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海上機場

“海洋”號的沉沒,算得上是海軍轉型的一個起點。雖然,這一戰例有著太多的偶然性,但是太多的偶然,自然就成為了必然。而這艘英國最新銳航母的沉沒,給所有有強大海軍的國家,或者准備發展強大海軍的國家都帶來了不同的啟示。 這場海戰給人最大的啟示,無疑是攻防優勢已經變化了!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當電子技術得到飛躍性的發展之後,防空技術,特別是雷達技術有了突破性的發展,隨著相控陣雷達,多基地雷達等先進雷達的興起,防空能力已經有了質的提高。最具有代表性的自然屬于美國的“宙斯盾”系統,讓海軍戰艦擁有了強大的,而且是完善的遠程防空系統。而以“密集陣”為代表的末段反導系統的興起,更是讓海軍戰艦有了一道堅固的反導防線!另外,艦隊反潛力量也非常強大,特別是美國的核潛艇在技術上擁有絕對的領先地位,讓任何國家都難以用潛艇威脅到航母編隊。而最有代表性的當然是“海狼”級核潛艇,只是這型核潛艇生不逢時,正好冷戰結束,也就因為其高昂的造價,被美國人放棄了。 從那個時代開始,在幾十年之間,防禦的一方都處于優勢地位,在攻擊一方的打擊手段沒有完善之前,艦隊的防空能力是非常強大的!按照90年代末,美國海軍航母編隊的標准配置,至少有4艘防空導彈戰艦,而一次最多能夠攔截64個目標,再算上航母上戰斗機的能力,恐怕很多小國家的空軍都不是一支美國航母艦隊的對手!另外,航母艦隊的反潛力量也是非常強大的,一般都有4到8艘反潛戰艦,以及數十架反潛直升機,海面下還有一艘或者兩艘核潛艇掩護。如果在美國的基地附近活動的話,還可以得到岸基反潛巡邏機的支持。這樣的反潛實力,幾乎讓所有國家的潛艇都不敢輕易的去突破美國艦隊的防線。但是,當時間走到21世紀頭個10年快要結束的時候,隨著科技的進步,特別是進攻一方打擊手段的不斷完善,攻防優勢已經開始轉移了。 雖然高能激光武器的興起,讓海軍艦隊的防空力量得到了大大的提高,但是激光武器有著自身難以克服的缺點,就是對環境條件的要求極為嚴格,在雨天,或者有大霧的天氣中,是難以將能力完全發揮出來的。而且事後也證明,隨著反艦彈藥技術的提高,特別是一些專門針對激光武器的技術開始得到應用,高能激光武器的弊端暴露無疑,很快就失去了優勢。而在反潛作戰方面,隨著AIP系統,以及核潛艇反應堆降噪技術的不斷提高,潛艇本身產生的噪音已經非常微小,幾乎已經能夠被海洋的背景噪音所掩蓋了。所以,反潛作戰是越來越困難,特別是對付那些埋伏在航道附近的潛艇,幾乎就沒有有效的探測手段。而這自然的讓海面艦隊與潛艇對抗的優勢轉移到了潛艇一方。而這場海戰就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例證, 綜合來看,隨著進攻一方手段的不斷完善,技術的不斷提高,進攻者已經占據了優勢,那麼海軍艦隊的生存能力自然就受到了嚴重的考驗。如果還沒有辦法完善海軍艦隊的防禦力量的話,這個差距,足以讓所有大國的海軍受到威脅,甚至在海戰中無法收到預期的效果!而針對這一變化,現在主要的4個海軍大國卻采取了完全不一樣的辦法! 作為世界頭號海軍大國,美國的做法在很多方面,都需要考慮成本問題。