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中國行動

印度的內戰大概是21世紀中最殘酷的一次內戰,同時也各大國利益所交織的一次內戰。這如同20世紀初葉,在中國的那場殘酷的內戰一樣,代言人的戰爭,在實現著大國利益,更體現著大國時代的到來! 歐洲想利用聯合國的力量,來控制印度,並且牽制美國對其一體化干預的行動終究是要失敗的。原因很明白,中國與美國都不贊成以聯合國的名義向印度派遣維和部隊,而俄羅斯也沒有能力,同也不可能支持讓歐洲強大的政策。而在三個常任理事國都不贊同的情況下,歐洲是沒有能力讓聯合國複蘇,也不可能實現他的目標的。 美國在否決了法國與德國提出的議案之後,聯合國派遣維和部隊的提議已經失敗了。隨即,歐洲的法德英意四國決定繞開聯合國,向印度派遣歐洲維和部隊。而這更進一步的削弱了聯合國的生命力,讓聯合國走到了滅亡的邊緣。 歐洲這麼做,也是迫不得已的,原因很簡單,現實的需要,已經超過了歐洲的長期計劃。失去了聯合國之後,歐洲將失去了牽制美國的最大的一塊借力板。但是,如果現在失去了在印度的發言權,並且失去了在印度的利益之後,歐洲崛起的第一步就將失敗,而因此導致的連環性的災難,是歐洲無法承擔的。而且,聯合國的衰落是無法避免的,這只是遲早的事情。所以,在這一情況之下,歐洲只有舍遠求近,以爭取眼前利益為第一要務。因此,歐洲決定單獨向印度派遣維和部隊,就不足為奇了。 為了這次的行動,歐洲做的准備還是很充分的。當然,這也是一次檢驗歐洲聯合部隊的機會,所以,准備派遣到印度的維和部隊多半都是從歐洲聯合部隊中抽調出來的,只是在某些特殊的專業性軍隊上,才用了幾個歐洲大國的國防軍。 最先表態的是法國,畢竟法國是歐洲的政治大國,也是歐洲一體化的火車頭之一。所以,當聯合國安理會的表決一結束,法國總統就對外宣布,法國准備第一期向印度派遣3萬規模的維和部隊。 法國派遣的部隊中,有5000名外籍軍團的官兵,而這就是法國維和部隊的主力。另外,還有20000名的歐洲聯合部隊的法國官兵,其余5000人,是負責後勤,以及聯絡工作的部隊。 法國的外籍軍團就是法國以國家身份養著的雇傭軍,而這也是一支曆史非常悠久的部隊。在法國開始爭奪海外殖地的時候,為了跟好的與當地的反殖民武裝,以及別的殖民者競爭,法國就組建了這支部隊。按照外籍軍團的規定,只要在軍團服役滿一定年限,就可以獲得法國國籍。所以,大部分向往到法國生活的外國人都以通過加入外籍軍團的辦法,最後來獲得法國國籍,當然,其中也有不少的中國人。因為這不是一支以法國人為主體的部隊,所以到了近現代,外籍軍團就一直是法國對外行動的急先鋒。最有代表性的當屬阿爾及利亞戰爭,因為這場戰爭又被稱為“外籍軍團戰爭”,從始至終,外籍軍團一直是法國作戰的主力部隊。當然,在現在,外籍軍團仍然是法國對外行動的主力,所以在決定向印度派遣維和部隊的時候,外籍軍團自然就成為了法國,乃至歐洲的急先鋒。 緊隨法國之後,德國也表示將向印度派遣一支2萬5000人的部隊。其中歐洲聯合部隊中的德國部隊占了20000名,另外還有5000名德國國防軍。而這也是從二戰之後,德國第一次向歐洲之外派遣部隊。 作為二戰的戰敗國,德國雖然在戰後取得了經濟發展上的奇跡,並且最後超越了英法這兩個老牌的,而且是戰勝的歐洲國家,成為了歐洲第一大經濟國。但是,在政治上,德國一直就是歐洲的小弟弟。長達40多年的分裂,在德國人身上留下了深深的印記。雖然,統一之後的德國在歐洲的地位已經提升到了與法國差不多的高度上,但是戰敗國的陰影就一直沒有離開過德國。所以,在國際社會中的政治地位,德國一直不如法國,這也是德國為什麼在歐洲只能當老二的主要原因了。但是,隨著德國政府在戰後的一系列積極的措施,以及對戰爭正確的反省態度,很快就讓德國獲得了大多數二戰受害國,特別是歐洲國家的諒解。