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西北攻略 第一百六十八節 大唐命運

李甯笑容可掬地推開艙門,步履翩翩地走了進來,絲毫沒有被趙飛龍喝破行蹤的尷尬,落落大方地在趙飛龍的右首坐下,神情冰冷地盯著趙飛龍,嘲諷似的一笑道:“想我大唐立國以來,全國統一,疆域遼闊,政權鞏固,經濟、文化都出現了繁榮昌盛的景象,外禦強敵,內修朝政。朝廷內各族之間的聯系密切,和平相處,更加加強了與四鄰國家的經濟、文化交流。”

發布 “在京師長安與東都洛陽內長居的胡商不下千萬,使長安與洛陽成了天下名副其實的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李甯緩了口起,平複胸中盛怒,接著道“自開國以來,短短兩百多年內,我大唐先後出現了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事,國家統一,社會安定,天下承平,呈現一派升平景象,其成就遠遠超邁西漢文景之治。若非胡人安祿山背主叛國,不忠不義,百姓怎麼會遭受到無辜的屠戮,這一切都是反賊的罪過。”

發布 “在太皇爺爺治理時期,我大唐鼎盛局面達到了高峰,積蓄了雄厚的國力。如今父皇嘔心瀝血治理朝政,朝中大臣一心用力,平叛安賊的叛亂,還百姓一個朗朗乾坤,只是時間的問題。飛龍說我大唐從根本上腐朽了,無法扭轉乾坤,李甯愚魯願聞其祥。”

發布 談古論今,揮灑自如,李甯的厲害可見一般。最厲害的是,李甯的話中充滿了對于未來的自信,帶著強烈的感染力。趙飛龍目光毫不惶讓地與李甯相視以對,自己腦袋中關于大唐敗國之論何下千萬。

發布 趙飛龍完全憑借自己對大唐的印象,悠悠地道:“不可否認大唐在天寶之前,的確是一個空前其後強大的而有作為的朝廷,其承前開後的地位,在曆史上必定會留下重重的一筆,但是自天寶以來,便慢慢埋下了條條禍根。破壞容易,建設難,埋下了禍根的大唐,想要恢複以前太平盛世難如登天。不說大唐為了破滅叛亂,為了能在域外借兵,過猶不及地答應回鶻人的搶劫要求,如今的大唐國有九破,民有八苦。”

發布 聽趙飛龍沒有完全否定大唐,安平的冷豔的俏臉慢慢地緩了下來,但是仍然毫不放松地追問道:“是哪九破,哪八苦?李甯愚魯,願聞其詳。”


發布 自李甯進來便一直沒有出聲的夏雨荷,也露出了凝神傾聽的神情,若趙飛龍無法作出令她滿意的答複,夏雨荷已經決定立刻配合吐蕃的追兵將趙飛龍斬殺,然後以李甯與吐蕃和親,全力攻柔然。自己動用飄渺聖地的一切力量,配合朝廷全力整頓朝綱,除宦官,清君側,立賢臣,快速平叛內部叛亂,如此則中華民族面對強大的敵人尚有一線生機。

發布 感受到夏雨荷的心意,趙飛龍目光在這個美麗得,令人多看一眼便會迷失的絕世佳人身上,掃了一眼,然後將目光放在李甯身上,神色凝重地道:“九破是終年聚兵,蠻夷熾興,權豪奢僭,大將不朝,廣造佛寺,賄賂公行,長吏殘暴,賦役不等,食祿人多而輸稅人少,這九條腐蛀神器的蛀蟲;八苦是官吏苛刻,私債征奪,賦稅繁多,所由乞斂,替逃入差科,冤屈不得申理,凍無衣、饑無食,病不得醫,死不得葬。不知道我說的是否符合現在天下現狀,要不要我趙飛龍一一為公主列舉一些列子?難道這些仍無法說明了,大唐至此時已危機四伏,再也不能繼續統治下去了麼?”