現在全球性的經濟危機剛剛結束,而連續爆發的幾場戰爭也嚴重的消耗了美國的國力,特別是在南亞地區的那場二戰之後規模最大的局部戰爭,讓美國的損失極為慘重。所以,美國現在都有點支持不下去了,不得不將力量轉移到了國內建設上來。而他們沒有干預英阿馬島戰爭,並且開始與中國修複關系,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現在,美國海軍擁有12支航母艦隊,其中有一艘航母是作為訓練使用的,在平時並不執行戰備任務,所以常備的航母艦隊有1支到8支航母艦隊同時執行任務。不要說建造這些航母艦隊的價格,光是維持這些艦隊的活動,每天就要花費近億美元!這也難怪,美國的軍費一直降不下來了。而正是因為背上了這麼沉重的負擔,所以美國在進行海軍改革的時候,顯得非常的小心謹慎! 也許很多人都羨慕美國有這麼強大的航母艦隊,但是在一個變革的時代,這只是美國的負擔,就如同一輛重型卡車在轉彎的時候,絕對不可能比一輛小巧的轎車更靈活一樣。所以,當海軍發展開始轉向的時候,美國人的動作顯得很為笨拙,也很緩慢。 針對“海洋”號被擊沉的事件,以及英阿兩國這幾次海空大戰的情況,美國人很快就做出了反應,這也能看出來,其實美國海軍的編制是很靈活的,只是因為規模太大,真要完全轉型,恐怕動作比誰都要慢了! 正在研制的幾種海軍新裝備重新進行了審定,其中最主要的就是CV-X航母了。這本來是美國打算在“尼米茲”之後建造的一型主力航母,其中采用了大量的概念技術,包括電磁彈射系統,以及全電推進系統。而當英國人的高能激光武器在海戰中表現出強大的作戰能力的時候,美國人也坐不住了,立即就決定加速研制自己的艦載高能激光武器系統,並且裝備到這一型航母上。當然,第一艘CV-21“合眾國”號已經快要服役了,而美國自己的高能激光武器系統是;來不及裝到航母上了,就只能計劃在第一次大修的時候,再進行改裝。但是,從取代“企業”號的第二艘CV-22“傑弗遜”號開始,就將直接安裝高能激光武器系統! “弗吉利亞”級潛艇也不怎麼夠用了,特別是在發現中國已經有了性能並不比“弗吉利亞”差的095型潛艇之後,美國立即加速了下一代全電型核潛艇的研制工作,並且准備在2012年確定方案,並且鋪設第一條龍骨,然後將以每年兩艘的速度,取代已經快要到退役年限的“洛衫磯”級核潛艇。同時,美國海軍也開始著手改進“弗吉利亞”級核潛艇,准備在新潛艇形成完整的戰斗力之前,先用這種已經暴露出很多問題的核潛艇暫時頂著! 新的兩棲登陸艦,即排水量達到了45000噸,比很多國家的航母都要大的“南卡萊羅納”級登陸艦也改變了設計方案,並且暫時停止建造工作。按照美國的設想,這類登陸艦已經難以滿足未來的戰斗需要了,所以必須要改進,增加更強大的投送能力,以適應未來激烈的登陸作戰行動! 由于中國海軍已經擁有了“太湖”級,這種專門用來對地打擊的現代化的戰列艦,美國也開始對這種戰艦進行了理論研究。但是美國研究人員得出的結論卻不一樣,認為這種缺乏防空能力,而且需要在近海行動的戰艦缺乏生存能力,所以美國海軍很快就放棄了追隨中國的步伐,發展戰列艦的想法,加強研制自己的遠程打擊導彈! 在美國計劃中的所有遠程打擊導彈中,最出名的無非是“快鷹”型對陸攻擊導彈。