當德國總理勃蘭特在華沙的那一跪之後,德國在大多數國家心目中的形象就已經改變了。所以,在1999年爆發的巴爾干半島戰爭中,德國第一次向國外派遣了軍隊,而現在,德國又向政治大國的地位邁進了一步,當德國軍隊走在印度的大地上的時候,恐怕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感受吧! 很快,英國也表示將向印度派遣20000名的維和部隊。其中第一批是5000人的一個輕型旅,另外的15000人的部隊將在隨後到達印度。而英國這一實質上的行動,立即激起了大多數歐洲國家的積極性。 想比之下,英國這個以保守出名的國家都做出行動來了,那歐洲的一體化看來又向前邁出了一步。作為美國傳統上最堅實的盟友,英國一直在歐洲扮演著一個不合群的角色。當歐洲大陸的大部分國家都決定加入歐元經濟圈,以加速歐洲在經濟上的一體化進程的時候,英國卻頑固的堅持使用英鎊,而沒有接納歐元。直到現在,英國還在為是否應該加入歐元區而徘徊著。接著,在歐洲聯合部隊的問題上,英國的態度也很謹慎,僅僅派遣了兩艘護衛艦加入了歐洲聯合海軍。而這只有象征性的意義,而沒有多少實質上的意義。所以,英國一直是歐洲大國中最不合群的一個國家,而現在,當英國決定向印度派遣維和部隊的時候,就已經表示願意回到歐洲大家庭來了,而這對歐洲各國的激勵是很有效的。至少,在英國表態之後,以前那些與美國關系密切的國家都做出了同樣的決定。 最後一個歐洲大國,意大利也決定向歐洲派遣20000人的維和部隊,其中15000人的歐洲聯合部隊中的意大利軍團,另外還有一支5000人的意大利國防軍的旅。 當四個歐洲主要的強國都以行動在支持著歐洲一體化進程,並且派遣維和部隊之後,除了幾個一直保持中立的歐洲國家之外,所有的歐盟國家都多多少少決定派遣自己的部隊加入維和部隊,為歐洲一體化做出自己的貢獻,也為世界和平做一點努力。 當這支歐洲的聯合維和部隊成立的時候,已經有20個歐盟成員國的軍隊加入了進來,維和部隊的人數也達到了15萬。僅僅從這支部隊的規模上就可以看出,這次歐洲是下了決心,而且也賣了大力,要通過這一次的行動,樹立歐洲的集體形象,並且將歐洲聯合部隊的建設向前推進!但是,在這個時候,卻出現了一個嚴重的問題,那就是這支部隊由誰來指揮! 要指揮一支“萬國”軍隊是很不容易的,至少在語言上,就存在著大問題了。但是,要確定這支“萬國”部隊的總指揮,就更難了,因為各國的利益沖突太大了,很難以解決。 按照法國的意思,應該由法國的將軍擔任總指揮官的職務,因為法國出的軍隊最多,而且在這一次維和行動上,法國也最積極。而為了拉到更多人的支持,法國也認為應該由德國將軍來擔任副總指揮官,另外讓意大利的將軍來擔任參謀長。而在這之中,法國人把英國涼到了一邊,看來,英國即使在努力,還是沒有能夠迅速的獲取歐洲大陸國家的信任與支持。 德國與意大利很快就接受了法國的這一提議,他們很清楚,在國際政治地位上,他們都不如法國,畢竟法國是有核武器的大國,而且是二戰的戰勝國,他們兩個國家在短時間之內,還是要與法國合作。當然,法國人拋出來的誘餌也足夠有吸引力,能夠拿到另外兩個重要職務,就已經很不錯了。但是,受到了傷害的英國卻鬧別扭了。 雖然,英國排除的部隊不如法國與德國多,那麼最重要的兩個職務讓給法國與德國,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是意大利派遣的部隊只是與英國一樣,而且作為傳統的強國,為什麼要讓意大利的將軍擔任參謀長,而不是英國的將軍呢?英國人想不通了,這當然不行,難道讓英國士兵聽從別的人指揮,去戰場上出生入死嗎?而且,英國軍隊這些年的作戰經驗明顯比意大利軍隊多,那麼更應該讓英國的將軍在聯合部隊中擔任一個更重要的職務,不然很難讓英國政府說服國內的選民,讓自己的軍隊到危險的地區去作戰! 