發布 李甯聞言,如遭重擊默默無言,她沒有想到與世無名,似乎從石頭中蹦出來的趙飛龍,竟然對中原形勢了解的如此的深。李甯看似信心百倍,但是由高傲自豪,不將天下群豪放在眼中的她,竟然答應和親吐蕃,便知道她內心身處是多麼的不自信。在李甯的內心深處最佩服的人,乃是被肅宗以叛父弑兄而殺的二皇兄建甯王,若他不是那麼的固執,真的做了弑兄的事情,則大唐要想平叛實際乃易如反掌……

發布 夏雨荷見李甯聽到趙飛龍的話後,如五雷轟頂久久無語,知道趙飛龍的話說到了這個堅強自信的公主內心深處,被趙飛龍的話亂了心神。淡淡地對趙飛龍道:“趙兄所說不假,只是這一切,不正說明這一切的災禍,乃是由安賊的叛亂引起的嗎?趙兄目光深遠,如能放棄成見,助大唐肅清宇內,然後揮軍西北,開拓無上疆土,雨荷可以可以保證趙兄將來能夠名流青史,成就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業,如此不是更加能夠減輕百姓的災難,到時一切外難都將不足為慮。”

發布 夏雨荷雖然知道不大可能,仍要盡量說服趙飛龍,若趙飛龍真的能夠幫助朝廷改良朝政,平除禍亂,則的確造福天下百姓,但是從長遠來看,饒是夏雨荷也有幾絲猶豫。

發布 李甯聽到夏雨荷的話,立刻如溺水的人,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立刻容顏煥發,俏臉恢複了顏色,目光灼灼地盯著趙飛龍道:“李甯也可以做出這樣的保證,只要飛龍你點頭,我絕對會做一個乖乖的趙家婦,保證一切都只為飛龍著想。”


發布 趙飛龍朝李甯嘿嘿一笑,自信地道:“你會老老實實地做趙家婦,卻不是這樣。”趙飛龍吸了一口氣,對夏雨荷道:“雨汐與公主何必騙我,若你們看不透天下動亂的根本,我趙飛龍立刻便不在說一句話,讓我們各安天命。安祿山之所以會叛變,乃是因為天寶以來朝政郁結的根本後果,而不是他的叛亂才使得朝綱的紊亂,他的叛亂完全是朝廷政德已失的原因,他的叛變主要原因有四,這四點也是大唐朝政的症結所至,若公主告訴飛龍你能解決這四點,飛龍就立即退居山林不問世事。”

發布 說到這里趙飛龍不再看他們,霍然起身,目光注視著窗外的青山,身上散發出一股強大的氣勢,流露出指點江山的風度,揮灑地道:“眾人皆知,大唐土地兼並嚴重,大富者有連阡之田,貧者無立錐之地的局面。地主官僚的大小莊田遍布各地,大者有田上萬頃,而大量普通百姓卻失掉土地。玄宗後期,土地問題日益嚴重,許多失去土地的農民四處逃亡。民為水,國為舟,水能災舟,亦能覆舟,這是太宗皇帝的訓言,如今大唐朝廷活在太平盛世的美夢之中,已經忘記了普通百姓的生死,嚴重削弱了唐朝的統治基礎。而土地的劇烈兼並,更加有利與藩鎮割據的形成,此其一也!朝廷要讓天下勞者有其田,能是不能?”

發布 “其二:李林甫為了專寵固位,杜邊帥入相之路,以胡人不知書,一紙奏折使天下諸道節度使盡用胡人,精兵咸戍西、北邊,天下之勢偏重,卒使祿山傾覆天下。李林甫者誰,不過一受寵內侍宦官而已!但是卻由他造就了大唐邊防節度使權力過大,成為強大的地方勢力,龐大的權利就是平叛以後,也將導致最終將出現更加強大而普遍的藩鎮割據,而邊防節度使的權力膨脹是和府兵制的破壞分不開的。”

發布 趙飛龍毫不停歇,目光深遠,侃侃而談道:“唐初,府兵的地位高,待遇好,因而兵源穩定。高宗以後,征戰頻繁,府兵戍邊、出征往往逾期不得輪換,而其優厚待遇多被取消,府兵逃避征調或逃亡的很多。更後來,府兵入宿衛者,謂之侍官,言其為天子侍衛也。其後本衛多以假人,役使如奴隸,長安人羞之,至以相詬病。其戍邊者,又多為邊將苦使,利其死而沒其財。由是應為府兵者皆逃匿,至是無兵可交。天寶以後,所招募之法,稍亦變廢,應募者皆市井負販、無賴子弟,未嘗習兵。時承平日久,議者多謂中國兵可銷,于是民間挾兵器者有禁;子弟為武官,父兄擯不齒。猛將精兵,皆聚于西、北邊,至此中國無武備矣,重文輕武的思想由然而生。”