這是美國借用先進的沖壓發動機技術研制的一種速度能夠達到8馬赫,在沖刺階段甚至能夠超過10馬赫的高超音速巡航導彈!按照美國人自己的估計,這類導彈能夠突破所有國家的防空系統,以及艦隊防空系統,然後從高空進行俯沖攻擊,對任何目標都能夠構成致命的威脅。當然,這種導彈的成本至少在500萬美元以上,大概也只有美國這樣財大氣粗的國家才用得起吧! 當然,原計劃作為艦隊主力制空戰斗機的F-35因為暴露出了太多的問題,也讓美國海軍不滿意了。如果要研制一種新的艦載重型防空戰斗機的話,恐怕光研制費用就要上千億美元,這是很不劃算的事情。而這時候洛克希德公司推出了F/A-22的海軍型,立即就引起了美國海軍高層的注意。即使這有揀空軍下腳料的嫌疑,但是在緊迫的防空壓力下,美國海軍還是忍了下來,迅速撥款2000萬,讓洛克希德公司進入更深入的項目研究,以確定F/A-22海軍型的作戰能力到底能夠達到多高,以確定能否達到海軍的需要。當然,這並不是一種便宜的戰斗機,恐怕美國海軍要為此付出高昂的代價了。 隨著英國的“海上移動基地”建造速度加快,以及英國人在這方面的努力成果,這也引起了美國海軍的注意。如果僅僅從對戰斗的支援能力上來看,這種讓航母都變得渺小的“海上移動基地”自然是最為強大的,但是,從生存能力上來看,這種新出現的海戰裝備卻有著太多的缺陷。不說別的,就那麼慢的速度,恐怕對方用彈道導彈都能夠輕易的解決掉它了。如果用在低強度的海戰中,可能還將發揮出強悍的作戰能力來,但是如果在高強度的沖突中,這種“海上移動基地”的生存能力就值得懷疑了。所以,在進行了理論分析之後,美國人就放棄了這一選擇。這到是與中國的做法一樣,看來這兩個有最強大海軍的國家都不看好英國人的這次創新。 當然,美國人為了提高海軍的作戰能力,所作出的努力還有很多。但是縱觀美國的做法,可以明顯的看出一點來,那就是美國一直在按照以前的思路繼續發展自己的海軍,並且嚴重的依靠了自己手里已有的技術優勢,希望通過在這些方面的技術領先,來達到提高海軍作戰能力的目的。而這一來,在技術方面的革新自然就少了很多。當然,這也是最保險的做法,同時也是投入最少的做法,只是美國人在避免風險的同時,他們的海軍能力到底能夠提高多少,能不能適應未來的海戰呢? 通過幾次大海戰中積累起來的經驗,以及幾十年孜孜不倦的積累,中國海軍已經一躍成為了僅次于美國海軍的強大力量。當然,這里沒有將歐洲各國的海軍實力算在一起,畢竟歐洲國家還並沒有真正的統一起來。 雖然中國海軍的實力與規模都名列第二,但是這就如同中國是第二大石油進口國一樣,與處于第一位的美國的差距還非常巨大。現在中國就只有4艘航母,編成了兩支航母艦隊。而在最新的“華夏”號大型航母服役之後,中國已經暫時放慢了新航母的建造工作,而是把寶貴的資金放到了國內建設中來。畢竟,中國的勢力范圍就在西太平洋與北印度洋,而現在的海軍艦隊已經足夠使用了。而從海軍規模上來看,中國海軍大概只有美國海軍規模的1/3左右。所以,當變革到來的時候,因為中國海軍並沒有那麼沉重的包袱,所以轉型也就更為順利。 關于改進型航母,以及新型的戰列艦誰是未來海戰的爭論已經有了結論,而這個結論就是建立在“海洋”號沉沒的基礎上的。“海洋”號的沉沒,讓很多人都認識到了航母脆弱的生存能力。因為航母一般都是在嚴密的護航戰艦保護下活動的,所以並不容易受到攻擊,但是只要一受到攻擊,肯定就將遭受滅頂之災,至少也要失去戰斗力,而這在激烈的海戰中,與戰沉並沒有多少分別! 