針對英國的不滿,法國提出的理由也很充分。這支維和部隊的主體是歐洲聯合部隊,而英國並沒有陸軍加入歐洲聯合部隊,而且在歐洲聯合部隊中占的份額實在是太小了。另外,英國第一期僅僅向印度派遣5000人的一個旅,這比西班牙,希臘,波瀾,荷蘭派遣的軍隊都要少,那英國憑什麼來爭取更高的位置呢? 表面上,英國與以法國為首的歐洲大陸國家為這事就快吵翻臉了,但是暗地里,這些歐洲的領頭羊都在積極的進行外交活動,希望通過磋商來解決這個問題。德國總理很快就趕到英國去了,接著西班牙首相,法國外長,意大利外長也都趕去了倫敦,幾個歐洲大國就英國在聯合部隊中的地位,與英國首相進行了秘密會晤。很快,英國就與歐洲大陸國家達成了諒解,解決了這一問題。 首先,英國將向歐洲聯合部隊提供一支15000人的部隊,但是在這支部隊結束完配合訓練之前,將不被派遣到印度去。另外,英國將提供一支航母艦隊加入歐洲聯合艦隊,並且部署到印度洋地區。作為讓步,法國同意由英國將軍擔任維和部隊的海上總指揮官。而最大的讓步,還是決定英語為聯合部隊的主語言,而法語,德語與拉丁語都是輔助語言。 其實,現在歐洲國家在一體化的問題上,最嚴重的問題就是語言。即使歐洲大部分國家的語言都是拉丁語系語言,但是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每個有獨立語言的歐洲國家都有了自己的文化,而語言是文化的主體,要想統一的話,沒有統一的語言是不行的,但是各國為了保護自己的文化,在選擇歐洲主體語言的問題上,產生了巨大的分歧。而在這個分歧中,以英國與法國之間的沖突最為嚴重,而這也是影響到英法兩國關系的一大因素。 英語與法語都是世界性的語言,作為歐洲最大的兩個老牌帝國,在二戰之後的獨立浪潮之前,英國與法國都有著龐大的海外殖民地,英國甚至還有日不落帝國的稱號。不可否認,英語是現在的世界性語言,特別是在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國之後,因為美國強大的經濟,以及在技術上的巨大優勢,特別是在計算機普及之後,英語在世界上的地位是沒有任何一種語言能夠威脅到的。不看別的,就看中國從小學到大學的學習英語的狂潮,就能知道英語的地位了。但是,作為另外一種世界語言,法語在全球范圍內的普及度也是很高的,特別是在非洲,以前的那些法屬殖民地國家中,法語都是官方語言,但是比起英語來,法語區的經濟實在是差多了,那影響力也就自然小了許多。 法國是一個非常高傲的國家,在法國旅行的話,如果不表明自己不會法語,不然用英語問路,肯定沒有法國人會搭理,而用公雞來形容法國人,也是恰倒好處。為了保護法蘭西文化,法國政府也是不遺余力,而看法國政府規定不准在任何電視,戶外等廣告中讓英語標語的面積超過法語這一點上就能夠看出來,法國人的民族感是很強烈的。而當問題延伸到關于歐洲一體化上的時候,法語與英語之間的沖突就更為明顯了。 出了英語與法語之外,德語,拉丁語,希臘語等等都有著重要的地位。所以,出了在軍事與經濟上的一體化之外,歐洲更需要在完成政治一體化之前,先將語言“一體化”了,不然一個沒有統一語言,沒有形成統一文化的國家,是不穩定的。而現在,這個問題就已經影響到了向印度派遣聯合部隊的事情。 為了決定維和部隊的主體語言,法國與德國,還有意大利就已經傷透了腦筋。而這時候英國插手進來,還正好給這幾個國家一個解決問題的機會。最後,法德意三國都做出了讓步,也是考慮到照顧英國的情緒,才讓英語成為了聯合部隊的主體語言。但是,就今後歐洲的主體語言的問題,法德意三國都還沒有做出讓步,而是擱置了下來,以後的問題,還是以後再解決吧! 當這些問題解決了的時候,歐洲維和部隊出發的准備工作也已經到位了。