了礦井,又是罪犯.胥吏不法,導致罪犯活活累死在礦井里.

因此宋初制訂了一個制度,那就是交給這些富人承包,但不是現在坊場河渡制的承包,而是強行承包,比如這個鐵坑.一年只能產一萬斤鐵,但交給富人承包後,必須每年向朝廷交納一萬五千斤鐵,至于成本,管你什麼成本,至于產量跟不上去,自己掏腰包買五千斤鐵回來上交吧!

實際這些制度,就是有意打壓富裕的地主與商人,減輕貧富懸差.

包括科舉,大規模的科舉用人,甚至都不讓達官貴人的孩子參加科舉,那麼各個寒門子弟就湧入官場,推新出陳,國家就不產生嚴重的壟斷了.

當然,制度是一回事,執行又是另一回事.

"其實這些也算是齊人,諸位,你們中間有人看過或者聽說過彼岸的那二十條干部守則,同樣它也是一種齊人.其用意一樣,減少兼並與豪強的不法,給底層百姓一絲生機.只要能活下去了,那個百姓願意揭竿而起?國家才能久治."

"但祖宗如此,有沒有做到真正的相齊?實際彼岸也不能做到真正的齊人.我只用兩件事比喻,一是仕途,二是行商.彼岸現在還是提撥制度,但開始推廣層層磨勘制度,村鎮由百姓選舉,才能連任,連任後還能得到百姓認可,才能升遷,進入到市,到了市這一級別,離百姓已經很遙遠了,那麼只能采用精英任命制.但經過村鎮兩級磨勘,並且得到大多數百姓認可,至少在這時,各個干部開始本質都是不錯的.陛下,諸位,聽出來有何區別嗎?其實與我朝一樣,只不過我朝是三級科舉制度,百里挑一地考出進士,再進行磨勘.彼岸因為無法執行科舉,所以直接從村一級行政磨勘."

"彼岸沒有科舉,同樣沒有恩蔭,但子女想進入仕途,那就必須從某一村開始做起.那麼村長是什麼待遇呢?免其家田賦之稅,每年額外有十幾貫的補貼.然而干部子弟想擔任村長,一年只有十幾貫補貼了,也就意味著他們還要多家中帶來一些錢帛,才能維持生活.並且同樣是村長,他們是空降而來,與村民關系不熟悉.那麼是否太苛刻了呢?"

"錯,非是苛刻,如果真有心入仕途,真有心想做好干部,那麼放下身體,與村民打成一片,同樣是出政績,一個普通村長的政績能有多少人注意?但一個市長的兒子為村長,出了政績,又有多少人注意?之所以這麼做,就是將認為當官就是謀取榮華富貴的那些干部子女淘汰下去,而將真正想做好干部的那批人甄別出來,得以提撥重用.這只是開始,一旦到了鎮級,這些人青年時代呆在父親身邊,對官場與公務的認識,以及父親的人緣關系,就會對其產生更大的幫助作用,那麼同樣為鎮級干部,這些干部子弟脫穎起來會更快.因此,所謂的齊人,還不是真正的齊人."

"再說行商,我再舉一個例子,假如我的兒子長大了,現在又呆在我身邊,知道我要推出銀行司,他想行商謀取財富.那麼從現在起就可以利用這條消息謀劃了,一是提前安排磚窯的.二是利用我的房宅,准備貸款.銀行司剛搭建起來,別人還在好奇之時,他就開始用房子抵押了貸款.磚窯籌建.如果能力再大一點,再加上他是我的孩子,各地官員多少會給一些照顧,也能迅速將磚窯盈利.能盈利了,又可以用這個磚窯去貸新的款項.那麼只要經營得當.一年之內,僅是利用這個房屋的貸款,就可以建設幾百座磚窯,說不定僅是一個房宅的抵押,就讓他在一年之內謀得幾十萬貫的利潤.然而普通的商人呢?才開始佼仿呢.所以看似齊人,實際哪來的齊人哦?"