其實,還是可以增強航母的防禦力量的,就如同俄羅斯海軍所做的那樣,將航母本身就變成一個攻防兼備的海上武器庫!但是,這將嚴重限制航母攜帶戰機的數量,“庫茲涅佐夫”號就是一個明顯的證明,一艘排水量達到6萬噸的航母,竟然只能夠攜帶45架固定翼作戰飛機!而美國幾十年前,排水量于其相當的“中途島”級航母,卻能夠攜帶72架作戰飛機!很明顯,這兩種航母的制空能力誰強誰弱一目了然了。畢竟,航母的主要使命就是攜帶戰斗機,將戰斗機作為主要武器,如果連戰斗機都帶不來多少,這類航母的作戰能力自然非常有限。所以,相對來講,提高航母的防禦能力,是非常不劃算的,不然也就不用搞一個航母艦隊出來了,由別的戰艦來承擔艦隊的防禦工作! 在中國海軍中,提出改進航母生存能力的方案,就是通過減少載機數量來達到這一目的的。當然,這自然不可能引起別人的重視,所以這一方案最後被放棄了。但是,它仍然將作為保留方案,當在技術上取得進步之後,再進行更進一步的研究。也就是說,這些研究都作為技術儲備給保留了下來,如果未來的發展讓航母能夠重新獲得春天的話,那自然會在現在的基礎上重新開始研究。這一來,中國就決定以建造大型的,防禦能力十分強大的,而且主要以遠程火炮為打擊手段的現代化的戰列艦作為未來海軍的主力戰艦了。當然,航母被保留了下來,自是並不承擔多少打擊任務,而是作為艦隊的防空戰機載體使用。而讓戰列艦能夠煥發青春的主要原因,不可否認的要歸公于兩項才取得突破性進展的新技術! 第一種新技術就是成功的解決了電磁炮用于實戰的技術難關。說白了,這就是材料方面的問題,因為所有研究電磁炮的國家都遇到了一個攔路虎,就是電磁炮嚴重的燒蝕問題。如果這一問題得不到解決的話,電磁炮就絕對無法投入到實際的使用中來。當然,歸根結底,這還是材料的問題,因為當電磁炮發射炮彈的瞬間,兩個導軌之間有數萬,甚至數十萬安培的電流通過,這將產生嚴重的電燒熔,一般的材料根本就無法在這樣的環境下工作。所以,只有研制出一種新的低電阻,耐超高溫,同時熱變形非常小的材料,才能夠讓電磁炮具備實際的使用價值。而在這一技術上,中國的科研人員成功的取得了突破,現在已經調配出了一種新型合金,能夠在電磁炮所需要的條件下工作。只是這種材料還需要繼續完善,但是這已經讓電磁炮的發展取得了一個巨大的進步。 當這種新材料制造的第一門203毫米口徑電磁炮送到海軍的火炮實驗場的時候,實驗人員驚奇的發現,這門電磁炮在發射45公斤級彈藥的時候,初速竟然能夠達到每秒3000米!而這還是初步的實驗結果,如果在相關的技術方面能夠繼續取得突破的話,相信制造出初速達到每秒5000米以上的電磁炮也不會有多大的難度!當然,通過改進炮彈的外型,並且使用最新的彈道技術,就算不使用增程彈,其射程也能夠達到150公里,這已經超過了美國研制的電熱炮的射程!最後,這些研究人員根據已有數據,對460毫米口徑火炮得出了計算結果,使用普通炮彈的射程能夠達到250公里,如果使用現有的火箭增程彈的話,射程將超過550公里!即使與現在的反艦導彈做比較,這一射程也一點都不短,而且因為炮彈大部分時間是在大氣層外飛行的,所以速度自然比導彈快了許多。這就為新式戰列艦的主炮奠定了火力與射程的基礎! 另外一項技術突破,仍然是電磁炮方面的。