很快,第一批15000名法國士兵,10000名德國士兵,5000名英國士兵,5000名意大利士兵,還有1萬多名其他歐洲國家的士兵在阿姆斯特丹搭上了前往印度的運輸船隊。而由英國的“無敵”號,法國的“戴高樂”號兩艘航母為核心的歐洲聯合海軍特譴艦隊也分別從英國的布里斯托爾以及法國的布雷斯特出發了。當這兩支艦隊在比斯開灣西部與運輸船隊彙合之後,浩浩蕩蕩的向那片遙遠的大洋前進了。 當歐洲的維和部隊趕往印度的時候,在這個不平靜的次大陸上,戰爭的火焰已經熊熊的燃燒了起來。 在聯合國還在討論關于印度內戰問題的時候,印度內戰中的兩大派武裝集團就已經打了起來。發起進攻的一方是巴基斯坦支持的伊斯蘭教武裝集團,而受到攻擊的是索納德武裝集團。而且,這場戰斗,之後就沒有停止過,也成為了印度內戰中,爆發的第一場大規模的戰斗。而且,這是整個印度內戰中,最為殘酷的一場戰斗! 其實,進攻索納德集團,不但是中國的需要,也是伊斯蘭教武裝集團的需要。在前印度國內,伊斯蘭教徒大概占了11%,也就是說,大概有1.2億人信奉的是伊斯蘭教。這可不是一個小數字,出去巴基斯坦與印度尼西亞,恐怕這是伊斯蘭教徒最多的一個國家了,但是,在印度的11億人口中,這卻是少數。所以,伊斯蘭教徒在印度一直處于被壓迫的地位,而現在內戰爆發了,有了自己的勢力范圍,那麼,這些內心仇恨被壓抑著的伊斯蘭教徒終于把自己的憤怒爆發了出來! 還有一個原因不能忽視,就是美國在阿富汗與伊拉克的軍事行動,以及美國對伊斯蘭教世界的壓制。其實美國壓制伊斯蘭教世界的行為由來已久,在中東支持以色列,壓制別的國家,以及對伊朗的制裁,兩次對伊拉克的戰爭,侵略阿富汗這些巴掌都打到了伊斯蘭教世界的臉上,而且聲聲著響。當然,美國這麼做,也有其原因的,而且這個原因就是石油!眾所周知,現在在海灣與中東地區有全世界最多的石油,而且這里的石油不但油質好,而且埋藏淺,極易開采,成本也相當低廉,海灣的富裕國家幾乎都是依靠石油發家致富的。當然,美國深知石油對這個世界的重要性,至少在2025年之前,人類世界是離不開石油的,因為燃油,以及石油制品已經深入到了每一個人的生活之中。而一些富裕的伊斯蘭教國家對美國並沒有多少威脅,只是讓部分財富流入到了這些國家的手中,但是並沒有改變美國對能源的控制。但是,如果這些伊斯蘭教國家聯合到了一起的話,那就不僅僅是財富的問題了,而是美國將失去對能源的掌控,也就失去了控制這個世界的能力!從幾次巴以戰爭中就可以看出來,雖然在伊斯蘭教世界中存在著教派之間的斗爭,但是當外界壓力強大到能夠威脅他們生存的時候,伊斯蘭教世界還是能夠團結起來的!而美國所害怕的就是伊斯蘭教世界的這種團結,甚至統一,第三次巴以戰爭中,伊斯蘭教國家發動的石油戰,就讓美國經濟進入了10多年的寒冬時期。所以,從美國的經濟安全,以及國家利益上來看,控制石油,並且打擊伊斯蘭教世界,都是美國不容忽視的問題。而美國拋起的反恐戰爭,在很大因素上,正是為這一目的而進行的。當然,現在恐怖組織針對美國的破壞行動,其實也是受到了這一因素的刺激而劇增的! 而這時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印度的伊斯蘭教武裝集團要打擊索納德集團了,因為索納德投靠的是美國,既然能夠有一個正面戰場來打擊美國,那這些仇視美國的伊斯蘭教徒可不會放過這麼好的機會。 第一階段的進攻持續了3天,伊斯蘭教武裝集團就將戰線推進到了距離孟買只有150公里的納西克附近。而巴基斯坦軍隊為了配合伊斯蘭教武裝集團的行動,也已經加強了對他們的援助,同時將控制的戰區向東推進了50公里,完全控制了肯帕德灣。而這時候,美國援助給索納德集團的武器彈藥也已經到達了孟買港。得到援助的索納德集團擋住了伊斯蘭教武裝集團的猛烈進攻,戰斗進入了僵持階段。 第二階段的戰斗持續到歐洲出兵的時候都還沒有結束。