聽到這里,許多機靈有門路的官員眼睛一起亮了起來.

這個法子好……

當然,他們不會讓他們子女去直接經商,但他們家中有管事哪,經濟人哪.牙吏哪.

"再到齊商稅,雖然未來必齊商稅,但也只是理論上相齊,同樣的商貨,如果是平民百姓的商貨,胥吏可能會高估一點,相信略略高估,這些商賈也無法訴訟吧.然而若是達官貴人的商貨,胥吏可以只估半價征稅,能不能相齊?"

"司馬公.我所說的齊人不過是這樣的齊人罷了,甚至還不及彼岸嚴厲,這也錯了嗎?我不知道你所說的士大夫與武卒相齊,父母與子女相齊.天子與庶民相齊從哪兒得出來的?難道這幾天不讓你出來活動,讓你產生了嚴重的胡思亂想?"

有的官員忍不住低聲笑了.

王巨白了他們一眼.


這可不是一個笑話,如果讓司馬光這句話傳將出去,並且大家信以為真,那會非常非常的不妙!

但是趙頊卻在深思.

這個錄官制度好啊,朝廷一用恩蔭.二是科舉,但恩蔭的下場就是良莠不齊,並且莠多于良,至于科舉,也別當真了,當真讀好經義就是好官了?看看這幾個老家伙,那一個不對經義滾瓜爛熟,可是呢……

不過再想一想感到茫然.

不僅這個茫然,彼岸真的有很多好東西啊,但放在彼岸行,放在宋朝就是不行.

難道大宋這個制度真的出現嚴重問題了?

實際這種制度是一個前所未有的混合制度,其實上層的所謂選舉,真的是一個笑話.比如阿三與灣灣,那是越選越亂.

因此王巨將封建集權,天朝的那種半集權,以及民主的分權與選舉,一起混合起來搭配了.不過他記憶當中,前世天朝似乎也是在向這個方向進軍.

究竟如何,那需要時間去檢驗了,甚至他死了,都沒有檢驗好.

但不管怎麼說,比現在宋朝這種制度強吧.

"至于文公誤斬或有意斬殺張睦,不錯,文公與富公是朝堂僅存的三朝宰相,大宋巨擘.如果張睦是一名普通的商人,那也就算了,更不會值得我放下手中的繁忙政務,刻意騎馬去密州安慰.但張睦真的是普通商人嗎?"

"熙甯七年大旱,海商們捐助了幾百萬石糧食,救活了多少百姓,你們是知道的.但諸位,這些糧食不是變出來的,有的從萬里之外的彼岸,有的花高價從占城從交趾,從兩廣買回來的.那時候彼岸的船舶並不多,經濟同樣很緊張.這才是開始,諸位,我短短幾年時間內,滅交趾,平大理,降占城,朝廷提供了五百萬匹小絹,余下的只有來自兩廣的財政收入了,但兩廣能有多少財政收入.別的不說,我在南方收編了十余萬軍隊,想要養活這麼多將士,還有獎勵撫恤,以及各自鎧甲與戰馬的費用,這點錢帛能夠麼?那麼余下錢帛從哪里來的,彼岸商賈,他們生生支援了兩千多萬錢帛商貨,才得以讓我維持了龐大的戰爭費用.所以平一國平一國降一國,國家並沒有因此財政吃緊,百姓也沒有增加額外負擔.不僅如此,章質夫在大理,他們又拿出近八百萬貫的錢帛與商貨,進行了支援."

"但我為什麼不敢提這件事,真怕啊.如果傳將出來,肯定有人做文章,從兩廣到大理再到交趾,那麼大的地盤,一千多萬百姓,十萬精兵,又有彼岸財政的大力支持.肯定到時候有人在陛下面前說,陛下,不好啊,又一個安祿山."