與普通的火炮不一樣,電磁炮依靠並不是化學能將炮彈發射出去,而是依靠瞬間的強大電能,賦予炮彈極高的初速,將炮彈發射出去。這一來,顯然就需要一個巨大的電能儲備器,並且能夠在短時間能將儲備的電能釋放出來,同時補充電能的時間也不能太長。當然,最好的選擇就是更好的蓄電池,而在蓄電池的材料技術沒有得到解決之前,就只有考慮別的方法了。而這次,中國選擇了與西方國家一樣的技術,即飛輪蓄電技術。通過永磁設備,將電能暫時以動能與勢能的形式儲備下來,在使用的時候,再通過永磁電機,將儲備的機械能迅速的轉變為電能。當然,這一技術的關鍵仍然是材料。因為要想讓儲備的動能足夠多,而儲能設備的體積又足夠小,就只能讓飛輪的轉動速度更快。在這樣惡劣的條件下,哪怕是產生一點點摩擦,都將燒毀電機。所以,無摩擦軸承技術是一個難關。同時,永磁電機也是一個難關,這類永磁電機絕對不是潛艇與艦艇上的那種,要求更高,並且要求能夠在瞬間承受巨大的電流沖擊。而這是解決電磁炮具備實戰能力又一個關鍵技術。各大國都在這方面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與物力,希望能夠盡快的取得成果,讓自己的電磁炮具備有實戰的能力! 中國在這方面確實是後來居上,這大概也與中國在這方面的投入有關吧,畢竟每年數千億的研究經費不是拿來白花的,如果搞不出一點成果來,恐怕很難向人民交代了。在2010年初,中國就已經制造出了體積只有1立方米左右,能夠瞬間輸出25兆焦的儲能設備。而一門120毫米口徑坦克炮發射炮彈時的動能大概是10兆焦,460毫米火炮發射時的能量大概也就45兆焦左右。也就說,只要將兩台這中儲能設備聯動,就能夠為一門460毫米主炮提供足夠的發射能量了。 這兩種技術上的突破,對中國海軍帶來的變革是非常巨大的。當2015年,中國的第一艘“太湖”號戰列艦完成了改裝工作,裝備了9門460毫米電磁線圈炮的時候,在第一次全威力射擊實驗中,所發射的一發火箭沖壓增程炮彈的射程就達到了850公里!而這比當時任何一種反艦導彈的射程都要遠。而且炮彈飛行850公里的距離,只需要120秒左右,這也比任何一種導彈都要快!當然,這還是初始階段的成果,其改進與發展潛力是非常巨大的。而當戰列艦主炮的轟鳴發射時的轟鳴(其實是炮彈高超音速發射出去時產生的音爆)再次成為海戰中最壯觀的場面時,中國在這方面的努力,終于得到了回報! 當然,中國並沒有放棄對航空兵力的研究,因為相對來講,航空兵力的作戰距離絕對是戰艦主炮所無法比擬的。而當航空技術取得突破,特別是反艦導彈的技術取得了突破,產生了質的飛躍之後,中國放棄戰列艦,再次發展航母時,並沒有比別的國家落後多少。當然,這已經是後話了,現在說來也沒有多大的意義。 相對于中國與美國積極的改革行動,歐洲人在發展海軍的道路上,就走了不少的彎路,很多時候都是借鑒著這次海戰的經驗在對海軍進行補充與發展。而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歐洲沒有辦法迅速的完成統一,而各個國家都要依靠各自的實力,來決定自己海軍的發展方向,而不可能將歐洲的力量聯合起來進行發展。自然,在海軍的發展道路上,歐洲走的路比誰都曲折。