在前半段的戰斗中,雙方的戰斗都是以火力襲擊為主,而伊斯蘭教武裝集團甚至向孟買發射了幾枚老得都快掉牙的“飛毛腿B”戰術彈道導彈。雖然,這並沒有對孟買造成多大的破壞,但是卻嚴重的打擊了索納德集團的士氣。 其實,伊斯蘭教武裝集團停止進攻的主要原因還是在補給上的延長。按照巴基斯坦與中國的秘密協定,中國有義務向伊斯蘭教武裝集團提供更先進的武器裝備,並且承擔部分補給工作。但是,就在志願軍的武器裝備應該怎麼交到伊斯蘭教武裝集團手里的問題上,中國與巴基斯坦產生了分歧。 說實話,巴基斯坦的目光有點短淺,他們一直想要獲得這批志願軍的武器裝備,因為這比巴基斯坦軍隊的裝備要先進,然後再將巴基斯坦軍隊換下來的武器裝備送給伊斯蘭教武裝集團。但是,中國卻不肯經過巴基斯坦的手將這些裝備送到伊斯蘭教武裝集團的手中,而是要由中國志願軍自己與伊斯蘭教武裝集團進行交接。而這就讓巴基斯坦無法從中獲得好處,所以,雙方在這個問題上,產生了嚴重的分歧。 裝備無法到達,那麼伊斯蘭教武裝集團在與已經重新武裝起來的索納德武裝集團之間的戰斗中,就沒有了裝備上的優勢,甚至還處于不利地位。而彈藥補給無法送到,那進攻也就難以持續下去。自然,伊斯蘭教武裝集團的進攻只有停下來,等待幕後的兩個支持者解決問題。 而此時,索納德集團剛剛接受了美國的裝備,雖然集團的大部分軍隊多是以前的印度國防軍,知道這些美式武器的使用方法,但是在連環的打擊中,索納德集團是需要時間來休整,並且培養更多的軍隊。所以,現在索納德集團也無法進行反擊,只能維持住戰線,等待著軍隊擴大後進行的反擊行動。 現在,雙方都無力進攻,出了准備防禦以及下一輪的進攻或者反擊之外,雙方也開始加強自己控制地區內的統治工作。 雖然,伊斯蘭教武裝集團是依靠巴基斯坦而成立的,但是在行動上,仍然有很大的獨立性,因為這一武裝集團出了在巴基斯坦獲得援助之外,還從眾多伊斯蘭教國家獲得了幫助,以及秘密的支援。現在伊斯蘭教武裝集團擁有軍隊85萬,其中至少有20萬是別的伊斯蘭教國家趕來的“聖戰者”。而這20萬部隊,絕對是其主力部隊,因為大多數都是退役軍人,甚至有不少是雇傭軍,還有一部分從恐怖組織中脫離出來的成員,在戰斗中的表現非常強悍。另外,眾多伊斯蘭教國家提供的援助達到了200億美金,是武裝集團的主要經濟來源。而在伊斯蘭教武裝集團的統治集團內,巴基斯坦扶植的人員也不占多數,所以這直接導致了該武裝集團比較偏激的行動方針。 擴大了占領區之後,該集團開始按照伊斯蘭教教義對占領區進行統治,而大部分原印度居民都被向動驅逐。僅僅三天,就為戰亂中的印度增加了1500萬戰爭難民。很明顯,這一行動為伊斯蘭教武裝集團埋下了滅亡的種子,這是嚴重違背了人道主義的行動,而且也損害了其他大國的利益,所以中國並沒有直接支持這支武裝集團。而當他危害到大部分大國的利益時,恐怕也難以生存下去了! 索納德集團在接受了部分遷徙過來的戰爭難民之後,也開始加強內部管理。一邊清除著伊斯蘭教的極端份子,一邊擴充軍隊,並且為組建自己的政府工作著。而這一集團接受了美國的幫助,自然無法從政治上擺脫美國的控制。但是不知道,在這個連吃飯都成困難的戰亂國家中,美國倡導的民主自由,還有他的市場嗎? 從戰斗爆發到歐洲維和部隊出發的這12天中,這場兩大武裝集團之間的戰爭,已經奪去了250萬印度平民的生命,另外造成了2000萬左右的戰爭難民,而這些難民能夠活到內戰結束的,只有1/10只不到!而這場巨大的人道主義災難已經引起了眾多國家的關注,但是,在連美國,歐洲與中國都不願意出力的時候,這些難民又能夠得到多少幫助呢? 當索納德集團與伊斯蘭教武裝集團還在激烈戰斗的時候,中國支持的傑西庫拉集團也已經開始行動了。 雖然,由聯合國出面組織與派遣維和部隊的提議已經被否決了,但是,從中國現在的立場上來看,是不可能明著與歐洲對干的。