趙頊歎息一聲.

王巨說的意思,他在前面拼命,然而朝堂呢,卻在扯後腿.

其實這就是王巨有意說的,我在南方都不會謀反,到了陝西後,同樣不會謀反.

不然到時候有人做文章,趙頊又產生疑心,那就不大好辦了.

當然,現在王巨正大光明說出來,大家不好做文章了.


"而且去掉前兩年三十萬兩金,在這六年內,彼岸海商承諾將會向朝廷捐獻三百萬兩金,兩千萬兩銀,即便是新貫,那也達到了一億四千多萬貫.想一想我朝現在一年有多少稅賦收入吧!"

"莫急,還有,這些年來隨著彼岸的壯大,每年市舶司從彼岸得到的抽解與榷香就漸漸逼近七百萬貫,想一想木棉司與榷鹽的興師動眾,一年能淨盈利多少?"

"富公,仁宗,先帝與陛下,對你也算是恩寵有加吧,但這麼多年來,發生了多少次旱災,蝗災,澇災,兵災,你與王拱辰在洛陽修建莊園豪宅,比皇宮還要莊麗,但拿出多少錢帛賑災過相關的災民?"

"司馬公,素聞你生活節儉,范右丞生活也節儉,所以他與我政見不合,我一直很尊重,為何,非是朝廷發放的薪酬低,而是范右丞將這些薪酬多拿來濟助族人,或者相關的孤寡赤貧百姓了.所以盡管朝廷薪酬不菲,范右丞只能過著樸素的生活,平時連肉都舍不得吃.在士大夫越來越奢侈的今天,這樣樸素清廉的官員,能不讓我敬重?可是司馬光你不同啊,記得我少年時,窮得都活不下去了,然後冒著殺頭的危險去做背騾子,真無奈啊,那段日子,每當我隨二叔狩獵到一點葷腥,用它與黃豆放在瓦罐里煨,因為鹽貴,還舍不得放鹽,但就是這樣,我二妹與三弟聞到香味後,都忍不住地滴口水."

其實這里王巨又繼續在用手段.

什麼牌都沒有悲情牌好使喚!

在座的官員當中也有少數起點很低,但再低也沒有低到王巨這份上.

"所以我無奈,只好想出了桃溪劍,想出了雪鹽,不過延州商戶力量有限,隨著雪鹽推廣後,許多貴人家的管事與子侄要求加入,也包括你們司馬家,某一天,一人找到延州的商戶,說,我叔叔就是司馬君實,延州商戶還能說什麼,加入吧.那個叫司馬什麼來著……就在那幾年,大約分去了三千多貫利潤,其付出就是少許的本錢,以及你司馬君實這張名號.雖然你生活儉樸,但你們司馬家卻不儉樸,家產百萬貫,良田千頃,以你在司馬家的威信,有沒有號召過他們捐獻?"

"陛下,諸位,我有點弄不明白,司馬公他們屢屢說國家要德化,不能以利誘之.難道司馬公他們眼中的道德,與臣眼中的道德是兩回事?"

司馬光氣瘋了.

其實王巨說等于說出司馬光等人反對變法,反對銀行司的原因了.

這些人之所以反對,不僅是其中的弊病,也是擔心它會損傷權貴的利益.因為他們本身就是權貴,就是利益所得者!

實際王巨也無語了,他的銀行司並不是打土豪啊.

雖然齊商稅會逼迫一些權貴不得不交納商稅了,可一旦宋朝經濟環境變好後,這些權貴行商收益反而會更大.

這個理兒真的說不清了.

然而司馬光卻沒有說話,因為他察覺出來了,這次將他們請到大慶殿,又搬來板凳讓大臣們坐著圍觀,並且皇上用茶盞砸風吉,以及龍椅邊上桌櫃里的那些劄子……絕不是講道理的安排.

弄不好今天這場廷辨,就是一場鴻門宴!(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