但是,當歐洲完成了政治上的統一,將所有力量置于同一個政府的領導下的時候,歐洲強大的技術實力就體現了出來,所以歐洲的後勁還是非常強大的! “海洋”號的沉沒,不但對英國的打擊非常巨大,同時對歐洲的打擊也很大。特別是法國,這時候已經認識到了潛艇帶來的巨大威脅,前面的幾次海戰中,歐洲聯合艦隊的損失幾乎都少不了阿根廷潛艇的份,而且那還僅僅是常規潛艇,如果阿根廷擁有核潛艇的話,恐怕後果將不堪設想了。基于這一情況,歐洲各國,特別是英法兩國,幾乎同時開始研制新的核潛艇,同時德國與意大利也加入了研制核潛艇的行動中來。最後,在2011年的時候,英法德意西五國決定聯合研制新的攻擊型核潛艇,而這一型核潛艇的主要作戰任務,就是反潛,為艦隊提供安全的海下反潛屏障! 這是歐洲國家第一次聯合起來研制核潛艇,同時也讓德意西三國成為了新的核潛艇擁有國。當然,在整合了歐洲先進的潛艇技術,特別是有德國這個有著豐富潛艇建造經驗的國家加盟之後,新研制的這一型核潛艇的性能是非常優秀的,甚至大大的超過了中國的095,以及美國的“弗吉利亞”級,成為了21時機20年代最先進的核潛艇。當然,也正是因為歐洲國家的“積極”行動,徹底的將所有大國都帶進了新一輪的軍備競賽中來。因為美中兩國是絕對不訓育有比自己核潛艇更強大的對手存在的。所以,中國在2015年,即095服役還不到7年的時候,就開始研制新的097級攻擊型核潛艇,而美國也在2013年,也將“弗吉利亞”級的後繼艇的定單交給了海軍造船廠,加入到了這場曠日持久,而且耗費巨大的軍備競賽中來。 出了潛艇之外,歐洲國家最重視的還是水面反潛艦艇,因為在馬島戰爭中,已經證明先進的水面反潛艦艇,是潛艇最大的威脅,甚至比反潛巡邏機的作戰能力還要強大,因為反潛艦艇可以與敵方的潛艇磨下去,而反潛飛機卻不行。所以,在2014年,英國的24型護衛艦,法德意三國聯合研制的新型護衛艦都展開了建造工作。而這無疑又推動了這場軍備競賽的發展與深化。 而在海軍航空兵方面,歐洲出了動手建造新的大型航母之外,同時也將英國的“海上移動基地”納入了海軍新裝備的序列中來。正如美國的分析一樣,如果僅僅是低強度的海戰的話,這種能夠為轟炸機提供支持的海上基地的打擊投送力量是非常強大的,是現在的航母所不能比的。但是歐洲人也正是在這個方向上走了彎路。誰都知道,對任何的武器系統來講,生存能力都是第一位的,只有在戰斗中生存下來,才能夠打擊敵人,如果連生存都做不到,那這樣的武器裝備還有什麼用呢?所以,當歐洲後來也放棄了這種生存能力脆弱的超級航母的時候,才讓這種怪物級別的戰爭機器從海戰中消失了。 出了美中歐三方之外,還應該注意俄羅斯海軍的發展方向。畢竟,俄羅斯是一個有著大國基礎的國家,也是一個有大國野心的國家,更是一個在努力奮斗,時刻准備重登大國舞台的國家,所以,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應該忽略掉俄羅斯的存在,不然就會犯下嚴重的錯誤。 雖然,現在俄羅斯海軍仍然在為怎麼處理那麼多前蘇聯時期遺留下來的核潛艇而犯愁,但是俄羅斯人並沒有放棄對新式武器裝備的研究。特別是在俄羅斯傳統強項的潛艇方面,俄羅斯一直都在努力的維持著發展與進步,保持著自己的技術優勢,同時拉近與別的大國之間的差距。 相對于中美歐三國在海軍上的巨大投入不同,俄羅斯在海軍的投入並不是很多,畢竟,俄羅斯是一個資源極為豐富的國家,他們自己的資源就能夠支持國家發展了。