發布 深深地歎了口氣,趙飛龍回味道:“為了扭轉這個不利的局面,于是在玄宗時廢除了府兵制,普遍實行募兵制。招募而來的士卒長期駐守邊疆,與邊將關系密切,因而極易成為邊將的私人武裝。同時邊將的權力也在逐漸加強。睿宗景云元年開始在邊地設節度使。至天寶元年時,共設平盧、范陽、河東、朔方、河西、隴右、北庭、安西、劍南等九節度使及嶺南經略使。他們各領兵二、三萬至八、九萬,並由起初只管軍事,發展到兼管行政、財政,集大權于一身,成為強大的地方勢力。人類的欲望是永無止境的,這一進一出,手中握著重權的安祿山若不叛亂,才是奇怪,現在朝廷要削藩,使天下文武並進能是不能?。”

發布 聽到趙飛龍說道,人類的欲望是永無止境的,自始至終芳容都平靜的夏雨荷也不僅,露出幾許波動。因為她知道,說服趙飛龍已經徹底失敗,下面所要做的便是自己的抉擇。而且趙飛龍所說的這兩條,無論是土地兼並,還是募兵的改革,的確已經成為了大唐左右為難的制度,一邊是百姓一邊是權貴,一邊是中央集權一邊是地方散權。


發布 只聽耳邊有響起趙飛龍的聲音接著道:“外面權臣羽翼日益豐滿,而此時的朝廷卻日益的腐朽。敢問公主,而此時玄宗是否已怠于政事,沉緬于酒色歌舞,窮奢極欲?”

發布 不待李甯回答,趙飛龍接著道:“世人借知,玄宗將政事則先後委于宰相李林甫、楊國忠。李林甫口蜜腹劍,勾結宦官,妒賢嫉能,他掌權十九年,朝政日益黑暗。他死後,楊貴妃的族兄楊國忠為相,而楊國忠結黨營私,賄賂公行,朝政更加黑暗,死在他手中的忠義之士有多少?怕是無可估量。而在此期間,朝廷直接掌握的武力也大為削弱,代替府兵的彍騎缺乏訓練,戰斗力差,無論數量、質量都遠遜于節度使的武力。此時大唐又與吐蕃、南詔多次發生戰爭。大唐將士攻南詔屢敗,使天下騷然,國力虛耗,本來國內浮躁的氣息更盛而朝廷卻毫無察覺,低落的士氣,至此落到了谷底,太平盛世的積蓄,在此時消耗的怕就有半吧?如今腐朽勢力的朝黨,在中央已經根深蒂固,公主以為,朝廷能不能將那些奸邪鏟除出中央?”

發布 趙飛龍帶著嘲弄地回頭望了一眼李甯,接著道:“其四:從天寶以來,宦官專權,唐朝初年,宦官人數不多,只管宮廷內部事務,不與聞國家大事。至唐玄宗時,寵信宦官高力士,四方所上表奏,都先經他看過,再轉呈玄宗,小事就由他處理,大事才由玄宗裁斷。玄宗還派宦官出使或監軍,甚至率兵出征。”

發布 “從此,宦官開始掌權。不過當時宦官的權力還比較小,要聽命于皇帝。安史之亂後,宦官逐步掌握軍政大權,形成了宦官專權的局面,加上後宮干政,整個朝政已經面目全非。公主告訴我,朝廷有沒有意識到宦官干政的危機?就不要說怎麼來鏟除了。”

發布 “由此四點,加上時間緊迫,雨汐你教我怎麼救大唐,破而後立的道理,雨汐怕是比我還要清楚。”趙飛龍目光飽含深情,目光複雜地盯著夏雨荷的秀目問道。直到這一刻,他才明白自己對大唐有強轉衰是多麼痛心疾首,唐朝缺乏漢朝那麼多的名君。

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