所以,傑西庫拉集團在繼續加強對控制地區內的統治時,中國也開始在印度國內扶植眾多的民族國家。 前面已經介紹了,印度是一個多民族國家,而且民族的成分,以及民族之間的矛盾比中國還要複雜。最為嚴峻的是,占主體的印度斯坦族只占有不到50%的人口。所以,當印度內戰爆發之後,各少數民族尋求獨立的行動也就加速了。 現在,在中國控制的印度東部突出地區,出了中國的失地,以及重要的地區仍然由中國解放軍控制,並且建立了臨時的軍政府之外,別的大多數地區都已經交給了在戰爭中配合解放軍行動的印度少數民族自己去管理。而現在戰爭已經結束了20多天,這些民族的獨立活動也到達了高潮。 在米佐拉姆邦宣布獨立之後,印度東部突出地區到現在已經有4個獨立的民族國家。另外,在傑西庫拉集團控制的印度東部地區的後面,也已經有4個新成立的民族國家。現在,中國正在秘密支持在奧里薩邦南部地區的印度少數民族的獨立行動。 其實,支持少數民族獨立是一件耗費非常巨大的事情。在現在的情況下,中國是不可能明著干的,換句話說,就不可能向這些新獨立出來的小國家派遣自己的援助人員,來協助他們完成政府組建,以及內部管理工作。但是,這並沒有難倒中國政府,畢竟現在中國不是一個獨力支撐的國家,現在中國那麼多的盟國,都可以為此提供幫助。而出了政治方面之外,中國已經表示將向這些新獨立的國家提供人道主義援助,而首批啟運的100萬噸糧食,以及10萬噸藥品以及其他生活物資已經離開了廣州港,正在向印度東部的港口航行。 最先承認這些獨立國家的是朝鮮,接著,朝鮮就向這些國家派遣了援助人員,有醫生,建築施工隊伍,教師以及政府協調人員。當然,這其中也少不了朝鮮幫助這些國家進行管理以及政府組建工作的政治人員。而這其中有多少是中國通過朝鮮這只手派去的中國人員,恐怕就只有中國自己才知道了。 幫助這些民族國家獨立以及建設,其實只是一個很次要的部分,畢竟,在現在印度內戰已經不可收拾的大環境下,偏安一隅的只是少數,而更多的,還將面臨戰爭的考驗。而中國自己的利益,還必須要從印度的內戰中獲取。所以,中國的主要工作仍然是在支持傑西庫拉集團進行積極的備戰工作。 隨著歐洲維和部隊的出發,印度的局勢將在一段時期內進入穩定階段。但是這一穩定是暫時的,因為歐洲根本無法阻止中國與美國在印度的對抗,而且這也已經威脅到了中美兩國的利益。所以,這一階段是中美雙方進行新一輪戰斗的准備時期,誰能夠在這一階段中做到最好,誰就把握了下一輪勝利的先機。而在索納德集團接受大量的美援的時候,中國也沒有降低對傑西庫拉集團的支持。 裝備是現成的,解放軍中已經有大量的武器裝備需要做退役以及更換處理。當然中國也不會做虧本生意,在戰亂地區,武器比任何東西都重要,很多非洲的戰亂國家,甚至用鑽石換步槍!所以,中國也與傑西庫拉集團簽定了礦產換武器的協議。在大量的印度礦產裝到加爾各達港的貨輪中時,解放軍退下來的武器裝備也送到了傑西庫拉集團的接收人員手中。只是不知道,這些即將運到中國去的礦產中,包含了多少印度人的血與淚! 國家之間的爭斗就是這麼無情的,比起國家利益來講,個人的利益又算得了什麼呢?而且這些參與到了印度內戰中來的國家,又有誰的手上沒有沾上印度人的鮮血呢?直到現在,中國也沒有公布傑西庫拉集團統治時期,印度礦工的傷亡數字。很明顯,這是一個不能夠公開的,沾滿了鮮血的數字,幾乎每一塊送進中國高爐中的礦石上,都沾滿了印度人的血淚! 戰爭是無情的,而內戰更為無情。在印度人用鮮血與眼淚洗刷著民族的恥辱與悲痛的時候,那些主導著戰爭的大國,卻都在關心著自己的國家利益,關心著對手的傷害。而這是不能改變的事實,在人類有曆史記載的數千年來,這就從來沒有改變過! 手 機 用 戶 請 登 陸 隨 時 隨 地 看 小 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