另外,俄羅斯同時受到了東西兩個方向上,來自陸地的威脅。所以,在所有俄羅斯的領導人心目中,陸地上的安全才是最重要的,而海洋,並不是他們的主要方向。當然,這也是俄羅斯人陷入困境之中的思想,誰也不會忘記彼得大帝的那句話。但是,正因為俄羅斯因為自身的問題太多,所以錯過了這次發展的機會,而當他要想在海洋上與別的強國展開競爭的時候,就陷入了非常被動的境地中。 其實不用說中美歐三大海軍,僅僅是一個日本就讓俄羅斯頭痛了。在第二次英阿馬島戰爭十多年後,當日俄因為北方四島的歸屬問題而爆發戰爭的時候,俄羅斯終于嘗到了不重視海軍發展的苦頭,而當他再想發展自己的海軍時,卻再也沒有機會與能力來追趕前面的領跑者了! “海洋”號的沉沒,對全球海軍發展產生的巨大影響,在當時還並不明顯,因為緊接著的一段和平時期,並沒有機會讓中美歐三方來檢驗自己海軍的發展方向是否正確。但是,當戰爭再次爆發的時候,“海洋”號給眾多國家的啟發表現出來時,大家才認識到,其實海戰的革命從那一刻就已經開始了。當然,現在沒有多少人會注意到這里的,而是繼續關注著這場海戰! 因為失去了三艘主力航母中的一艘,現在歐洲聯合艦隊的主要防空能力都壓到了兩艘法國的航母身上。“戴高樂”號與“密特朗”號雖然能夠為艦隊提供足夠的防空力量,但是卻無法為攻擊機部隊提供護航力量了。所以,歐洲聯合艦隊也降低了攻擊強度,以小規模的攻擊來打擊馬島上的阿根廷軍隊。同時,讓潛艇部隊深入到了馬島與阿根廷本土的航線上進行破交作戰,限制阿根廷向馬島輸送更多的部隊,以及作戰物資。當然,空戰還在斷斷續續的進行著,而阿根廷空軍的力量也正在被逐步消耗掉! 在歐洲聯合艦隊繼續在戰場上對阿根廷軍隊保持在有限的壓力時,歐洲內部,也開始為補充聯合艦隊的作戰能力而努力著。 在“海洋”號沉沒兩周之後,英國的“海上移動基地”的最後一個艙段也完成了舾裝工作,由一艘轉用的30萬噸級超大型駁船運到了阿森松島附近海面。按照計劃,5個艙段將在這里完成對接與組裝工作,並且進行戰前的測試,然後就將投入到戰斗中去。 為了保證“海上移動基地”有足夠的打擊力量,歐洲人再次聯合了起來。英國空軍派遣了120架EF2000戰斗機,部署到了這一基地上,而德國也派遣了120架EF2000戰斗機,意大利出動了80架EF2000戰斗機,西班牙出動了60架同類戰斗機,而法國更是派遣了120架空軍使用的“陣風”戰斗機。一時間,這個“海上移動基地”上至少部署了500架作戰飛機。而按照設計的戰機攜帶量,還有120架的空間。而英國人是打算再部署一部分運輸機到這里來的,因為這些戰斗機提供的打擊力量已經足夠了,而接來的登陸作戰,將需要數量巨大的運輸機。所以,這部分力量也是不可欠缺的! 直到這時候,阿根廷人的考驗才到來。而當他們的將領拿到中國與美國分別送來的衛星偵察情報之後,阿根廷人也認識到了危險。即使傾其全國之兵,恐怕也難以與這麼強大的空中力量對抗。所以,此時阿根廷只有全力防守,即使無法對歐洲聯合艦隊發動打擊,也要保住馬島的制空權,同時期望在地面戰斗中,給歐洲軍隊帶來不可承擔的傷亡,以此讓歐洲人放棄軍事行動!只是不知道,阿根廷的這個計劃能夠實現嗎?而在沒有空中優勢的情況下,阿根廷軍隊能夠堅持多久呢? 手 機 用 戶 請 登 陸 隨 時 隨 地 看 小 說!